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案 6 如何保证四类重要实词的翻译到位学案略语 “得实词者,得翻译之天下。 ”诚哉斯言!既然如此,就需要把这些成为采分点的实词“拎”出来,想方设法,保证其翻译得准确无误。该学案试图强化你的实词采分点意识,帮助你解决好四类重要实词古今异义词、多义词、活用词和疑难词翻译到位问题,让你成为一个会临场解决问题的聪明学习者。1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商君者,名鞅,姓公孙氏。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2、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有删改)(1)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译文:_答案 秦孝公同他交流,不知不觉地把双膝移到席前。得分点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移到前面。(2)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译文:_答案 (商君) 就在京城南门竖立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此木移到京城北门的人,奖给他十两金子。得分点 金,古今异义词;“于门”为状语后置句,译时提前;“有者”为定语后置句,译时提前。(3)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译文:_答案 新法令在民间施
3、行了一周年,秦国的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利的数以千计。得分点 期年,一周年;之,到;数,计算。2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韩滉,字太冲,太子少师休之子也。六年,改户部侍郎、判度支。滉既掌司计,清勤检辖,不容奸妄,下吏及四方行纲过犯者,必痛绳之。又属大历五年已后,蕃戎罕侵,连岁丰稔,故滉能储积谷帛,帑藏稍实。自居重位,愈清俭嫉恶,弥缝阙漏,知无不为,家人资产,未尝在意。入仕之初,以至卿相。凡四十年,相继乘马五匹,皆及敝帷。尤工书,兼善丹青,以绘事非急务,自晦其能,未尝传之。(旧唐书 列传第七十九 ,有删改)(1)又属大历五年已后,蕃戎罕侵,连岁丰稔,故滉能储积谷帛,帑藏稍实。译文:_答
4、案 又恰逢大历五年以后,吐蕃很少入侵,连年丰收,所以韩滉能储积谷物和布匹,国库渐渐地(稍稍)充实。得分点 属,恰好;已,通“以”;戎,军队;丰稔,丰收;稍,渐渐( 也可作“稍稍”)。(2)自居重位,愈清俭嫉恶,弥缝阙漏,知无不为,家人资产,未尝在意。译文:_答案 自从身居高位,(韩滉 )更加清廉节俭,憎恨坏人坏事,弥补行事的过失,知道是应该做的,就一定去做,家人想积蓄财产,他却从未放在心上。得分点 居,处于;阙漏,行事的过失;知无不为,知道是应该做的,就一定去做;资产,积蓄财产。(3)尤工书,兼善丹青,以绘事非急务,自晦其能,未尝传之。译文:_答案 (韩滉) 尤其擅长书法,又擅长画画,但他认为
5、画画不是紧急重要的事务,因此隐藏自己的才能,从未向别人展示。得分点 工,擅长;以,认为;晦,隐藏;传,展示。3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杨大异,字同伯,唐天平节度使汉公之后,十世祖祥避地醴陵,因家焉。邑有峒寇扰民,官兵致讨,积年弗获,檄大异往治之。大异以一仆负告身 注 自随,肩舆入贼峒,传呼尉至,贼露刃成列以待,徐谕以祸福,皆伏地叩头,愿改过自新。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辈出降。擢知登闻鼓院,迁大理寺丞,平反冤狱者七。召对,极言时政得失,迕宰相意,出知澧州。理宗曰:“是四川死节更生者杨大异耶?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对曰:“是人尤长于治民。 ”命予节兼庾事,进直秘阁、提
6、点广东刑狱兼庾事。归里第,与居民无异,学者从之,讲肄谆谆,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年八十二卒。 (选自 宋史 杨大异传 ,有删改)注 告身:委任官职的文凭。(1)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辈出降。译文:_(2)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译文:_(3)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译文:_问题反思你在翻译文言实词方面有哪些问题?准备如何解决它们?答:_提示 译不准重要实词,如多义实词义项确定不准,以今律古、不知活用等。对此,一要继续通过阅读文言文来积累实词;二要临场辨别这些重要实词,仔细斟酌,多方联想,以便准确译出。【问题剖析】 “自我诊断”第 3 题(1)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辈出降。现场答案一剖
7、析 “告身”可以不翻译,要译,须译得准确,不能等同于今天的“文凭”。 “质”译作“证据”,是只凭语境翻译,不顾及该字是否有这样的意思。现场答案二剖析 “数辈”译得令人发笑。 “渠魁” ,可以凭往日积累译出,也可以推断, “渠” “魁”都有“大”之意。参考答案 (杨大异)把自己的委任状留下作抵押,带上他们的几个头领出来投降。(2)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现场答案剖析 “剀切”是个疑难词,须经推断, “切”是切合之意,主语是“论事” ,加上通过“切”推断“剀”(邻字推断法),可以译为“切合实际” ,而不是一个表态度“恳切”的词。 “出”译为“出来”极不准确,出,指官员离京到外地做官,这里是
