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PPT生活中的趣味数学.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4098460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PPT生活中的趣味数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PPT生活中的趣味数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PPT生活中的趣味数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PPT生活中的趣味数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PPT生活中的趣味数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趣味数学我喜欢,数学研究性学习,数学史上最有贡献的教学家,欧几里德:奠定了公理-演绎体系,影响至今; 阿基米德:第一个将抽象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 牛顿、莱布尼茨 :发明了微积分,让数学成为科学研究的基础工具; 高斯:遍及纯数学和应用数学各个领域; 庞加莱:最后一位数学通才,在多个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希尔伯特:数学界的亚历山大大帝,影响了20世纪数学发展方向; 哥德尔:发现了公理体系基础的不完备性。,数学史上最有贡献的教学家,哥德尔:生于捷克的布尔诺,卒于美国普林斯顿。早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修读理论物理、基础数学,后来又转研数理逻辑、集合论。但1940年代中就将注意力投放在哲学上,并参

2、加哲学小组活动。1930年获博士学位。欧拉 、约瑟夫拉格朗日、毕达哥拉斯、韦达、费马、 笛卡儿、拉普拉斯 、泰勒斯 、 罗巴切夫斯基、康托尔 、皮亚诺 、冯诺伊曼、华罗庚、陈省身、陈景润、苏步青,几个有趣的问题,生活中的趣味数学,缪勒-莱耶错觉,看看上面的带箭头的两条直线,猜猜看哪条更长? 是上面那条吗?,大金字塔之谜,回 环 诗 图,Fraser螺旋,填充错觉,看看这幅图,中间有一个黑点,周围是一团灰雾。 盯着黑点目光不要移动,你觉得灰雾消失了!,同样的你试试下边的那幅,这次灰雾不会消失了。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灰雾有时消失有时又不消失?,大 小 恒 常 性 错 觉,“一笔画”的规律,你能笔

3、尖不离纸,一笔画出下面的每个图形吗?试试看。(不走重复线路),图1,图2,在这个楼梯中,你能分清哪一个是最高或最低的楼梯吗? 当你沿顺时针走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是逆时针,情况会怎么样呢?,不 可 能 的 楼 梯,荷兰美术大师 M. C. Escher 作品,黑夜还是白天?,圆形的拱顶,瀑布,上升还是下降?,消失的柱子,日本画家 Shigeo Fukuda的作品,二重奏,烤面包的时间,史密斯家里有一个老式的烤面包器,一次只能放两片面包,每片烤一面。要烤另一面,你得取出面包片,把它们翻个面,然后再放回到烤面包器中去。烤面包器对放在它上面的每片面包,正好要花1分钟的时间烤完一面。一天早晨,史

4、密斯夫人要烤3片面包,两面都烤。史密斯先生越过报纸的顶端注视着他夫人。当他看了他夫人的操作后,他笑了。她花了4分钟时间。“亲爱的,你可以用少一点的时间烤完这3片面包,”他说,“这可以使我们电费账单上的金额减少一些。”史密斯先生说得对不对?如果他说得对,那他的夫人该怎样才能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内烤完那3片面包呢?,答案用3分钟的时间烤完3片面包而且是两面都烤,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把3片面包叫做A、B、C。每片面包的两面分别用数字l、2代表。烤面包的程序是:第一分钟:烤A1面和B1面。取出面包片,把B翻个面放回烤面包器。把A放在一旁而把C放入烤面包器。 第二分钟:烤B2面和C1面。取出面包片,把C翻

5、个面放回烤面包器。把B放在一旁(现在它两面都烤好了)而把A放回烤面包器。 第三分钟:烤A2和C2面。至此,3片面包的每一面都烤好了。,很多人都认为数学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的确数学理论性很强需要很多抽象思考, 但是在数学发展的中也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它可以让你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并在其中掌握数学知识。,数学谜语一、猜一数学名词:1、 五四三二一2、 每份一样多3、 手算,(倒数),(无独有偶),(平均数),二、打一成语:1、3/4的倒数2、1的任意次方3、103与10024、10002=1001001005、2,4,6,8,10,(颠三倒四),(始终如一),(千变万化),(千方百计),(

