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O.2 古代诗文阅读重点突破 1 文言文阅读(传记)【高考原貌再现】一、(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4 题。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2、。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
3、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 登:升职。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C.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解析:A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登:考中。由句子结构可推出,“登进士”,不是“升职”意。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 分)
4、( )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 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 B.C. D.解析:B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表现马文升一心为国家考虑的崇高品格。写马文升劝谏皇帝如何教导太子。写马文升请求皇帝命令有关部门赈济百姓。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
5、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解析:D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D 项,“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曲解文意,原文为“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意思是大盗来到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这里,就放弃了那里离开了,并不是“不去他的家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10 分)(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译文:(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1)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硕,大。耆硕指年高德重。望,期望接近,文中是“望其项背”意。(2)辄,总是;颦蹙,皱眉头。参考答案:(1)(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2)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参考译文:马文升,字负图,外貌奇伟出众力气大。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御史。巡视山西、湖广,刚正不阿非常有名。成化初年,被征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
7、乱,记功晋升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洮的饥民,安抚流离失所的百姓,政绩很显著。当时在黑水口击败贼寇,又在汤羊岭击败贼寇,刻石记功而还。晋升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发生饥荒,(马文升)调用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救济百姓。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书议论十五件事情,都经过讨论得以施行。皇帝效仿古天子亲自耕种藉田,教坊以杂戏进献,马文升神色庄重地说:“新天子应当知道农事艰难,要这些干什么?”(皇帝)马上责令撤去。第二年,(马文升)做了兵部尚书,像以前一样视察团营。天下太平已久,使得军政荒废松弛,西北部落时时在边塞窥伺。马文升严格考核各个将校,罢黜贪婪懦弱者三十多人。奸邪之人非常怨恨
8、(马文升),夜里拿着弓箭在(马文升的)门前窥伺,有的人写了诽谤的信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做官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之事),多次上书陈述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应当说的,即使不属于自己的职责,也言无不尽。他曾经认为太子年满四岁,应当早日教导,请求选择淳厚谨慎老成懂得书史的人,由他们教育扶持太子,所有的言语行动都用正道来教导。山东长久干旱,浙江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请求命令有关部门赈济抚恤,训练士兵以防备意外。皇帝都认真地采纳。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代替了屠滽(的职
9、位),倪岳去世,用马文升代替。南京、凤阳大风雨毁坏房屋,(有些)树木被连根拔起,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宴饮撤去音乐,培养仁德减少过错,驾临御前讲席,杜绝宴游,停下不紧急的事情,停止额外织造,救济饥民,搜捕盗贼。不久,又上奏吏部职掌十件事。皇帝都予以褒奖并采纳。正德年间,朝政已经转移由宦官把持,马文升年老,接连上书请求离职,皇帝同意了。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正德五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马文升有文武之才,擅长随机应变,朝廷重要决议往往由他决断。功在边防重镇,外国都听到他的威名。尤其看重气节,厉行端方不苟的品性,一生走正直之道。(马文升)去世后一年多,大盗来到钧州
10、,因为马文升家在这里,就放弃了那里离开了。【高分突破方案】一、考点提示1.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考查形式除了选择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以外,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对于实词的考查,采用“选出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的形式;对于文言虚词将试题选文中的句中虚词和教材中的句中助词作比较,从“意义和用法”的角度,要求选出相同的一项;对于信息筛
11、选,一般给出原文中的一组句子,要求按照筛选出传主的某个方面特点;分析题一般是着眼于全文;翻译题选取文言语段中在典型的句子 2 至 3 个,这些句子往往能够容纳更多的文言知识,诸如实词、虚词、句式等。三、高分策略1. 关于文言实词(1)明确范围,树立信心。常见文言实词。所谓“常见” ,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纲上所列举的 120 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文化经典中经常出现的实词。(2)明确类型,发散思维。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其中一
12、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考查是重点。(3)应对文言实词试题的备考,可以从以下方面应对:树立课本意识。课本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蓝本,是经典例题。只有我们真正掌握了课本,才能真正具备理解实词的能力。因为,大纲规定所谓的 120 个重点实词,实际上都是课本重点知识的提炼或梳理。离开课本,死记硬背,就会使这些知识失去语境,是违背规律的。那种离开课本盲目到课外猜题的题海战术,更是笔墨倒置,急功近利,害人不浅。树立考频意识。120 个实词中,每个实词都是一词多义,有几个义项。对此,我们不能平均用力,要善于找到重点的“高频”义项。确定高频的方法是:和现代汉语距离较远的,现代汉语成语中使用的,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
13、。答题时,要树立通假意识、词类活用意识、古今异义意识。要善于到课本中找答案。要善于联系语境具体分析,切忌仅仅凭狭隘的经验做题。2.关于文言虚词(1)明确范围,有的放矢。 “常见文言虚词” ,即以考纲中列举的 18 个文言虚词为重点,它们都是在古文学习中常见的,而不是生僻晦涩的。(2)明确类型,发散思维。在文言文中,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副词归为虚词,这是和现代汉语一致的;可是,有些代词,特别是表示指示和疑问的,用法接近虚词,一般也归于虚词。(3)明确要求,全年衡量。 “意义和用法”中的“意义”是指词语的意思, “用法”则包括词性、成分、关系等。一个虚词意义相同,但用法可能不同。(4)根据虚
