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滚动练 20 基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实用类文本阅读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消弭/弥漫 鲜见/新鲜 堵塞/边塞 解数/解甲归田B朔风 /搠倒 数说/数伏 标识/款识 曲直/曲突徙薪C挣揣 /挣命 提炼/提防 按捺/撇捺 假期/久假不归D摒除/屏除 稽首/稽查 躯壳/甲壳 惩艾/期期艾艾答案 A A 项,读音分别为 m/m,xin/xi n,s/ si,xi/ji;B 项,读音分别为 shu,sh,zh(sh)/zh,q;C 项,读音分别为zhng,t/d,n ,ji/ ji;D 项,读音分别为 bng/bng,q/ j,qio,y/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
2、别字的一组是( )A枯燥 廖廖无几 虚张声势 持之以恒B沉湎 真知灼见 凭步青云 出其不意C文身 食不果腹 功亏一篑 再接再厉D博弈 披沙捡金 稗官野史 言简意赅答案 C A 项,廖廖寥寥;B 项,凭平;D 项,捡拣。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不少学生在作文中有滥抒情的现象:少年老成的 “庄重严正” ,无病呻吟的“浅吟轻唱” ,没心没肺的“风花雪月” ,完全没有了属于少年的真实自我。B “忧国不谋身” ,其深意在于,一个人要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始终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不为自己的利益而斤斤计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持之有故。C这一家三口多年来一直相敬如宾,感情深厚,是邻里
3、 十分羡慕的。这次他们家被评为“五好家庭” ,可谓名副其实。D城镇建设既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长远方向,也要考虑历史形成的客观事实,因此实际推进过程中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地去做。 答案 A A 项,风花雪月:比喻内容贫乏、堆砌辞藻的诗文,也指男女情爱的事。B 项,持之有故:指见解或主张有一定的根据,用于此处与语境不符。C 项,相敬如宾: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用在此处使用对象不当。D 项,量力而行:衡量自己的能力或力量的大小去行事。用在句中与“做”重复。4(2014广东广雅中学高三测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广交会克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不断提升
4、组展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B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还不知道韩国歌手“鸟叔”的江南 Style ,那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你们村里至今没通网络;第二种则是你是从古代穿越来的。C在自传 直到世界尽头中,除了林丹剖白自己的心路历程外,更书写了与教练、队友、对手的相处以及与妻子谢杏芳的感情,给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立体的“超级丹” 。D2012 年 10 月 8 日零点,随着全国各地高速收费站的收费杆的落下,使持续八天的高速公路免费通行鸣金收兵,首次实施的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首战告捷。答案 B A 项,搭配不当, “克服” 与“挑战”不搭配。C 项,语序不当。 “
5、林丹”应在“除了”之前。D 项,成分残缺,删掉“使”。5(2014广东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是有机的,当我们重新组合自己,就会有新的创造。但是他虽然始终用同一个名字,在性格上,他在任何一个时刻,都不是他原来那个人。 不仅是身体,心灵也是如此。我们常以为一个动物在一生中只是同一个东西。比如说,一个人从小到老,都只是他一个人。他的心情、见解、欲望、快乐、苦痛和恐惧,也都不是常住不变的,有些在生,有些在灭。他继续不断地在变成新人,也继续不断地让原来的人死灭,比如他的发、肉、骨、血,乃至全身都常在变化中。A BC D答案 A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
6、能力。句为话题句,理应放在段首,句逻辑上紧承句,句为承上启下句,理应紧跟句,句为总结句,放在结尾。二、默写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2)沧海月明珠有泪,_。(李商隐锦瑟)(3)空闻虎旅传宵柝,_。(李商隐马嵬)(4)千呼万唤始出来,_。(白居易琵琶行)答案 (1)无边落木萧萧下 (2) 蓝田日暖玉生烟(3)无复鸡人报晓筹 (4) 犹抱琵琶半遮面三、诗歌鉴赏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天末怀李白 杜 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注】 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
7、。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天末,即天边。(1)颈联“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其表达上有哪些特点?答:_(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答:_答案 (1)此二句议论中抒情,用“魑魅喜人过” ,比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意味深长。一“憎”一“喜” ,前后两句形成对比,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这不但表明自己对友人李白处境的同情,而且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2)对李白的无比思念 (怀念) 。对李白不幸身世(命运)的深切同情。自身内心深处的悲苦。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014云南师大附
8、中高考适应性月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袁行霈林庚先生逝世已经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潇洒自如与宽容大度,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还生活在我们中间。林庚先生自幼颖悟,北国的晴空,古都的文化以及家庭的教养,在他的心里埋下了诗的种子。林先生在大学期间就已致力于诗歌创作。最初热心于旧体诗词,语言浑成,意境高远。但林先生感到写旧体诗词难以跳出古人的窠臼,后来决定改写新诗。先后出版了夜 春野与窗 北平情歌等诗集。林先生写诗先是自由体,后来转向新格律诗。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先生任教于厦门大学中文系。1938 年 1 月,随厦门大学迁至闽西山区长汀,与外界
9、几乎处于隔绝状态,这时才把主要精力放到古典文学研究上,并于 1946 年完成中国文学史 。1947 年,林先生回到北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除继续研究古典诗歌和文学史外,还在各报刊上发表新诗和有关新诗创作的文章。1952 年院系调整后他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讲坛上才华横溢,名言隽语层出不穷。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宏观认识,结合着对诗句的细密分析,再加上那诗人的风度,吸引着每一个听课的学生。在教学的同时,林先生出版了中国文学简史等享誉学术界的著作,直到 90 高龄,还出版了一部富有哲理性的诗集空间的驰想 。林庚先生写诗一方面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另一方面则追溯中国诗歌民族形式发展的
