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脂的实验室检测,检验科 林斌,为什么要重视血脂检测?,心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多种因素的影响,血脂代谢异常患者增多。 对高脂血症和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治疗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危险评估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冠心病家族史,肥胖,缺乏运动,糖尿病,房颤,高血脂,高龄,吸烟,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2.血液内含有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它们开始在血管内壁积聚起来; .,5-6血脂肪沉积物不断增加,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其中成分多数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硬化斑块凸出,使管腔变狭窄,血流不通畅,心绞痛就会发生。这种病变可以是稳定的;或者进展为
2、脆弱或不稳定斑块,容易破裂,引起血栓形成,很可能完全阻塞血管,中断血流,终止对心脏和脑部的血液供给,导致急性冠脉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塞)的发生。,3.4血液内含有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它们开始在血管内壁积聚起来;,1.健康的动脉血管内壁平滑,管腔不狭窄,血液顺畅通过,将所需营养及氧气输送至身体各部,以满足新陈代谢和其它生命活动的需要;,从十几岁开始,从30岁开始,从40岁开始,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997年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2007年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2007年5月公布),血脂异常发病率增高,AS增多 20年流行病学资料 借鉴国际上的防治经验 专业人员和群众对血脂异常认识
3、,指南内容,一、血脂与脂蛋白 二、血脂检测及临床意义 三、血脂异常分类 四、血脂异常的检出 五、心血管病综合危险的评估 六、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和/或药物调脂治疗 七、特殊人群的血脂异常治疗,血脂与脂蛋白,血脂是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G)和其他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循环血液中的胆固醇和TG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脂蛋白的结构,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血浆脂蛋白的分类,超速离心法:根据各种脂蛋白中蛋白质和脂质含量不同所导致的密度 不同。,电泳法:根据脂蛋白颗粒大小不同和所含 蛋白质的表面电荷不同,利用电 泳将其分离。,分离方法,
4、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电泳法:-脂蛋白 (-LP)前-脂蛋白 (前-LP)-脂蛋白 (-LP)乳糜微粒 (CM)超速离心法:乳糜微粒 (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 (LDL) 高密度脂蛋白 (HDL),CM,-LP,前-LP,-LP,两种分类法的对应关系,密度分类法 电泳分类法 乳糜微粒( CM) 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前脂蛋白(pre-LP) 低密度脂蛋白(LDL) 脂蛋白(-LP) 高密度脂蛋白(HDL) -脂蛋白(-LP),颗粒,密度,临床常用的血脂检测项目,2003年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脂专家委员会制订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蛋白 (HDL、L
5、DL、VLDL、Lp(a)) 载脂蛋白 Apo A、Apo B,总胆固醇(TC),TC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 参考值:3.35-5.7mmol/L 临床意义: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明确的危险因子,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原发性增高: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继发性增高:肾病综合征、甲减、DM、胆道梗塞等。减少: 甲亢、营养不良、肝功能严重低下等。5.17 mmol/L为合适水平,5.69 mmol/L为高危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主要结构蛋白为Apo B-100 LDL 颗粒含血清中总胆固醇的约70% LDL-c 水平与冠脉疾病关系密切 NCEP一直将LDL-c作为降脂
6、治疗首要目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许多研究将 LDL 分为两类:大而有浮力的LDL颗粒(LB-LDL),富含胆固醇; 小而致密LDL颗粒(SD-LDL),含胆固醇较少。 SD-LDL 颗粒小,更易进入动脉壁,更易与动脉壁上的糖蛋白结合、更易氧化、更易引起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使血管内壁损伤。,LDL-c亚组分SD-LDL,2000年美国将高水平的SD-LDL为冠心病条件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 SD-LDL超过2.6mmol/L,冠心病危险增高3倍 SD-LDL、TG HDL“血脂异常三联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参考值:1.0-4.0 mmol/L 临床意义:是引起动脉粥
