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高考语文点睛与突破 专题24 议论文阅读.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11015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6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语文点睛与突破 专题24 议论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3高考语文点睛与突破 专题24 议论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3高考语文点睛与突破 专题24 议论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3高考语文点睛与突破 专题24 议论文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3高考语文点睛与突破 专题24 议论文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1 / 33【难点突破】难点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论述文中的重要词语主要是一些论述术语,明确这些术语的方法主要是拟定一个操作性定义。所谓操作性定义主要是在篇章语境中,为了论述方便,赋予术语以特定的内涵的方法。这种内涵多数是临时的、具体的,不具备普遍性和概括性特征。例如:从起源的角度说,文化是“人化” ,它相对于自然,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的角度说,文化的最主要功能是“化人” ,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人的社会化、文明化、个性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文化是由多种层次存在和

2、表现的复杂系统。人们首先感知到的是较浅显、具体的层次,属显性文化,包括人的社会活动及其产品。一个人的某种活动、 “做什么” ,不是文化;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共同行为、都“做什么” ,就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一个深埋于地下的石块不是文化,一个经过远古人群加工改造的石块作为活动的产品就成了文物。显性文化反映了文化的 更深层次,即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 范、方式。人的活动效果既取决于“做什么” ,更 取决于人的活动规范、方式“怎么做” 。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价值观,这是文化的核心,与一定时期群体共同的理想、信念密切相关。他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做”的问题,是人的活动的取向、目的问题。正是价值观的不同,

3、“为什么做”的问题,最终决定了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 。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2 / 33下列对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B文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它是以深浅不同的多层次存在和表现的。C文化的浅显层次是指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D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人们对于理想、信念、取向、态度所普遍持有的见解。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概念“文化”的理解几项把“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说成是文化的浅显层次是错误的,因为第二段说“显性文化反映了文化的更深层次,即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 ,可见“规范、方式”属于文化的较深层次。与科技

4、文不同,正确选项 A、B、D 都只是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文化”的属性,并没有形成一个关于“文化”的准确定义。论述文阅读理解术语大多数如此,更多地接近筛选并辨析信息。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无论是文字的始创、艺术的发端,原始巫术的产生,还是远古神话与图腾崇拜的出现,都离不开彩陶。因为彩陶除了作为原始人类日常生活器物之外,还是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的重要器物;彩陶的器形和陶壁上的纹饰,即体现了远古先民对关和艺术的追求,也是原始文字创造的一个重要源泉。在作为中国史前文化起源研究依据的几类原始文化遗存,如玉石器、彩陶、雕塑和岩画中,玉石器和雕塑的数量都较少,岩画的年代又往往引起争论。唯有彩陶数量最多,年代也最准

5、确,因而最具有可靠性和系统性。可以说,难点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论述文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人文性,决定了其解读方法主要是一种在理解基础上的转述和拓展。所谓转述,包括将文章具体的内容加以抽象、概括和提炼,或是将文中抽象概括的内容具体化,这是一个相反相成的阅读思维过程,其间包含了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过程。所谓拓展,即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或者将其原理和观点运用于新情境,有所发现或有所判断;或是由此及彼,由已知推论未知:这些都是基于对原文理解后将其观点和原理推广到其他情境中的创造性应用。拓展的阅读思维过程目前主要以推断题形式加以考查,前一章已有详尽阐释。下面与转述相关的有两个考点:归纳内容要点

6、,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在阅读理解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阅读思维过程。一般说来,一篇文章的每一个主体段落(结构段落除外 )都相对集中地表达了一个中心意思。我们把这个中心意思叫做段落的中心。段落的中心有时用中心句或中心词加以概括,这种中心句或中心词往往分布在段首的开启句或段末的收束句。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或中心词,这就要在深入把握句际关系的基础上,找到一个上位的词句总括全部内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4 / 33容,这就是概括段落的中心。一个段落的中心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内容要点。一般来说,文章有几个主体段落就有几个内容要点。多个内容要点

7、按或并列、或对比、或层进、或阐释的关系组合链接在一块,就形成了全文的中心。论述文中的内容要点大多是全文的分论点,其全文的中心意思大多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阅读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3概括中心意思中心意思就是文章的大意,在论述文中主要指论者对议论的社会现象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策略,即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作者的见解和主张。选用这一策略要和对文章局部内容要点的把握相联系,使整体关照与局

8、部分析协调一致,当整体关照与局部分析相冲突时,要在整合局部内容要点的基础上调整整体认知。一种是自下而上的策略,即在把握文章各个局部内容要点的基础上,通过“并加”(把并列的内容要点相加 )和“提炼”(抽取各个内容要点的共同点)的方式,概括出中心意思。在论述文阅读中,要善于把两种策略结合起来使用。总之,概括论述文中心意思的方法可以归纳为:(l)整体阅读,把握大意;(2)归纳要点,明辨关系;(3) 提炼整合,明确中心。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解题指南】要求能够通过上下文的联系,通过句与句的关系,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些词语的含义大部分是我们平时不常用到或在具体的语境中和字典意义不尽相同的。考

9、查要点有:能确定社会科学类文章中的新词语、新概念的含义;能够确定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义项;能根据上下文的特定内容所限定的特定的语言环境来确定词语的“情景义” ;能确定代词或指代短语的指代内容;能确定词语的本义和在文中的转化义(引申义、比喻义等);能确定词语的字面意义或言外之意、深层含义; 能确定因运用典故或其它方式产生的特定含义;能确定因修辞需要产生的临时义。【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保护非物质文化辽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6 / 33每一项真正

