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儿科学复习资料( 终极小抄版)一、绪论1、 【儿科学 pediatrics】儿科学是研究小儿各年龄期生长发育和疾病防治,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的一门医学科学。2、儿童年龄的划分,各期特点和保健要点?3、小儿“四病”?答:小儿“四病”指: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小儿肺炎;小儿腹泻。二、儿童保健学(一)儿童体格生长1、 【生长 Growth】生长指各器官、系统、身体的长大,形态的变化。有相应的测量值,即有量的变化。2、 【发育 development】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是质的变化。3、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答: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有:体重( Weig
2、ht,W ) 身高 (height, H)坐高 (Sitting height, SH)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HC) 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cc)4、体重增长的规律?答:体重增长的规律是:生后第一年体重增长最快,是生长的第一个高峰期;青春期前体重随年龄增加:先快后慢、再趋于稳定;体重呈非匀速增长过程:例:前 3 个月后 9 个月(不能用公式评价体格生长,公式只用于药量和补液计算) ;个体差异:(尤其是小婴儿;同时其增长也受遗传、环境的影响) 。5、身高(长)增长规律?答:身高(长)增长规律是:与体重增加规律平行:生后第一年为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
3、前随年龄增加:先快后慢、再趋于稳定;非匀速增长过程:生后一年内:前 3 个月后 9 个月(不能用公式评价身高(长)生长) 。6、头围增长规律?答:头围增长的规律是:2 岁增长减慢;头围大小、头型与遗传、疾病等有关。7、体格生长的总规律?答:体格生长的总规律是:体格生长是一个连续过程,而有阶段性;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各部分成比例发育;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个体差异:机体受内、外因素(遗传、性别、环境、营养、教养)的影响,可产生相当范围的个体差异。8、 【前囟】前囟为额骨和顶骨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约1.52.0 厘米;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11.5岁时闭合。测量方法为对边中点连线的长度。临床
4、意义:反应颅骨的骨化过程闭合过晚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脑积水等;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前囟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等疾病;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9、牙齿发育?人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共 20 个)和恒牙(共 32 个) 。乳牙:生后 410 个月开始萌出,12 个月尚未出牙者可视为异常;常见佝偻病、甲低、极度营养不良等。2.5-3 岁出齐。2 岁内数量:月龄-(46)恒牙:从新生儿时期开始骨化,6 岁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恒牙即第 1 恒磨牙,之后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脱落;12 岁左右萌出第二恒磨牙;18 岁以后出现第三恒磨牙(智齿) ,但也有终身不
5、出此牙者;恒牙一般在 2030 岁时出齐。(二)体格生长评价1、体格生长评价的方法?答: 体格生长评价的方法有:百分位法;均值离差法;等级法。2、体格生长评价的内容?体格生长评价的内容有: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匀称度。(三)婴幼儿行为发育1、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四个能区及其发育规律?答: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四个能区及其发育规律为:大运动: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两岁跑三岁独足跳;精细运功:三握五抓七换手九对指,一岁乱画两岁折纸三岁搭桥;语言:个人-社会:二笑六认生九再见,一岁示需要、两岁做游戏、三岁会穿衣。(四)婴幼儿营养与喂养1、营养素主要包括?答: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
6、、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水。2、各种维生素每日需要量?答:各种维生素每日需要量如下:Vit A:1000-2000 IU/日;Vit D:400 IU/日;Vit C:40mg/ 日;年龄段 时间 特点 保健要点胎儿期 受精卵胎儿娩出(40 周)易受外界不利影响,尤其是胚胎期预防遗传性疾病与先天畸形;保证充足营养;给予孕母良好的生活环境,注意劳逸结合。婴儿期 出生至 1 周岁之前发育及其旺盛,对营养需求量相对较高合理喂养;促进感知觉发展;预防感染;计划免疫;体格锻炼;防止意外;定期健康检查。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 28 天死亡率高,占婴儿死亡率的1/2-1/3护理;保暖;喂养(母乳喂