14、词的特点和设题规律,应对虚词试题要注意:根据其数量的有限性,我们不妨进行研究性地学习,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备考时,将每个虚词的用法整理出来,全面掌握。根据其使用的灵活性,我们不妨借助于多语境来理解,对于一个虚词的一个重点用法或意义,我们要从课本中举出多个例句,通过熟悉的语境来整整理解和掌握,切忌死记硬背。答题时,树立“双尺度”意识。要根据试题的要求,善于从“意义”和“用法”两个角度去辨析两个句子中加点虚词的,切忌单一标准。善于从熟知的教材例句入手,避重就轻,避“难”就“易” 。高考试题对于虚词的考查,大都是采用选择题,所选例句一句课内,一句课外,且课内的例句往往放在后边,考生如果按照顺序来做,
15、很可能会碰壁。要树立语境意识,联想类比意识。虚词的灵活是依语境而变的,分析时所以一定要依据语境;同时,联想熟知的教材例句,不失为聪明之举。3. 试题的错项的 9 大陷阱(1)曲解词义选项在对原文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时,故意曲解个别字词句的含义,造成一字、一词或一句之差;或故意对一些关键词语删去不译,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2)颠倒时序错项在概括传记中有关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常把时间顺序故意颠倒,从而造成叙述混乱。(3)误解形象 试题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4)以偏概全将原文对某一个方面的判断扩大成对整体的判断,故意扩大判断对象的范围,夸大其辞,以偏
16、概全,或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说成一定会发生,过于主观武断。(5)无中生有原文中本未说到某人或事或某观点,而选项却脱离原文毫无根据的生出一个人物、一个事件或一个观点,选项的分析概括在原文中完全找不到根据。(6)张冠李戴高考文言文阅读取材一般为人物传记,文章是对传主生平事迹的叙述,错项常将原文中有关“张”的事说成是有关“李”的事,或将原文中有关“李”的事说成是有关“张”的事,东拉西扯,张冠李戴,混乱不清。(8)观点错误试题故意将原文的某些论证材料所阐述的道理说错,从而使选项对事理的阐述,观点的理解出现错误。(9)强拉因果将毫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人物强拉到一起,并强加因果关系,或将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
17、的因果关系颠倒,因说成果,果说成因。4. 关于翻译(1)树立知识意识。胸中时刻装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尤其是重点实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2)树立采分意识。要明确评分标准,对于这这道试题,阅卷采用的是“采点扣分制” ,即根据采分点,逐个落实,错一处,即扣一分,扣完为止。所以,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明确采分点,并使之在译文中体现。(3)树立标准意识。概括地说就是译文要做到“信、达、雅” 。具体说来就是:译文要符合原文的意思。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高分实战演练】说明:本试题满分 110 分,选择题每小题 4 分;测试用时为
18、 90 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 ”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 ”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19、。 ”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帝曰:“苎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驾旋,瑶扈至宝应。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扬人见瑶,无不感泣。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置宴。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 ”其重瑶如此。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
20、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以忧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赠太子太保,谥恭靖。(节选自明史蒋瑶列传)【注】“疋”p 同“匹” 。縆 gng。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瑶执不可。 执:坚持B. 微瑶,民且重困 微:认为卑贱C. 竟扈至临清而返 竟:竟然D. 迨迁陕西参政 迨:等到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21、同的一组是( )A. 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B. 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顷之未发,太子迟之C. 因请停不急者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 以老致仕去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蒋瑶全心为民的一组是( )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扬人见瑶,无不感泣既归,僻处陋巷A. B. C. D. 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德年间,蒋瑶力陈时政弊端,他认为在内府各局担任监督的宦官人数增加太多,这样会导致军队耗费
22、太大,以致损耗国力。B. 武宗南巡至扬州,随行的权幸因扬州繁华富庶,向蒋瑶大肆索要财物,蒋瑶对此暗中抵制,后被权幸用铁绳捆绑数日才被释放,扬州人对此无不感慨落泪。C. 皇帝对蒋瑶非常器重,在宴会上,他下令将蒋瑶的席位移至殿内,然后把皇亲移到殿右来为蒋瑶让出席位,并且强调尊重贤才比亲近亲人更重要。D. 嘉靖年间,朝廷工程繁多,耗费巨大,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皇帝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他进行赏赐。5.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_(2)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平原
23、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 ”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贾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 ”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人或毁辟阳侯
24、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 ”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 ”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
25、阳侯,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交捕欲治。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遂自刭。孝文帝闻而惜之,曰:“吾无意杀之。 ”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 知:结交B. 往税凡五百金 税:赠送C. 大臣多害辟阳侯行 害:害怕D. 狱急,不敢见君 狱:案件2.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以郎事孝文帝B. 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
26、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D. 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乃先请,为儿所卖3.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平原君“刻廉刚直”的一项是( )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行不苟合,义不取容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A. B. C. D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年黥布欲谋反,找朱建商量有关问题,朱建却不畏权贵,不但不为黥布出谋划策,而且还竭力谏止。B. 辟阳侯因罪下狱,从孝惠帝到诸臣皆欲诛之。朱建威胁和利诱孝惠帝的宠臣为辟阳侯说情;吕氏集团覆灭后,朱建又为辟阳侯出
