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美白对虾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南美白对虾抗病能力强,一般不易发生疾病。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对症下药。要从虾苗、水质、饲料、日常管理等方面严格把关,杜绝疾病的发生。养殖期间南美白对虾常见的疾病有以下几种:一、白斑病属病毒性疾病。病虾胸腹部常有白色或暗蓝色斑点,发病后期虾体皮下、甲壳及附肢都出现白色斑点或甲壳软化、头胸甲易剥离、壳与真皮分离。防治方法:种苗须经过病毒检测确定无毒后,才能进入养殖环境;投喂优质的全价饲料,并在饲料内添加 0.2“多糖”、0.1“人参皂甙”及稳定型 0.2Vc;每57 天向养殖水体全池泼洒“溴氯海因”0.50.6p
2、pm 或“二溴海因”0.3ppml 次;养殖季节内,每 15 天全池泼洒“季胺盐络合碘”1.5ppm;在养殖水体内使用生物制剂,以保持水环境的稳定。二、红腿病由弧菌感染造成,主要症状是附肢变红(游泳足更加明显),头胸甲的鳃区呈黄色,病虾多在池边慢游,厌食。游泳足变红是红色素细胞扩张造成的,鳃区变黄是甲壳内面皮肤中的黄色色素细胞扩张形成的。防治的方法为:对虾放养前,须采用生物、物理及化学的综合法进行清塘处理;在高温季节,定期向养殖水体泼洒“光合细菌”及活化沸石粉,其用量分别为 25ppm 及l0ppm;全池泼洒 0.81.0ppm 的 C1O2;全池泼洒“二氯海因”0.6ppm 或“溴氯海因”0
3、.5ppm;在外泼药物的同时,内服“虾毒灵”或“迪芬克利”,其添加量分别为 1及0.2。三、丝状细菌病由毛霉亮发菌(发状白丝菌)和硫丝菌引起,主要与养殖环境的水质及底质恶化有关,通常当池水呈富营养化时极易发生。丝状细菌生长在对虾的鳃丝、附肢刚毛、游泳足上,严重时甲壳表面也可看到。由于鳃丝上着生丝状细菌及其他污物,影响虾呼吸功能,从而使病虾生长缓慢,并易因缺氧下死亡。防治的方法为保持水质及底质的清洁,放养前必须经过彻底清塘;放养密度切勿过大,并适当增加换水量;饲料内应适量添加“脱壳素”,以促使对虾正常蜕皮及生长;全池泼洒“季胺盐络合碘”1.01.5ppm;全池泼洒茶粕,其用量为 12ppm,待病
4、虾脱壳后大换水。四、肠炎病主要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导致,其症状是消化道呈红色,有的虾胃也呈红色,中肠变红并肿胀,直肠部分外观混浊,界限不清。病虾活力减弱,厌食,生长慢,但未发现死虾。防治的方法为首先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ppm,待 3 天后全池泼洒“硝化细菌”1.0ppm;在饲料内添加“肠炎停”、大蒜素,其添加量为 1,连续投喂 35 天即可。五、黑鳃病(1)细菌性的黄腮病、黑腮病:采用 ClO2、生石灰或福尔马林进行水体消毒,并结合内服虾病灵、克菌王、大虾新宝等药物治疗,内外结合,疗效显著。按每公斤饲料加入菌清 2 克混合均匀制成药饵,连续投喂 6 天,同时水体泼洒 0.5ppm 海因消
5、毒剂消毒,治疗黑腮病效果明显。(2)非生物因素引起的鳃丝组织坏死变黑,其病因有多种,水体重金属、氨、亚硝酸盐污染等都可引起黑鳃病,食物中长期缺乏维生素也能引起黑鳃病。其症状为病虾鳃区呈一条条的黑色,镜检可见鳃丝坏死,轻者呈深褐色,重者变黑色。坏死的鳃丝发生皱缩。黑鳃病多发生在池底严重恶化的虾池或有工业废水污染的海区。鳃丝坏死失去呼吸机能,从而影响虾的摄食和生长,一般在蜕皮时死亡,或在低溶氧时大批死亡。防治的方法:采用“臭氧复合制剂”全池泼洒,其用量为 0.50.8ppm,连续泼洒2 次,相隔 3 天后全池泼洒“光合细菌”5ppm;饲料内添加稳定型 0.2VC,连续投喂710 天。六、纤毛虫病在
6、养成阶段的固着纤毛虫主要聚缩虫,此病在有机质多的水中极易发生,当固着性纤毛虫少量附生于虾体时,症状并不明显,对虾也无病变,但当虫体大量附生时,对虾的鳃、体表、附肢等外观呈黑色,体表呈灰黑色如绒毛状,病虾在早晨浮于水面,反应迟钝,不摄食,不蜕壳,生长受阻。纤毛虫病的主要危害是影响对虾的呼吸,在低溶氧的情况下更易大批死亡。防治方法:全池泼洒“纤虫净”0.81.0ppm,隔天后全池泼洒ClO20.81.0ppm;全池泼洒“螯合铜”1.2ppm;在养殖阶段经常采用“光合细菌”改良水质。七、软壳病对虾患软壳病的原因主要为:投饵不足,对虾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池水 pH 值升高及有机质下降,使水体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钙沉淀,虾不能利用磷;换水量不足或长期不换水。杀虫剂可抑制甲壳中几丁质的合成,有机磷杀虫剂也可引起对虾的软壳病。患病虾的甲壳薄而软,与肌肉分离,易剥落,活动缓慢,体色发暗,常于池边慢游。体长明显小于正常虾。防治方法:适当加大换水量,改善养殖水质;饲料内添加“磷酸二氢钙”,其添加量为 1。培养藻类,降低水体酸碱度。八、痉挛病(抽筋)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或因受惊引起。应避免在强烈阳光下捕捞,在起获前几天用大网目网片在塘中分段适当拖曳数次,并在饲料中添加稳定型 0.2VC 进行投喂,可有效预防痉挛病。提高水位,改善水质,对于抑制病情的发展亦有较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