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某平台3月内部特供卷 历史(五)学生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094121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某平台3月内部特供卷 历史(五)学生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届高三某平台3月内部特供卷 历史(五)学生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届高三某平台3月内部特供卷 历史(五)学生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届高三某平台3月内部特供卷 历史(五)学生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届高三某平台3月内部特供卷 历史(五)学生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 学 年 好 教 育 云 平 台 3 月 份 内 部 特 供 卷高 三 历 史 ( 五 )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2、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12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4 分 , 共 48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 只 有 一 项 是 符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西周统治者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于是提出“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

3、视,天听自我民听”。这说明A 儒家思想逐渐居于统治地位B 民本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 中国自古以来不乏民主思想D 西周抛弃了神权政治而走向德治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战国末期韩非子主张的以法治国与当今中国提倡的“依法治国”的本质区别是A 更能体现法律的公正和严肃性B 是“百家争鸣”的产物C 严刑峻法更能促进社会的和谐D 加强君主权威,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需要3阅读下图的三体书法作品,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反映了中国字体演变的完整趋势B 体现出隶、楷、草三体书法艺术C 说明中国汉字开始形成完整体系D 展示了汉字书写的多样化与美感4清史十五讲中写道:“道光帝 1820

4、1850 年在位,他的一生似乎与门有缘当然其中最核心的是国门大清门守门的道光帝恪遵古训,兢兢守成,铸成其一生的悲剧,同时亦为时代之悲剧。”造成道光帝“悲剧”的主要原因是A 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达到最高峰B “闭关锁国”政策使清王朝落后于时代潮流C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动摇了统治根基D 黄宗羲等思想家的进步思想的冲击5下图是京师同文馆内学习外语的师生。图中教师是洋人,西装革履;学生拖着辫子,学的是英语。这表明A 外国列强开始操纵中国的教育B 中国社会的习俗渐趋文明开化C 近代教育呈现新旧杂陈的特点D 洋务教育专注于培养翻译人才6观察下面的 1934 年 10 月江西部分地区农户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表

5、(%),表中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反映了江西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A 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B 地主依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C 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不具威胁D 中共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71935 年 12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7 年 2 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这些改动的前提是A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B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C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8以下为某论文的摘要提纲。据此判断该论文的标题为A 论述两岸关系问题形成的原因B 浅谈两岸

6、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C 试述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历程D 探讨影响两岸关系的国际因素9古罗马法规定,家父是家庭财产的唯一所有人,他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家庭财产,家子取得的财产不论来源,原则上均归家父所有。然而对于家子之债,家父却不一定有责代偿。这反映出古罗马法A 注重人伦关系的渗透B 突出男性成员的法律地位C 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D 用血缘亲情维护共和体制10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 16 世纪时是葡萄牙,17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A 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B 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C 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D 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11斯大林曾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

7、工业的“殖民地”,强调“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实际上在苏联工业化时期,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这一做法A 导致农业生产关系的长期落后B 严重忽视了农民的基本需求C 取消自由贸易和商品货币关系D 推动大规模的开垦荒地运动12下图为漫画昔日的援助,今日的竞争,据此可得到的认识是A 政治多极化取决于经济的多极化B 主权高于人权,国权高于法权C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D 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第 II 卷本 卷 共 计 52 分 。 13 题 共 25 分 , 14 题 共 12 分 , 15 题 共 15 分 , 考

8、生 根 据 要 求 做 答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 1601 年的“济贫法” ,是英国社会福利史

9、上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件。它实际上是都铎王朝在不同时期针对贫民制定颁布的各种有关法律的汇编。其主要内容是: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改编自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

10、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思想并说明其当代价值。(12 分)(2)概括材料二中 17 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01 年“济贫法”出台的主要社会背景。并根据材料指出 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6 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贫困问题的认识。(7 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1949 年1958 年护照中的外文先后有法文,英文、俄文标识。护照号码多为 6 位印刷号码,护照签发量不大,多前往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防伪手段几乎为零。1959 年1978 年逐渐将护照中的俄文改为法文,外文为英文

11、、法文两种文字。护照开始增加简单防伪特征,如水印、凹版印刷等。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护照制度建设处于停滞阶段。1978 年1990 年这一时期护照将之前护照中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文字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护照号码也逐渐升至 7 位数号码,新中国迎来了公民因私出国的笫一个高潮。1980 年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签证条例,才有了专门的法律规定护照的颁发管理。1990 年2000 年中国护照逐渐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护照标准设计,97 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护照号码由 7 位升为 9 位。2000 年以后普通护照签发数量又迎來一次新的高潮,2005 年签发

