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一轮参考】高三语文(课标版浙江专用)总复习专题规范练8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14258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一轮参考】高三语文(课标版浙江专用)总复习专题规范练8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一轮参考】高三语文(课标版浙江专用)总复习专题规范练8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一轮参考】高三语文(课标版浙江专用)总复习专题规范练8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一轮参考】高三语文(课标版浙江专用)总复习专题规范练8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一轮参考】高三语文(课标版浙江专用)总复习专题规范练8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规范练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专题规范练第 15 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个性化医疗触手可及?个性化医疗时代离我们更近了。但它还没有真正到来。医学一直是门神秘的艺术。有些人更容易得病,而对某些人有疗效的药物可能治不好另外一些人。但最近根据每个人的基因构成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个性化医疗取得了进展。两家相互竞争的公司分别推出了一项特殊的服务:人们可以付费检查自己的基因组。第一家公司是冰岛的解码基因公司。2007 年 11 月 16 日,它宣布推出一种名为“解码我”的网上服务。顾客提供脸颊上的基因样本,公司将其与拥有几十万人基因组资料的数据库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列表进行

2、对比。顾客通过密码验证登录相关网站后获得对比数据,评估自己患各种疾病的风险。随后,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硅谷的一家新公司“23 and Me”于 2007 年 11 月 19 日宣布了类似的服务。公司对唾液样本进行 DNA 分析后,将结果放在其须经登录验证的网站上。公司网站具有与 Facebook 类似的社交网络特点,如寻找有相似基因变异的陌生人等。两把钥匙打开了这一市场:方便的途径以及智能芯片。从基因角度来讲,人与人的相似率达 99.9%,人类基因序列中的 30 亿个碱基对也几乎一模一样。智能芯片把整个基因实验室搬到了小小的芯片上。例如,“23 and Me”公司将基因分析业务外包给了美国的一家

3、生物芯片技术公司伊卢米纳公司,该公司推出了一种名为珠状芯片(Bead Chip)的产品,它是表面上有数百万个小珠子的玻璃片。每个珠子上都有基因组上 SNP 位点对应的 DNA 片段。当某个人的 DNA 样本被分成若干小份分布在玻璃片上后,它们就被吸附到相应的 DNA 片段上。研究人员就能轻易地发现某个个体的基因组中的重要 SNP。这个发明很了不起。如果顾客想半严肃地探询家族根源,或者查查哪个亲戚给了自己绿色的眼睛。这种新服务项目能满足他们的愿望。然而,把它作为预测疾病的可靠手段就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了。原因之一就是 SNP 可能不是决定性因素,也可能引错方向。 “23 and Me”公司和解码基因

4、公司都称,它们提供的不是医学诊断服务,而是基因信息。它们鼓励顾客在必要时寻求医学建议,但这可能引出另一个麻烦。在美国,告诉医生此类检查的结果,很可能会在你的医疗档案中留下记录保险公司往往能看到这些记录。尽管有一些法律保护条款,但许多美国人担心保险公司会利用这些资料拒绝被保险人投保。(取材于 2008 年 2 月 6 日参考消息)1.对“智能芯片” 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智能芯片”可以把整个基因实验室搬到小小芯片上。B.“智能芯片”是表面上可以附着数百万个小珠子的玻璃片。C.研究人员很容易在芯片上发现某个个体基因组中的重要 SNP。D.顾客通过“智能芯片”可大致探询自己的家族根源或某种遗传

5、。答案:B解析:原文第四段是这样来表述的 “它是表面上有数百万个小珠子的玻璃片”,“有”是一种已然状态,而 B 项中的“ 可以附着”是一种未然状态,两者表述不一致。2.对本文理解有误一项是( )A.有的药物对一些人有效对另一些人可能无效 ,这恰是医学的神秘之处。B.从人类基因的角度来看,人与人的基因相似率达到 99.9%。C.将两家公司提供的服务作为预测疾病的手段是完全不可靠的。D.直到目前,人们还不能依靠基因组信息分析诊断和治疗疾病。答案:C解析:原文第五段写道,“ 把它作为预测疾病的可靠手段就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了”。意思是它不能作为预测疾病的“可靠手段”,而 C 项将它表述为“完全不可靠”,