7、养) ;预防疾病;计划免疫。围生期 胎龄 28 周新生儿 1 周易发生围生期感染 预防产时感染;预防并及时处理围生期小儿缺氧、窒息、低体温、低血糖、低血钙和颅内出血等疾病。幼儿期 满 1 周岁-不满 3周岁智力发育迅速,体格生长减慢 合理营养;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饮食、卫生) ;防止意外损伤;加强锻炼;预防传染病。学龄前期 3 岁-67 岁 体格生长稳步增长,智力发育更加迅速开发智力;注意营养均衡;防止意外事故;体格锻炼;培养小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健康检查(每年一次) ;注意视力和牙齿发育;安全教育。学龄期 67 岁-青春前期 体格生长速度相对减慢,智力发育更加
8、成熟加强营养与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格锻炼;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良好的品德;加强学校卫生指导;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爱护与培养儿童学习的动机与兴趣。青春期 女孩:11-18 岁男孩:13-20 岁体格发育再次加速,生殖系统发育渐趋成熟(性别和个体差异大)保证充足的营养;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卫生教育;性知识教育;法制教育。2Vit B1:0.3mg/日。3、关于营养素摄入的几个概念【平均需要量(EAR) 】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态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摄入量达到 EAR 水平时,可以满足群体中半数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而不能满足另外半数个体的可能性。【
9、推荐摄入量(RNI) 】可以满足某一特定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人体的需要,如果个体摄入量呈常态分布,一个人群的RNI=EAR+2SD。【适宜摄入量(AI) 】是通过观察或实验室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在不能确定 RNI 时使用。【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4、母乳喂养的优点?答:母乳喂养的优点有:适温、经济 、新鲜、无菌、方便省时(母乳中营养丰富,各种营养物质比例适当,易于吸收;喂养方便,经济、清洁、卫生无菌食品) ;促进母婴感情;乳母子宫复原(母亲哺乳可产生催乳激素,促进子宫复原,抑制卵巢排卵,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 ;降低婴儿
10、患病率,死亡率(增强婴儿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婴儿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网膜发育) 。5、各种乳类的特点?答:各种乳类的特点如下:母乳特点:营养丰富、生物效价高、易被婴儿利用;牛乳的特点:碳水化合物少、三大产能物质比例不宜、肾负荷重、缺乏免疫因子、矿物质吸收少; 羊奶的特点:同牛奶,但羊乳中缺叶酸、维生素 B12,单纯喂养易患巨幼红细胞贫血。6、辅食的添加原则?答:辅食的添加原则为: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由细到粗;生病不添加。(五)体格生长偏离1、 【体格生长偏离】体格生长偏离是指儿童体格生长脱离正常范围或自己的生长规律(轨道) ,是儿童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六)营养不良1、营养不良的分型分度(3
11、42mol/L(20mg/dl) ;体重 1500g 早产儿256mol/L(15mg/dl) ;体重 1200g205mol/L (12mg/dl ) ,胆红素脑病血源选择:Rh 溶血病应采用 Rh 血型与母亲相同、ABO 血型与患儿相同的供血者;ABO 溶血病可用 O 型红细胞加 AB 型血浆或用抗 A、抗 B 效价不高的 O 型血。换血量为 150180ml/kg(新生儿血量的二倍) 。(3)药物治疗:肝酶诱导剂;丙种球蛋白;血红素氧合酶(HO)抑制剂;减少胆红素“重吸收”。5、Rh 溶血的预防措施?答:Rh 溶血的预防措施有:(1)Rh 阴性妇女在娩出 Rh 阳性婴儿 72 小时内,肌
12、注抗RhDIgG 300g,下次妊娠 29 周时再肌注 300g,效果更好。(2)Rh 阴性妇女有流产史者、产前出血、羊膜穿刺后或宫外孕输过 Rh 阳性血时,应肌注同样剂量。6、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答: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有:(1)黄疸:UB 为主,迅速上升;(2)贫血:程度不一;(3)肝脾肿大;(4)胆红素脑病;7、 【胆红素脑病】未结合胆红素进入血脑屏障,使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黄染、坏死,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一般说 4-7 发病,严重者死亡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8、胆红素脑病的临床分期?答:胆红素脑病的临床分期如下: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时间 生后 2-3 天 生
13、后 24 小时内程度 足月221mol/L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 85mol/L 持续时间 足月儿2 周;早产儿3-4 周 足月儿2 周;早产儿 4 周结合胆红素 34mol/L 退而复现 无 有3(二)肺炎1、肺炎的分类?答:肺炎的分类如下:(1)按肺炎的临床表现分类:发热、咳嗽、气促、紫绀和肺部固定中、细湿啰音;(2)按肺炎的病理分类: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3)按肺炎的病因分类: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原虫性肺炎、真菌性肺炎、非感染性肺炎。2、支气管肺炎病理生理主要变化是:低氧血症(PaO2) 、高碳酸血症(PaCO2)和毒血症。3、重症肺炎的病理生理?