8、使动用法。参考答案 (杨大异)论事切合实际,是有用之材。为何急着把他调出朝廷?(3)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现场答案剖析 “发明”是个古今异义词,发,阐发;明,揭示,当特别译出,这里译为“研究”,显然不准确。 “学者”也是一个古今异义词,指学习的人,不能用现代汉语译出。参考答案 (杨大异)和学生一起阐发揭示经典的含义,分析理学的原理。【破解之道】准确翻译实词,固然需要长期积累,可是临场翻译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能小觑。一是不依据语境精准译出,只是跟着感觉走,如把“剀切”译为“恳切” , “出”译为“出来” ;二是只顾语境,随心意翻译,根本不考虑该词本身的意思,如把“质”译为“证据” ,把“发明”译为
9、“研究” 。对此,仍需强调得分点意识,不仅要知道哪些实词是得分点,更要结合语境把它准确翻译出来,不可似是而非,更不能随心所欲。【趁热打铁】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绍薨而辅其长子谭。及绍二子尚攻兄谭,谭使毗诣太祖求和。时太祖将征荆州,谓毗曰:“谭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今河北岁凶,而袁氏兄弟龃龉,有违天道,此乃天亡尚之时也。明公前伐尚,谭踵其后。克尚必矣。他年或登,尚改修其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 ”太祖称善。乃攻谭,克尚于黎阳。及谭败亡,归顺太祖,表毗为议郎。黄初五年,文帝欲大兴军征吴,毗谏曰:“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
10、今陛下祚有中国,道隆而四海自服,夫不宾者,其能久乎?今天下新定,宜息民力,修范蠡之养民,法管仲之宽政。 ”帝曰:“如卿意,更当以虏遗子孙邪?”帝竟伐吴,至江而还。明帝即位,时中书监刘放、孙资见信于主,大臣莫不与之交,而毗不与往来。毗子敞谏曰:“今刘、孙用事,众皆影附,大人盖少降意?不者必速谤言。 ”毗正色曰:“吾之立身,自有本未。焉有大丈夫欲为公卿而毁节邪?” (三国志 辛毗传)(1)他年或登,尚改修其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译文:_答案 来年如果收成好了,袁尚修改他的德行,你就会失去自己用兵攻打他的关键时机。得分点 登,丰收;所以,用来的方式;要,关键时机。(2)今天下新定,宜息民力,修范蠡之
11、养民,法管仲之宽政。译文:_答案 现在天下刚刚平定,应该让百姓休息,效法范蠡和管仲的宽松养民的政策。得分点 新,刚刚;息,使动用法;修、法,效法。(3)今刘、孙用事,众皆影附,大人盖少降意?不者必速谤言。译文:_答案 现在孙、刘两人掌权,大家都像影子一样依附在他们周围,父亲大人为什么不稍微降低一下自己的心意?不这样一定会招致世人的诽谤。得分点 用事,掌权;影,名词作状语;盖,通“盍” ,意为“何不” ;速,招致。一、审题必须审出得分点,尤其是重要实词这一最重要的得分点说到审题,似乎与文言翻译不搭界。其实,文言翻译也有个审题问题。所谓文言翻译审题,就是一审语境,审该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 ,审该
12、句的内部语境 (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得分点,只有审出得分点,才知道在哪里应该格外注意,才能得分。就实词而言,哪些实词可能成为得分点呢?(1)从词性上看,动词最高,其次是形容词、名词。另外,代词也不可忽视。(2)从频率上看,120 个常用实词和其他次常用实词( 以课本出现的居多)常作为得分点。(3)从特殊性来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 如“妻子” “前进” “亲信”)可能是重要实词;用其本来意思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重要实词;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如两个名词连用,主谓之间的名词,带了宾语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重要实词;较难理解,要借助推断的实词可能是重要实词。在确认这些实词为得分点后,就用
13、一些特殊符号(如着重号) 标出,以便在翻译中落实。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先标出可能是得分点的实词,后在译文中落实) 。时翔,字皋谟,江苏镇洋人。雍正六年,授福建晋江知县。晋江民好讼,时翔至,曰:“此吾赤子,忍以盗贼视乎?”一以宽和为治。坐堂皇,呴呴 注 作家人语。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乾隆元年,以荐起山西蒲州府同知,擢成都知府。以廉率属,善审机要。钱价腾,布政使榜平其直,市大哗。时翔方在假,召成都、华阳二令曰:“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言于布政撤其榜,钱价寻平。至七年,江南、湖广灾,巡抚奏运蜀米四十万石济之。湖广急米,来领运,江南则否。
14、巡抚乃檄下县馈运,舳舻蔽江,商贾不通,成都薪炭俱绝。时翔谓江南运可缓,徒病蜀。请独运楚,而听商人自运江南。时尧熙既没,竟无用其言者。时翔在成都,屡雪疑狱,时称神明。九年,卒。 (节选自清史稿 列传二百六十四)注 呴呴:温和貌。(1)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实词得分点:造、揖、衰。译文:案子的是非曲直判决之后,让诉讼双方消除怨恨,相对作揖,从这之后打官司的人一天比一天减少。(2)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实词得分点:直、抑、闭。译文:市场价格应当顺应民情,压抑它,钱都被封存起来不在市场流通,怎么办呀?(3)巡抚乃檄下县馈运,舳舻蔽江,商贾不通,成都薪炭俱绝。实词得分
