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2013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
2、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
3、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遂以著令 著:显著。B以释天下之疑 释:消除。C多格不行 格:搁置。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阴:暗中。【解析】 著:写作,撰述。【答案】 A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 不宜以小故置之 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
4、始以公言为可信 公执以为不可 公为之亦自若也A BC D【解析】 说的是王尧臣在推荐人才时不拘小节,表明他知人善任;侧面表现他的忠信明智;表明他坚守正义。【答案】 B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
5、,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解析】 “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与原文不符,文中是说“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 ,也就是说任福是由于违背了节制调度而失败战死的。【答案】 B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译文:_ _(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译文:_ _【答案】 (1)“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 ”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 大意准确;“荒政:救济饥荒的法令” “恤:体恤” “论:论处” 。)(2)(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
6、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大意准确;“遇:对待” “矫饰:虚假掩饰” “称:称誉、称赞” 。)【参考译文】 王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担任将作监丞、湖州通判。皇帝下诏面试后,改授为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任光州知州。这一年光州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掠取百姓的粮仓,按照法律要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 ”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这之后就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用这些法律。郭皇后被废后,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怜悯她。在郭皇后被废时,宦官阎文应曾经帮助过皇后,等皇后生病了,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情况。皇
7、后将死时,有人怀疑文应有奸邪的计谋。王尧臣请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情真伪,来消除天下的怀疑。虽然最终没有这样做,但自此文应做事时,再也没有人敢说什么的了,后来文应突然因为放纵专横的罪名被处死了。元昊谋反,朝廷要对西部用兵,授予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王尧臣探察四面的山川地势和艰险程度,回去就说哪一路应该增加多少兵力,哪一路贼兵不会攻打,哪一路应该紧急备战。说到诸位将领才能的长短,全都头头是道,推荐了二十多个可以用得上的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名将。当时,边关的部队刚好在好水打了败仗,任福等人战死。当时的韩丞相为主帅,因为指挥失当而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任秦州知州;范文正公(范仲淹 )也因为不
