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0 年11 月心理咨询师三级真题详解(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第一部分 技能选择题(第 1100 题,共 100 道题)本部分由十一个案例组成。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第1100 题。案例一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9 岁,战士。案例介绍:求助者原先是个比较活跃的人,经常出现在球场上和晚会舞台上。可自从考军校落榜之后近 3 个月来,他变得沉默寡言,萎靡不振,有时还自言自语地说“活着没意思”,认为别人都会看不起自己,考不上军校自己一生都完了。大家都觉得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情绪低落,心烦意乱,训练时也总是感到前途无望,提不起精神。自述最近总睡不着觉,头昏昏沉沉的、痛得厉害。多选:1该求助者的躯
2、体症状包括( )。(A)头昏 (B)失眠(C)胸闷 (D)忧愁【答案】AB【解析】案例原文中提及最近总睡不着觉,头昏昏沉沉的、痛得厉害。因此选择 AB 选项。D 选项的忧愁是情绪症状,C 选项的胸闷在案例中并未提及。多选:2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主要包括( )。(A)失眠 (B)焦虑(C)抑郁 (D)沉默【答案】BC【解析】A 选项属于躯体症状应排除。D 选项的沉默属于行为症状应排除。案例原文中提到求阻者沉默寡言和萎靡不振,有时还自言自语地说“活着没意思”,认为别人都会看不起自己,考不上军校自己一生都完了,求助者有明显的轻生倾向,情绪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单选:3该求助者的行为症状主要是( )
3、。(A)情绪低落 (B)萎靡不振(C)心烦意乱 (D)考学落榜【答案】B【解析】原文中提到求助者变得沉默寡言,萎靡不振,大家都觉得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情绪低落,心烦意乱,训练时也总是感到前途无望,提不起精神。A 选项的情绪低落和 C选项心烦意乱属于情绪症状,D 选项的考学落榜是导致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现实事件。单选:4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是( )。(A)考学落榜 (B)情绪低落(C)头痛失眠 (D)认知错误【答案】D【解析】引起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主要是认知上的错误,求助者对待考军校这件事存在认知上的极端,认为考不上军校自己一生都完了。应该注意区分 A 选项,考学落榜是引起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现
4、实刺激事件,并非关键点。单选:5该求助者出现的不合理信念的特征是( )。(A)非此即彼 (B)盲目乐观(C)主观臆断 (D)糟糕至极【答案】D【解析】案例原文中提到,自从考军校落榜之后近3 个月来,他变得沉默寡言,萎靡不振,有时还自言自语地说“活着没意思”,认为别人都会看不起自己,考不上军校自己一生都完了。这是一种典型的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多选:6心理咨询师还应进一步了解求助者的资料,包括( )。(A)家族病史 (B)体检结果(C)成长环境 (D)人格特点【答案】ABC【解析】原文中提到求助者原先是个比较活跃的人,经常出现在球场上和晚会舞台上,这能帮助咨询师了解求助者的人格特点。家族病史、体
5、检结果和成长环境在案例中并没有提到,是咨询师应进一步了解的资料。单选:7该案例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A)一般心理问题 (B)急性应激障碍(C)严重心理问题 (D)创伤后应激障碍【答案】C2【解析】根据郭念锋的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相统一,内心世界协调,人格相对稳定,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疾病。求助者病程长达三个月,心理问题由现实生活事件引起,初始刺激强烈,不再局限于初始事件,内心得到充分泛化,求助者训练时精神不集中,并相应出现躯体症状和社会功能受损,因此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多选:8形成以上初步诊断的依据包括( )。(A)本人能否主动求助 (B)人格特征(C)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
6、D)病程长短【答案】CD【解析】求助者本人能否主动求助在案例中并未提到。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和病程长短都是作出诊断的重要依据。单选:9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应注意( )。(A)为求助者绝对保密 (B)为求助者出谋划策(C)对求助者全面接纳 (D)帮求助者考上军校【答案】C【解析】A 选项的绝对保密应排除,因案例中表示求助者有些许轻生倾向,因此对此求助者应该考虑保密例外,B 选项为求助者出谋划策和 D 选项帮求助者考上军校都是求助者遇到的具体事件,咨询师不应该帮求助者解决具体问题。案例二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2 岁,未婚,大学三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家境较好,从小受宠爱,父母管束严