12、的 400 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2006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对申领护照的当亊人和相应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等作了详尽规定。2012 年 5 月启用电子护照,我国护照签发已迈入全数字化的新时代。据李悦勤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与发展探析等上表能够反映我国护照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材料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的屡次败北,彻底暴露出旧有军的腐朽,朝野上下群起呼吁必频改革旧军,建立新军。基于这种形势,袁世凱向光绪帝建议改革军制:募练新军。他的主张得到光绪帝及朝廷大臣的支持,于 1895 年 12 月 8 日获得到天

13、津小站督练新建科军的权柄。军队设督练处,袁亲自领督练官。新建陆军采取德国和日本建制,营制分左右两翼,每翼分統步、炮、马、工程、辎重各兵种;教官多自德国聘任;新式武器多从德国购置,全军一律习洋操,实开中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袁世凯在军队中大树特树个人绝对权威,通过官禄利诱,很快培植起一批亲信死党,把军队训练成带有浓烈人身依附性质的武装摘编自罗雪晚清军事制度变革及其念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廷新建陆军的特点。(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建陆军对近代中国的影响。(9 分)(2018 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月月考试题)2017-2018 学 年 好 教

14、 育 云 平 台 3 月 份 内 部 特 供 卷高 三 历 史 ( 五 ) 答 案第 卷1【解析】根据“西周统治者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惟时求民主”可知,西周时期我国即有了民本思想,故 B 正确;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A;C 项中“自古以来”表述过于绝对,故 C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周抛弃了神权政治”,排除 D。【答案】B2【解析】法家思想只是君主统治的工具,不能体现法律的公正,排除 A 项;法家思想是“百家争鸣”的表现,排除 B 项;严刑峻法激化社会矛盾,排除 C 项;符合材料主旨,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D 项正确。【答案】D3【解析】图片材料中的“鸡”的不同书法呈

15、现形式,体现了中国汉字书写艺术的多样化,同时不同的字体展示了书法的不同美感,故 D 项正确;A 项从图片信息中不能反映,B 项说法错误,应是楷、行、草三体书法艺术;商朝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故排除C 项。【答案】D4【解析】根据“当然其中最核心的是国门大清门守门的道光帝恪遵古训,兢兢守成,铸成其一生的悲剧,同时亦为时代之悲剧”,结合所学可知,“闭关锁国”政策使清王朝落后,道光皇帝在位时鸦片战争爆发,B 正确;A 不符合“当然其中最核心的是国门大清门”,排除;资本主义萌芽一直到鸦片战争前都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动摇了统治根基,排除 C;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答案】B5【解析

16、】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的成就之一。教师是洋人,不能反映外国列强开始操纵中国的教育,排除 A;“学生拖着辫子”不能说明中国社会的习俗渐趋文明开化,排除 B;由“学生拖着辫子,学的是英语”,可见近代教育呈现新旧杂陈的特点,故选 C。洋务教育培养新式的军事,外交和翻译人才,排除 D。【答案】C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由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农户中无田和占有大量土地的都是少数,大多数农民都分得了土地,这是中国开展土地革命、执行土地政策的结果,所以 A项和 B 项错误。C 项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无法反映,故本题选择 D 项。【答案】D7【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5 年华北事变以

17、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共在瓦窑堡会议上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题干中名称的变化,正是这一时代背景的产物,故 A项正确;A 项决定 D 项,故 D 项排除。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是国内阶级矛盾的产物,与题意无关,故 B 项排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在 1936 年,时间不符合,故 C 项排除。【答案】A8【解析】由题干中的“国共内战的残留问题”“美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台独分裂分子的煽动破环”可以看出这篇论文主要是分析两岸关系形成的原因,故本题答案选 A 项;题干中没有讲述两岸关系发展,B 项不选;C 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C 项不选;D项是对题干的片面理解,

18、除了国际因素还有国内因素。【答案】A9【解析】由“家父是家庭财产的唯一所有人,家子取得的财产不论来源,原则上均归家父所有。然而对于家子之债,家父却不一定有责代偿。”,是以法律的形式突出人伦关系,故选A;材料突出的是家父的法律地位,排除 B;材料属于成文法,排除 C;古罗马不属于共和制,排除 D。【答案】A10【解析】世界殖民帝国的先后更替顺序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英国,每一个时期竞争都是综合国力的竞争,A 正确;葡萄牙和荷兰不是工业革命成果,B 错误;材料显然说明殖民秩序的不稳定,C 错误;材料是先后更替的殖民体系,D 错误。【答案】A11【解析】根据“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通过低

