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159843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 学 年 山 西 大 学 附 属 中 学 高 二 上 学 期 第 二 次 月 考生 物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 贴 在 答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 写 在 试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2、: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组合是( )消化酶 抗体 维生素 血浆蛋白 SO 42- O 2 血红蛋白 神经递质 糖原 性激素A B C D 2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

3、内环境是C 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 若 为肝脏细胞,则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处3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 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会影响 pH 的稳态,也会使血浆中 K+的浓度偏低C 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垂体释放的相关激素会增加D 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 处的渗透压下降,处的渗透压明显上升4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单位:mmol/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

4、5 1.2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A 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K+等B 属于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C 肝细胞中的 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 至少需穿过 10 层磷脂双分子层D 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C 兴奋沿反射弧的传递过程离不开内环境D 细胞膜内外 K 、Na 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6

5、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主要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A 葡萄糖只能从内环境进入细胞,而不能从细胞进入内环境B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渗透压下降C 器官功能异常,会导致内环境稳态被破坏D 是产热的主要器官, 是散热的主要器官7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B 望梅止渴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不一定是条件反射C

6、 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或大脑皮层D 手接触冰水感到冷属于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8同学们在篮球场上打篮球,运动过程中体内不会发生的是( )A 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维持血糖平衡B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增加水分的重吸收C 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瞄准篮筐并投篮D 骨骼肌在下丘脑的控制下强烈收缩产生大量热量9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 ATPB 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C 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D 当盲人用手指“阅读” 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7、10用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乙显示的是膜外电位的变化B Na+大量内流发生在 bc 段C a 至 b 段为动作电位D 将图甲中刺激点移到 X 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11图 1 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 K 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图 2 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图 1 M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 N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B 图 2 处 K 通道开放; 处 Na 通道开放C 图 2 兴奋传导过程中,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

8、方向一致D 图 2 处膜内为正电位,神经元 Na 浓度膜外大于膜内12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 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刺激 C 处,A、D 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 刺激 D 处,肌肉和 F 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 兴奋性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即可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D 的内容物释放到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13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反应刺激部位破坏前 破坏后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右

9、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 感受器 B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 效应器14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胰腺分泌 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A B C D 15如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表示物质促进或抑制的产生,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 若该器官为骨骼肌, 可表示胰高血糖素,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B 若该器官为胰腺,可能是促胰液素, 可能是胰液C 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可能是甲状腺激素, 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 若该器官为性腺,则 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表示性激素16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如表。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处理方法 切除甲状腺 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X 生理盐水灌胃时间 饲养 14 天 Y 1 次/天,共 14 天 1 次/天,共 14

11、 天A 按照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丙组中 X 的处理方法是用蒸馏水灌胃B 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作用,控制无关变量C 因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所以可以用测定耗氧量方法来分析其生理作用D 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中需要碘元素,所以可通过服用放射性 131来检测甲状腺功能17下列关于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都可以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B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C 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D 激素、酶和神经递质都是有机物18如图是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

12、述不正确的是( )A 曲线 ab 段与曲线 ef 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不同B 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升高C fg 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需要依靠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D 曲线 bc 段与曲线 de 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19如图表示人体几种内分泌腺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手术切除 a,则 c 分泌的激素会增加, b 分泌的激素会减少B 过程可表示分级调节, 过程可表示反馈调节C c 为体温调节中枢,还可以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D a 可通过 b 分泌的激素从而调节 c 对相应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故 a 是内分泌的枢纽20研究

13、发现,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从而导致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高血压可能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偏高B 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人体内合成的 ACEI 的调节C 服用 ACEI 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增强D 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21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为找出病变的部位,现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 30min 和注射后 30min 的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测定结果知下表。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mU/L)注射前 注射后健康人

14、 9 30甲 2 2乙 2 29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 甲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乙病变的部位是垂体B 甲病变的部位是垂体,乙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C 甲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乙病变的部位也是下丘脑D 甲病变的部位是垂体,乙病变的部位也是垂体22在下列中,A、B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所给模型表示的是( )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 A: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 A:皮肤血流量,B:体温A 只有 B 只有 C 只有 D 都可以2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以神经调节为主B 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制C 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