7、,很少允许她与同龄孩子在户外玩耍,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上大学后,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两个月前与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因小事发生争吵,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总感觉那位同学跟自己过不去,为此,尽量避免与人接触,逐渐出现失眠。白天感到疲劳、头晕、没有精神,食欲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想尽快摆脱现状,就是摆脱不了,为此很痛苦,情绪变得急躁,常因小事发脾气。多选:10通过案例介绍可以获得的该求助者的临床资料包括( )。(A)家庭背景 (B)学习情况(C)身体素质 (D)人格特点【答案】ABD【解析】案例中提到求助者是独生女,家境较好,从小受宠爱,父母管束严,很少允许她与同龄孩子在户外玩耍,
8、这能了解到求助者的家庭背景和人格特点。求助者从小备受宠爱,性格孤僻偏执。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能了解到求助者的学习情况。原文中并未提到求助者的身体素质,因此应排除C 选项。单选:11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是( )。(A)抑郁 (B)焦虑(C)疲劳 (D)失眠【答案】B【解析】白天感到疲劳、头晕、没有精神,食欲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想尽快摆脱现状,就是摆脱不了,为此很痛苦,情绪变得急躁,常因小事发脾气,这些都是焦虑情绪的体现。单选:12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A)一般心理问题 (B)适应障碍(C)严重心理问题 (D)情绪障碍【答案】C【解析】根据郭念锋的病与非病的
9、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相统一,内心世界协调,人格相对稳定,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疾病。求助者病程长达两个月,心理问题由现实生活事件,即与同学在宿舍吵架引起,初始刺激强烈,不再局限于初始事件,内心得到充分泛化,求助者尽量避免与人接触,出现失眠,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因此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多选:13对该求助者比较适合使用的心理测验包括( )。(A)SDS (B)CRT(C)EPQ (D)SCL-90【答案】CD【解析】SDS 是抑郁自评量表,不适合焦虑的求助者。EPQ 是艾森克人格问卷,SCL-90 是 90项症状清单,都可用于诊断和鉴别求助者的症状。CRT 是联合型瑞文测验,是智力测验,求助者不存
10、在智商的问题,因此应排除B。单选:14该求助者的主要心理问题是( )。(A)学习成绩下降 (B)人际矛盾(C)自信心受损害 (D)心身疲惫3【答案】B【解析】求助者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由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现实刺激造成的。求助者与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因小事发生争吵,之后开始出现回避行为,因此求助者的主要心理问题是人际矛盾。单选:15该求助者面临的压力性质是( )。(A)单一生活压力 (B)叠加性压力(C)精神性压力源 (D)灾难性压力【答案】B【解析】上大学后,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两个月前与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因小事发生争吵,两个以上压力事件相继发生,这是叠加性压力。单选:16根据案例介绍,该求助者心理
11、问题的人格基础可能是( )。(A)追求完美 (B)随和(C)自我中心 (D)谦虚【答案】C【解析】求助者是独生女,家境较好,从小受宠爱,受父母管教,与同龄人接触少,因此不懂得如何与别人相处。单选:17该案例中,最合理的近期咨询目标是( )。(A)增加挫折经历 (B)协调人际关系(C)改进学习方法 (D)完善人格特点【答案】B【解析】近期目标应该解决求助者最主要的、最困扰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是能改善人际关系,消除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她的躯体症状也能得到相应的改善。案例三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 岁,已婚,大学毕业,会计。案例介绍:求助者在 3个月前突然发现丈夫有外遇,她认为自己的生活全完了
12、,从此每天痛哭流涕,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好觉。尽管丈夫认了错,但她仍想离婚。她离过婚的姐姐极力劝阻,说为了孩子,也为了父母免受刺激,就凑合过吧,再说就算离婚也找不到真正可靠的男人。求助者听了姐姐的话,放弃了离婚念头,但从此认为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现在,如果丈夫回家晚了,她就再三审问,朝他发火,脾气越来越大。白天上班打不起精神,做事心不在焉。最近工作上出了差错,又受到领导的批评,心里更加烦躁不安。为了摆脱苦恼前来求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齐,但愁眉苫脸,坐立不安。说话时条理清晰,说到伤心处情绪激动,多次哭泣。求助者出生于干部家庭,妈妈脾气大,动辄向她发火。她从小就小心谨慎