7、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LDL-C normal:4.9mmol/L 危险性120倍,LDL-c医学决定水平(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冠心病发病有密切的、独立的负相关性;每下降 0.26 mmol/L ,CAD的危险性可增加23% 。 ATP则推荐所有的人在初筛试验中都要作HDL-c的检测,并提出0.91mmol/L是“高危险性”;1.55mmol/L是“保护性”。 ATP 将HDL-c高危险性水平从原来的0.91 mmol/L提高到1.03 mmol/L这将使更多人得到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参考值:0.74-2.09mmo
8、l/L 临床意义增高:长期从事体力活动、适量饮酒。遗传性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药物影响:服避孕药、胰岛素、肝素、维生素E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肝胆疾病等。其它疾病:糖尿病、慢性贫血、脑血管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高高密度脂蛋白血症(2.6mmol/L),降低LDL、VLDL,提高HDL,甘油三酯(TG),参考值:0.30-1.80mmol/L 临床意义循证医学分析说明,TG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性增高:家族性高TG血症、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继发性增高: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糖原累积病、肾病综合症、脂肪肝、妊娠中后期、甲状腺机能低下、 胆道阻塞、急性胰腺
9、炎等。降低: 先天性a-脂蛋白血症、营养吸收不良、甲亢、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ATP III 对血清甘油三酯的医学决定水平,脂蛋白a Lpa,Lp(a)是与其它脂蛋白都无相关性的一种独立的脂蛋白,是AS和CHD的独立的危险因子。 Lp(a)水平高低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基本不受性别、年龄、饮食、营养、药物和环境影响,与高血压、吸烟、饮酒无关。 ATP 也将其列于出现的危险因素中,脂蛋白a Lpa,参考值: 0-300mg/L 临床意义生理性变化女性闭经期后Lp(a)升高;新生儿Lp(a)水平为成人水平的1/10;小儿6m后Lp(a)水平达成人水平;妊娠期妇女Lp(a)有生理性波动;黑人L
10、p(a)水平白种人;LP(a)对同一个体相当恒定,但个体间差较大,因而参考值波动范围较大。,脂蛋白a Lpa,临床意义 病理性增高见于: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AS、CHD、脑梗死。 急性时相反应:AMI、手术、急性创伤、急性炎症。 肾病综合征、尿毒症。高Lp(a)患者CHD和AMI发病率高于健康人2-5倍;脑动脉硬化患者Lp(a)不仅显著高于健康人,还与病 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ApoAI 与HDL-C相一致 ApoB100 与LDL-C相一致,载脂蛋白(ApoA、ApoB100),载脂蛋白 ApoA,参考值 1.10-1.70g/L 临床意义载脂蛋白A1是HDL-C的主要成分约占
11、90,它可将组织内多余的胆固醇运至肝脏处理,降低是冠心病的危险信号。一般情况下两者呈正相关,在病理情况下相关性改变,而主要是HDL-C的亚组份发生改变。,载脂蛋白 ApoA,临床意义 冠心病、心脑血管病APO-A降低。 家族性的高TG血症:HDL-C偏低,但APO-A1不一定低,不 增加冠心病危险。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两者都会下降,冠心病危险性增高。 两者均极低:APO-A1缺乏症,家族性低脂蛋白血症,鱼眼病等。 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变、人工透析、慢性肾炎、吸烟、糖尿 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增高:妊娠、服避孕药、锻炼、适量饮酒等。,载脂蛋白 ApoB,参考值 0.8-1.55g/L 临
12、床意义载脂蛋白B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是各项血脂指标中较好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降低ApoB可减少冠心病发病及促进动脉粥样斑块消退。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发病严重性之间存在高度相关。,载脂蛋白 ApoB,对于冠心病发病率及冠脉粥样硬化的严重性有着非常强的预示能力 2003年 Pischon 等对18 225位男性病人的随访研究表明,Apo B是冠心病的强有力的预示因子,其预示能力要优于LDL-c。 LDL-C与apoB同时测定并结合TG水平用于估计LDL亚组分的类型。,其 他 测 定,脂蛋白-X测定(Lp-X) 磷脂测定(PL) 游离脂肪酸测定(FFA) 脂蛋白脂肪酶(LPL)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13、(LCAT) 脂代谢相关基因检测 溶酶体疾病:壳三糖苷酶(CT)硝磷脂酶葡萄糖脑苷脂酶,按表型分型,按病因分型,原发性,继发性,按基因分型,脂蛋白代谢紊乱病因分类,继发性高脂血症, 由一些全身性疾病引起血脂异常 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肝胆疾病等 某些药物 降压药(-受体阻断剂等)也可引起血脂异常。,按病因分型,原发性高脂血症, 在排除继发性高脂血症后,可诊断为原发性。 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由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原发性血脂异常的分类,名称 基因缺陷 临床特征 普通高TC 多基因 TC,LDLTG 家族性高TC LDL受体缺陷 TC,LDL TG黄色瘤 家族性ApoB缺陷 ApoB