15、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D 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性激素调控24如图能正确反映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TSH)与甲状腺激素(TH)含量变化的是( )A B C D 2525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使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生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减小B 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是由于其尿液渗透压较大C 若尿崩症因肾小管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则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D 若尿崩症由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的减少导致,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26下图中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 X

16、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如果 X 代表 C02,cd 时段,有氧呼吸强度增加B 如果 X 代表胰岛素,b c 时段肝糖原的合成速度下降C 如果 X 代表血糖,bc 时段变化过程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升高有关D 如果 X 代表抗利尿激素, cd 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增强27如图是一个神经元的示意图,O 点为 PQ 的中点,给予 O 点一个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的偏转情况是?若MP 大于 PQ 的一半,同时在 O 点、M 点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刺激,则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是( )A 不偏转,向左偏转B 偏转,向左偏转C 不偏转,不偏转D 不偏转,发生两次偏转28图甲

17、、乙分别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信号分子 A、B、C 均为某种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中对细胞具有调节作用的是信号分子 A,信号分子 B 对该细胞无调节作用B 三种信号分子在合成后均被定向运送到特定靶细胞处而发挥调节作用C 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所示机制不同,与图甲所示机制相似D 雄性激素通过影响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29下图为某学生构建的与生命活动有关的模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该图表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 c 产生的激素可以作用于全身细胞B 若该图表示长期记忆形成过程,则 c 可能与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C 若该图表示水盐平衡的调节,只

18、 c 可能是垂体D 该图也可以用来表示部分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30某人头部受伤导致垂体细胞大量损伤,该病人可能出现的病症及解释错误的是A 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因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B 出现多尿现象,原因是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释放不足C 血糖调节出现障碍,原因是病人的血糖调节机制不完善D 第二性征表现异常,原因是垂体会影响性腺的分泌活动31某成年人从 25环境来到 10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b 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B bc 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C cd 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D de 段的产热速率大于 ab 段322022 年冬奥会将在张家口举行,

19、延庆作为冬奥会的一个赛区已经正式启动了中小学冰雪运动项目,许多学生亲身体验了冰雪课程的魅力。在滑雪期间,同学们经常需要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中,对此过程正确的表述是( )A 胰高血糖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可以增加产热,具有协同作用B 寒冷刺激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C 激素调节在维持体温恒定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D 机体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中 ,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3在反射活动中,神经中枢既有兴奋活动又有抑制活动,这是反射的协调功能所必需的。神经中枢抑制产生机制可分为如图所示三种模式。注:图中的深色神经元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1)模式中

20、,神经细胞兴奋,使其末梢释放_进入_,再与突触后膜上的_结合,导致兴奋,同时的状态分别是:_,_。(2)模式兴奋性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使抑制性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反过来抑制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体现了神经调节中存在_调节机制。(3)模式中,若兴奋会导致兴奋;但若兴奋后再兴奋,却不产生兴奋,分析其可能的机理是_。(4)缩手反射中,屈肌因兴奋而收缩的同时,伸肌则受到抑制而舒张,该神经调节模式为图中的模式_。34如图某神经肌肉接头(类似突触结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有关结构。研究发现,当兴奋传导到达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小体膜上的 Ca2+通道开放,大量 Ca2+由胞外进入到突触前末梢内,触发

21、囊泡中的乙酰胆碱(Ach)被释放到接头间隙中,进而引起肌肉细胞膜电位变化,使肌细胞兴奋而诱发一次收缩。请据图作答:(1)图中_(填图中的标号)等结构共同构成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兴奋经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2)终板膜上的 Ach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当其与 Ach 结合时,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通道开放,Na+进入肌细胞,从而引起终板膜内的电位变化为_,使肌细胞兴奋而诱发一次收缩,随即 Ach 被胆碱酯酶分解。(3)Mg 2+可阻断 Ca2+内流入轴突末梢。用适宜浓度的 Mg2+处理神经肌肉接头后,再刺激感受器,则肌肉表现为_(选填“肌肉痉挛”或“肌无力”,下同)。毒

