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2018-2019学年高二期中考试题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4085635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2018-2019学年高二期中考试题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2018-2019学年高二期中考试题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2018-2019学年高二期中考试题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2018-2019学年高二期中考试题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2018-2019学年高二期中考试题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 学年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18.11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照片有时也是珍贵的史料,记录了历史上的重大时刻,右图照片反映了100 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关于一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爆发根源是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出现坦克、毒气弹、导弹等新式武器C一战结束前德国皇帝已被迫宣布退位 D战争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21916 年,德军在某地发动了一场战役,试图将其作为“碾碎法军的磨盘” 。该地位于下图中的 A处 B处 C处 D处3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

2、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士、理念和自由。 ”据此,下列对中国参加对德作战的评价中,最恰当的是A导致大批中国劳工丧生 B是中国政府的正确决策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是德国失败的决定因素4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写道:“而最糟糕的是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 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这表明一战A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 B导致各国人员财产损失严重C造成一战后西欧的相对衰落 D给人们带来严重的精神创伤5有同学制作了各国加入国联的时间统计表。该统计表错误之处有 序号 国家 时间 英国、法国、美国 1919 年 奥匈帝国、保加利亚 1

3、920 年 12 月 苏联 1921 年 4 月 中国 1926 年 9 月 A1 处 B2 处 C3 处 D4 处6日本政府在参加华盛顿会议前,明确提出希望这次会议主要讨论限制军备问题,避免涉及“任何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 。这里的“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是指A日本和英国的同盟关系 B日本在国联的大国地位C日本在中国山东的权益 D日本在太平洋所占岛屿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主要的大国更多地通过谈判和签订条约的方式处理国际争端,维持地区稳定。下列四个条约,签署于同一年份的是 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 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 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日内瓦议定书A B

4、 C D无同一年份81938 年 9 月 30 日发表的英德宣言称:“我们认为昨晚签订的协定以及英德海军协定,乃是我们两国人民永远也不再彼此进行战争这一愿望的象征。 ”宣言中“昨晚签订的协定”是A 大西洋宪章 B 慕尼黑协定 C 反共产国际协定 D 相互保证公约9二战期间的一份文件强调:“他们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希望看见任何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有关这一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其背景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已对全人类的安全构成威胁B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C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D表达了反对战争、反对殖民扩张的决心10有人认为某史事

5、“帮助”美国“瞬时”摆脱了孤立主义和中立的羁绊,正式加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这一史事是A中途岛战役 B日本突袭珍珠港 C修改中立法案 D 大西洋宪章的签署11以丘吉尔、罗斯福与斯大林为首的三个国家在二战期间通力合作,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下列项中对这三巨头在二战中的合作,表述准确的是联合行动开始于莫斯科签订的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德黑兰会议上决定由美苏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雅尔塔会议后,三国东西夹击德国,迫使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会晤于柏林附近的波茨坦,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处理德国的精神A. B. C. D. 12下图是 19191949 年德国疆

6、域变动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区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四国分区占领B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交出 城市由波兰管理C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的协议签署于处D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公告发表于 城市附近13雅尔塔会议上,美苏领导人联手否决了立即讨论欧洲政治安排和东欧问题的议程,开始商量起联合国问题以及苏联参加对日战争的日程。这一议程的调整表明A欧洲不再成为美苏争夺的焦点 B亚洲问题成为战后世界格局的核心C美苏实力最强主导雅尔塔会议 D成立联合国成为当时最迫切的事项14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军事计划与军事行动匹配正确的是A施里芬计划索姆河战役 B霸王行动敦刻尔克大撤退C黄色方案德军闪击波兰 D火炬计划英

7、美西北非登陆151942 年,希特勒决定发起“夏季攻势” ,兵锋直指苏联南方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工业中心,也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即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 希特勒发动“夏季攻势”意在A攻占战略重地列宁格勒 B为夺取战略物资产地高加索做准备C夺回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D救援陷入苏军重围的第六集团军16清史研究者阎崇年在正说清朝十二帝中评说了康熙对中国历史的八大贡献,其中四项为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统一台湾,开府设县;抵御外侵,缔结和约;亲征溯漠,善治蒙古。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上述贡献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17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