6、显然过于绝对化了。3.冰岛解码基因公司与美国“23 and Me”公司个性化医疗服务的基本步骤是相似的,其步骤是: , , ,顾客通过网站寻找与自己相似的基因变异信息。 参考答案:顾客提供基因(DNA)样本 公司对样本进行比较分析 公司将结果放在须经密码(或登录)验证的网站上供顾客查找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二、三段的关键信息进行删选与概括的能力。根据第二段的“顾客提供脸颊上的基因样本”概括出第一点“顾客提供基因(DNA)样本”;根据第二段的“公司将其与拥有几十万人基因组资料的数据库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列表进行对比”和第三段的“公司对唾液样本进行 DNA 分析后” 概括出第二点“公司对样本

7、进行比较分析”;再根据第二段的“顾客通过密码验证登录相关网站”和第三段的“ 将结果放在其须经登录验证的网站上 ”概括出第三点“公司将结果放在须经密码(或登录) 验证的网站上供顾客查找”。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风干的名著有关名著的改编缩写问题,多年以来聚讼纷纭,议论不断。但不管不同的声音有多少,各种各样的改编本依然源源不断,流行坊间。这些改编缩写本,其数量之多,简直有把天下名著一网打尽之势,纷纷冠之以“中国古典名著普及本”“外国名著学生读本 ”,还有什么“袖珍本”“卡通本”“速读手册” 等,名目繁多 ,如乱花撩眼。我认为文学作品尤其是名著是不能改编缩写的,至于用戏剧、影视等其他艺

8、术形式表现,则另当别论。单从文学这种精神产品的特殊性说来,改编缩写之举便有违常理。文学作品是一个生气贯注的有机整体,是各组成要素之间撕裂不开的、血肉关联的组合。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一经成形 ,便由不得别人来改动了。压缩了篇幅,减少了字数,不仅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异和退化,或干脆就是仅仅与原作名字相同的另一部东西。著名学者陆建德指出,“文学名著必须维持原貌,正如阿凡提的汤,必须原汁原味,我们爱读红楼梦,因为那是曹雪芹的文字”“一部伟大的作品,多 潜在的魅力,人物头上小小的饰物或下意识的细微举动都暗含了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如此,文学名著才发散出千古如斯的永恒魅力,给人以经久的艺术享受。改

9、写者往往遗神取貌地抽取所谓“故事”,而对那些看似无关宏旨其实又充满意味的细节,都看成可有可无的无谓枝蔓,难逃朱笔的杀伐。有完整情节的作品尚不能改动,更遑论那些异乎传统路子的作品。别的不说,就如汪曾祺和阿城吧,他们在作品里营造的那种境界,流淌着的那种诗性语言,依样画瓢都学不像,更不要说什么改写了。我想起了有阵子对京剧的改造。据说,为了让这个传统艺术能叫年轻人接受,便去掉京胡月琴的悠悠京韵,代之以“嘭嘭嚓嚓”的动感摇滚。这种被改造后非驴非马的东西,结果如何可想而知。倒是和时下名著的遭遇惊人相似。原本沉甸甸的东西变得轻飘飘,醇美的诗情变得淡乎寡味,丰饶的意蕴变得肤浅稀薄,形象苍白,语言温吞,乏善可陈

10、。这类东西不可能引起读者进一步阅读原著的欲望,而恰恰相反,会严重地败坏读者原本不错的胃口。在他们看来,这些所谓名著,还不如小时候老爷爷讲的故事那般亲切有味。在速食快餐速配一次性等快捷型消费成为时尚的今天,名著改写之大行其道不是偶然的。这种短平快的东西,无论对阅读上只想浅尝辄止装点门面的成人,还是考试应急的学生,无疑适销对路。但提高素质实在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情,特别是在文学艺术方面,更需要长期的浸润和熏染,这是一种作用于灵魂的过程,急于求成不得。那些风干的名著,那些被榨干了艺术汁液的纸页,能给读者留些什么呢?1.下列有关“名著改写” 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由于没有多少不同的声音, 所