22、扁豆碱可与胆碱酯酶结合,使该酶失活,则毒扁豆碱中毒患者的肌肉表现为_。(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原因是_。35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为研究血浆维生素 D3(一种固醇类激素,用VD3表示)与型糖尿病的关系,科研人员据血浆 VD3含量的水平,将受试者分为 3 组,跟踪统计 4 年后的型糖尿病发病率,得出如下数据: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血浆 VD3含量(ng/mL) VD318.6 18.6VD 331 31VD 350型糖尿病发病率(%) 12.4 4.6 0.0回答下列问题:(1)VD 3所属的调节方式特点是:_(答出两点即可)。(2) 一些型糖尿病患者

23、,进食一段时间后胰岛素的分泌量持续_(填“等于”、“低于”或“高于”)正常水平。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的关系是_。(3)据表分析,血浆 VD3含量与型糖尿病发病率呈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研究表明,当胰岛 B 细胞内 Ca2+达到一定浓度后,开始胞吐释放胰岛素,据此,可推测血浆 VD3能_,从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36恒温动物的体温存在调定点机制,即有一个确定的数值(如人体为 37),若体温偏离这一数值,机体就会启动相应的调节机制。回答下列问题:(1)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人会打寒颤,请以反射弧的形式具体写出该调节过程:_。(2)人在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中更容易集中精力,神经

24、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_。(3)当病原体入侵人体后,释放的毒素会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将调定点数值上调,引起人体的_产生_(填“冷觉”或“热觉”)。(4)温度感受器分布在_等处。(5)发热病人通过_调节网络,使调定点回复,从而维持内环境稳态。2018-2019 学 年 山 西 大 学 附 属 中 学 高 二 上 学 期第 二 次 月 考生 物 答 案1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消化酶存在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人体外部环境,错误;血浆中含有的抗体、维生素

25、、血浆蛋白、无机盐(SO 42-等)、O2、性激素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糖原存在于细胞内,因此血红蛋白与糖原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错误;神经递质可存在于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A、B、 D 均错误,C 正确。【点睛】疑难辨析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胃等消化道、膀胱、输卵管、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 (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 ),均不属于内环境。2D【解析】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液而不是 组织液,A 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 组织液, B 错误;中的蛋白质不能

26、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的蛋白质只能进入,被淋巴液回收,C 错误;若为肝脏细胞,则 处动脉端的氧气浓度高于处静脉端,D 正确【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阅读题干和题图知,本题是通过内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先分析题图明确是血浆、细胞内液、淋巴、组织液、 所在的端为静脉端,所在的端为动脉端,然后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分析综合对选项做出判断3D【解析】【分析】本题以“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水盐平衡调节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详解】分析图示可知: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它们

27、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 正确;生理盐水成分与血浆成分明显不同,过量补充会影响 pH 的稳态,也会使血浆中 K+的浓度偏低, B 正确;(血浆)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会导致其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进而引起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C 正确;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会引起(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处的渗透压下降,由渗透到(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处的渗透压也会下降,D 错误。【点睛】从题图中提取信息,依据题意和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识准确定位图中数字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即为血浆,为淋巴,为组织液,以此为切入点,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4C【解析】【分析

28、】本题以表格信息为载体,考查学生对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分析表中信息可知: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 +等,因此属于细胞内液,A 正确;中 Na 的含量明显高于,说明为细胞外液,又因为中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据此可推知:属于血浆,为组织液,血浆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终产物,因此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B 正确;肝细胞中的 CO2产生于线粒体基质,扩散到(血浆)至少需穿过 2 层线粒体膜、1 层肝细胞膜、2 层组成毛细血管壁的上皮细胞膜,计 5 层生物膜,而每层生物膜是由 1 层磷脂双分子层组成,所以需至少穿过

29、 5 层磷脂双分子层,C 错误;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因此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 正确。【点睛】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细胞外 Na+的含量高于细胞内,细胞内 K+的含量和蛋白质的含量高于细胞外,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和淋巴,据此准确定位表中所指代的体液的名称,进而分析各选项。5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激素调节的特点、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通过体液运输,而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的范畴,A 正确;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