15、点:檄、馈运、蔽、绝。译文:巡抚就下令下属的县运送粮食,大小船只遮蔽了江面,商贾无法通行,成都的柴炭都断绝了供应。参考译文时翔,字皋谟,是江苏镇洋人。雍正六年,(皇上) 授予他福建晋江知县的官职。晋江的百姓喜欢打官司,时翔到任后,说:“这些人都是我的子民,怎么忍心用盗贼来看待他们呢?”一向把宽和作为治理的原则。坐在大堂审案,温和地像对家人说话。案子的是非曲直判决之后,让诉讼双方消除怨恨,相对作揖,从这之后打官司的人一天比一天减少。乾隆元年,靠推荐起任为山西蒲州府同知,提升为成都知府。凭廉洁成为下属的榜样,善于分析把握关键。钱价迅速攀升,布政使张榜压制它的市值,市场大乱。时翔正在休假,召来成都、
16、华阳二县县令说:“市场价格应当顺应民情,压抑它,钱都被封存起来不在市场流通,怎么办呀?”告诉布政使撤下了他的榜文,钱价不久就降下来了。到乾隆七年,江南、湖广一带发生灾害,巡抚上奏运输蜀米四十万石接济它们。湖广急于得到米,前来领运,江南却没有来。巡抚就下令下属的县运送粮食,大小船只遮蔽了江面,商贾无法通行,成都的柴炭都断绝了供应。时翔认为向江南运输的米可以暂缓,白白地使蜀地受损害。请求只运送楚地的米,而听任商人自愿运送江南的米。时尧熙已经去世,最终无人采用他的提议。时翔在成都的时候,多次昭雪疑难案件,当时的人称他为神明。乾隆九年去世。二、译好四类重要实词(一)碰到古今异义词区别、拆分古今异义词是
17、十分重要的得分点,考试中将其设为得分点的频率相当高。它有两种情况,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 “谷” “金”等,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 “妻子” “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 (南越王尉陀)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指陆贾) 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18、。 (2013安徽,有删改)译文:_答案 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得分点 “起”是动词,起兵;“中国”是古今异义词,中原;“王”是动词,称王;“遽”是副词,就。2 (萧燧)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诸邑皆宽。移知婺州。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数,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宋史 萧燧传 ,有删改)译文:_答案 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我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得分点 路,古今异义词,宋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省” ;
19、与,给。3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意斟满酒一口气喝完),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明 程启充游千山记)(1)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译文:_答案 嘉靖丁亥年,我在抚顺戍守,丙申年又调到盖州,来到了辽阳,才得以与志同道合的徐、刘两位先生到那里游玩。得分点 道,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同志,古今异义词,志同道合;焉,之。(2)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译文:_答案 东面的山峰高耸险峻,徐、
20、刘两位先生斟满酒一口气喝完,在此期间正好有一个吹奏胡笳的人,乐声振动树林,听到这种乐声让人感到凄楚神伤。得分点 危险,古今异义词,高耸险峻;适,恰好;愀然,悲伤的样子。(二)碰到多义词语境确定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要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如“爱”字,“爱护” “爱怜” “爱惜”义项较难区分;“坐”字,义项“犯罪”与“判罪”易混;“治”字,何时作“治理” ,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不管多么易混,只要真正到了语境中,就只有一个义项是最恰当的。这时,也只有细辨语境,代入检验来确定了。记住:只要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 中读,一切问题皆有可能解决。边练边悟阅读下面
21、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 公( 指传主王旦) 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欧阳修王公神道碑铭)(1)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译文:_答案 如果某官贤能又有才干,一定让他长期担任这一官职,直到大家认为他适宜担任某一职务才升迁。得分点 久,使动用法;宜,适宜,非“应该”义;迁,升迁,不可译为“调动官职” 。(2)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译文:_答案 我常常担心(功名利禄 )太多了,怎么可
22、以跟贫寒的读书人争抢进取的机会呢?得分点 寒士,贫寒的读书人;争,争抢,不可译为“争取” 。2 翻( 指传主虞翻) 出为富春长。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选自三国志虞翻传)(1)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译文:_答案 后来虞翻被所在州府推举为秀才,汉朝廷召他为侍御史,曹操当了司空,征召他(做官),他都不去任职。得分点 举,被举荐;辟,征召;就,就任,赴任。(2)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译文:_答案 虞翻多次冒犯孙权的威严,进谏规劝,孙