11、以名著的改编本源源不断,流行坊间。B.改写者只是抽取名著中的“故事”,而忽略了那些充满意味的细节。C.有完整情节的作品不能改动,那些异乎传统路子的作品则更不可以。D.在改写者看来,那些所谓的名著不如老爷爷讲的故事那般亲切有味。答案:C解析:A 项,“没有多少不同的声音”不对,由原文“ 聚讼纷纭,议论不断 ”“但不管不同的声音有多少”可见,不同的声音还是很多的;B 项,“只是”绝对化,原文为“往往”;D 项,“改写者” 不对,这里的“他们”应该是“ 读者”。2.下列不属于“文学名著是不能改编缩写的”理由的一项是( )A.文学名著是特殊的精神产业 ,改编后导致聚讼纷纭,议论不断。B.文学名著是一个

12、有机整体和组合,改编后质就会产生变异和退化。C.文学作品内容丰富,改编后就失去了原汁原味 ,不能维持原貌。D.文学作品意蕴丰饶,改编后引不起阅读欲望 ,倒了读者胃口。答案:A解析:陈述不能改编缩写的理由 ,不是“ 导致聚讼纷纭,议论不断”的理由,且前后分句也构不成逻辑关系。3.用文中的观点,简要指出归有光项脊轩志片段的“潜在魅力”。“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参考答案:撷取了充满意味的细节 ,流淌着诗性的语言,营造了清幽的境界(或:散发出千古如斯的魅力)。解析:要通读全文,提取文中的观点 ,再根据这个观点分析所给的项脊轩志的这个片

13、段,分析其魅力所在。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保存“ 时间记忆”的脑部细胞数十年来,神经学科的科学家在理论上推测人类的大脑中有一部分细胞可以在大脑中为我们日常发生的事件打上“时间标签”,这样我们就可以及时回想起过去的事情的发生时间。但是,在科学界一直没有找到可以让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这部分帮助我们记忆事件发生的时间的脑细胞的存在。最近,麻省理工大学的安格雷布耶尔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在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中有一类神经元细胞可以将时间信息精确地编译储存。安格雷布耶尔说:“我们的大脑给所有事情都加上了时间的标签,这样就使得我们回忆事情显得非常简单。我们回忆事情的时候首先通过过滤这些时间标签,

14、然后通过时间标签将相关的事情从记忆中提取出来。 ”这种准确的时间记忆对于开车或弹钢琴等日常活动以及对于我们回忆往事极为重要。这个发现发表在美国科学进程杂志上。这项研究成果可用于帕金森综合征等导致记忆力丧失的疾病的治疗上。这些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位于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这些区域同时也是人类大脑掌控学习、运动和思维的重要区域。安格雷布耶尔表示,尽管这次实验主要是研究猕猴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但是脑部的其他区域肯定也存在这些可以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对于这次研究结果的应用,安格雷布耶尔表示,这次研究的结果可以帮助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康复。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正是由于脑部时间记忆功能受损,

15、在寻找和传输时间记忆时总是比正常人要慢。因此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按照正确的时间规律来完成日常行动。根据这次实验的结果,在为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治疗时,可以通过轻轻拍打等外部刺激帮助患者脑部加速寻找关于时间的记忆,这样患者讲话时会显得更加清楚一些。另外,医生还可以通过神经元修复装置或者神经元修复药物(这些药物中含有神经元细胞所需的多巴胺和羟色胺等)来帮助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恢复。下一步,安格雷布耶尔将集中研究脑部是怎样制造这些含有“时间记忆标签”的神经元细胞的,并研究这些时间记忆细胞是如何控制人们的行为和学习活动的。为什么脑部在不同环境下对时间的感受会不相同?安 格雷布耶尔说:“我们有时候会

16、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有时候却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所有这些都将可以用带有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来解释说明原因所在。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神经生物学教授彼得施特瑞克对这次实验结果给予高度评价,施特瑞克认为这次实验结果是对脑部如何记录和表述时间概念的一次全新阐释。施特瑞克说:“对于光线、声音、触觉、冷热感知、嗅觉等,我们人体有特定的感觉接收器,但是对于时间我们并没有特定的感觉接收器,对于时间的感知和储存是由大脑自己形成并运行的。 ”1.下列对安格雷布耶尔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的 “研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以往的人类大脑中存在时间记忆细胞的推测找到了令人信服的证据。B.发现了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中