6、指数),桌子上原来有12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5根,原来,所需麦粒总数2346364 。这些麦子究竟有多少?打个比方,如果造一个仓库来放这些麦子,仓库高米,宽米,那么仓库的长度就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两倍。而要生产这么多的麦子,全世界要两千年。尽管印度舍罕王非常富有,但要这样多的麦子他是怎么也拿不出来的。这么一来,舍罕王就欠了宰相好大一笔债。要么是忍受达依尔没完没了的讨债,要么是干脆砍掉他的脑袋。结果究竟如何,可惜史书上没有记载。,鸡蛋的数量,往一个篮子里放鸡蛋,假定篮子里的鸡蛋数目每分钟增加1倍,这样下去,1

7、2分钟后,篮子满了。那么,你知道在什么时候是半篮子鸡蛋吗?,11分钟时候是半篮子鸡蛋,分数的妙用,有一位阿拉伯老人,生前养有11匹马,他去世前立下遗嘱: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分别继承遗产的1/2,1/4,1/6。儿子们想来想去没法分:他们所得到的都不是整数,即分别为11/2,11/4,11/6。总不能把一匹马割成几块来分吧?,聪明的邻居牵来了自己的1匹马,对他们说:“你们看,现在有12匹马了,老大得12匹的1/2,就是6匹中,老二得12匹的1/4就是3匹,老三得12匹的1/6就是2匹,还剩下一匹我照样牵回家去。”,哥德巴赫猜想,大于4的偶数总能写成两个奇素数之和,大于7的奇数总能写成三个奇素

8、数之和。例如:63+3,85+3,105+5,9=3+3+3,11=3+3+5,99=89+7+3,这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于1742年6月7日给欧拉写的信中提出的问题,6月30日欧拉回信说:“虽然我还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我确信无疑,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定理。”为了摘取这颗明珠,数学家们做了无数次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进展,1973年,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发表了一篇论文,轰动了国际数学界,据说离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步之隔了,但这一步却有难以想象的艰难。许多数学家认为,要想证明这个问题,很可能必须创造新的方法,以往的路都是走不通的。,谁在说谎,张三说假话,王五说假话,而李四是说真话。,哈哈,设张三为A、李四

9、为B、王五为C,说真话为1,说谎话为0 ()若A=1,即张三说真话 由于张三说:“李四在说谎”可推知B=0 而李四说:“王五在说谎”,但B=0,李四说假话,则王五说的真话C=1;由于王五说:“张三和李四都在说谎”,可知A=0,B=0与A=1矛盾.则A=1时问题无解. ()若张三说假话,即A=0.由于张三说:“李四在说谎”,可知李四说真话,即B=1;李四说:“王五在说谎”知C=0由于王五说:“张三和李四都说谎”,而C=0,可得A=1,B=1或A=0,B=1,或A=1,B=0.只要这三种情况有一种成立,都可说明王五说的张三、李四全都说谎是假的,因在这三种情况中至少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由这三种情况可

10、以挑选出A=0,B=1,C=0符合要求. 结论:张三、王五说假话,李四说真话.,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11、,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动物中的数学“天才”,如何才能学好数学,(一) 树立一个信心:我能学好数学,我能考好数学。 (1)谁也不承认自己是一个笨蛋! (2)我只要把80%的基础弄懂!,(二) 建立一个概念:自主学习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1)老师是根拐杖 (2)课前作聪明人:动手、动脑 (3)课堂作勤快人:该出手就出手 (4)课后作明白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三)知道一个规律:学习数学要多想。 想才能相互联系,联系才能找出规律; 变才能融会贯通,贯通才能灵活应用。“流言止于智者”,凡事都应有自己的思

12、想与主张,不可盲从,不要人云亦云,不能随波助澜,而这主张从哪里来呢?从独立思考中产生。思考者是美丽的,思考者是快乐的。 (数感、乘法公式、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等),(四)懂得一个哲理:不学不知,不练不熟。 (1)幸福不是毛毛雨,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2)不经劳动得到的果子不甜。 (3)独立做题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有针对性地读书,有针对性地做题,(五)抓住一个关键:40分钟是主旋律。我们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渡过的,如果课堂效率不高,那么你一定是丢了“西瓜”,至于“芝麻”是否拾到了一颗还是一个未知数。“倾听”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之一!不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不如直接回家自学。,(六)牢记一条纪律:决不能不懂装懂。关起自己,静心专心,有疑必问,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今日之所学即为明日之基础。 We mustnt pretend to know when we dont know!,要知:流水无返期,劝君:莫失少年时!试问:少年能几时? 望君:慎思,慎思, 再慎思!,快做决定吧!,本次研究告一段落,谢谢!,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