10、历史经验和规律,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中来。林先生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取得深入浅出明朗不尽的艺术效果。有的诗仿佛脱口而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是何等的透明,又是何等的蕴藉。有的诗令人如痴如醉,一种少年的精神伴随着完美的节奏呈现在眼前,其新鲜的程度真如旦晚才脱笔砚者。有的诗表现的是现代意识,而诗的形式却又带着鲜明的民族特点。语言是那么浅显,含义却又那么深邃。林庚先生首先是诗人,是以诗人为基点从事文学史研究的,他研究古典诗歌的目的是从中寻求创作的经验,以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他在诗坛上曾经辉煌过,经过岁月的淘洗,他的诗必将重新赢得新一代的读者。正是因为他抱着这样的目的,并且
11、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他的学术研究才能独具慧眼,并取得非凡的成就。就古典文学研究而言,林先生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他的中国文学简史高瞻远瞩,荦荦大端,有一种卓然不群的气象。他关于屈原和楚辞的考证独辟蹊径,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关于李白的研究,融入了自己的人格。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 “建安风骨” “盛唐气象” ,赞扬创造力,给学术界留下一笔宝贵的遗产。林庚先生的过人之处究竟何在?就在于他的诗歌、学问与人格的统一,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他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既严谨又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气贯注于其诗其学其人之间。林庚先生享年 96岁,桃李满
12、天下,直至晚年仍保持着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诗人的气质,学者的胸襟,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古代知识分子的风骨,现当代知识分子的追求,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他是中国近百年来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上的一位标志性人物,有了他,这段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才显得完整。林庚先生的生命就是一首诗,他的生命之消失也是一首诗。他离去得那么从容,没有痛苦,只有潇洒。如果说有一点遗憾的话,也只是想再看一次月圆,而没有看到。他仿佛是为诗而生的,为中国这个诗的国度而生的。他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境地,那就是青春、理想和美。我们都为物欲横流、精神苍白的某些现状而痛心,我们还为缺少理想主义、
13、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而遗憾。在这种背景下,更觉得我们的老师林庚先生之可贵。愿更多的人了解他,尊敬他,学习他,愿他的精神经过我们而得以发扬光大。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幼年颖悟、文化的熏陶、自然的美好使林庚很早就心系诗歌,最初致力于旧体诗词,后转写新诗,其诗语言浑成,意境高远。B抗战爆发后,厦门大学迁至闽西山区,封闭的生活环境让林庚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文学史是他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C林庚教学出色,成就非凡,专著享誉学术界,其诗也总是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艺术效果深入浅出,明朗不尽。D因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 “建安风骨” “盛唐气象 ”,
14、所以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在学术研究上更独具慧眼。E对林庚诗一般的生命历程和他在中国百年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方面研究的突出成就的记叙使全文充满深深的怀念、赞美和遗憾之情。答案 BC A 项,最初热心于旧体诗词,语言浑成,意境高远。但林先生感到写旧体诗词难以跳出古人的窠臼,后来决定改写新诗。D 项,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 ”“建安风骨”“盛唐气象” ,与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无因果联系。E 项,是“我们” 为缺少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而遗憾。9林庚一生的学术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概括要点的
15、能力。解答本题要从原文找到题干涉及的信息区域,从中分析出林庚先生学术研究取得非凡成就的三个原因,注意到原文中起暗示作用的关键词句“正是因为他抱着这样的目的”“并且” “就古典文学研究而言” ,就可以轻松作出回答。答案 他研究古典诗歌的目的是寻求创作的经验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他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他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10林庚的过人之处在于其“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 ,其“魅力”体现在何处?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对要点的概括能力。既然题干问的是“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中的“魅力”何在,那就要抓住“魅力”
16、在“诗歌” “学术” “人格”三个方面的体现,从原文找到相关的语句,加以概括整合就可以正确作答。答案 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并创造性地将中国诗歌的民族形式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之中。他的学术研究独具慧眼,成就非凡。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既严谨又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气。11林庚一生勤于研究,笔耕不辍,成就非凡,但他的生命却始终充满诗意,“就是一首诗” 。我们应从他的身上学习什么?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答:_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较强的探究题。题干关键词“勤于研究” “成就非凡”“充满诗意” “结合原文” “你的看法”既给了我们限制,又给了提示。紧抓住传主的
17、上述特点,结合原文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明确的认识即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应该从传主身上挖掘正面的、积极的人生启示。答案 观点一:人生所做的一切都指向青春、理想和美,有追求,潇洒自如,诗意生存。理由:林先生自幼在心里埋下诗的种子,一生坚持诗歌创作,诗意新颖,意识现代,语言浅显而含义深邃;林先生的学术研究交融着他的人格魅力,始终保持着青年人的朝气和活力;诗人的气质、风骨和学者的胸襟、追求完美统一在林先生身上。观点二:高瞻远瞩,孜孜以求。执着探索,精神永驻,生命如诗。理由:林先生首先是诗人,一生心系诗歌,由旧体诗到新诗,勤于创作,不断探索,诗歌贯穿生命始终;学术研究独具慧眼,学风严谨又灵活,一生笔耕不辍,奋斗如诗;讲坛上才华横溢,诗人风度,吸引学生,教学出色;离去潇洒从容,生命最后的遗憾也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