17、存在可以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C.研究了时间记忆细胞的形成及它们控制人们行为和学习活动的机制。D.借助实验研究成果,找到了一些帮助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改善记忆的方法。答案:C解析:这些是科学家们下一步要研究的内容 ,并非已经出现的事实。2.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人体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全部集中在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B.有了可以制造“ 时间记忆标签”的神经元细胞,人们的记忆活动就变得非常简单了。C.脑部时间记忆功能受损,寻找和传输时间记忆就慢 ,也就不能完成正常的日常行动。D.安格雷布耶尔的研究实验被有关专家视为是对脑部时间记忆机理的全新阐释。答案:D解析:A 项,

18、原文说的是“这次实验主要是研究猕猴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但是脑部的其他区域肯定也存在这些可以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 “全部”为“主要” 。B 项,不是神经元细胞能制造“时间记忆标签”,而是这些细胞含有“ 时间记忆标签 ”。C 项,原文说的是“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按照正确的时间规律来完成日常行动”。3.结合文本,请概括脑部细胞是如何运作“时间记忆”的。(25 字以内)参考答案:加上时间标签 过滤时间标签提取相关事情。解析:这道题实际上是要求提取文中的相关信息 ,浓缩脑细胞的运作过程。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中庸”辨义彭国华“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

19、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 老好人”,搞折中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 ,不出头、不冒尖、守“ 本分”,满足于随大流、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 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 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 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孔子说:“乡原(愿), 德之贼也。 ”将“中庸”理解为“ 乡愿”,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 庸 ”二字

20、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 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不过,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由此可以看出,“中” 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 ,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对此,中庸进一步解释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 :“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 ;庸,用也。 ”也就是

21、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中和 ”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用俗话说,“中庸”则大致相当于“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中庸”或“中和” 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能够“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 的境界。这就是 中庸中所说的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

22、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在孔子看来,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也就是破除种种思维定式和主观成见 ,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 礼”、什么是“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 ,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辨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

23、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生活,为人处世就需要“与时偕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这样才能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这可能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画线句子中“这” 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主张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B.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辨。C.孔子能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对弟子的提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D.黑格尔对论语以至孔子本人给予相当消极的评价。答案:

24、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能力 ,其考查点在对一个代词的具体指代内容的理解,准确解读,需要对其上文仔细研读,才能准确判断。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把“中庸”理解为“乡愿”是出于对“ 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 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 平庸”。B.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发生错误的根源就是对“中庸”原意的误解。C.作者认为儒家“ 中庸”思想一定能带给我们为人处世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等启示。D.孔子注重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他在回答其弟子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

25、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的做法,就说明了这一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准确理解与评析能力。 A 项,原文是“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 庸二字的望文生义”;B 项,原文意思是“对中庸 的误解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C 项,最后一句“这可能就是儒家中庸 思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3.筛选段的信息,给“中庸”下定义。参考答案:“中庸 ”是在日常生活中,遵循是非标准,运用“中和”的理念( 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的儒家伦理学

26、说的一个核心思想。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有关内容的能力。先要明白 “下定义”的表达形式,再仔细阅读原文相关段落,搜集有关信息,按下定义的方式组合语言。要注意几个要点:要有“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这样的主干判断句,有“遵循是非标准”“ 日常生活中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等内容。不能用否定判断或用比喻句式。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让“艺术鲜花” 植根于“生活泥土”荷兰画家凡高有一幅名画 农鞋,被后来者纷纷解读。其中以哲学家海德格尔的阐释最为深入人心:鞋具磨损内部那黑洞洞敞口中 ,凝聚着劳动步履艰辛、回响着大地无声召唤、