30、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属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B 错误;兴奋沿反射弧的传递过程涉及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而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需借助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至突触后膜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间隙中有构成内环境的组织液,C 正确;神经细胞内的 K 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 Na 浓度比膜外低,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机理主要是K 外流,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是 Na+内流,所以细胞膜内外 K 、Na 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 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激素调节的特点、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兴

31、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等相关知识,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6C【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体内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内环境稳态的实质、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以图示中的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结合题意准确明辨:为肺,是小肠, 为肾脏,是皮肤,表示消化吸收,为重吸收。【详解】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当血糖浓度下降时,由肝糖原分解成的葡萄糖可从肝细胞中出来进入血液,即葡萄糖也能从细胞进入内环境,A错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

32、动态平衡中,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将引起渗透压下降,B 错误;为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因此器官为肾脏,器官功能异常,会导致细胞代谢终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进而造成内环境稳态被破坏,C 正确;呼吸系统具有完成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其主要器官是所示的肺,而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肌肉,是皮肤,是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之一,D 错误。【点睛】正确解答此题,需要理清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知识脉络;此外还需要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内涵,并与体温调节的知识建立联系。7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

33、考查学生对反射与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于组成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中存在突触,所以,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也是单向的,A 错误;脑中的神经中枢都属于高级中枢,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但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不一定是条件反射,如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 正确;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除了位于脊髓或大脑皮层外,还可位于下丘脑等部位,如体温调节中枢就位于下丘脑,C 错误;手接触冰水感到冷,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产生的冷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

34、反射,D 错误。【点睛】反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判断:依据神经中枢是否位于大脑皮层中可将反射划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前者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是经训练获得的后天性反射,后者中枢位于皮层以下(如小脑、脑干、脊髓等) ,是由遗传得来的、固有的反射。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反射活动的进行除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外,还需要适宜的刺激。8D【解析】【分析】该题以“打篮球”这一运动为主线,考查学生对血糖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打篮球的过程中,因能量的不断消耗而导致血糖浓度下降,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35、的作用下维持血糖平衡,A 正确;运动过程中因出汗增多而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 正确;瞄准篮筐并投篮,需要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参与,C 正确;打篮球的过程中,大脑皮层通过调控脊髓的活动,引起骨骼肌收缩,D 错误。【点睛】理清血糖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过程等相关知识,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9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反射与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人脑的高级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不消耗

36、 ATP,A 错误;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B 错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成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的部位构成突触,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通过突触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C 正确;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除了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外,还有言语中枢,D 错误。【点睛】此题的易错点在于对 D 选项的判断。判断的切入点应从盲人“阅读”盲文时的动作和感觉以及思维过程入手。盲人在用手指触摸盲文时,首先要接受盲文的刺激 ,产生感觉,这与躯体感觉中枢有关;手指的运动与躯体运动中枢有关;盲人根据盲文的刺激产生的

37、感觉与言语中枢发生联系,从而能辨认出盲文中的文字及这些文字的含意。10C【解析】C 从图乙看,没有刺激前测出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为 70mv,即 ab 段为静息电位,显示的膜外电位,故 A 正确、C 错误;给以刺激后细胞兴奋,大量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膜电位的变化发生在 bc 段,cd 段是恢复到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B 正确;将刺激点移到 X 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不变,即未受到刺激时外正内负,受刺激时外负内正,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D 正确。【考点定位】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11D【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

38、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神经细胞内的 K 浓度明显高于膜外,据此分析图 1 信息可知:M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N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A 错误;由图 2 标注可知: 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所以膜处于状态,是 Na 通道开放, Na 内流造成的, 为由动作电位逐渐回归静息电位,因此膜处于时,K 通道开放,Na 通道关闭,B 错误;图 2 兴奋传导过程中,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C 错误;图 2 中的处,动作电位达到峰值,此时膜内为正电位,神经元膜外的 Na 浓度大于膜内,D 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39、导过程(注:绿色的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红色的弯箭头表示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12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为突触后膜,为突触间隙,为突触小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速度快,而突触间隙的存在使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有时间延搁,速度慢,所以刺激 C 处,A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A 错误;刺激 D 处,兴奋不能逆向通过突触到达肌肉和 F,所以肌肉和 F 内的线粒体活动不会明显增强,B 错误;兴奋性神经递质必须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可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C 错误;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突出间隙,突触小泡的膜与突触前的会融合是借助生物

