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点拾成金:保温滚动练16 基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11946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点拾成金:保温滚动练16 基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点拾成金:保温滚动练16 基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点拾成金:保温滚动练16 基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点拾成金:保温滚动练16 基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点拾成金:保温滚动练16 基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滚动练 16 基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奶酪/烙饼 笑靥/液化气 角逐/咬文嚼字B桎梏/痼疾 圈养/入场券 飙车/彪炳青史C沏茶/蹊跷 整饬/白炽灯 船舷/扣人心弦D叱咤/古刹 泊车/舶来品 朔风/媒妁之言答案 C C 项,q,ch,xin;A 项,lo,y,ju/jio;B 项,g,jun/qun,bio;D 项,zh/ch,b,shu。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蕴藉 炒鱿鱼 陈词烂调 明火执仗B坐阵 哈密瓜 居间调停 迷天大谎C渲泄 流水帐 扬长而去 震古铄今D告罄 候车室 大有裨益 厉行节约答案

2、B A 项,烂滥,B 项,阵镇,迷弥;C 项,渲宣,帐账,铄烁。D项,正确。3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既要简政也要放权,要依法放权给市场和社会,凡是市场能有效_的就交给市场。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经过五年努力,使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_消除重污染天气在进入新的月昼之后,沉睡中的“嫦娥” “玉兔”的_工作就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今天早晨沉睡了 14 天的玉兔号,重新恢复工作。A调节 逐步 唤醒 B调节 逐渐 召唤C调剂 逐步 召唤 D调剂 逐渐 唤醒答案 A “调剂”指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调节”是从数

3、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 “逐渐”是渐渐,强调行为动作等变化缓慢;“逐步”指一步一步地,强调动作或情况要经过一定的过程或步骤。 “唤醒”是叫醒,比喻有效地使其清醒;与“沉睡”相呼应。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领先英语的听力训练,我的英语听力水平迅速提高,我和这本书真是惺惺相惜。B由于购房者对楼市政策有多种揣测,观望心态较重,2013 年年初,新房、二手房交易量大幅下跌,全国楼市哀鸿遍野。C一种有机猪肉悄然面市,其最贵的部分每斤售价高达 398 元,众多网民叹为观止,戏称只有“唐僧肉”才配得上如此天价。D网络反腐的不确定性也令一些网民担忧。网民“生命太过潦草”称:

4、“反腐靠网民,只能是悲哀。 ”另有网民慨叹:“微笑局长被撤只是一场偶然的胜利,还有多少表哥 烟哥 鞋哥 酒哥 镯哥安然无恙?”答案 D D 项,安然无恙:形容平安且没有受到什么损害。用在此处合适。A 项,惺惺相惜:聪明的人怜惜聪明的人。泛指性格、才能或境遇等相同的人互相爱重、同情。使用对象错误。B 项,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不合语境。C 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褒贬不当。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太阳耀斑分类系统,最强大的太阳耀斑被称为 X 级耀斑,这种分类系统是根据太阳耀斑的长度而进行不同程度的划分。B7 月 15 日,网友“直播

5、上海”在微博中称: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 49 年了。做了近 50 年的眼保健操是有益还是有害?眼科医院多位专家认为,答案是肯定的。C据新华社电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16 日说, “好奇”号火星车定于 8 月 6 日在火星着陆,对火星作两年探测,确定这颗红色星球上是否曾有微生物。D在北京的怀柔县有一个篱苑书屋,这个书屋可以随意进出,书可以随意翻阅,但不能带走。书屋目前只在周六周日开放,人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两三百位游客的阅览。答案 C A 项, “这种分类系统是根据太阳耀斑的长度而进行不同程度的划分”句式杂糅,可修改为“这种分类系统的根据是太阳耀斑的长度” 。B 项,表意不明,是“肯定”有益还是“

6、肯定”有害,不明确。D 项,搭配不当, “接待两三百位游客的阅览”应改为“接待两三百位阅览的游客” 。二、默写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定乎内外之分,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2)_,望帝春心托杜鹃。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3)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飞来峰)答案 (1)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辩乎荣辱之境 (2)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3)只缘身在最高层三、诗歌鉴赏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沁园春次韵林南金赋愁陈人杰 抚剑悲歌,纵有杜康,可能解忧?为修名不立,此身易老,古心自许,与世多尤。平子诗中,庾生赋里,满目江山无限愁

