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专用)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6) 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阅读配套作业(解析版) .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12659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专用)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6) 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阅读配套作业(解析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专用)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6) 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阅读配套作业(解析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专用)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6) 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阅读配套作业(解析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京专用)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6) 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阅读配套作业(解析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京专用)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6) 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阅读配套作业(解析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项训练(六) 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阅读一、语文基础知识(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角逐/主角 和睦/和稀泥 散落/烟消云散B创伤/创造 削减/刀削面 哽咽/狼吞虎咽C楷模/模具 跌倒/倒春寒 超载/载歌载舞D强制/强权 冠军/冠心病 连累/连篇累牍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数据显示,可吸入颗粒物严重达 1000 微克/立方米的属“重度污染” 。B2012 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精灵文洛克,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设计富有特色。C新浪微博最早出现了一条网民发的帖子,号召网民每人曝光一条垃圾短信,向垃圾短

2、信宣战。D煤碳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酸性污染物,这些物质溶于雨雪形成酸雨。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_其间,那才真有味。欧洲债务危机不断恶化,许多欧洲国家把化解危机的希望_德国的具体经济措施上。涪陵区白涛小学用抓阄的方式来分配重点中学升学名额,此举引来各方质疑,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做法_偏颇。A徜徉 寄于 失之 B徘徊 寄于 有失C徜徉 寄予 有失 D徘徊 寄予 失之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任志强拿猪肉价和房价做对比:“2003 年猪肉 5 块钱一公斤,现在 15 块钱一公斤,房价自然

3、也应涨两倍。 ”80%的网友对这种观点持否定态度,不赞一词。B职场人士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得到领导的青睐和同事的认可,相反,那些身无长物的年轻人则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C不管专家如何高调宣传“蓝筹股显现罕见投资价值” ,中国投资者都不买账,始终无动于衷,股市依然“跌跌不休” 。D随着光纤网络的普及,在不久的将来, “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将会给我们带来石破天惊的变化,彻底改变人类的信息生活。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星光大道”栏目因为没有任何限制,广泛吸纳多种表演形式,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都有,他们展示的绝活也异彩纷呈。B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 7 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可

4、以清晰展示月球撞击坑边缘的细纹,让人更加真切地观察到月球的形貌。C网络问政要贴近民生实际,要将领导干部是否倾听网络民意、是否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交流,作为考量其执政能力的标准。D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人居。 ”60 多年来,吴良镛先生上下求索、学以致用,践行着“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二、名句名篇默写(8 分)6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 4 道题)。(1)_,言笑晏晏。_,不思其反。(诗经氓)(2)_,不能十步;驽马十驾,_。(荀子劝学)(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_,宠命优渥,_,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4)斯是陋室,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5、(5)_,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_。(欧阳修醉翁亭记)(6)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_!哎,_。(关汉卿窦娥冤)三、古代诗歌阅读(33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8 分)金桥感事 唐吴融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注】 此诗写于公元 891 年。公元 890 年,唐昭宗讨伐北方沙陀族藩镇节度使李克用,三战皆败。李军长驱直入山西地带。“饮马” ,公元前 579 年,晋楚战争中,楚军骄横狂妄,扬言“饮马于河(黄河)而归” 。 “射雕” ,用了北齐斛律光射落雕鸟的故事。 “

6、雕”是一种鸷鸟,猛健善飞,不易射得。“伊川叹” ,周平王迁都洛阳时,大夫辛有在伊水附近看到一个披发的戎人在野外祭祀,据此预言这地方必将沦为戎人居住地。辛有死后,戎人果然迁居于伊水之滨。 “魏绛功” ,晋国大夫魏绛认为用“和戎”方式解决汉、戎民族矛盾有“五利” ,晋悼公采用此策收到了很好的政治效果。7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4 分)答:_8请赏析该诗尾联中的景情关系,并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作用。(4 分)答:_(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8 分)灞上 秋居唐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

7、 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9这首诗中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 分)答:_10你认为这首诗的颈联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4 分)答:_(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17 分)行香子 过七里濑 宋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 ,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 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桐庐城南三十里处。两岸青山相对,江中水流湍急。鉴:镜子。严陵:东汉的严子陵,名光,少时曾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