8、,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这表明唐太宗主张A赋予大臣更多权力 B限制君主的权力 C限制宰相的权力 D用人扬长避短18唐太宗登上皇位后,积极推行民族团结政策,努力经营中国边疆,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下列关于其民族政策叙述正确的是A设立鸿胪寺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B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C请求与吐蕃通婚促进民族融合 D派遣官员担任羁縻府州的长官19秦王嬴政统一六国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正确的策略。对其中三个诸侯国分别采取引水淹城、离间计、集中优势兵力强攻等策略,这三国对应的是A魏国、赵国、楚国 B魏国、韩国、楚国C韩国、赵国、魏国 D楚国、魏国、韩国20康熙时期,

9、理藩院参与了多伦会盟等一系列军政大事,会盟后,还派官员去山西等地准备耒耜,助喀尔喀蒙古种植农作物。在和噶尔丹交战过程中,理藩院大臣亲率漠南蒙古兵。对平叛官兵的奖赏,理藩院也要提出意见供康熙参考。当时,对俄事务“一并置于理藩院的管理之下” 。据此可知 理藩院取代军机处成为了中枢机构 理藩院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的交流 理藩院的职能近似于唐代的鸿胪寺 理藩院是康熙缓和满汉矛盾政策的执行者A B C D21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的先哲,他们思想的共同点是 主张以礼治国 主张过犹不及 提倡因材施教 维护奴隶制度A B C D22莱比锡是德国东部的一个城市,以下历史活动与其直接相关的有 第一张火星报

10、的出版 “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的创立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首次发表 拿破仑与第六次反法联盟的大会战A B C D23马克思说:“任何国家,只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和通过共和国的政府形式才能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 。符合这一论述的是A克伦威尔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B华盛顿反抗殖民者建立合众国C拿破仑战胜反法同盟建立帝国 D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民国24乔治华盛顿被人们成为“美国国父” ,他为美国历史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776 年,率军解放波士顿 1777 年,萨拉托加大捷是他戎马生涯最辉煌的时刻 1781 年率军取得约克镇战役胜利 1787 年主持制宪会议,通过联邦宪法A B C

11、D25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决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 ”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这两则观点都A反对脱离经济背景讨论政治 B认为经济危机催生独裁政治C认同历史人物影响历史进程 D认可社会环境影响历史人物26恩格斯曾说:“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是马克思或我都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

12、性因素,那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 ”下列关于唯物史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历史上一切政治、意识形态都是由经济决定的B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C唯物史观的提出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D唯物史观的系统阐述出自马恩合作完成的 神圣家族272018 年是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马克思完成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是在A与恩格斯一起写神圣家族 期间 B在法国巴黎主编德法年鉴期间C同恩格斯拟定共产党宣言 期间 D领导“国际工人协会”的活动期间281917 年 3 月列宁曾这样提出:“我们的策略是完全不信任新政府,不给新政府任何支

13、持,特别要怀疑克伦斯基,把无产阶级武装起来(这是唯一的保证) ”。分析材料可知A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爆发 B列宁主张发动武装起义夺取政权C政权已落到了无产阶级手中 D无产阶级准备推翻沙皇专制统治29列宁认为:“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认识在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大上提出B当时正面临协约国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猖獗进攻C这一认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

14、论做出了根本的修正D根据这一认识实行的政策有效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0下列重大史事,体现了毛泽东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实践是 首创用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1953 年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提出“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方针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斯大林曾指出:“ 在我们的时代,要想不顾各种条约,一下子就挑起战争,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1941 年 5 月,希特勒副手鲁道夫 赫斯私自公开飞往英格兰之后,苏联更加怀疑来自英国的情报。苏