13、,好朋友不多。单选:18该求助者的行为症状表现为( )。(A)做事心不在焉 (B)工作满不在乎(C)处世小心谨慎 (D)一度决意离婚【答案】A【解析】案例中提到求助者白天上班打不起精神,做事心不在焉。最近工作上出了差错,又受到领导的批评,心里更加烦躁不安。C 选项处世小心谨慎是行为模式,D 选项是求助者的现实事件。因此选择 A选项。单选:19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表现为( )。(A)头晕 (B)激动(C)伤心 (D)失眠【答案】D【解析】根据案例中提到求助者每天痛哭流涕,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好觉,说明求助者存在失眠的躯体症状。多选:20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表现为( )。(A)悲伤 (B)焦虑(C)
14、恐惧 (D)愤怒【答案】ABD【解析】根据咨询师了解观察到的资料,求助者衣着整齐,但愁眉苦脸,表示求助者焦虑;说话时条理清晰,说到伤心处情绪激动,说明求助者愤怒;多次哭泣表示求助者悲伤。单选:21该求助者心理冲突的类型是( )。(A)变形 (B)神经症性(C)常形 (D)精神病性【答案】C4【解析】心理冲突常形的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如本案例中夫妻感情不和,求助者长期想离婚又不想离婚,十分苦恼;二是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不论你持什么道德观点,你总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而另一方是不道德的。心理冲突变形的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
15、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之事,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或者使不懂精神病学的人感到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二是它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多选:22心理咨询师还应该重点了解的临床资料包括( )。(A)成长环境 (B)应对方式(C)个性特点 (D)身体状况【答案】ABCD【解析】根据咨询师了解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的成长环境对求助者的行为模式和应对方式、个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而对于求助者的身体状况的了解,有助于了解求助者的躯体症状。单选:23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A)一般心理问题 (B)可疑神经症(C)严重心理问题 (D)情感障碍【答案】C【解析】根据郭念锋的病与非病
16、的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相统一,内心世界协调,人格相对稳定,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疾病。求助者病程长达三个月,心理问题由现实婚恋问题引起,初始刺激强烈,不再局限于初始事件,内心得到充分泛化,另外求助者工作上出了差错,出现失眠,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因此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多选:24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可以排除的包括( )。(A)焦虑状态 (B)抑郁症(C)人格障碍 (D)精神分裂症【答案】BD【解析】求助者主要是焦虑情绪,排除抑郁症。根据郭念锋的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相统一,内心世界协调,人格相对稳定,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疾病,选择 D 选项。案例叙述求助者人格可能有问题,所以还不能排除
17、人格障碍。多选:25该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的主要特征包括( )。(A)过分概括化 (B)追求完美(C)绝对化要求 (D)糟糕至极【答案】ACD【解析】求助者听了姐姐的话,放弃了离婚念头,但从此认为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这是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如果丈夫回家晚了,她就再三审问,朝他发火,脾气越来越大,这是绝对化要求和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的表现。单选:26该求助者认为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其特点是( )。(A)人生经验 (B)归纳推理(C)生活哲理 (D)以偏概全【答案】D【解析】求助者的内心已得到充分的泛化,由对丈夫出轨后的不信任,到对男人的概括性评价是一种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单选:27若求
