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三):从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入手读懂古诗.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105601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三):从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入手读懂古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三):从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入手读懂古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三):从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入手读懂古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三):从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入手读懂古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三):从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入手读懂古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入手读懂古诗,(一)、懂得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 (1)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我们读诗、赏诗也一样,只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 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先写景,后抒情。 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律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部分;绝句的三、四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之间的过渡(过片)。当然,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情景结合不仅要注意其顺序,更要注意情与景之间的关系: 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

2、乐情、哀景哀情。 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明景衬暗情等。,练中悟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该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的大意是什么?,答案 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写孤舟夜泊河岸的图景;后两联为一层,抒发自伤漂泊之情。,练中悟3 下面句子中,情景关系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B.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枯藤老树昏鸦,

3、小桥流水人家。,解析 A项是以乐景写哀情,其他三项是以哀景写哀情。,(2)章法结构(近体诗):起承转合 近体诗的写作思路一般为:起承转合。理解了这一特点,可以读懂诗的层次脉络、大体内容,甚至可以帮助做一些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2011年高考江苏卷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

4、逸之风。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2011年高考江苏卷杜甫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为“承”。颈联为“转”,开始由赞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写对李白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尾联是“合”,是怎样收束全诗的?既然天各一方,自然渴望相见,这是一层;渴望相见,见面干什么?对酌、切磋诗艺,又把首、颔两联的内容收在里面,这是又一层。明白了该诗的“

5、起承转合”过程,自然很容易做“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题目了。,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解析 该诗首句从草色、柳色写起;次句写桃花、杏花,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转写诗人的愁恨;第四句

6、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答案 先写景,后抒情: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杏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春思。(或:先写春天的色彩;次写春天的繁花;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练中悟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杏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

7、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冯延已鹊踏枝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贾至不这样直写,却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更为曲折。 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

8、为遣愁。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有深意。,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

9、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日子更难打发。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P144 如果分阶梯、有侧重地把握这四个结构特点,不仅可以把握诗的具体内容、层次,更可以把握全诗的内容主旨及诗人的思想感情,为准确解题奠定基础。 “起”在古诗词中,“起”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方式多样。 其作用主要有两种: a.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b.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练中悟5 (2006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坡 苏 轼雨洗东坡月色

10、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承”,在古诗词中,“承”句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与“起”句自然衔接,是“起”的延伸、拓展。“承”的形式有总接、分承、明顺、暗接、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其主要作用有:a.承上启下, b.铺垫下文。 练中悟6 (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

11、,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解析 “映地为天色”是从“色”的方面写出山泉之清澈见底,“飞空作雨声”是从“声”的方面写出山泉凌空而下水石相激的情形。另外,从上下文看,此联与前一联形成欲扬先抑之势,同时为最后两句的称赞做了铺垫。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

12、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转” 在古诗词中,“转”句在绝句里是第三句,在律诗中指颈联,在词曲中多指“过片”。“转”句十分关键,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浅入深,从正到反,思路的转换体现诗意的跳宕转折。抓住“转”句特点对解读诗意也很关键。 练中悟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湖楼晚景 苏 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第三句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说说它的作用。,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合” 在古诗词中,“合”是结句,全诗不论写景、抒情、叙事、阐理,“合”句水到渠成,往往是诗歌主旨或诗人感

13、情的凝聚之处。 “合”句的作用一般有三种: a.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首尾; b.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 c.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古诗词“合”的方式有很多,但基本上分为两类: 一是直笔明接,即直接抒情、言志、阐理; 二是曲笔收束,用折射、暗示、象征等方法曲折表达作者的感情、寄托诗歌的主旨。,练中悟8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碛中作 岑 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试赏析本诗末句的作用。本诗末句并不正面回答第三句的疑问,而是以景结情,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朦胧、沉寂、荒无人烟的莽莽平沙,气象阔大,含蓄地暗示了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艰苦生

14、活,余味无穷。,以景结情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唐代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唐王昌龄从军行,P145(3)利用律诗中间两联对仗特点理解诗意,甚至艺术手法。 对仗,就是对偶,只在律诗中称“对仗”。对仗,从内容角度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正对是指上下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道理。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两个时代的角度抒发人事代谢、怀古伤今之情。反对是指上下两句意义上互为对立。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就是把军中战士和将帅的两种生活放置在一起,构成反差,从而抒发忧愤之情。串对是指构成对偶的上下两句在语意 上有承接、因果、假设等各种语法关系的一种对偶形式,亦称“流水对”或“走马对”。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两句说的是从四川出三峡而北上的行程,前后一贯,又有次序。分清对仗种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 另外,根据律诗上下句词性相对、结构相同的形式特点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句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琴棋书画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