15、联对各方提供的德国即将入侵的情报持怀疑态度,自然地影响到其他方面,比如迟迟没有动员导致兵员不足。大批富有经验的将领在肃反中遭清洗,随之而来的就是对闪电战、新技术装备等没有重视。入侵邻国建立“东方战线”后,沿新国境线构筑新防线的进度“ 迟缓得令人不能容忍 ”。战争爆发几天之后,苏军统帅部发现错误地判断了德军的主攻方向,匆忙改正。不久更惊讶的发现这些“东方战线”地域的居民把德军当作“解放者 ”看待,对苏联抱着冷淡和不合作态度。 摘编自叶存洪试析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严重失利的原因 材料二 战役于 1943 年 7 月 5 日晨终于开始。在战斗中德军“虎式”坦克优势明显,大量的红军坦克在交战距离以外就被击

16、毁。在这几天的坦克大战中德军虽以相对较小的损失,摧毁了更多的红军坦克,但却没能攻占普罗霍罗夫卡,而随后源源赶到的红军援兵使防线更加坚固,这严重地影响德军夺回战场主动权的战略决定。 摘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全景 (1)阅读材料一,概括苏联在二战初期失利的原因。(5 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这场战役的名称和特点,并分析该战役的影响。(5 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第 544 条: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力,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第 545 条:除非供公用并公正地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拿破仑法典 材料二 拿破仑回顾自己曾走的道路时,直言不讳

17、地承认:“我曾希望法国统治全世界。 ”拿破仑知道必须摧毁法国的劲敌英国,他先后实施过三个计划。第一个计划的目的是切断英国通往印度的通道,扼杀英国对东方的贸易。第二个计划是入侵英国本土。第三个计划是企图通过严禁英国商品进入欧洲,窒息英国经济。但相反,对法国却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拿破仑宣称“我就是大革命” ,曾对意大利人民说: “法国军队是来为你们打破锁链的”,对远征俄国,他说: “想使俄国摆脱自身的那些缺点 ”。 摘编自塔尔列拿破仑传 (1)根据材料一,分析拿破仑的民法典体现了什么原则? 民法典被誉为“法国第二宪法” 、 “世界法律文化的一个里程碑” ,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这些称誉。(5

1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拿破仑实施“第一个计划 ”和“第三个计划”的举措。你是否赞同拿破仑自称“我就是大革命”的说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5 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国际组织必须有一个充分广泛的纲领,使英国工联,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蒲鲁东派以及德国的拉萨尔派都能接受。马克思起草了这个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的纲领,他对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会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充满信心。反资本斗争中的种种事件和变迁失败更甚于胜利不能不使人们认识到他们的各种心爱的万应灵丹都不灵,并为他们更透彻地了解工人阶级解放的真正的条件开辟道路。 恩格斯材料二 残酷的战

19、争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显然尚未成熟。但是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 首先夺取政权,并在 1918 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内发展问题孙中山曾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 ”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姚海俄国革命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个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的纲领 ”的名称并分析其历史意义。(4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列宁

20、为“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在理论上进行的重大探索,并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6分)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一 孙中山说, “对于欧洲人,只用仁义去感化他们,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象是与虎谋皮,一定是做不到的。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我们中国人数有四万万,向来虽然爱和平,但是为生死的关头也当然是要奋斗的,当然有很大的武力。如果亚洲民族全联合起来,用这样固有的武力去和欧洲人讲武,一定是有胜无败的!” 摘编自总理全集材料二 当时印度人与英国殖民者的对立远没达到所谓的“你死我活”的地步,这一方面与印度

21、人笃信佛教劝谕信徒修行、寡欲、与世无争、甘于过贫苦的日子有关,而且去翻翻英国对印度的征服史也会了解,当年英国是带着工业革命的新文明踏上印度大陆的,而此前的这块大陆从文明程度上讲差不多处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早期吧。如果把甘地和孙中山处理“反帝” 这件事的方式互换一下,让甘地在印度组织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让孙中山绝食号召国人非暴力不合作,后果可想而知。 世间几人如甘地(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其直接相关的革命理论。(3 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和甘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方式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5分) (3)孙中山和甘地分别以不同方式领导着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正