8、位后,征召到京,授谏议大夫,不受,隐居于富春江。 11(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上片前六句,用简练的笔墨,形象地描绘了七里濑的美景:轻舟惊鸿,水清波平,鱼儿翻腾,白鹭点点。B上片“过”字点题,写出行程;“急” “冷” “明”不仅状写出景物特点,同时写出作者不断变化的主观感受。C “算当年”四句用典,吟咏刘秀称帝后严子陵隐居一事,归结为“一梦”和“空名” ,蕴含着人生感叹。D下片由山起笔,中间插入议论感慨,顺势抒怀,最后以远山、云山、晓山三座山结尾,落于景语,隽永含蓄。(2) “双桨鸿惊”句,有人认为是船桨划动如鸿雁惊飞,有人理解为船桨划动使鸿雁惊起。你认为哪一种

9、理解更合理?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4 分)答:_12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结合本词,并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谈谈你对这种人生感慨的理解。不少于 200 字。(10 分)答:_专项训练( 六)1B 解析 A 项,ju,h/hu,sn ;B 项,chung/chung,xu/xio ,y/yn ;C 项,m/m, do/do,zi;D 项, qing,un/un ,li。2D 解析 煤碳煤炭。3A 解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寄于,寄托在;寄予,寄托。 “有失”的“失”意为失掉、失去, “有失”后面多接褒义词;“失之”是在某方面有缺陷、欠缺,后多接贬义词。4C 解析

10、A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此处为望文生义。B.身无长物:原指生活简朴,现形容贫穷。此处误解为有长处,望文生义。C.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此处运用正确。D.石破天惊: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使用对象有误。5B 解析 A 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因为”应移到“ 星光大道栏目”的前面;C项照应不当, “是否”与“标准”是两面与一面的关系;D 项成分残缺,应该是“践行着的人生理想” 。6(1)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2)骐骥一跃 功在不舍(3)过蒙拔擢 岂敢盘桓(4)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5)醉翁之意不在酒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11、只落得两泪涟涟7答案 引用典故的手法。(1 分。不宜回答“用典抒情” ,但可以不扣分;回答“反问”并分析,最高分 3 分)作者借用伊川之叹来表达自己对唐朝国家命运的担忧,(1 分)借对魏绛的“五利”之策的肯定,表达了自己寄希望于朝廷能采取“和戎”的方式解决民族矛盾,(1分)也婉转地批判了唐王朝这次对李克用的用兵行为。(1 分)解析 此题考查熟练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答题时在准确判断手法的基础上应结合具体诗句作答。8答案 诗歌的尾联融情于景。(2 分)描写了夕阳西下,诗人于长亭处似乎听到了在战火烽烟中传来哀笳一曲,在凄凉的环境中诗人充满忧愁。(2 分)或:诗歌的尾联以景结情。(1 分) 在充满

12、凄凉的战乱之景中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发动讨伐李克用这场战争的忧愁:战争势必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给国家带来创伤。(3 分)解析 此题考查对不同景情关系的识别和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情景交融和以景结情准确判断,并给以具体阐释。诗歌赏析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鉴于唐末边境的政治形势,诗人在潞洲金桥,有感于此,写了这首诗。诗一开头就把太行山的景色写得雄伟壮美:皑皑白雪覆盖着巍巍太行,重峦叠嶂,高耸在晴朗的天空下。红日、白雪、蓝天,色彩鲜明,宛若浮雕。时令已是早春二月,莽莽郊原依然是北风狂舞,寒意料峭。一个“尚”字,用得极妙,写出了诗人的心境和感触。景色之美,气候之寒,更衬出诗人心中的悲凉。开头两句为下面的“

13、感事” ,渲染了气氛。颔、颈两联,一连串用了四个历史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形势的认识和感叹。颔联用“饮马” “射雕”的故事分别比喻李克用有“饮马于河”的军事野心和其将要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颈联笔锋一转,由述古喻今进而抒感言怀。诗人没有直抒胸臆,仍然是借用典故来表达。诗人在藩镇割据的混战中,预感到唐王朝必将灭亡。他不可能直陈其事,但又不能不说,所以用辛有的典故,巧妙地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尽管个人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但诗人仍希望皇上采用古时魏绛的方法,以期收到“五利”之功。这句,通过肯定魏绛,婉转地批判了唐王朝这次对李克用的用兵。尾联“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以情景交