40、膜的流动性完成,D 正确。13C【解析】【分析】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破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导致反射活动不能进行。【详解】破坏前,刺激左后肢,右后肢会收缩,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也会收缩。而破坏后,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说明神经中枢没受破坏。刺激左后肢,不单左后肢不收缩,连右后肢也不收缩了,根据题干“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若破坏的是左后肢的感受器,则不会出现刺激右后肢而左后肢不收缩的现象,A 错误;若破坏的是左后肢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则不会出现刺激右后肢不收缩的现象,B 错误;若破坏的是左后肢的

41、传入神经和效应器,则符合两个刺激结果,C 正确;若破坏左后肢的效应器,不会出现刺激左后肢,而右后肢不收缩的现象,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说明右后肢没有遭到破坏。14B【解析】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错误;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正确;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正确;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正确;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不会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不会引起胰液增加,错误;综上分析,B 选项正确。15C【解析】如果代表的是骨骼肌,胰高血糖

42、素作用于肌糖原后分解的葡萄糖不会到达血液中,A 错误。如果表示的是胰腺,可能是促胰液素,但不可能是胰液,胰液是通过导管释放的,而不到血液中,B错误。如果表示的是下丘脑,其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可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过高时又抑制下丘脑激素的分泌,所以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 正确。如果表示的是性腺,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表示促性腺激素,D错误。16A【解析】【分析】本题采用切除法,以“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部位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43、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详解】依题意和表中信息分析可知,丙、丁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灌胃甲状腺激素,所以丙组中 X 的处理方法是用甲状腺激素灌胃,A 错误;甲、乙两组涉及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作用,控制无关变量,B 正确;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耗氧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导致耗氧量增加,所以可以用测定耗氧量方法来分析其生理作用,C 正确;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而 131的放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所以可通过服用放射性 131来检测甲状腺功能,D 正确。【点睛】以题意呈现的实验目的,即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

44、激素的生理作用为切入点,结合题意和表中信息明辨: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和有无灌胃甲状腺激素,甲、乙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丙、丁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灌胃甲状腺激素;因变量是耗氧量。在此基础上围绕“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分析判断各选项。17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激素的内涵与产生部位及其调节的特点、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酶的产生部位与化学本质及特性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都可以与特定分子(受体)结合后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A 正确;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因此能产生酶的细胞不

45、一定能产生激素,B 错误;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C 错误;激素和酶都是有机物,但神经递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氮属于神经递质,但一氧化氮不是有机物,D 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因误认为神经递质都是有机物而导致对 D 选项的误判。识记常见的神经递质的种类是判断的关键。18D【解析】【分析】本题以反映“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血糖的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曲线 ab 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是进食后,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吸收,曲线 ef 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是肝糖

46、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A 正确;当血糖偏低时,对胰岛 A 细胞的刺激增强,导致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升高,B 正确;血糖的调节途径有两条:一是血糖浓度的变化直接作用于胰岛 B 细胞或胰岛 A 细胞,进而引起机体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二是血糖浓度的变化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调节胰岛B 细胞或胰岛 A 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可见,fg 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需要依靠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C 正确;曲线 bc 段血糖下降的原因是血液中胰岛素升高所致,曲线 de 段血糖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导致葡萄糖氧化分解过多所致,此时段血液中

47、胰岛素的含量应逐渐下降,所以曲线bc 段与曲线 de 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不同,D 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把握曲线走势,再运用所学的“血糖的平衡调节”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上的区段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19D【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的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依题意和分析图示可知:a 为垂体,b 表示甲状腺,c 是下丘脑。若手术切除a垂体,则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进而引起c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b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A 正确; 过程可表示c下丘脑通过分泌相关激素调控a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