22、确评价这两种不同斗争方式的标准是什么?(2 分)2018.11 高二期中参考答案及解析1 【答案】C 【解析】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故 A 项错误;导弹是 20 世纪 40 年代开始出现的武器,故 B 项错误;1918 年 11 月,德国成立了共和国,废除德皇称号,召诰退位,宣布投降,故 C 项正确;一战美国尚未取代欧洲成为世界中心,在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可以得到体现,故 D 项错误。2 【答案】A 【解析】德军在某地发动了一场战役,试图将其作为“碾碎法军的磨盘”,此战役是凡尔登战役,据选修三第 10 页欧洲战线的西线形势图可知:处符合,故 A项正确;处是马恩河

23、战役地址,故 B 项错误;处是巴黎,故 C 项错误;处是索姆河战役,故 D 项错误。3 【答案】C 【解析】 “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掉卫了法国的领士、理念和自由”不能体现“劳工丧生”,故 A 项错误;“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掉卫丁法国的领士、理念和自由”无法体现政府的意志,故 B 项错误;“ 任何人都不会忘记”可见中国的地位得到提高,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德国战败的原因,故 D 项错误。4 【答案】D 【解析】 “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没有针对殖民地,故 A项错误;“而最糟糕的是 战争的影子蔓延过

24、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没有涉及物质层面,故 B 项错误;“而最糟糕的是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 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没有与其它地区对比,故 C 项错误; “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 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强调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故 D 项正确。5 【答案】D 【解析】1920 年国际联盟宣告成立,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故错误,国联为协约国创立,故错误,苏联 1934 年加入国联,故错误,中国是国联的创始会员国,故错误,统计表中共有四处错误,选择 D 项符合题意。6 【答

25、案】C 【解析】 “出希望这次会议主要讨论限制军备问题”必然涉及到英日的地位问题,故 A 项错误;在一战后,国联由英法控制,故 B 项错误;“任何特殊国家” 的“已成事实”特别指的是日本在山东的权益问题,它不希望被取消,故 C 项正确;根据所学“在太平洋所占岛屿”不会涉及到“任何特殊国家”的“ 已成事实” ,故 D 项错误。7 【答案】B 【解析】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即四国条约签订于 1921 年, 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即九国公约签订于 1922 年, 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条约签订于 1922 年, 日内瓦议定书于 1924 年缔结。8 【答案】B 【 解析

26、】1941 年大西洋宪章签订,故 A 项错误;时任英国首相张伯伦认为英德协定维护了英德两国的永久和平,故 B 项正确;反共产国际协定是二战爆发前德意日三国签订的条约,是为即将发动的世界大战做准备,故 C 项错误;互相保证公约又称洛迦诺公约是 1925 年为一战后为维护世界和平签订的条约,故 D 项错误。9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他们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希望看见任何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可知法西斯国家侵略势力的扩张,故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二战而非中国人民的抗战,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法西斯国家而非反法西斯联盟,故 C 项错误;D 选项表述过于

27、绝对化,故 D 项错误。10 【答案】B 【解析】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故 A 项错误;日本突袭珍珠港后,美国对日宣战,并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故 B 项正确;修改中立法案允许交战国购买美国武器和军用物资,实际上支持了英、法两国,但并未参战,故 C 项错误;大西洋宪章的签署不仅标志英、美两国在反法西斯基础上的政治联盟,而且也是后来联合国宪章的基础,故 D 项错误。11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正确;开辟第二战场是美英军队,错误;波茨坦会议时丘吉尔已下台,罗斯福已去逝,错误。故选 B。12 【答案】D 【解析】区域属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领土,该区域由美英法三国分区占领,故