8、知道元昊的谋反而与元昊有过书信来往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任耀州知州。王尧臣于是说这两个人是天下的首选,他们忠义智勇,名扬于夷狄,不应该因为小小的缘故就弃置不用。况且任福是因为违背了节制调度而失败战死的,更不能因此而严格地惩罚他的主将。由于王尧臣的这些言辞没有投合宰相的心意,等到王尧臣其他的奏议到时,就将其中的大多数搁置而不施行。第二年,贼兵侵入泾原,在定川大战,杀了大将葛怀敏,定川就是王尧臣当时指出要紧急备战的地方,因此大家开始认为他的话是可信的,而以前所搁置起来的奏议,都一一施行了。当初,宦官张永和刚开始管事,请求向百姓收取十分之三的房屋税以用于国事。令下到了三司而停滞,永和暗地里派人贿赂王尧
9、臣,王尧臣坚持认为那是不可行的。京师多次流传王尧臣的谣言,皇上的左右也经常说他的短处。皇上对这一切都不管不问,而王尧臣也都像以往一样做事。王尧臣处理政事时,遇到有不同的论议时,一定会与大家反复研究,直到取得共识为止,绝不会固执己见。在皇上面前,所陈述的天下利害很多,最后施行的很多,也从来没有自夸过。王尧臣为人纯正质朴,即使富贵显赫时也不忘节俭。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有文集五十卷。在临终前,他口授他的弟弟写下了作为忠臣的最后奏章,奏章中强调要以宗庙自重,心怀皇嗣未立的忧患。皇上对此非常感慨,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停止上朝一天,并加
10、赠他为左仆射,太常寺又追加谥号为“文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炳幼失怙恃,鞠于从兄。岁饥,往平州就食,遇盗,欲杀之,兄解衣就缚。炳年十二,泣请代兄,盗惊异,舍之而去。甫弱冠,以勋阀之子,侍世祖于潜邸,恪勤不怠,遂蒙眷遇。世祖次桓、抚间,以炳为抚州长,城邑规制,为之一新。己未,王师伐宋。未几,北方有警,括兵敛财,燕蓟骚动。王师北还,炳远迓中途,具以事闻,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世祖嘉其忠。中统元年,李璮叛,据济南,炳请讨之。国兵围城,炳将千人独当北面,有所俘获,即纵遣去,曰:“胁从之徒,不足治也。 ”济南平,入为刑部侍郎。后济南妖民作乱,赐金虎
11、符,加济南路总管。炳至,止罪首恶,余党解散。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至元九年,帝念关中重地,思得刚鲠旧臣以临之,授炳京兆路总管。皇子安西王开府于秦,诏治宫室,悉听炳裁制。王府吏卒横暴扰民者,即建白,绳以法。王命之曰:“后有犯者,勿复启,请若自处之。 ”自是豪猾敛戢,秦民以安。有旨以解州盐赋给王府经费,岁久,积逋二十余万缗,有司追理,仅获三之一,民已不堪。炳密启王曰:“十年之逋,责偿一日,其孰能堪!与其裒敛病民,孰若惠泽加于民乎!”王善其言,遽命免征。十五年十一月,王薨。十六年秋,被旨入见便殿,帝劳之曰:“卿去数载,衰白若此,关中事烦可知已。 ”询及民间利病,炳悉陈之,因言王薨之
12、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弄威柄,恣为不法。帝卧听,遽起曰:“闻卿斯言,使老者增健。 ”饮以上尊马潼。改安西王相,余职如故,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至则琮假嗣王旨,入炳罪,收炳妻孥囚之。炳子仁荣诉于上,即诏近侍二人驰驿而西,脱炳,且械琮党偕来。琮等留使者,醉以酒,先遣人毒炳于平凉狱中。其夜星陨,有声如雷,年五十九,实十七年三月也。帝闻之,抚髀叹曰:“失我良臣!”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六月,诏雪炳冤,特赠中书左丞,谥忠愍。(节选自元史)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次桓、抚间 次:驻扎B十年之逋,责偿一日 责:责令C被旨入见便殿 被:遭受D询
13、及民间利病 病:疾苦【解析】 被:承奉【答案】 C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赵炳“关爱百姓”的一组是( )城邑规制,为之一新 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 胁从之徒,不足治也 岁凶,发廪赈民 孰若惠泽加于民乎 询及民间利病A BC D【解析】 表现他善于治理地方,表现他宽容,是说皇帝。【答案】 B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炳重情重义。因闹饥荒,他与堂兄前往平州去谋生,路遇强盗,强盗要杀其兄长,他挺身而出,哭着请求代替兄长去死。B赵炳处事尚宽。平定李璮叛乱时,对俘获的胁从者,他当即放走;济南妖民作乱时,他也只是处置元凶,其余都释放解散。C赵炳深得皇帝器重。皇帝任
