1、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教师:叶根发,人民英雄纪念碑辛亥革命浮雕,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步步紧逼,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主要历史线索,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 封建统治阶级沦为“洋人小朝廷”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全面加深 清末下层社会的大动荡 武昌起义的爆发 昙花一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失败,不平等条约就是我们的卖身契一定要主张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条约。我们中国人的地位,堕落到了这个地步,如果还不想振作国民的精神,同心协力,争回租界、海关和领事裁判权,废除一切不
2、平等的条约,我们中国便不是世界上的国家,我们中国人便不是世界上的国民。 孙中山,专题,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构想和实践,一、辛亥革命的爆发,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20世纪初中国与世界距离的拉大,西方世界“向完全社会化过渡”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形成辛亥革命前,外债、赔款及一 切捐税压得劳动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图为上海出版的民呼日报刊登的一副漫画。,2、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1)民族危机的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04年日俄战争 (2)清政
3、府统治走向覆亡A、完全成为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B、晚清“新政”和预备立宪的骗局 (3)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预备立宪,1、预备立宪的过程 (1)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2)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废除科举制度) (3)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4)1911年,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 2、预备立宪的实质 (1)其目的是清政府的自我挽救,不是“兴民权”,而是在于“皇位永固”、“内乱可弥”; (2)其方式虽宣布立宪,但却以预备为由而不实行立宪,欺骗社会公众; (3)钦定宪法大纲的内容以及责任内阁的组成,是为加强中央集权和消灭革命。,满清政
4、府对立宪的态度,载泽说:“今日宣布立宪,不过明示宗旨为立宪之预备,至于实行之期,原可宽立年限。” 1905年,载泽等五位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归国后,指出“立宪”的真正用意;一是可保“皇位永固”;二使“外患渐轻”;三是“内乱可弭”。 “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础永久确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侯调查局后,若果无妨碍,则必决意实行。”(慈禧太后) 钦定宪法大纲共23条,其中维护君主上权的就有14条,其余9条规定广大人民有当兵、纳税、服从清政府统治等义务,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权利。,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载泽 与徐世昌、端方、戴鸿慈、绍英被派为 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次年回国,上 奏请宣布
5、立宪密折,将日本宪政摆 在列国之首,奏请访日德例,改行君主 立宪政体。,立宪派的反映,1、立宪派:指20世纪初中国政坛上出现的一个政治群体,他们的基本主张是:继续保持以清朝皇帝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统治,而只把他的政权组织改变一下,颁布宪法、召开国会,以便资产阶级上层能够参与政权。 2、代表人物: 国外:康有为、梁启超 国内:张謇 3、反映:当清政府宣布仿行立宪时,得到立宪派的热烈欢迎;当“预备立宪”骗局暴露时,他们开始发生分化,一部分人转向革命。,代表人物,康有为 梁启超 张謇,观点,“一个革命运动的发生,不在专制统治的败坏或者压迫到了极点的时候,而反是统治者措意改善,压迫已经减轻、政
6、治趋向开明之后”,此所谓,“高压者不惜增加你的痛苦,但痛苦不能构成不满;痛苦愈是加深,愈无反抗的余地。”张朋园:立宪派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1)1894年冬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1903年到1904年由黄兴、龚宝铨分别在上海组建的革命团体华兴会和光复会; (3)1906年刘静安组织的革命团体日知会,2、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创办刊物和革命读物: 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的革命军(1903年出版,销量达到100多万册) 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3、三民主义的构想,同盟会的诞生 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前途的设计
7、革命和改良的论战,4、建立统一的革命党同盟会,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905年8月20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东京建立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5、“三民主义”的提出,马克思在论述欧洲十九世纪中叶的革命运动时指出:“它在破除一切对过去事物的迷信以前,是不能开始实现自身任务的。” 孙中山第一次提出了带有共和制度的纲领。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方案相较,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完满地回答了历史的课题,自觉地顺应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化的趋势,把民主革命推进到正规阶段。,民族主义,(1)反满。“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还我主权。”
8、(2)避免“瓜分”、“共管”的厄运。在著名的民报发刊词中,他明确地把“外邦逼之”和“异种残之”并列为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的原因。 (3)五族共和。在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共和国以后,国内各民族“立于平等地位”,“在昔之受压制于一部者,今皆能取得国家政权”,民权主义,(1)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2)经由“国民革命”途径推翻封建暴政,建立共和国。 “唯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要其一贯之以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 对未来的共和政体概述如下:“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
9、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重申“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从共享。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民生主义之一:土地纲领,首先,“核定天下地价”为“第一步”,即要求土地所有者“自己报告地价”。 其次,照价收税,“贵地收税多,贱地收税少”,然后是“照价收买”。 第三,“土地涨价归公”在“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方案中居于关键地位,因为“地价是资本主义化的地租。使增加的土地价值成为人民财产,也就是
10、说把地租即土地所有权交给国家,或者说使土地国有化。,民生主义之二:资本,在有关发展社会经济的途径和方式上,孙中山提出了颇具特色的“节制资本”和“国家社会主义”(亦称“集产社会主义”)的主张。“凡夫事务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甚至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者,应由国家经营之。”“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路、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民生主义的进步意义,(1)民生主义是促进资本主义化的纲领。 (2)民生主义中的土地纲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摆脱封建压榨和获得土地的意愿,同时,也包含着对全体人民利益的关怀。 (3)民生主义还包括对地主阶级,资产阶级贪婪