28、A 项错误;凡尔赛和约 规定德国交出但泽城由波兰管理,不属于但泽,故 B 项错误;是阿尔萨斯和洛林,1919 年凡尔赛和约签署后,归还法国,在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的协议签署时,该地还是属于法国的,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的协议签署于德国慕尼黑,故 C 项错误;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公告是指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位于柏林附近,故 D 项正确。13 【答案】C 【解析】 “美苏领导人联手否决了立即讨论欧洲政治安排和东欧问题的议程”没有体现美苏争霸的意图,故 A 项错误;“ 参加对日战争的日程 ”是这完成反法西斯的任务,故 B 项错误;“美苏领导人联手否决了立即讨论欧洲政治安排和东欧问题的议程”可见他们

29、起到了主导作用,故 C 项正确; “开始商量起联合国问题以及苏联参加对日战争的日程”其目的是快速结束战争的需要,故 D 项错误。14 【答案】D 【解析】施里芬计划是日后闪电战的雏形,故 A 项错误;霸王行动推动了诺曼底登陆,故 B 项错误;黄色方案是在德军闪击波兰后准备进攻西欧的方案,故 C 项错误;火炬计划推动了英美西北非登陆,故 D 项正确。15 【答案】B 【解析】希特勒发动 1942 年夏季攻势的主要目的是占领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故 A 项错误;由材料 “兵锋直指苏联南方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工业中心,也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即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可知是为夺取战略物资产地高加索做准备

30、,故 B 项正确;库尔斯克会战意在夺回苏德战场的主动权,故 C 项错误;为救援在斯大林格勒陷入苏军重围的第 6 集团军,发动了“冬季风暴”的反攻,故 D 项错误。16 【答案】A 【解析】16731681 年削平三藩,巩固统一;康熙平定三潘之乱之后,就着手解决台湾问题,1683 年 8 月台湾回归;1689 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1696 年康熙帝亲征溯漠;故正确的事件顺序为,选择 A 项符合题意。17 【答案】A 【解析】 “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可得出唐太宗任用了更多的贤人,赋予更多的权利,防止独断,故 A项正确;唐朝不可能实行“ 君

31、主立宪制度 ”,故 B 项错误;唐朝属于封建社会,不可能“ 实行民主协商制度”,故 C 项错误;“唐太宗” 是封建君主,不可能废除专制,故 D 项错误。18 【答案】B 【解析】汉武帝时设鸿胪寺管理民族事务,故 A 项错误;唐太宗平定高昌后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故 B 项正确;唐太宗时吐蕃向中原王朝请婚,故 C 项错误;羁縻府州的长官由少数民族担任,故 D 项错误。19 【答案】A 【解析】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采取引水淹城针对魏国,离间计针对赵国,集中优势兵力强攻楚国,故 A 项正确,故 B.C.D 项错误。20 【答案】C 【解析】军机处设立于雍正时期,故错误,由材料“理藩院参与了多伦会盟等

32、一系列军政大事,会盟后,还派官员去山西等地准备耒耜,助喀尔喀蒙古种植农作物”可知理藩院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的交流,故正确,由材料“对俄事务一并置于理藩院的管理之下”可知理藩院处理外交事务,与唐代的鸿胪寺职能相似,故正确,理藩院是清朝政府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故错误,选择 C 项符合题意。21 【答案】C 【解析】孔子主张以礼治国,维护奴隶主专制,亚里士多德主张维护奴隶社会民主制度,故错误;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都主张过犹不及,都是主张因材施教的大教育家,都主张维护奴隶政权,故说法正确,选择 C 项符合题意。22 【答案】D 【解析】第一张火星报在莱比锡出版,故正确,共产主