27、谋划策,使之得以苟延残喘。C.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诛杀了辟阳侯。孝文帝听说辟阳侯的许多计谋出自朱建,便欲逮捕朱建问罪,朱建深知罪孽深重而畏罪自杀。D. 朱建家境贫寒,母亲对他管教甚严,使朱建形成了“行不苟合,义不取容”的品格,朱建拒交辟阳侯就与母亲有一定关系。5.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_(2)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 蛇 人东郡某甲,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蛇人爱之异于他蛇。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寄宿山寺。
28、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怏怏遂行。出门数武,闻丛薪错楚中窸窣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蛇人又饲之,乃食。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炫技四方,获利无算。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
29、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蛇人挥曰:“去之!世无百年不散之筵。从此隐身大谷,必且为神龙,笥中何可以久居也?”蛇乃去。蛇人目送之。已而复返,挥之不去,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已而委蛇并去。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竟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后得一头亦颇驯,然终不如小青良。而小青粗于儿臂矣。先是二青在山中,樵人多见之。又数年,长数尺,围如碗,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
30、俨然,始悟为二青。下担呼曰:“二青,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弄状,觉其意殊不恶,但躯巨重,不胜其绕,仆地呼祷,乃释之。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 ”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大者前,小者后,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
31、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选自聊斋志异)【注】丛薪错楚:错杂堆集的柴草。从谏也如转圜 (yun 圆):意思是听从规劝像转动圆物那样容易。圜,通“圆” ,圆的物体。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明启笥,二青亦渺 启:打开B息肩路隅,蛇亦顿止 顿:立刻C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 暴:粗暴D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 引: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我以汝为逝矣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B宛似主人之让客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蛇人又饲之,乃食乃令张良留谢D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耍蛇人同二青感
32、情深厚的一组是( )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个靠耍蛇卖艺为生的人,自己特别喜爱的一条叫二青的蛇不见了,正悲痛欲绝的时候,二青自己回来了,还给他带回了意外的惊喜。B对耍蛇人来说,蛇的身长一般以二尺长为最好,太大则太重,不便于耍弄,但因为耍蛇人对二青特别喜爱,等它长到三尺多以后,才放回大自然。C耍蛇人在野外行走,二青猛地爬出来,耍蛇人吓得没命奔跑,二青很快认出了主人,停止了追赶,耍蛇人也放下担子,叫它“二青,二青” 。D这
33、则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动物的蛇都知道感念主人,所以作为人,更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能以怨报德。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闻丛薪错楚中窸窣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译文:_(2)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译文:_(3)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译文:_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卖酒者传魏 禧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
34、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 ”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尽取所偿负还之。术者谈五行,决卖酒者宜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 ”能偿者
35、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 ”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 ,有删节)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数:多次,屡次B. 事连吾侪 吾侪:我辈C. 能偿者捐其息 捐:舍弃D. 贫者立券还之 立:订立2.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何忧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
36、. 客偿博所负将以求吾所大数也C. 若中心愿之乎非曰能之,原学焉D. 至夜分,乃散去良乃入,具告沛公3.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吾侪保甲贷乙金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且大饮啖,酬吾金也尽取所偿负还之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A B C D.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B. 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C. 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
37、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D. 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_(2)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_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陆文学自传 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笃信,褊躁多自用意,朋友规谏,豁然不惑。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生多瞋。及与人为信,虽水雪千里,虎狼当道而不愆也。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滨,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常扁舟往来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子盖今之接舆也。始三岁露,育乎竟陵大师积公之禅院。自幼学属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子答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