14、融之笔结束全诗。夕阳西沉,长亭遥对,哀笳一曲,戍烟四起,在这般战乱凄凉的环境中,一位“惊时感事俱无奈”(见其重阳日荆州作)的诗人,独自忧愁、感伤。两句十四字,把情、景、事,声、色、形,熔铸于一炉,真是极尽精练概括之能事。9答案 “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1 分)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思乡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 “独”字写尽了身处他乡的孤独。(2 分)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1 分)( “独”若答成“孤” “寒 ”“空”也可酌情给分)解析 思考该题宜关注诗歌中直接或间接体现心情的

15、词语,答题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写出了诗人的何种情感。10答案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 分)空园孤壁,静寂凄清,抒写了作者长期客居他乡的孤独与凄苦。(1 分)衬托。(1 分) 滴露之声,从反面衬托夜阑人静;与“野僧”为邻,从正面衬托飘零孤单之情。(1 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不按要点回答,所答内容符合要点意思亦可给分)解析 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应答出围绕景情关系运用的手法,进而详细分析。诗歌赏析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读者把它慢慢地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

16、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下面继续打开画卷,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 “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自己羁留异地,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 “寒灯独夜人” ,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 “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挨,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五、六两句让画卷再向下推移,它不仅显示了更大的空间,更细

17、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 “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 “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晋身希望的渺茫。这首诗写景不假浮词雕饰,写情不作无病呻吟,因此具有相当强

18、的艺术感染力。11(1)D 解析 “远山、云山、晓山三座山”有误,山远故曰“长” ;且云雾缭绕,曰“乱” ;若是清晨,一定能见出青色,所以说“青”:并非是三座山。(2)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船桨划动犹如鸿雁惊飞更为合理。(1 分) 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1 分) 与前句“一叶舟轻 ”及后句“过沙溪急”相呼应,(1 分)将舟行水中的优美姿态及舟之轻盈、迅捷写得生动传神。(1 分)示例二:我认为船桨划动使鸿雁惊起的解释更合理。(1 分) 清澈的江面上,一叶小舟的划动就能使岸边的鸿雁惊飞,以动衬静,突出环境之安静。(1 分) “双桨鸿惊” “鱼翻藻鉴”的动态与“天清”

19、 “波平”的静态结合,(1 分) 共同表现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 (1 分)解析 无论哪一种,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该题考查的是联系上下文分析表达的能力,所以关键在于分析解读时紧密结合全诗,考虑整首诗的意境特点并加以分析阐述。12答案 下片表达了作者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喟叹。正如词中所言,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严子陵也是空有钓名之想,不能尽享自然之美。这种思想在苏轼许多诗文中都有表现。大江东去,浪花淘尽千年以来的英雄人物,江水依然悠悠,可英雄踪影难觅。人生易逝美好难再,但自然永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因为这种人生态度,苏轼才能在遭受贬谪前途未卜之时,有“竹杖芒鞋轻胜

20、马”的洒脱,感受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然自安。所以,这种人生态度在处境艰难而自我力量难以改变之时,未尝不是一碗心灵鸡汤,可以让我们放下世俗,淡泊名利,安然恬静地生活。解析 首先明确苏轼词中的人生感慨,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给了我们明确的态度,正如“人生如梦” ;其次结合本词和以前学过的苏轼作品,谈你对这一人生态度的看法,既要有看法,又要有分析。看法可以是赞成这种态度,认为它能给失意者人生的慰藉;也可以是否定这种态度,因为它容易消磨我们的斗志;还可以谈这种人生态度的形成原因。总之,只要能结合本诗(扎根于文本 ),又能举出苏轼其他作品中的例子 (适当延伸),分析合理即可。诗歌赏析 东坡这首

21、小词,既描绘了静止的画面,又表现了画面的流动,将动和静、虚和实巧妙结合,给人以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上片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接下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节奏轻快。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霜溪,是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词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个不同时段的舟

22、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种人生的况味,为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词的下片,作者首先由写江水之清明转写夹岸的奇山异景“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算当年、虚老严陵。 ”东汉初年的严子陵,辅佐刘秀打天下以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昔人多说严光垂钓实是“钓名” ,苏轼也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境。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表达出浮生若梦的感慨: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那么真正能永恒留传的实体是什么呢?“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形;晓山晨曦,青翠欲滴。意思是说,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恒的。这是苏轼的一贯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感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首词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喟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