33、义通讯委员会创立于布鲁塞尔,故错误,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是爱因斯坦发表于德国物理年鉴的第一篇狭义相对论论文,故正确,拿破仑与第六次反法联盟进行了莱比锡战役,故正确,选择 D 项符合题意。23 【答案】A 【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处死国王后实际上进入到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时期,后经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故 A 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的合众国为民主共和政体,故 B 项错误;拿破仑建立帝国后法国经历大革命后政权更迭频繁,故 C 项错误;孙中山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是为民主共和政体而非君主立宪政体,故 D 项错误。24 【答案】C 【解析】美国国父华盛顿于 1776 年 3 月 17 日成功迫使英

34、军放弃波士顿,故正确;指挥萨拉托拉战役的美军将领是霍雷肖盖茨而非华盛顿,故错误;华盛顿率领下的美军于 1781 年 10 月取得了约克镇战役也就是对英作战的最终胜利,故正确;在华盛顿的主持下,美国成功召开了制宪会议并颁布了1787 年宪法 ,故正确,选择C 项符合题意。25 【答案】D 【解析】恩格斯没有从经济的角度来讨论政治人物拿破仑,故 A 项错误;霍布斯鲍姆的观点认为经济危机催生独裁统治,恩格斯的观点没有涉及到经济危机问题,故 B 项错误;历史人物影响历史进程两则观点都没有涉及到,故 C 项错误;世界经济大崩溃出现希特勒,被战争弄得筋疲力尽的法兰西导致军事独裁者拿破仑的出现,两个观点都表

35、明社会环境对历史人物的影响,故 D 项正确。26 【答案】B 【解析】A 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 A 项错误;由材料“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可知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故 B 项正确;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故 C 项错误;唯物史观的系统阐述出自马恩合作完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故 D 项错误。27 【答案】B 【解析】 神圣家族奠定了马克思无产阶级理论的基础,故 A 项错误;“主编德法年鉴期间”马克思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故 B 项正确;“ 共产党宣言 ”是无产阶级的行动纲领,故

36、 C 项错误;“国际工人协会”的活动是马克思建立共产主义的重要实践,故 D 项错误。28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新政府是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说明资产阶级革命,二月革命已经爆发,故 A 项正确;列宁主张不是武装起义夺取政权,而是和平夺权,故 B 项错误;“我们的策略是完全不信任新政府,不给新政府任何支持,特别要怀疑克伦斯基,把无产阶级武装起来(这是唯一的保证 )”表明政权落在资产阶级手中,故 C 项错误;材料表明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爆发,沙皇专制统治已被推翻,故 D 项错误。29 【答案】D 【解析】新经济政策在联共(布) 第十次代表大会大上提出,故 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是已经取得

37、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故 B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故 C 项错误;由材料 “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可知新经济政策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故 D 项正确。30 【答案】B 【解析】首创用赎买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属于毛泽东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中三大改造的内容之一,故正确;八七会议“枪杆子里出政权” 是毛泽东革命道路的探索,故错误;1953 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故正确;双百方针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实践,故正

38、确,选择 B 项符合题意。31 【答案】(1)受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影响对德入侵时间误判;缺乏战争准备兵员不足;肃反导致优秀指挥官缺乏;军事理论落后,轻视新装备;“东方战线”伤害邻国感情,防线建设迟缓;对德军主攻方向误判;德国灵活的外交离间。(5 分,任写五点给 5 分) (2)库尔斯克会战。(1 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2 分) 德军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2 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苏联对各方提供的德国即将入侵的情报持怀疑态度”,苏联受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约束,对德国入侵时间误判;根据材料一“迟迟没有动员导致兵员不足”,缺乏战争动员与准备;根据材料一 “大批富有经验的将领在肃反中遭

39、清洗 ”,大批优秀将领遭到清洗;根据材料一“对闪电战、新技术装备等没有重视” 对闪电战和新技术装备不够重视;根据材料一“入侵邻国建立 东方战线后,沿新国境线构筑新防线的进度迟缓得令人不能容忍”,建立“东方战线” 伤害邻国感情,且进展缓慢;根据材料一“苏军统帅部发现错误地判断了德军的主攻方向,匆忙改正”,错误判断德军的主攻方向;根据材料二“东方战线 地域的居民把德军当作解放者 看待,对苏联抱着冷淡和不合作态度”德国离间外交得逞。 (2)第一小问名称,根据材料二“ 战役于 1943 年 7 月 5 日晨终于开始”,结合所学,为库尔斯克会战;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战斗中德军 虎式 坦克优势明显,