18、助者要求心理咨询师告诉她该怎么办,心理咨询师应该( )。(A)断然拒绝 (B)帮助求助者自己面对(C)欣然同意 (D)直接告诉她怎么去做【答案】B【解析】心理咨询师要“助人自助”,即帮助求助者自己面对。心理咨询师不可以为求助者的现实事件做决定和拿主意,不能帮她解决现实事件,因此同意和直接告知她结果是不正确的。断然拒绝会让求助者感到不被尊重。单选:28本案例中,如果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工作的重点是( )。(A)请求带着丈夫一起来咨询 (B)找准引发求助者心理困扰的事件(C)教求助者缓解情绪的方法 (D)调整求助者对于生活事件的看法【答案】D【解析】ABC 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A 代表诱发事件
19、;B 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 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抑郁、焦虑、沮丧等情绪结果 C 并不是由所发生的事件 A 直接引起的,而是由想法B 所产生的。因此要纠正求助者对生活事件的认知错误,才能改善其情绪症状和躯体症状。多选:29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 )。5(A)思维方式 (B)人格特点(C)职业特点 (D)生活事件【答案】ABCD【解析】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应该从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展开。求助者的不合理思维、人格特点、职业特点和离婚的生活事件都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案例四以下是心理咨询师与案例三中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心理咨询师:您
20、今天到我这里来是想解决什么问题呢?求助者:想请您告诉我该如何摆脱烦恼,这样的日子我实在熬不下去了。心理咨询师:您说到您的丈夫有过外遇,在婚姻上对您不忠诚,是吗?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虽然您的丈夫已经承认错误,但这件事一直影响着您的情绪,另外最近工作上也受到领导批评,让您更加烦躁不安,是这样吧?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婚姻出现危机,这是发生在您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听过您的讲述,我完全可以理解您的烦恼。求助者:可是,我该怎么办呢?上班烦,回家更烦,天天晚上睡不着觉。心理咨询师:那么,您的烦恼主要来自哪个方面,是家庭还是工作单位?求助者:是家庭婚姻。心理咨询师:您丈夫已经承认错误,事情已经过去了
21、,为什么您还耿耿于怀,抓住不放呢?求助者:(沉默)心理咨询师:现在他怎样做才能使您不再烦恼呢?求助者:(沉默)心理咨询师:目前婚姻关系不融洽,您不觉得自己也有一份责任吗?求助者:(沉默)心理咨询师:您为什么不说话了?单选:30“那您今天到我这里来是想解决什么问题呢?”使用的提问包括( )。(A)间接询问 (B)封闭式提问(C)直接逼问 (D)开放式提问【答案】C【解析】“那您今天到我这里来是想解决什么问题呢?”这是直接逼问,而非间接询问。开放式询问常用的是“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开放式询问的实施方法是用“什么”询问事实、资料;用“如何”询问事件过程;用“为什么”探讨原因;用
22、“能不能”促使求助者自我剖析。多选:31“您说到您的丈夫有过外遇,在婚姻上对您不忠诚,是这样吗?”使用的技术包括( )。(A)内容反应 (B)参与性技术(C)内容表达 (D)影响性技术【答案】AB【解析】内容反应技术是指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加以整理,反馈给求助者。“您说到您的丈夫有过外遇,在婚姻上对您不忠诚,是这样吗?”咨询师总结了求助者的叙述并反馈给求助者是参与性技术中的内容反应。实施内容反应技术时,要注意选择求助者的实质性谈话内容,最好引用求助者谈话中最有代表性的词语,尽量以简明的方式反馈求助者的思想。单选:32“这件事一直影响着您的情绪,让您更加烦躁不安,是这样吧?”使用的技术是( )。(
23、A)情感表达 (B)内容表达(C)情感反应 (D)内容反应【答案】C【解析】情感反应技术并非指咨询师对求助者的言淡内容反馈、咨询师将自己的情绪告诉求助者、咨询师与求助者专门谈论情绪问题。咨询师总结了求助者的情感,再反馈给求助者,这是情感反应。情感反应技术的实施方法是将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反馈给求助者,可以与内容反应同时进行。单选:33“听过您的讲述,我完全可以理解您的烦恼。”表明心理咨询师的( )。6(A)尊重 (B)共情(C)真诚 (D)热情【答案】B【解析】咨询师借助于求助者的言行,体验对方的内心世界;咨询师借助于知识经验,把握对方体验与其人格之间的联系;咨询师运用技巧将自己的共情传达给求助者
24、。单选:34心理咨询师后来的连续提问,可能产生的效果是( )。(A)引起求助者深入思考 (B)纠正求助者错误认知(C)启发求助者自我探索 (D)造成求助者放弃咨询【答案】D【解析】咨询师的连续提问会给求助者造成压力,使求助者感到压迫,不利于咨询的顺利进行,会让求助者减少内心的自我探索,并感到不被尊重,最严重的情况是求助者可能会放弃咨询。单选:35求助者的沉默,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反省 (B)阻抗(C)移情 (D)关注【答案】B【解析】求助者对咨询师的连续提问不给予回答,是典型的阻抗,心理产生了抵抗,不与咨询师合作。多选:36根据凯利对临床交谈提问性质的分类,心理咨询师的提问包括( )。