27、显示着大地对成熟谷物的宁静馈赠一言以蔽之,好的艺术品就是在人与大地之间建立起某种关联。由此联想到中国美术馆的一个画展。在近日由全国政协书画室主办的“子夜墨魂周一波画展”上,我们同样看到了许多“深入大地” 的作品:背着小方桌兴冲冲迈步的赶席农民、在家看孩子种地的留守男人 、讽刺“钓功名者”的独钓 、体现城乡变迁的二嫂进城 、反映城市陌生人社会的喊楼这些作品题材,或拾取于乡间习俗,或根植于时代变化,使人感受到了深厚的乡土情感和现实关怀。通过作品反映民意、民情、民风,并提出耐人寻味的现实问题,这是周一波画展的重要特点。 “大风吹过黄土坡,还从纸上听民声”,作为中国长安画派的创新人物,周一波的画作不仅

28、汲取了西方当代绘画的艺术精髓,形成了独特的“水墨杂文”艺术风格,更重要的是始终保持着对脚下大地的热切关注,对民间疾苦的高度关切。而无论是“乡土幽默”的专业评价,还是“民生情怀”的观众留言 ,画展收获的赞誉,也再次印证了那句大白话: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说过:“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即极写大景,如阴晴众壑殊乾坤日夜浮,亦必不逾此限。 ”一件文艺作品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所表现出的人物、环境或者事件,符合并唤起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体验。所谓“胸中自有万千丘壑”,一个艺术家如果不深入生活,不投身大社会大自然中,胸中的丘壑又从何而来?综观当下许多文艺作品,小品卖拐被反复播

29、放,电视剧士兵突击获得好评如潮,就在于它们深入生活,有现实关怀。反之,一些电影被诟病“空洞乏味”,往往是因为闭门造车;一些作品被人批评“看不懂”, 根源就在于凭空臆造。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社会,“秀才不出门”固然也能“ 尽知天下事 ”。然而,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生活的意义就越为重大。一是因为在众声喧哗的语境中,只有躬身体验才能去伪存真;二是因为深入生活,不仅包括信息掌握 ,更包含着感情培养,而后者正是艺术创作的激情源泉。在这个意义上,正如一位论者所言:现代农业可以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 但艺术创作如果也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就不可能产生鲜活、富有生气的作品。疏远了生活的人,生活也会疏远

30、他;离开了泥土,就没有鲜花。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这样说:“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 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身处大发展大变革的年代,能否踏准社会前进的鼓点,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让“艺术鲜花”植根于“生活泥土”,这直接决定着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关系到文艺是否能如鲁迅先生所言,成为“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选自 2011 年 4 月 8 日人民日报)1.下列不能证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凡高

31、的农鞋,之所以能成为一幅名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人与大地之间建立起了某种关联。B.“子夜墨魂周一波画展”汲取了西方当代绘画的艺术精髓,形成了独特的“水墨杂文”艺术风格。C.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说过,“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即极写大景,如阴晴众壑殊乾坤日夜浮,亦必不逾此限 ”。D.小品卖拐被反复播放, 电视剧士兵突击获得好评如潮,就在于它们深入生活,有现实关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重要观点的理解能力。 B 项是艺术技法 ,不是讲生活与艺术的关系。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通过作品反映民意、民情、民风 ,并提出耐人寻味的现实问题,保持着对脚下大地的热切关注

32、,对民间疾苦的高度关切,这是周一波画展的唯一目的。B.一些作品被人批评“ 看不懂”,根源就在于凭空臆造;一些电影被诟病“空洞乏味”,就是因为闭门造车。C.作为中国长安画派的创新人物,周一波的画作始终保持着对脚下大地的热切关注,对民间疾苦的高度关切,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水墨杂文”艺术风格。D.作者认为,在众声喧哗的语境中 ,只要躬身体验,才能去伪存真,才有可能发现生活中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 A 项“唯一目的”错,原文为“重要特点”。B 项“就是因为闭门造车” 错,原文说“ 往往是”。C 项因果关系不当。3.请你简要说说对“让 艺术鲜花 植根于生活泥土”的理解。参考答案:这句话揭示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作者把艺术比作鲜花,把生活比作土壤,以任何鲜花都离不开土壤来比喻任何艺术都离不开生活这个道理,强调了作为艺术家必须把生活当作艺术创造力和生命力来看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