10、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 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 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被群体或团体认同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是被个人认同的文化遗产。B随着人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非物质

11、文化遗产具有不断创新的特点。C对于世界上那些已经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群体和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D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体现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名师点睛】注意整理文章中出现的新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上下左右的相关概念。论述类文章,不同于文化散文,它总是以说理或介绍最新发现最新研究成果为主的文章,这当中自然就有新的现象新的概念出现,对这些研究过程中的现象和认识,有的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有的则已经得到确认或公认,在表述时,需要仔细区分。如有“性”“化”与没有“性” “化” ,在文章中就完全不同,有“亚” “次”与没有“亚” “次”也迥然不同

12、。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解题指南】社会科学类文章常用比喻、类比的方法来论证观点,用引用的手法说明新发现和发现的社会意义,这些语句的意义和在文中的作用比较难理解,考生要从上下文中理解句子的含意。考查的句子一般有:首括句,中心句,转承句,点睛句,矛盾句,精辟句,感情句,修辞句,结尾句等。【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龙城”还是“卢城”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 ,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

13、龙城”又指何处呢?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 。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的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此处的“龙城飞将” ,“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就是说, “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 ,将“龙城”改为“卢城” 。为何做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 ”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8

14、/ 3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 ,认为卢城即现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 。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况且,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 )A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C “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

15、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中句子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 B。A 从文中第三段“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来分析,此处的“龙城飞将” “乃合用卫青、李广事”可以得知有象征寓意。B 第三段“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这就是说, “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特定城邑” ,可以看出其象征寓意。【名师点睛】论述类文章在作答时,要注意试题题目及选择肢与文章内容的对应关系,当文章信息密度相对较大时,当连续几个选择肢容易混淆自己的视线时,同样需要采取脚踏手指的方式,把试题或选择肢与文章相关的地方对应连接起来,以免被众多的

16、试题文字弄昏了自己的头脑。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题指南】在社会科学类文章中筛选和整合信息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查,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理解文章结构、思路和文章观点等等都是对信息的筛选。考查的内容有:能确认词语在文中指代的重要信息和材料;能查找、摘录文章的重要信息和材料;能比照与题干指向相关的信息和材料,辨析出细微的差别;能准确归纳整理文中的信息和材料。【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艺术默契”与京剧的伴奏金开诚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默契”的形成和发展是

17、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又由于创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但这变动乃是在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作用中自然出现的;任何一方如果突然间严重破坏“默契” ,那么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便趋于破裂,艺术作品也就不能取得应有的社会效果。就京剧的伴奏而言,使用简单的民族乐器早已形成“默契” 。这种“默契”还不仅仅是出于谅解与定势,而且也符合求美求新的愿望。因为对许多老观众来说,主要以京胡伴奏唱腔自有其美妙的感受,特别像徐兰沅、王少卿为梅兰芳伴奏,在老观众心目中都已到

18、了“尽善尽美”的地步,增加更多的音响只会起消极的作用。客观地看,这些伴奏与演唱之间也确有水乳交融之妙。虽然这样的珠联璧合已不易见于当世,但因心理定势的关系,老观众仍感到以苍劲或细腻的琴声来伴奏各种风格唱腔是最符合听觉要求的。同时老观众也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10 / 33并不保守,在伴奏的发展中,京胡加上了二胡,又加上了月琴;名琴师们还不断设计一些花过门、花点子,并在托腔 时准确运用琴声与唱腔的离合变化,这都已被接受并受到欢迎,所以双方的“默契”事实上也是处在发展之中的。但是,当伴奏突然变为庞大的交响乐队时,由于背离原有的“默契”太大了,所以表示不能欣赏。这种不能欣赏,是受到不以人的意志为

19、转移的“默契”运动规律的制约的,不能简单地视为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生事物。不过,艺术“默契”虽然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事情,是在创作与欣赏这个大系统内所出现的一种规律性互动,却也必然受到系统之外的种种社会历史因素的制约。现在只就新观众对京剧演唱与伴奏的听觉感受来说,由于听的能力缺乏训练而未能入于唱腔与伴奏的精细之处,整个听觉既然处于极为粗略的宏观状态,就不能不感到京剧的唱腔与伴奏是过于单调以至于陈旧的。但从美学上说,京剧的佳妙是客观存在的,它的确蕴藏着中华民族创造的大量艺术精华。因此许多创作人员和热心人士深感到对它的继承与发扬负有历史的责任,为此而进行种种探索以求改革振兴,试用交响乐队来伴奏京剧

20、清唱就是这类探索的一种。这种探索,特别需要得到懂行的老观众在精神上的赞助与支持,这也是一种社会性的默契。注托腔:戏曲演出时用乐器衬托演员的唱腔。下列对京剧伴奏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以京胡为主的简单民族乐器为京剧伴奏,获得许多老观众的充分认可。B增加了二胡、月琴等民族乐器,标志着传统京剧伴奏的逐渐变化和发展。C使用交响乐队为京剧伴奏,就完全背离了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默契。D京剧伴奏引进新乐器新形式,是为了振兴传统京剧艺术而作出的新的尝试。【名师点睛】整体把握文章的价值取向。论述类文章的价值取向是非常明显的,赞成与反对或提倡什么,在文章中是毫不含糊的,它不同于纯自然科学类文章在叙述上的客观与中立,在阅读论述类文章时,一定要明白文章的价值取向,不能够在这些大的方面闹出笑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