23、权不高兴,加之他的秉性又不合世俗,常常被人毁谤,因而获罪被流放丹杨泾县。得分点 数,多次;见,被;坐,因获罪。(三)碰到活用词语法判断翻译活用词,其法有二:一是根据语法准确判断。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之”前“所”后、副词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二是译到位。何谓译到位?即必须用一套用语把它在语境中的词性连同词义译出来,例如,(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如“左右欲刃相如” , “刃”译为“杀” 。二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如“沛公军霸上
24、” , “军”译为“驻军” 。(2)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 “在” “像”的词语。(3)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可译为“使(动词)”或“以为”(或“认为是”)。(4)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必须在其后加上相应的名词(人或物) 。边练边悟1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会清军渡淮,购仰(指巡抚田仰 )妻子急,踪迹至通明(传主沈通明)家。 (2009江苏)译文:_答案 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得分点 购,古今异义词,悬赏捉拿;妻子,古今异义词,妻子儿女;踪迹,名词活用为动词,追踪觅迹,不可译为“顺着踪迹” 。2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5、。浦江县东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元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傍多髯松,入天如青云。忽见鲜葩点湿翠间,焰焰欲然,可玩。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下有小泓,泓上石坛广寻丈,可钓。闻大雪下时,四围皆璚树瑶林,益清绝,曰钓雪矶。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 (宋濂桃花涧修禊诗序)(1)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译文:_
26、答案 郑铉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并且览尽山泉怪石的胜景。得分点 修禊,补出必要的动词;穷、胜,形容词分别活用为动词、名词。(2)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译文:_答案 怪石像人一样站立着,高十尺多。得分点 “人”活用为状语。(3)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译文:_答案 有擅长弹琴的客人,不喜欢泉水独自清响,弹琴来跟泉水比试。得分点 定语后置、乐、鼓琴。参考译文浦江县向东走二十六里,有座山葱茏茂密地高耸着,(那)是元麓山。山的西面,桃花涧水从那里流出来。在元顺帝十六年三月初一,郑铉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并且览尽山泉怪石的胜景。前一天晚上,使各位贤士大夫住下。第二天,出发了,互相带领
27、着向北走,随身带着酒壶和酒杯。大约走了二里远的地方,才遇到涧流,于是沿着山涧入山。又过了三里的地方,两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开得晚,到现在才繁盛。相傍有很多苍松,高耸入云好像到了青云间。忽然看见鲜花点缀在湿润青翠的树间,好像火苗升起要燃烧一般,值得观赏。又走了三十步,怪石像人一样站立着,高约十尺多。上面平整,可以坐下来吹箫,叫做凤箫台。下面有小水潭,潭上石坛宽八尺到一丈,可以(在上面) 垂钓。听说下大雪时,四周都是如美玉般的树林,更显得清冷绝美,叫做钓雪矶。有擅长弹琴的客人,不喜欢泉水独自清响,弹琴来跟泉水比试。琴声跟泉水声音相和,非常好听。(四)碰到疑难词多方推断考场翻译中一定会碰到疑难词
28、的翻译。命题者用这些“拦路虎” ,是想考查你的语境把握和推断能力。对此,不要紧张,相信依据语境和平日的积累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只要能联系语境,善用多种推断方法,一定会准确译出的。疑难词有以下几种情况需好好处理:该字或其义极其陌生,但一定可以调动积累或结合语境推断出来。该字很常见但用其本义无法翻译通顺,可考虑通假。如文言文经常出现的“振济之”中的“振”就通“赈”字。该字(或词语)理解困难因文化常识积累不够所致,此时必须积累文化常识,如古人名字称谓知识,或专有名词,如“致仕”(指官员退休) 。通常表现是不懂古人名字称谓而强行翻译。如前文译句“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中“郑君彦真”为“郑彦真” , “君”是敬称,绝不可译为“郑君彦” 。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或文中画线的句子。1 滉既掌司计,清勤检辖,不容奸妄。(文段见“自我诊断”第 2 题)译文:_答案 韩滉掌管司计事务后,清正勤劳自我约束,容不得奸佞之人。得分点 掌,掌管;司计,专有名词,不译;检辖,疑难词, “检”可联想课文寡人之于国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中“检”(约束)理解, “辖”可用邻字推断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