25、(A)多重选择性问题 (B)解释性问题(C)多次修饰性反问 (D)责备性问题【答案】ABD【解析】包括“为什么”的问题、多重选择性问题、多重问题、修饰性反问、责备性问题、解释性问题。案例五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9 岁,自考本科毕业生。因与父母有矛盾,前来求助。以下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咨询谈话:求助者:我最近一个月特烦。心理咨询师:你能对我详细讲讲烦恼的原因吗?求助者:老爸老妈结起伙来整天追着我说个没完,本来我就心烦,现在就更烦了。心理咨询师:你的父母向你说些什么呢?求助者:嫌我不出去找工作,晚上上网,白天睡觉。心理咨询师:噢,他们嫌你不出去找工作,嫌你晚上上网白天睡觉,由于整天说个没完,
26、搞得你心里很烦,是这样吗?求助者:是呀。你说,就这样谁能不烦?心理咨询师:你因何不出去找工作呢?求助者:我找过,但是都不合适,我看好的单位都不要我。我原先是学计算机的,总不能让我去扫大街、看大门吧?心理咨询师:你最近一次找工作是在什么时间?求助者:大约两年前。心理咨询师:看来你并不着急找工作啊。求助者:谁说我不着急?我着急我自己知道。心理咨询师:你说自己着急,可是为什么两年以来一直没有行动?两年时间了,你一直在家里待着,靠爸爸妈妈养活,爸爸妈妈说你几句你还烦,你太有问题了!你知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啃老族”?求助者:(沉默)多选:37该求助者面临的主要压力事件包括( )。(A)就业困难 (B)迷
27、恋网络(C)整天心烦 (D)父母期待【答案】AD【解析】根据案例中求助者和咨询师的对话了解到,首先,求助者因就业事件引发心理问题。其次,通过“老爸老妈结起伙来整天追着我说个没完,本来我就心烦,现在就更烦了”反映出父母对他的反复询问也造成了求助者的心理压力。单选:38该求助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可能是( )。(A)一般心理问题 (B)神经症性心理问题(C)严重心理问题 (D)尚难确定的问题【答案】A【解析】根据郭念锋的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相一致,内心世界协调,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可排除精神病。求助者病程长达一个月,心情烦躁且不能协调,心理压力由就业事件引起,初始7刺激不强烈,内心未得
28、到泛化,仍局限在初始就业问题,社会功能相应受损,因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多选:39“你能对我详细讲讲烦恼的原因吗?”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提问方式与技术包括( )。(A)开放式提问 (B)影响性技术(C)解释性问题 (D)具体化技术【答案】AD【解析】开放式询问常用的是“什么”、“如何”、“为什么”。具体化技术是指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讲明模糊不清的思想观点、澄清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开放式提问和具体化技术都属于参与性技术。多选:40“噢,他们嫌你不出去找工作,嫌你晚上上网,白天睡觉,由于整天说个没完,搞得你心里很烦,是这样吗?”心理咨询师使用的包括( )。(A)释义 (B)情感反应(C)解释 (D)情
29、感表达【答案】AB【解析】情感反应技术将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反馈给求助者,可以与内容反应同时进行。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叙述总结出他烦躁的情绪特点再反馈给他,是情感反应技术。咨询师从求助者的参考框架来说明求助者表达的实质性内容是内容反映即释义。解释和情感表达都属于影响性技术,应排除。多选:41“你说自己着急,可是为什么两年来一直没有行动?”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是( )。(A)面质 (B)参与性技术(C)质疑 (D)影响性技术【答案】ACD【解析】咨询师指出了求助者身上的矛盾,指出他言行上的不一致,即说自己着急,却一直又没有找工作。面质又称质疑、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面质属于影响性技术。单选:42“你太有
30、问题了!你知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啃老族?”心理咨询师这样说( )。(A)违背价值中立原则 (B)背离心理咨询方案(C)未能保护对方隐私 (D)帮助指出认知误区【答案】A【解析】一旦开始进入会谈就应该将谈话维持下去。只有持非评判性态度才能使对方无所顾忌。咨询师的这句话对求助者的行为作出了指责,属于批判性的语言,违背了价值中立的原则。单选:43该求助者的沉默,可能是( )。(A)思考 (B)疑惑(C)阻抗 (D)移情【答案】C【解析】阻抗的原因包括成长中的痛苦、功能性的行为失调和对抗咨询或咨询师。案例中的咨询师对助者的行为作出了批判性的反问,会让求助者产生阻抗。案例六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0 岁