14、命他做京兆路总管,去管理关中重地,并特许他如果有触犯法律的人不必上奏,可以自行处置。D赵炳对不法者严惩。当发现皇子安西王府中的吏卒强横凶暴,骚扰百姓后,他及时向安西王汇报情况,对违法者加以惩处。【解析】 “特许他如果有触犯法律的人不必上奏,可以自行处置”的不是皇帝,而是安西王。【答案】 C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译文:_ _(2)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译文:_ _【答案】 (1)年成不好,赵炳打开官仓赈济百姓,而后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也不治他的罪。(“凶” :年成不好;“发”:打开;“闻”:使之闻
15、;“不之罪”:宾语前置。语句通畅。)(2)不久上了刑具的郭琮等百余人到了京城,皇帝亲自审问,得到他们不法的全部情况后,就各自服罪。( “械”:戴着刑具;“鞫”:审问;“情”:情况;“伏辜”:服罪。语句通畅。)【参考译文】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炳自幼失去父母,由堂兄抚育。因年岁饥荒,前往平州去谋生,途中遇到强盗,要杀他们,堂兄甘愿受死。赵炳当年只有十二岁,他哭着请求代堂兄去死。强盗很惊异,把他们都放了。刚满二十岁,因为是勋臣之子,赵炳在王府侍奉还未登基的世祖,勤谨不懈,于是深受世祖钟爱。世祖驻扎在桓州、抚州间,让赵炳做抚州长官。(赵炳就任后,)城镇的格局规模为之一新。己未年,蒙古大军伐宋。不久
16、北方有警事,官府征兵及搜括民间财物,使燕、蓟骚动。蒙古军北还,赵炳在中途迎接圣驾,把北方所发生的事一一向世祖报告,并受命去追查所征兵卒以及搜括的民财,把这些都归原主,世祖嘉奖他忠诚。中统三年,李璮反叛,占据济南,赵炳请求领兵征讨。官军围城,赵炳领兵千人独自挡住北面,将所俘叛军立即释放回去,对他们说:“你们是胁从,不值得治罪。 ”济南李璮反叛平息,赵炳入朝任刑部侍郎。后来济南妖民作乱,(命赵炳去镇压,) 赐给他金虎符,加封济南路总管之职。赵炳到济南,只惩办首恶,其余全部释放。年成不好,赵炳打开官仓赈济百姓,而后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也不治他的罪。至元九年,皇帝考虑关中重地,想找一个刚毅耿直的老臣
17、去管理,因而授赵炳为京兆路总管。皇子安西王在秦地建王府,皇帝诏令赵炳督建宫室,一切由赵炳裁决。王府差役蛮横凶暴骚扰百姓的,赵炳就向上级陈述自己意见,对违法者加以惩处。安西王说:“今后有犯法者,不必禀告,可自行处治。 ”从此以后,豪猾之徒收敛了许多,秦地百姓才得安宁。朝廷决定,将解州的盐税作为王府经费。年深月久,拖欠二十余万缗,官府追征,仅收三分之一,百姓就已负担不了。赵炳私下对安西王说“:十年所欠之税,责令一日还清,谁能承受得起?与其催征使百姓困苦,不若施恩惠给百姓。 ” 安西王认为他的话有理,立即下令免征。十五年十一月,安西王去世。十六年秋,赵炳奉旨入京,在便殿拜见皇帝,皇帝慰劳他说“:卿去
18、了几年,头发斑白,衰老至如此,关中的事繁多可以知道了。 ”问及民间情形,赵炳一一陈奏,顺便指出在王去世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取权力,为非作歹。世祖原是躺着的,听了赵炳的陈奏,立即起身说:“听了你的话,使老者精神振奋。 ”给他饮用上等马奶。改任安西王相,其它职务像从前一样,并立即派他乘驿车,带领皇帝的几个特使前往审查郭琮等罪行。赵炳到了以后,郭琮就假造嗣王的旨令,诬告赵炳,将赵炳及其妻室儿女囚禁起来,赵炳的儿子仁荣向朝廷申诉,朝廷诏令近侍二人快马向西去把赵炳解救出来,并且逮捕郭琮等人。郭琮等把朝廷使臣灌醉,先派人用药在狱中毒死赵炳。这一夜有星陨落,响声如雷。当时赵炳年五十九岁,这是十七年三月
19、的事。皇帝听说了这件事拍着大腿叹息说:“失我良臣!” 不久上了刑具的郭琮等百余人到了京城,皇帝亲自审问,得到他们不法的全部情况后,就各自服罪。十七年六月,赵炳的冤情得到昭雪。特赠中书左丞,谥号“忠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陈棱字长威。祖硕,以渔钓自给。父岘,少骁勇,事章大宝为帐内部曲。告大宝反,授谯州刺史。陈灭,废于家。高智慧、汪文进等作乱江南,庐江豪杰亦举兵相应,以岘旧将,共推为主。岘欲拒之,棱谓岘曰:“众乱既作,拒之祸且及己。不如伪从。别为后计。 ”岘然之。时柱国李彻军至当涂,岘潜使棱至彻所,请为内应。彻上其事,拜上大将军、宣州刺史,封谯郡公,邑一千户,诏彻应接之。彻军未至,谋泄,为其党所杀,棱仅以获免。上以其父之故,拜开府,寻领乡兵。炀帝即位,授骠骑将军。大业三年,拜武贲郎将。后三岁,与朝请大夫张镇周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月余而至。流求人初见船舰,以为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棱率众登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