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诊断标准儿童时期 1 型糖尿病诊疗常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诊疗常规(草案)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上部分)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诊断标准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 2003 年 3 月第 41 卷第 3 期 一、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诊断及分类主要根据胃镜下表现和病理组织学检查。1.胃镜诊断依据 1)粘膜斑:粘液增多牢固附着与粘膜,以水冲后,粘膜表面发红或糜烂剥脱;(2)充血:与邻区比较,粘膜明显呈斑块状或弥漫性变红区域;(3) 水肿 :粘膜
2、肿胀、稍苍白、反光强,胃小凹明显,粘膜脆弱,宜出血;(4) 微小结节 ()形成:又称胃窦小结节( )或淋巴细胞样小结节增生( ),胃壁平坦时,与周围粘膜相比,增生处胃粘膜呈微细或粗颗粒状或结节状;(5)糜烂: 局限或大片发生,伴有新鲜或陈旧出血点,当糜烂位于粘膜层时称平坦性糜烂;高于粘膜面时称隆起型糜烂 ,隆起呈小丘疹状或疣状,顶部有脐样凹陷;花斑:红白相间,以红为主;(7) 出血斑点:胃粘膜出现散在小点状或小片状新鲜或陈旧出血。以上项(1)(5)中符合一项即可诊断;(7) 二项应结合病理诊断。此外 ,如发现幽门口收缩不良、返流增多、胆汁返流,常提示胃炎存在,应注意观察之。2.病理组织学改变:
3、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细胞增生,固有膜炎症细胞浸润、腺体萎缩。炎症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1)根据有无腺体萎缩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2)根据炎症程度,慢性浅表性胃炎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 炎症细胞浸润较轻,多限于粘膜的浅表 1/3,其他改变均不明显; 中度:病变程度介于轻、重之间,炎症细胞累及粘膜全层的浅表 1/32/3;重度: 粘膜上皮变性明显,且有坏死、胃小凹扩张、变长变深、可伴肠腺化生,炎症细胞浸润较重,超过粘膜 2/3 以上,可见固有膜内淋巴滤泡形成;(3)如固有膜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应注明“活动性” 。二、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
4、疡。胃镜下见粘膜缺损呈圆形、椭圆形、线形、不规则形,底部平坦,边缘整齐,为白苔或灰白苔覆盖。或为一片充血粘膜上散在小白苔,形如霜斑,称“霜斑样溃疡 ”。 根据部位分型:1.胃溃疡;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 复合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存。根据胃镜下所见分期:1.活动期:溃疡基底部有白色或灰白色厚苔,边缘整齐,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有时易出血;水肿消退,呈粘膜向溃疡集中。十二指肠溃疡有时表现为一片充血粘膜上散在小白苔,即霜斑样溃疡。2.愈合期:溃疡变浅,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消退,基底出现薄苔;薄苔是愈合期的标志。3.瘢痕期:溃疡基底部白苔消失,遗下红色瘢痕,以后红色瘢痕转为白色瘢痕,其四周
5、粘膜呈辐射状,表示溃疡完全愈合,但仍可遗留轻微凹陷。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常规检测有无幽门螺杆菌() 感染。以下二项中任一项阳性可诊断 1)胃窦粘膜组织切片染色见到大量典型细菌;(2) 胃粘膜培养阳性。以下四项中需有二项或二项以上阳性时才能确立诊断:(1)13尿素呼吸试验阳性;(2) 胃窦粘膜组织切片染色见到少量典型细菌;(3)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4) 血清 阳性;或粪便抗原测定阳性。儿童时期 1 型糖尿病诊疗常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功能障碍所致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儿童时期糖尿病是指小于 15 岁的儿童发生糖尿病者;95以上
6、为 1 型糖尿病,极少数为 2 型糖尿病。病 因I 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 细胞被破坏而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进一步分为自身免疫性和特发性。特发性仅见于美国黑人及南亚印度人,无自身免疫抗体,但仍有胰岛素绝对缺乏。多数认为自身免疫性 I 型糖尿病是在遗传易感基因的基础上,在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 细胞的损伤和破坏,最终因功能衰竭而发病,占 I 型糖尿病的绝大多数。诊 断一、临床表现起病较急,部分患儿常因感染或饮食不当而诱发。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多尿常为首发症状,如夜尿增多,甚至发生遗尿,较大儿童突然出现遗尿应考虑有糖尿病的可能性。以酮症酸中毒
7、为首发症状者占 2030,年龄越小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越高。表现为精神萎靡、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呼吸深长,有酮味,节律不整,口唇樱红,恶心、呕吐、腹痛,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甚至休克等。 二、实验室检查1血糖 WHO 咨询报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定义、诊断和分型-1999公布的糖尿病最新诊断标准为:以静脉血浆葡萄糖(mmolL)为标准:当患儿有 “三多一少“症状、尿糖阳性时,空腹血糖70mmolL(126mg dL),或任意血浆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h 的血糖11.2mmolL(200mgdL)者即可诊断为糖尿病。2尿糖任意尿呈阳性反应,根据含糖多少可分为(+),(+) ,(+)及(+)。为了
8、对糖尿病进行监测应留取四段尿和四次尿;四段尿:以三餐和睡眠之间的四段时间划分留取的尿标本。如:早 7 点(早餐) 至中午 11 点( 午餐)为第一段尿,中午 11 点到下午 5点(晚餐 )为第二段尿,下午 5 点至晚 9 点( 睡前) 为第三段尿,晚 9 点至次晨 7 点为第四段尿。四次尿:为每次餐前半小时及睡前半小时排空膀胱,在此后半小时中留取的尿。3尿酮体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4葡萄糖耐量试验对临床无症状、尿糖阳性,但空腹和任意血浆葡萄糖浓度8.0 9.0 餐后 2h 血糖 4.07.0 5.011.0 11.114.0 14.0 凌晨 24 时血糖 3.66.0 3.6 9.0
9、 9.0 糖化血红蛋白 9.0 注:1) 血糖浓度单位为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单位为2) 血糖3.6mmolL 时易发生低血糖,特别是年龄较小儿童2血 脂糖尿病患儿常有脂代谢紊乱,应在开始诊断及治疗后进行监测,最好每半年监测 1 次,以便及时纠正异常改变,防止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3糖化血红蛋白(HbAIc)正常值6。应 23 个月测 1 次,1 年至少 46 次。4其 他定期到门诊随访,无固定糖尿病门诊时,应由专门医生对糖尿病患儿进行门诊随访。常规定期检查跟底、尿微量白蛋白及尿 2 微球蛋白排泄率,每年应做 12 次上述检查;以早期发现、治疗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七、门诊复诊出院后 12 周
10、复诊,病情稳定、家庭对治疗技能掌握后,可 23 个月复诊 1 次,每次复诊前进行血糖,24h 尿糖和 HbAlc 的测定,定期进行血脂及跟底等检查。每次来诊时,医生应了解家庭记录和患儿情况,进行身高、体重、血压等体格检查,对医嘱的修改建议及个人特殊情况的指导等。最好有营养师协同进行复诊。 八、糖尿病儿童夏令营或联谊会对患儿的治疗和精神心理治疗有较好的作用,有条件的单位应推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处理一、诊断依据1血浆葡萄糖浓度多数在发生酮症酸中毒时高达 16.8mmolL(300mgdL)以上。2血 pH 值7.3,HCO3-15mmolL。3由于电解质影响阴离子间隙(AG)增高 (正常值 816);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