14、答:重症肺炎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是:(1)呼吸系统:呼吸衰竭;(2)循环系统:中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右心衰) 、微循环障碍;(3)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性脑病、脑水肿; (4)消化系统:中毒性肠麻痹、消化道出血; (5)酸、碱、电解质失衡:酸中毒(代谢性、呼吸性、混合性) 、稀释性低钠血症。4、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答: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气促、紫绀和肺部固定中、细湿啰音。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有:脓胸、脓气胸、肺大泡。5、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病因为细菌和病毒。细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多见。病毒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腺病毒(ADV ) 、流感及副流感病毒。6、毛细支气管炎
15、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为主。7、肺炎的治疗原则?答:肺炎的治疗原则为综合治疗的原则: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三)先天性心脏病1、 【先天性心脏病(CHD)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胎儿期心脏、大血管发育异常而形成的先天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2、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在 2-8 周。3、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分类?答:先天性心脏病(CHD)按心脏左右两侧及大血管之间有无分流分为三大类:(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此型最常见。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 此型主要有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转位等。(3)
16、无分流型(无青紫型):此型主要有: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等。4、室间隔缺损的病理生理?答:室间隔缺损的病理生理如下:(1)心室水平左右分流,心室收缩期为主;分流量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缺损口的大小;两侧心室压力差;肺小动脉阻力(2)体循环血流量减少;(3)肺循环血流量增加;(4)左房、左室、右室增大,肺动脉扩张;(5)肺动脉高压:早期动力性、晚期梗阻性、艾森曼格综合症(Eisenmenger Syndrome ) 。5、房间隔缺损的病理生理?答:房间隔缺损的病理生理如下:(1)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2)体循环血流量减少;(3)肺循环血流量增加;(4)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扩张;(5)肺动脉高压:
17、动力性、梗阻性。6、动脉导管未闭的病理生理?答:动脉导管未闭的病理生理如下:(1)心外分流:主动脉、肺动脉;(2)体循环血流量减少,分流前不少;(3)肺循环血流量增加;(4)左房、左室增大,升主动脉、肺动脉扩张。7、中-大型 VSD X 线检查表现?答:中-大型 VSD X 线检查表现为:(1)双心室扩大,以左心室为主;(2)肺动脉段突出,双肺血管影增多,呈肺多血改变;(3)主动脉结较小;(4)透视可见肺门“舞蹈征” 。8、室间隔缺损的并发症?答:室间隔缺损的并发症有:肺炎、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感染性心内膜炎。9、ASD X 线检查表现?答:ASD X 线检查表现为:(1)右心房、右心室扩大
18、:(2)肺动脉段突出,双肺血管影增多,呈肺多血改变;(3)主动脉结较小;(4)透视可见“肺门舞蹈 ”征.10、典型法洛四联症的四种畸形?答:典型法洛四联症包括以下四种畸形:右室流出道梗阻(最重要) 、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四)营养性缺铁性贫血1、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答: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有:先天铁储备不足;铁摄入不足;生长发育快、需要量增加;吸收障碍;铁丢失增加。2、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答: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铁剂治疗。3、缺铁性贫血分为哪几期?答:缺铁性贫血分为以下 3 期:(1)铁减少期(ID):铁蛋白 ,供红细胞生成的铁无减少,无贫血;(2)红细胞生成缺铁期(
19、IDE):铁蛋白,供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铁减少,而循环中 Hb 无减少,无贫血, 幼红细胞游离原卟啉;(3)缺铁性贫血期(ID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SI ,TIBC TS 。4、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答: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如下:(1)血常规: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血红蛋白减少明显于红细胞的减少;MCV 500ug/dl;IDA: SF, FEP, SI350ug/dl, TS10%失水量(ml/kg) 50 50-100 100-120精神 稍差 萎靡或烦躁 昏睡、昏迷前囟、眼眶 稍凹 明显凹陷 深凹眼泪 有 减少 无唇、口腔粘膜 稍干 干燥 极干皮肤弹性 好 差 极差尿量 稍减少 明显减
20、少 无尿肢端循环 暖和 稍凉 凉、湿(厥冷脱水性质 低渗性 等渗性 高渗性水与钠丢失的比例 钠水 钠=水 钠150常规 生化 压力外观 潘氏 WBC 蛋白 糖 氯化物 其他化脓性脑膜炎 混浊 / 涂片培养结核性脑膜炎 微浑 / 涂片培养病毒性脑炎 清亮 N/ N/ N N 特异抗体中毒性脑病 清亮 N N N N 59、喉炎的临床表现?答:喉炎的临床表现有:声音嘶哑,犬犬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10、麻疹的预防?答:麻疹预防的关键是接种麻疹疫苗。控制传染源:隔离至出疹后 5 天,合并肺炎者至出疹后 10 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检疫 3 周;切断传播途径:通风消毒,避免与病人接触;被动免疫