31、,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身高1.58 米,体重 140斤,胃口好,饭量大,而且对零食、甜食有偏爱。性格内向好静,平时很少参加体育活动。因为肥胖产生自卑和烦恼,经常借助吃零食缓解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最近一段时间,自感体质越来越差,经常头痛、心慌、气短,为此前来咨询。以下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有什么具体问题需要我们来探讨解决呢?来访者:你瞧我现在这个样子,成了同学们的笑料,搞得我整天抬不起头来。别的女同学都有男朋友,可是没有一个男孩子愿意接近我。将来找工作必定也是困难重重,我这一辈子算是完了!你帮帮我,我该怎么办呀?心理咨询师:别着急,我先针对你的问题制定一个咨询
32、目标。近期目标就是瘦身和找到男朋友,远期目标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这样吧,为了瘦身,我们就选择阳性强化法。求助者:什么叫阳性强化法?心理咨询师:这你不用管,做起来你就知道了。求助者:那好吧。心理咨询师:至于远期目标,你尽管放心,我保证帮你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求助者:那太谢谢您了!8心理咨询师:不客气,心理咨询师就是要为求助者解决实际问题。单选:44该求助者的行为症状表现为( )。(A)大量参加体育活动 (B)吃零食缓解焦虑(C)对零食甜品有偏爱 (D)胃口好,饭量大【答案】B【解析】根据案例原文中提到求助者因为肥胖产生自卑和烦恼,经常借助吃零食缓解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多选:45该求助者的躯体
33、症状表现为( )。(A)头痛 (B)烦恼(C)心慌 (D)自卑【答案】AC【解析】案例原文中提到求助者自感体质越来越差,经常头痛、心慌、气短。B 选项的烦恼是情绪症状,应排除。D 选项的自卑是性格因素,应排除。多选:46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表现为( )。(A)悲观 (B)焦虑(C)烦恼 (D)内向【答案】ABC【解析】“你瞧我现在这个样子,成了同学们的笑料,搞得我整天抬不起头来。别的女同学都有男朋友,可是没有一个男孩子愿意接近我。将来找工作必定也是困难重重,我这一辈子算是完了!”体现了求助者悲观、焦虑、烦恼的情绪症状。D 选项的内向是求助者的性格特点应排除。单选:47“你瞧我现在这个样子,我这一
34、辈子算是完了!”这段话反映求助者( )。(A)分析问题透彻 (B)看待问题客观(C)存在认知错误 (D)敢于面对现实【答案】C【解析】求助者对自己肥胖的问题存在认知上的错误,认为胖会导致一辈子失败,是一种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因此选择 C选项。多选:48心理咨询师在制定咨询目标时所犯的主要错误包括( )。(A)缺乏理论指导 (B)目标无法评估(C)忽视可操作性 (D)不与对方协商【答案】AD【解析】“求助者:什么叫阳性强化法?心理咨询师:这你不用管,做起来你就知道了。”咨询师不向求助者解释咨询过程中的专业术语,制定目标时没有征求求助者的意见,是错误的做法。多选:49在制定近期咨询目标时,可包括
35、( )。(A)减肥瘦身 (B)调整认知(C)减少零食 (D)树立自信【答案】ABCD【解析】心理咨询师解决心理问题和相关的行为问题。多选:50该求助者在对自身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的错误包括( )。(A)绝对化要求 (B)以偏概全(C)情绪化反应 (D)糟糕至极【答案】BD【解析】“别的女同学都有男朋友,可是没有一个男孩子愿意接近我。将来找工作必定也是困难重重,我这一辈子算是完了!”是典型的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单选:51“你尽管放心,我保证帮你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表明心理咨询师( )。(A)了解对方需要 (B)咨询目标错误(C)解决问题彻底 (D)咨询态度热情【答案】B【解析】咨询过
36、程中,咨询师不可以帮助求助者解决现实生活事件,只可以缓解她的心理症状,不能帮他对现实事件做决定,拿主意。单选:52“心理咨询师就是要为求助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说法( )。(A)点明了心理咨询的意义 (B)宣传了心理咨询的作用(C)违背了心理咨询的原则 (D)肯定了心理咨询的职能【答案】C【解析】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和相关行为的过程,不可以帮助求助者解决现实问题。案例七9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6 岁,研究生毕业。案例介绍:求助者毕业后被一家合资公司录用,工资待遇较高。但是部门主观对下属要求十分严格,动辄发火训人。求助者由于业务不熟,在上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出过几次错误,被主管
37、多次训斥。于是心情不好,想辞职,但又觉得找到这份工作不容易,所以心里很忧郁。无奈之下,前来求助。以下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求助者:我现在早上去上班,心里就发憷。心理咨询师: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求助者:因为一进办公室又要看到主管的脸色,不知道他又会说出什么伤人的话。我真是觉得这家公司不能再待下去了。心理咨询师:主管会说出什么样的话?求助者:他骂我是垃圾、废物,说我做事不动脑筋。心理咨询师:噢,听到这种话我也会不舒服的。那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求助者:我业务工作没做好的时候。心理咨询师:他给你具体指出哪些地方没做好吗?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你改过以后,他是否还训你?求助者:
38、当然不训了,可是一旦发现别的地方出错又是一顿数落。我长到这么大,从未有人这么对待过我,这谁受得了!真想辞职,又下不了决心。单选:53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A)一般心理问题 (B)严重心理问题(C)神经症性问题 (D)精神病性问题【答案】A【解析】根据郭念锋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相一致,内心世界协调,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可排除精神病。求助者病程不到两个月,心情不好难以调解,心理压力由现实工作事件引起,初始刺激不强烈,内心未得到泛化,仍局限在初始工作问题中,社会功能相应受损,因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多选:54作出上述诊断的依据包括( )。(A)心理冲突的性质 (
39、B)自知力的完整程度(C)情绪泛化的程度 (D)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答案】ABCD【解析】判断一般心理问题的标准包括:病程长短;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内心是否得到泛化;并与精神病性心理问题相鉴别,与神经症相区别。单选:55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是( )。(A)怕人训斥 (B)情绪反应(C)怕没面子 (D)心理冲突【答案】D【解析】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存在认知上的错误,对待要不要换工作感到无法决定,是一种趋避式的冲突,导致出现一系列的情绪症状,只有解决这种心理冲突才能缓解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多选:56心理咨询师开始时间“这种感受是怎样产生的?”使用的技术包括( )。(A)参与性技术 (B)具
40、体化技术(C)影响性技术 (D)同理心技术【答案】AB【解析】具体化技术是指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讲明模糊不清的思想观点、澄清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参与性技术包括倾听、开放式与封闭式询问、鼓励与重复、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理解和把握。单选:57该求助者受不了主管的训斥,想辞职又下不了决心,说明他出现(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 (D)角色冲突【答案】C【解析】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时遇到的矛盾心情就是趋避式冲突。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两个动机同样强烈,但不能同时获得时所遇到的冲突叫双趋式冲突。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的
41、时候,人们只好选择对自己损失小的,避开损失大的目标,这是双避式冲突。多选:58“噢,听到这种话我也会不舒服的。”这是心理咨询师在( )。10(A)自我开放 (B)内容表达(C)情感表达 (D)情感反应【答案】AC【解析】自我开放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感情、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这句话是咨询师总结了求助者的情感并站在自己的角度反馈给求助者,是情感表达的技术。单选:59心理咨询师问“你改过以后,他是否还训你?”这是( )。(A)开放式提问 (B)责备性问题(C)封闭式提问 (D)解释性问题【答案】C【解析】封闭式提问要求求助者只做肯定回答或否定回答,封闭式询问常常用于澄清
42、事实、获取重点。封闭式询问常用的是“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多选:60该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的特征包括( )。(A)糟糕至极 (B)绝对化要求(C)以偏概全 (D)反黄金规则【答案】AC【解析】“因为一进办公室又要看到主管的脸色,不知道他又会说出什么伤人的话。”这是以偏概全。我真是觉得这家公司不能再待下去了。”这是糟糕至极这种不合理信念的表现。案例八一般资料:张某,男性,23 岁,某公司员工。案例介绍:外出学习三个月归来后,发现同事们对自己的态度不对,都在背后议论自己,也不知为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原来是和自己一起学习的另一家公司的一位年轻女士对自己有爱慕之心,不知
43、道通过什么高科技手段,把她的爱意告诉了自己单位的同事,所以大家才议论纷纷。可是自己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她不直接告诉自己,而搞得满城风雨,为此前来寻求答案。同事反映:张某在举止上有明显改变,常常自言自语,有时傻笑,有时烦躁不安或气愤不已。原先工作表现良好,要强、上进,现在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张某学习回来后,公司同事未听说哪位女士喜欢他,也没有听说有人议论。多选:61张某的行为症状包括( )。(A)有时傻笑 (B)自言自语(C)烦躁不安 (D)气愤不已【答案】AB【解析】根据案例中张某的同事反映,张某在举止上有明显改变,常常自言自语,有时傻笑。烦躁不安和气愤不已是张某的情绪症状,应该排除。多选:6
