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今脉诊之六大误区.doc

上传人:开阔眼界 文档编号:413951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今脉诊之六大误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今脉诊之六大误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今脉诊之六大误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今脉诊之六大误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今脉诊之六大误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古今脉诊之六大误区(摘自岐轩脉法 )习学中医之诊脉,无不有“心中易了,指下难明。“ 之感叹,甚或以为“非才高识妙”则难识其奥。有志之士穷多年心血仍无所获后则自惭才浅识陋,而退避三舍,不敢问津。这使得中医的神秘集中体现在这三个手指头上, 随着脉诊的没落,中医也在逐渐没落而丧失着其特色!真的是习学中医者见闻不够,悟性太低吗?我泱泱大国,难道真的只有传说中的几个“祖传中医” 、民间“盲人名医” ,才是真正的高悟性人才吗?绝对不是! 勤求己过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当学而无绩,则责己之过,很少怀疑所学之非。其实学脉诊难有收获,关键在于古今传习之脉诊理法尚不完善,存在诸多误区。误区一:对“平人脉象”论

2、述过于侧重于脉象的变化。比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之说。使人误以为平人脉象是变动不居的,没有准确固定统一的标准。又如肺浮、心洪、肝弦、肾沉、脾缓之说使人误以寸口脏腑各部当见本部之脉。又如男女老少,高矮胖瘦,性情急缓,喜怒哀乐,脉亦各不相同,真是小小寸口变化万千,只能令人望洋兴叹。不明平人不病之脉,则更是难辨何为有病之脉。 岐轩脉法认为平人之不病的共同特点是“阴平阳秘” ,它就像价值隐藏在波动变化的此贴可以能为广告,2敬请大家向版主报告!之中的规律一样,隐藏在脉象的背后。需要用中医理论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可以为价值就是此贴可以能为广告,敬请大家向版主报告!,现象虽然也能体现本质但不能代表本质。误

3、区二:古今论脉之书,多侧重于脉象而忽视诊法。诊法是诊脉的起点和过程,是根本;脉象是终点和结果,是枝叶。此即医圣仲景所言“驰竞浮华,不固根本者是也” 。古代名医柯琴亦曾感叹而言:自有脉经以来,诸家继起,各以脉名取胜,泛而不切,漫无指归。夫在诊法取其约,于脉名取其繁。岐轩脉法全面论述脉理、推理方法及操作方法。脉象部分的阐释只是当作对古人经验的继承。对经验的继承没有脉理贯穿其中,就像一盘散沙。我们学习脉象,就像是选了一些典型例题,是脉诊实战前的演习。误区三:追求从脉象断病症。常常听人赞誉某某名医一按脉就知病人患有何病,羡慕之情,溢于言表。这其实给很多初学者一种误导,让人很容易追求从脉象断疾病,实际上

4、诊脉之根本目的在于诊查病机(气机变化) ,是为辨证施治服务,而非为了诊出病人有何不适。病人之不适症状是病机的结果。同一病机可出现多种病症,而同一种病在不同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病机。这也是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道理。当然若能准确把握病机,结合病人年龄、职业、形态、气色,结合经验是完全有可能较准确地说出病人有何病症的,但3绝不是简单的根据脉象。误区四:中医的核心理论“阴阳”不能准确的贯穿诊脉全过程。只能是将“阴阳“与脉象简单的比附,如数为阳,迟为阴,滑为阳,涩为阴等。 内经中云:“察色按脉,先辨阴阳。 ”“阴阳”理论是诊脉全过程中诊脉手法、推理、分析的指导思想。而不是得出脉象后对脉象进行简单的阴阳分类。

5、诊脉过程,失去了“阴阳”理论的指导,也就失去了岐轩脉法-古脉法的灵魂。只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学脉诊自然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其实我们的中医更象是一种哲学,哲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有生命力,所以阴阳哲学必须与诊脉实践紧密结合,脉诊才会焕发它的活力,阴阳哲学才会变得实实在在。经过岐轩脉法实践证明二者是绝对可以完美的结合的。误区五:中医理论的基石“气”不能在诊脉过程中当作诊察对象被把握。在内经中“气”字共有三千多处,可想而知不理解气,怎能读懂内经 ,怎能学会真正的中医脉法。“气”就象哲学中所言“物质”一样,是个极其抽象的概念。其实“气”一词包含了“物质”和“运动”的双重概念。李时珍

6、在谈其诊脉的体会时曾说“非候五脏六腑之部位也,乃候五脏六腑之气也。 ” 气在人体的运动方式无非是“升降出入” 。 内经中云:“升降息则神机化灭;出入绝则气立孤危。 ”如此人体奥妙的生4命尽皆概括于气、阴阳、升降出入之中。 岐轩脉法巧妙的将气的运动、十二经脉与脉之阴阳结合,使脉法向前跨出一步更加切合临床。误区六:古今医家对脉象之描述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统一。所言皆浮,而非一浮;所言皆涩,而非一涩。若不明于是,必入泥沼,学成难矣。 岐轩脉法以诊法为根本,脉象已经不是唯一,只是一种表达的途径,方便法门而已。而岐轩脉法用分解出的脉象各要素已足可以把脉搏描述得很清楚。比如我们大家写一篇描述同一事

7、物之说明文,若以几何、物理之描述则当统一也,若以感受言之则不统一也。故描述脉象当有根本之依据以及统一之标准。又如山之高低不同,则其象各一,然皆可以海拔而统诸象。完善之诊脉法理当如是也。经我们实践证明,脉诊在中医临床中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而且习学一套完善的诊脉理法只要不是傻子都能轻而易举的学会并掌握应用。让脉诊走出神秘是中医的出路,让中医深入浅出是中医振兴的必由之途。按:此文章曾贴于一些网站,激起了很多同道中人的共鸣,当然也有人认为是“一孔之见,安知汪洋” 。其实不足为怪,让神秘不再神秘,让复杂不再复杂,肯定会有失落,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中医走出神秘,追求“大道至简至易”!最值的一提的是有一位化名“石可丹”的中医老前辈跟帖说:5“此文很好,值得一读,临床体会,诊脉重在互比,一若不善比,则阴阳不分,辨证易惑” 。此一句话正点中了岐轩脉法的一个重要诊脉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项目管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