21、:接触麻疹 5 天内给予免疫球蛋白;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出生后 8 个月为初种,7 岁为复种。(三)中毒型细菌性痢疾1、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传染源:病人、带菌者。2、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传播途径:粪口(食物、水源、生活、苍蝇) 。3、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易感人群:27 岁儿童。4、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发病机理:(1)个体的特异体质;(2)细菌毒力;(3)细菌侵袭力。5、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答: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为:(1)肠道:粘膜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组织中网状细胞增生活跃(2)全身: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浆渗出、组织水肿、点状出血、微血管内微血栓形成(3)多脏器多功能衰
22、竭 6、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临床类型分为:休克型、脑型、混合型。7、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治疗?答: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治疗主要有:(1)对症治疗1)降温:物理(冰袋、酒精擦浴) ;药物(安乃静、阿司匹林) ;冷盐水灌肠 100ml/岁 500ml;2)止痉;(2)病原治疗1)氨基糖甙类;2)喹诺酮类;3)第三代头孢;(3)抗休克治疗1)扩容;2)纠正酸中毒;3)扩管;4)激素;5)强心剂;(4)抗脑水肿治疗(5)DIC 治疗(四)结核病1、小儿结核病特点?答:小儿结核病特点为:(1)重症感染多;(2)组织与器官对结核菌有高度敏感性:肺内表现:原发病灶周围有广泛的炎症反应;肺外表现:多发性浆膜炎等,PP
23、D 反应大多呈强阳性反应;(3)广泛波及淋巴系统;(4)有全身播散倾向;(5)原发病灶部位特殊性;(6)大多数(90%)预后良好;(7)大多有明确的结核接触史;(8)年龄越小,PPD 试验的价值越大。2、 【原发型肺结核】原发型肺结核是指原发型肺结核是结核杆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原发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支气管淋巴结结核。3、肺结核的临床表现?答:肺结核的临床表现有:轻重不一,大多数无症状,部分患儿有下列表现(1)结核中毒症状: 较大儿童、婴幼儿及重症患儿;(2)呼吸道表现:症状轻、体征不明显(肺部体征与肺内病变不一致) ;(3)压迫症状:压迫气管分叉处、支气管;(4)肺外表现;
24、(5)其他:浅表淋巴结肿大。4、原发型肺结核的诊断?答:原发型肺结核的诊断包括:(1)流行病学史:大多有结核接触史、否认卡介苗接种史;(2)临床表现:长期低热、乏力、食欲下降、盗汗、消瘦。尤其这些症状发生在麻疹、百日咳之后;(3)PPD :强阳性及阴性转阳性或 3 岁以下阳性者具有诊断价值;(4)胸部 X 线检查:诊断的主要依据。 5、肺结核治疗原则:早期、适量、规则、联合、全程。6、肺结核的治疗方案?答:肺结核的治疗方案:(1)无明显症状的原发型肺结核:INH(1 年)+ RFP(69 个月)和(或)EMB(36 个月) ;(2)活动性原发型肺结核:INH(11.5 年)+ RFP(8 个月
25、)+ PZA(6 个月)+ SM (3 个月) 。7、结核性脑膜炎的形成方式?答:结核性脑膜炎有三种方式:(1)结核杆菌全身血行播散的结果;(2)颅内隐匿病灶的破溃;(3)直接蔓延。8、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答: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有:(1)早期(前驱期)12 周:结核中毒症状 性格改变其他 ( 头痛、呕吐) 此期脑脊液有改变 (2)中期(脑膜刺激期)12 周:结核中毒症状更明显 颅内压增高 脑膜刺激征 颅神经损害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其他:偏瘫 此期脑脊液改变典型(3)晚期(昏迷期)13 周 : 一般情况极差 昏迷 频繁惊厥 水盐代谢失调 其他9、婴幼儿结脑的特点?答:婴幼儿结脑的特点有:
26、(1)起病急,急性高热,惊厥为首发症状;(2)病情发展快、病情重;(3)颅内高压症状不明显;(4)脑膜刺激征不典型,而前囟饱满或膨隆明显。10、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答: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有:(1)病史:结核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既往结核病史、近期传染病史; (2)临床表现:早期结核中毒症状、性格改变;中期颅压增高症状、脑膜刺激征、颅神经损害;晚期昏迷、频繁惊厥等;(3)脑脊液 :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增多(数十至数百) 、蛋白明显增高、糖和氯化物同时下降、 涂片能找到抗酸杆菌;(4)胸部 X 线摄片多有结核病灶;(5)PPD 阳性;(6)脑 CT 或磁共振(MRI) ;(7)作真菌的培养。1
27、1、结核性脑膜炎的并发症?答:结核性脑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积水、脑实质损害、脑出血及颅神经障碍,前 3 种是导致结脑死亡的常见原因。严重后遗症为脑积水、肢体瘫痪、智力低下、失明、失语、癫痫等。12、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答:抗结核治疗:(1)强化治疗阶段 :方案 INH + RFP + PZA + SM疗程 3 月 3 月 3 月 3 月(2)巩固治疗阶段:方案 INH + RFP + PZA疗程 1521 月 6 月 3 月 (3)总疗程:INH:1824 月(1.52 年); RFP:9 月; PZA :6 月;SM:3 月13、结核性脑膜炎的治愈标准?答:结核性脑膜炎的治愈标准为:凡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疗程结束后 2 年无复发,再继续随访 4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