14、100缺陷 TC,LDL TG黄色瘤 家族性混合型 不明 TC,LDL,VLDL,TG III型高脂蛋白 ApoE异常 TC,VLDL,TG,CM黄瘤 乳糜微粒血症 脂蛋白脂肪酶, 婴儿腹痛,胰腺炎,爆发性黄ApoCII缺陷 色瘤,CM 家族性高TG 不明 TG ,反复胰腺炎, 高HDL-C 不明 HDL-C,家族,多长寿 低HDL-C 不明 HDL-C,多与高TG伴存,继发性血脂异常,甲状腺功能低下(胆固醇高) 糖尿病(甘油三酯高) 慢性肾病和肾病综合征(胆固醇高) 阻塞性肝胆疾患(胆固醇高) 胰腺炎(甘油三酯高) 乙醇中毒(甘油三酯高) 特发性高血钙 退行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红斑狼苍
15、等) 口服避孕药,按表型分型(WHO),I型高脂蛋白血症 (高CM血症) IIa型高脂蛋白血症 (高脂蛋白血症) IIb型高脂蛋白血症 (高脂蛋白血症及高前脂蛋 白血症) III型高脂蛋白血症 (宽脂蛋白血症) IV型高脂蛋白血症 (高甘油三酯或高VLDL血症) V型高脂蛋白血症 (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或高CM和高VLDL血症),按表型分型(简易分型),分 型 血脂测定 相当于高脂蛋白血症分型 高胆固醇血症 TC IIa 高甘油三酯血症 TG IV(I) 混合型高脂血症 TC、TG IIb(III、V) (括号内为少见类型),高脂血症的基因分型,血脂危险水平划分标准(mmol/L),中国(199
16、7) NCEPATP(2001) TC 合适水平 5.2 5.20边缘水平 5.235.69 5.206.21升高 5.72 6.24 LDL-C 合适水平 3.12 2.593.34边缘水平 3.153.61 3.384.13升高 3.64 4.164.89 HDLC 减低 0.91 1.56(负危险因素) 1.04(危险因素) TG 合适水平 1.70 1.70边缘水平 1.702.25升高 1.70 2.265.6,低脂蛋白血症,一般将血清TC3.3mmol/L,或TG0.45mmol/L,或LDL-C2.1mmol/L者,称为低脂蛋白血症。脂质如TC和TG同时降低或脂蛋白如HDL、LD
17、L和VLDL同时降低多见。,原因:因某种原因使脂蛋白合成减少,分解代谢旺盛。,分类:原发性和继发性家族性低-脂蛋白血症-脂蛋白缺乏血症家族性低-脂蛋白血症,哪些可考虑作为血脂检查的对象?,40岁以上男性 绝经期后女性 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有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者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黄色瘤或黄疣者 儿童高脂蛋白血症的监测,血脂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前变异生物学因素:如个体间、性别、年龄和种族;行为因素:如饮食、肥胖、吸烟、紧张、饮酒、饮咖啡和锻 炼等;临床因素:如 疾病诱导(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贮存性疾病、急性或暂时性 疾病等
18、),药物诱导(抗高血压药,免疫抑制剂性刺激素等);标本收集与处理:如禁食状态、血液浓缩、抗凝剂与防腐剂、毛细血管与静脉血标本贮存等。,药物对血脂测定的干扰,Lpa生长激素可使用结果升高,TC 增高:苯妥因钠、雄激素、辛可芬、磺胺药、噻嗪类、丙嗪、氯丙嗪、碘化物、皮质类固醇、紫霉素、左旋多巴、肾上腺素、苯巴比妥、维生素A、溴化物等。 降低:四环素、红霉素、维生素C、甲基多巴、异烟肼、羟吡唑嘧啶、氯钡丁酯、硫尿嘧啶、硝酸盐、亚硝酸盐、硫唑嘌呤、卡那霉素新霉素、雌激素、甲苯磺丁脲、苯乙双胍、烟酸、考来烯胺、促肾 上 腺皮质激素、胰岛素等。,药物对血脂测定的干扰,TG 增高:雌激素、考来烯胺、甘油醛等
19、,口服避孕药约升高40%。 降低:门冬酰胺酶、氯钡丁酯、苯乙双胍、二甲双胍、烟酸、右旋甲状腺素等,VC170mmol/L时出现负干扰。 LDL-c 增高:雄激素、氯氮平、氯丙嗪、环孢素、糖皮质激素、黄体酮、噻嗪类等。 降低:雌激素、干扰素、甲状腺素等。,药物对血脂测定的干扰,HDL-c 增高:雌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避孕药、苯妥因钠、西咪替丁、烟酸、苯氯乙酸、洛伐他汀等。 降低:雄激素、噻嗪类、黄体酮、异维A酸、螺内酯、普罗布考、普萘洛尔等。 ApoA抗癫癎药约升高20%、口服避孕药约升高10%、雌激素约升高3%、促黄体生成素约降低3%。 ApoB促黄体生成素约升高20%、女性用雌激素
20、约降低6%、(有报到降低30%)、氯钡丁酯、烟酸、右旋甲状腺素等可导致降低。,我国心血管专家组对血标本采集与处理 提出了具体要求,1.受者的准备及取血方法 空腹12H(可少量饮水)后取前臂静脉血(只查TC时可以不空腹)。 取血前应有2周时间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近期内无急性病、外伤、手术等意外情况。 取血前24H内不饮酒、不做激烈运动。 取血前最好停止应用影响血指的药物(如血脂调节药、避孕药、某些降血压药、激素等),数天或数周,否则要记录用药情况。 除卧床患者外,一律以坐位5min后抽血。,我国心血管专家组对血标本采集与处理 提出了具体要求,止血带使用不超过1min,静脉穿刺成功后即松开止血带,让血流缓慢流入针管。 由于血脂的个体内变动较大,最好测2-3次(间隔1周)取平均值。 2.血标本的处理与保存 血标本应尽快送实验室,室温下静止30-45min后离心(最多不超过3H),及时吸出血清,在密闭的小试管中保存。 血清放在4冰箱中,测定项目在3天内稳定。如 -20储存,可稳定数周。长期储存则应在-70以下。血清不可反复冻、融,否则LDL-C值不稳定。,谢谢!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