40、大量的红军坦克在交战距离以外就被击毁”,结合所学,该战役为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第三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这严重地影响德军夺回战场主动权的战略决定” ,德军未能取得战争的主动权。32 【答案】(1)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原则;(1 分)把革命时期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成果,用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这部法典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还传到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4 分) (2)第一个计划:远征埃及。第三个计划:大陆封锁令。(2 分)赞同。理由: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反对:理由:后期战争侵略奴役欧洲各国,给法国和欧洲人民带来了灾难。(3 分)【解析】(1)第一

41、小问原则,由材料一“ 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得出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原则;第二小问理解,结合民法典的历史影响得出把革命时期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成果,用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这部法典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还传到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 (2)第一小问举措,由材料二“ 第一个计划的目的是切断英国通往印度的通道,扼杀英国对东方的贸易”得出第一个计划是远征埃及,由材料二 “第三个计划是企图通过严禁英国商品进入欧洲,窒息英国经济”得出第三个计划是大陆封锁令。第二小问理由,由材料二“法国军队是来为你们打破锁链的” 、 “想使俄国摆脱自身的那些缺点”得出赞同拿破仑的说法,理由是传播

42、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另外一方面,由材料二“法国军队是来为你们打破锁链的”、 “想使俄国摆脱自身的那些缺点 ”得出反对拿破仑的说法,理由是后期战争侵略奴役欧洲各国,给法国和欧洲人民带来了灾难。33 【答案】(1)纲领:共产党宣言 ;(1 分)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1 分) 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 分)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1 分) (2)探索: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2 分,两点即可) 理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 分) 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

43、争榜样; (1 分)为民族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1 分)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范式。(1 分)【解析】(1)第一小问纲领,据材料一“ 马克思起草了这个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的纲领” 结合所学得出共产党宣言 ;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一“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会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充满信心。反资本斗争中的种种事件和变迁失败更甚于胜利不能不使人们认识到他们的各种心爱的万应灵丹都不灵,并为他们更透彻地了解工人阶级解放的真正的条件开辟道路”并结合所学得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2)第一小问探索,据材料二“ 残酷的战争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

44、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1918 年退出大战” 得出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据材料二“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得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结合所学分析得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第二小问理由,据材料二“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结合所学得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榜样;为民族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范式。34 【答案】(1)主张:武力反对帝国主义;呼吁亚洲人民共同反抗殖

45、民侵略。 (2 分)理论:新三民主义。(1 分) (2)不同:孙中山:采用革命手段;西方列强不会放弃他们获得的侵略权益。(2 分)甘地:非暴力方式;(1 分)印度的宗教因素;印度社会比较落后。 (2 分) (3)是否顺应时代要求;是否符合本国国情;是否推动了本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任答其中两点,2 分)【解析】(1)第一小问主张,据材料一“ 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得出暴力反对帝国主义,据材料一“如果亚洲民族全联合起来,用这样固有的武力去和欧洲人讲武,一定是有胜无败的”得出呼吁亚洲人民联合反对殖民侵略;第二小问理论,结合所学知识,明确反帝的是新三民主义。 (2)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一“ 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得出孙中山用革命手段争取民族独立,据材料二“让甘地在印度组织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让孙中山绝食号召国人非暴力不合作,后果可想而知”得出甘地用非暴力不合作方式争取民族独立;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孙中山用暴力方式是因为西方列强不会放弃他们获得的侵略权益,甘地实行非暴力不合作,一是因为印度社会落后,二是印度的宗教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标准有是否顺应时代要求,是否符合本国国情,是否推动了本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