19、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可知,斯大林的做法牺牲了农业,严重忽视了农民的基本需求,B 正确;斯大林时期实行农业集体化,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先进,A 错误;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 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排除。【答案】B12【解析】漫画反映的寓意是曾经的援助对象成为现在的竞争对手,说明在国际关系中角色定位不是固定的,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故答案为 C 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A、B、D 项。【答案】C第 II 卷13(25 分)【解析】(1)思想:根据“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得出综合考察与分类定级;

20、根据“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得出扶贫方式多样化;根据“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得出临时性救助与常设机构救助相结合;根据“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得出强调地方政权扶贫的责任。价值:根据第一问中国古代扶贫思想分析回答。(2)内容:根据“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得出立足地方教区;根据“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得出费用主要来自救贫税;根据“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得出推广感化院制度。背景:根据所学可知,圈地运动造成农村贫困问题突出,城市流浪人

21、口增加,影响社会稳定。美国政府态度:根据“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得出从不干预到干预(或从自由放任到政府介入)。(3)认识:根据材料,可从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解决等方面分析解答。【答案】(1)思想:综合考察与分类定级;扶贫方式多样化;临时性救助与常设机构救助相结合;强调地方政权扶贫的责任。价值:精准扶贫,提高扶贫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注重系统性扶持,将摆脱贫困的短期目标与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的长远目标相结合。(2)内容:立足地方教区;费用主要来自救贫税;推广感化院制度。背景:圈地运动造成农村贫困问题

22、突出,城市流浪人口增加,影响社会稳定。美国政府态度:从不干预到干预(或从自由放任到政府介入)。(3)认识:贫困问题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贫困问题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引发社会不稳定;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扶贫要具有针对性;扶贫方式应该多样化等14(12 分)【解析】本题据材料表格“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可知,从 1949 年到 2000 年后,我国护照的文字、设计、签发范围数量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入手,从不同的历史阶段,从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外交政策、国际背景等方面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例如:护照的对外交往范围在不断扩大。可以

23、从 50 年代一边倒政策、70 年代前期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两方国家的建交热潮、80 年代全方位对外开放等方面说明原因。【答案】趋势一:护照签发的数量由少变多:护照号码由 6 位到 7 位再到 9 位,签发数量剧增。历史原因:80 年代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比较封闭,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政治上强调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公民出国受到严格限制,同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有限,护照签发量不大。80 年代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观念发生改变;政治上中国逐步实行全方位外交,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多,对外联系日益增多,

24、涌现了出国热潮,使护照签发数量剧增。趋势二:因私护照所占比重增大:60、70 年因私护照几乎为零,80 年代以后因私护照不断增多。历史原因:80 年代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比较封闭,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政治上强调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公民出国受到严格限制。80 年代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观念发生改变,自费留学、出国旅游等日益增多,公民因私出国逐渐增多。趋势三:护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防伪手段、电子护照。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对护照的制作成本投入也相应增加;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及对科技人

25、才的培养,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对外开放,特别是留学、探亲、旅游等因私出国大潮的涌起,持用伪假护照现象增多,为预防犯罪行为,护照的防伪手段也应不断提高;为出入境服务更加便捷。趋势四:护照的管理更加规范:护照制度建设基本停滞、护照条例、护照法。历史原因:建国初期百废待兴,重点在发展经济,各项制度建设并不完善;文革期间,左倾错误导致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改革开放以后,拨乱反正,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随着护照签发数量的增多,护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題也随之增加,需要相应的法律加以规范。趋势五:护照的对外交往范围在不断扩大:苏联东欧、俄文改为法文、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历史原因:50 年代由于外交上采

26、取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多前往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70 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也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两方国家的建交热潮;80 年代护照上不再注明使用的限定范围,反映了中国己走上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道路。15(15 分)【解析】(1)由材料“采取德国和日本建制,营制分左右两翼,每翼分統步、炮、马、工程、辎重各兵种;教官多自德国聘任;新式武器多从德囯购置,全军一律习洋操带有浓烈人身依附性质的武装。”,可归纳为:以德国和日本军制为蓝本,兵种比较齐全;教官以外人为主;武器多购自国外,改习洋操;军队被个人控制。(2)由“开中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袁世凯在军队中大树特树个人绝对权威”结合清王朝的最终衰败和北洋军阀割据混战,可以答为:开创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先河;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廷的军事实力,但没有挽救清政府的灭亡;提高了袁世凯在清廷中的地位,为日后夺取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为近代军阀割据埋下了隐患。【答案】(1)以德国和日本军制为蓝本,兵种比较齐全;教官以外人为主;武器多购自国外,改习洋操;军队被个人控制。(2)开创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先河;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廷的军事实力,但没有挽救清政府的灭亡;提高了袁世凯在清廷中的地位,为日后夺取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为近代军阀割据埋下了隐患。(2018 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年级下学期三月月考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