7、。关情处,是闻鸡半夜,击楫中流。淡烟衰草连秋,听鸣 声声相应酬。叹霸才重耳,泥途在楚;雄心玄德,岁月依刘。梦落莼边,神游菊外,已分他年专一丘。长安道,且身如王粲,时复登楼。【注】 陈人杰:南宋末年词人。:又名伯劳、杜鹃、子规。(1)下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2)这首词的感情丰富,请分析有哪些思想感情。答:_解析 (1)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为抒情服务的。解答时,先要解说下阕前两句写景的内容,再概括其特点,最后表明对作者情感的作用,即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本词用典较多,解答时注意概括典故来分析作者的丰富感情。还要注意词中能够表明作者情感的词语。答案 (1)借景抒情。衰草连天,

8、烟雾迷蒙,子规鸟声声不断,描绘了一幅秋光惨淡的画面,创设了萧瑟肃杀的凄凉氛围,也是作者内心无限忧愁的写照。(2)渴望立修名,完善个人的修养和崇高品德的思想情感。对国家多难,半壁江山易于异族的忧愁。报效国家,拯民于水火建功立业的壮志不得实现的壮志难酬之苦。离人游子漂泊游荡,思念家乡的羁旅忧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寒 色龙应台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他问的是, “家,是什么?”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 、 “我的母亲” 、 “我的暑假”同一

9、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也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做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烫的便当塞在书包里,书包拎在肩上,贴身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甜蜜的时间。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

10、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采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

11、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用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

12、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很多,一会儿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塞进他书包里。周末,你骑机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

13、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注】 引自李煜被俘入宋后所作望江南一词: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8作者从哪几个人生阶段写出自己对“家”怎样的感悟与理解?答:_解析 回答本题,首先要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文章的结构层次,文章主体的三个层次写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即为人子女、为人伴侣和为人父母;然后,将每个阶段的内容概括出来,并从中总结出作者对家的感悟即可。答案 三个阶段:为人儿女、为

14、人伴侣、为人父母。(或者:为人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与人做伴侣时。两个人在哪,哪就是家;为人父母时,儿女在的地方就是家。)家即意味着亲人、爱人之间温暖、安心、真挚的情感交融和相互需要;但没有一个家是永恒不变的。9作者反复追问的“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_解析 作答时,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去思考。从结构上看,三次追问,层层递进;从内容上,一要考虑句子本身的意思,二要考虑其和主题的关系。答案 一是结构全文(答线索亦可),三次追问,三次打破人生不同阶段对家的温暖想象;二是层层递进,引发深思,让读者沿着作者的思路探讨文意,追问家之于人生的最终意义;三是暗示文意,答

15、案即在问句中,这个家最终会怎样呢,这个家最终难免失去,每个个体只能独自面对人生;四是用反复手法,强调家的不永久性。(答出两条得满分;意思对即可)10文章以“寒色”为题,有何深意?答:_解析 回答本题,首先要结合文章的主题阐释“寒色”的含义, “寒色”出自作者所引用的诗句,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寒色”表示“寒”是人生的底“色” 。然后结合文章对家的阐释说明何为人生的终极“寒色” 。答案 作者从引用的诗句“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中选取“寒色”两字为题,意即“寒”(孤寒、凄冷)是人生的底“色” , “家”是人追求温暖、安心、永恒的爱的物质寄托,对永恒的追求可以有,但对有限的生命而言,永恒是不存在的。无论怎样的“家” ,终将失去,成为个体的回忆,个体只能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这就是人生的终极“寒色” 。(意思对即可)11 “家,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和阅读的感悟,说说你的理解。答:_解析 这是一道探究题。回答本题,首先要结合文本理解“家”的丰富内涵,然后,结合现实生活,对其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言之成理即可。答案 人生如果难免孤凄,我们就要坚强面对;家的温暖、安心与爱极其珍贵,我们要知道珍惜拥有且切实感受;对于家所寓含的爱、美、温暖的永恒追求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尽管终将“寒色” ,但追求永恒。(有其他认识,能自圆其说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