11、榨取的谴责,以及对“垄断”之类“贻祸全国”的揭露,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与改良派的论战,1、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论战的重要意义: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二、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建立,1、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敢死队120余人在广州举行起义,大部牺牲,其中七十二烈士的遗骸被葬于黄花岗。,黄兴,广州黄花岗起义指挥部,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位于广州市东郊白云山麓),黄兴为追悼七十二烈士写的挽联,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武昌起义与全
12、国响应 (1)四川保路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与四国银行团签订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借“国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同时借此“劫夺”商股。清政府此举激发了全国的保路运动,其中四川最为激烈,并引发“成都血案”。,武昌起义,(2)1911年10月10日晚7时左右,驻守在武昌城外的新军和城内的第八营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宣告清王朝灭亡的第一枪。 (3)在10月份以内,湖南、陕西、山西、云南、江西联翩独立;11月上旬,上海、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附件和广东先后反正;到11月底,四川宣告独立。50天内,共计有14个省和上海一地脱离了清王朝的统治。,武昌起义总
13、指挥部,武昌起义攻破的湖广总督衙门,武昌首先发生革命的原因,湖北的经济近代化发展较快,资产阶级力量较大 湖北革命党人的工作比较扎实 湖北革命党人对起义的部署比较周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改用公历纪元,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政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而不是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三种势力的联合政府。 法令措施:临时政府结束之前,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规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制度、政府组织机构和一般的民主权利。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辛亥革命的意义
14、,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进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客观上冲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对整个亚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列宁把辛亥革命看成“亚洲的觉醒”。,三、辛亥革命的失败,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1)袁世
15、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2)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1、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军事力量对比不利于南京临时政府 经济力量对比悬殊,南京临时政府已到了难于支撑的边缘。 人心思定,史实与观点之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曾几何时,已为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发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史实与观点之二,1、袁世凯深深懂得:什么时候需要克制,甚至可以换出一副面容来同革命派
16、周旋;什么时候可以翻脸,冷不防地断然下手。他也完全懂得:在他的准备过程中,对革命党人的所作所为,哪些是可以暂时容忍的金冲及民初同盟会人的几种社会政治方案 2、“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之后,大杀党人,从袁世凯那方面看来,是一点没有杀错的,因为他正是一个假革命的反革命者。错的是革命者受了骗,以为他真是一个筋斗从北洋大臣变了革命家了,于是引以为同调,流了大家的血,将他扶上总统的宝位上去。”鲁迅异议,辛亥革命的失败,1、共和制蜕变为封建军阀专制 袁世凯掌握军政大权 南北议和 清帝退位 袁世凯上台: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组织的内阁宣告完成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设北京,辛亥革命
17、失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扼杀这场革命 2、主观原因: (1)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2)没有群众基础 (3)没有统一的领导 (4)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二次革命 (1)改组国民党:1912年8月,宋教仁在征得孙中山、黄兴等人的同意后,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统一其他几个小党派,组成国民党,国民党继承了同盟会的一些纲领。 (2)刺杀宋教仁:1913年3月20日,派人将宋教仁暗杀于上海火车站,此事宣告了“政党政治”的破产。 (3)二次革命,护国运动,(1)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宣告改年号为中华帝国 (2)袁世凯垮台护国军部
18、分将领合影(中为蔡锷),护国运动,(3)护国运动失败: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支持军阀的各派系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因而形成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北京政府仍由北洋军阀控制。,护法运动,(1)军阀割据 (2)“府院之争” (3)张勋复辟及其失败 (4)护法运动及其失败:1917年7月,孙中山揭露段祺瑞“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提出了“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的主张,举起“护法”旗帜。同时西南军阀为了抵制段祺瑞的武力统一,也想借护法之名达到自己的目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1、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一般从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算起,到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
19、归附国民党政府为止,共计十六年。大致分以下四个阶段: 1912-1916年,袁世凯统治时期; 1916-1920年,皖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时期; 1920-1924年,直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时期; 1924-1928年,奉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2、北洋军阀政权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利益,其统治时期特点是:政局动荡、内战频繁、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3、各派系都有帝国主义作为靠山 4、割据一方,连年混战。,资产阶级政权为何短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缺陷 中国资本主义的畸形发展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农村的严重对立,本章重点,1、资产阶级革命派成长壮大的过程 2、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 3、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教训,阅读书目:,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猛回头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