44、2张某的情绪症状包括( )。(A)烦躁 (B)困惑(C)要强 (D)愤怒【答案】AD【解析】据案例中张某的同事反映,张某有时烦躁不安或气愤不已。C 选项的要强是张某产生心理问题之前的人格特征,应排除。多选:63案例中反映出张某原来的人格特征包括( )。(A)要强 (B)古怪(C)上进 (D)执著【答案】AC【解析】据案例中张某的同事反映,张某原先工作表现良好,要强、上进,现在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单选:64张某的人格变化表现在( )。(A)心情烦躁 (B)举止异常(C)气愤不已 (D)主动求医【答案】B【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A 选项和 C选项的心情烦躁和气愤不已都是张某的情绪症状,应排除。张某
45、的求助行为不明确,不存在完整的自知力,因此不是主动求医。多选:65张某存在主观和客观不一致,具体表现包括( )。(A)百思不得其解 (B)坚信某女爱慕自己(C)常常自言自语 (D)觉得同事议论自己【答案】BD【解析】案例中提到“发现同事们对自己的态度不对,都在背后议论自己,也不知为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原来是和自己一起学习的另一家公司的一位年轻女士对自己有爱慕之心,不知道通过什么11高科技手段,把她的爱意告诉了自己单位的同事,所以大家才议论纷纷。”这两件事均没有事实依据,是张某产生了幻觉、妄想的精神病性症状。单选:66张某的自知力完整程度是( )。(A)保持完整 (B)完全受损(C)部
46、分受损 (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张某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女同事不直接告诉自己她的爱慕之意,而搞得满城风雨,为此前来寻求答案。”张某是来求助咨询师解决女同事爱慕他的问题,而不是对自己的症状有所察觉,因此张某基本上已丧失了自知力。单选:67张某对于那位女士不直接向自己表达爱意,而搞得满城风雨的做法不理解,于是找心理咨询师寻求答案,这表明( )。(A)自知力受损 (B)主动求医(C)自知力完整 (D)被动求医【答案】A【解析】张某是来求助咨询师解决女同事爱慕他的问题,而不是对自己的情况有所察觉,而且他还感到痛苦前来求助,因此张某基本上已丧失了自知力。单选:68张某最主要的症状表现是( )。
47、(A)感知障碍 (B)情感障碍(C)思维障碍 (D)意志障碍【答案】C【解析】张某对女同事爱慕他的事儿坚信不疑,并妄想她用高科技手段散布这个消息,感到同事们都在议论这件事,这表明他产生了明显的关系妄想和钟情妄想,妄想属于思维障碍。多选:69张某具体症状包括( )。(A)被害妄想 (B)钟情妄想(C)关系妄想 (D)疑病妄想【答案】BC【解析】张某坚信女同事对他爱慕,是钟情妄想。女同事通过什么高科技手段,把她的爱意告诉了自己单位的同事,所以大家才议论纷纷,是关系妄想。单选:70对张某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A)一般心理问题 (B)严重心理问题(C)神经症性问题 (D)精神病性问题【答案】D【
48、解析】根据郭念锋的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不一致,内心世界不协调,人格也出现不稳定,行为怪异,举止异常,因此初步诊断为精神病性问题。单选:71对张某最恰当的处理措施是( )。(A)合理情绪疗法 (B)转诊治疗(C)阳性强化法 (D)个别咨询【答案】B【解析】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应转介到精神科治疗,已不在心理咨询的范围之内,心理咨询对康复中的精神病患者只能是辅助治疗的作用。案例九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46 岁,会计。案例介绍:求助者半年前调入某单位任会计,开始感觉还可以,一个月前因工作失误遭领导批评,并觉得同事们开始疏远自己。从此,白天工作打不起精神,有时晚上睡不着,心情郁闷、烦
49、躁。一周前因失眠、食欲不振去医院检查治疗,按照医嘱服用安定,感觉效果不佳,前来寻求帮助。求助者自述:现在领导和同事们对我都不好,我主动与她们接近,希望搞好关系,但是她们不以同样的态度回应我,我真后悔来到这个单位。你说我在这里连同事关系都搞不好,还能干好什么呢?我的人生太失败了!单选:72该求助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属于( )。(A)工作问题 (B)态度问题(C)生理问题 (D)社会问题【答案】A【解析】求助者认为现在领导和同事们对她都不好。她主动与她们接近,希望搞好关系,但是她们不以同样的态度回应。这是引起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现实事件,是她最希望解决的。多选:73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特点包括( )。(A)有现实刺激因素 (B)存在人格障碍基础12(C)持续时间较短 (D)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答案】AC【解析】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由现实事件引起,持续时间不长。单选:74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现实刺激是( )。(A)半年前工作调动 (B)服药效果不好(C)一个月前挨过批评 (D)患了神经衰弱【答案】C【解析】案例中原文中提到“求助者半年前调入某单位任会计,开始感觉还可以,一个月前因工作失误遭领导批评,并觉得同事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