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堂:(5)烛之武退秦师.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4085189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堂:(5)烛之武退秦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堂:(5)烛之武退秦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堂:(5)烛之武退秦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堂:(5)烛之武退秦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堂:(5)烛之武退秦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烛之武退秦师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缒(zhu) 汜(fn)南 阙(qu) 逢(png)孙B.佚之狐(y) 贰(r) 脉脉(m) 给予(i)C.戍(sh)守 枯槁(o) 版(bn) 驰骋(pn)D.肆(s)虐 孺(r)子 遒(qi)劲 拙(zhu)劣2、下列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函陵 氾南 执事 缒而出B.鄙远 阙秦 行李 设版C.敝人 宽敞 弊政 衣不敝体D.瑕疵 闲暇 遐想 假公济私3、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左传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_,同时也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作者以其

2、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A.系统地记述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B.进行系统记述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C.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被系统地记述D.把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系统记述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他在郑国官微人轻,在秦晋大兵压境、郑伯自责道歉的情况下,慨然答应出使,表现出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B.烛之武勇敢无畏,从容对敌。他不顾年迈之躯,夜缒出城,从容去见秦伯,坦言郑国将亡,满足强敌的骄横心理,创造说服秦伯的契机。C

3、.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晓之利害。他先说亡郑对秦无益有害,再说存郑对秦对晋都有益,最后说晋屡背秦德,不可共事,使秦伯不得不听。D.烛之武机智善辩,成功使敌退兵。他援古例今,使秦穆公跟郑国订立了盟约,并留下驻兵帮郑国防守,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保全了郑国。5、下列句子,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 (替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C.共其乏困(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D.夫晋,何厌之有(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略微)6、下列各句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A.夫晋,何厌之有 B.以其无礼于晋C.敢

4、以烦执事 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7、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夜缒而出 越国以鄙远朝济而夕设版焉 与郑人盟 晋军函陵 共其乏困 既东封郑A./ B./C./ D./8、下列关于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等五等爵位,晋侯爵位高于秦伯。B.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C.执事,指的是办事的官吏,是对对方的敬称。“敢以烦执事”意思是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D.子犯,是晋国大夫狐偃的字。古人对晚辈或平辈要称字。9、下列各句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阙秦以利晋 君知其难也 共其乏困 又

5、欲肆其西封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 B. C. D.1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敢以烦执事B.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郑既知亡矣 既东封郑12、名句默写。1.烛之武退秦师开头点明秦、晋两国攻打郑国的原因是“_,_”。2.在烛之武退秦师中,起初烛之武拒绝郑伯,不愿意去“退秦师”的原因是“_,_;_,_”。3.烛之武退秦师最后阐明

6、晋侯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的句子是“_。_,_;_,_;_,_”。13、填空。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这是一部_(体例)的史书,相传是由鲁国史官_所作,它与_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三者被称作“_”。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字。左传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应该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比较以前任何一部作,_。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_,尤其为后人称道。写得最为出色的,便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五大战役。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

7、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 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交代清楚。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_。15、把下面的一组句子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左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文学作品。左传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左传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左传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答:_16、阅读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完成下列小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

8、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

9、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B.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C.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结盟。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因:因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但贰于楚也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理由的一项是( )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0、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A.B.C.D.4.下面对本文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和机智善变的外交才能。B.作为一国之君,郑伯在说服烛之武的时候能够引咎自责并晓之以利害,说明他仍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君主。C.佚之狐虽然在本文中只有一句话,却也是一个形象十分鲜明的人物。他既是一个爱国者,同时又是一个有知人之明的人。D.在子犯请求袭击秦国的时候,晋文公制止了他。这说明晋军的实力不如秦军,贸然攻击,只能自取灭亡。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11、代汉语。(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译文:_(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译文:_(3)吾其还也!译文: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衣不敝体一衣不蔽体。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从衔接的角度分析,C 项中途易辙,可直接排除;B 项与 D项表述时存在语病,可排除;A项承前句主语,句式与横线后-同时也具体地描绘了”保持一致.衔接紧密,由此可得出答案为 A项。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 项,“存郑对秦对晋都有益”错.应是“存郑对秦有益无害”。对应的课文原句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

12、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厌:满足;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6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例句与 B项均为状语后置。A 项,宾语前置句。C 项,省略句。D 项,省略句。7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名同作动词。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古人尊对卑称名,对平辈或长辈要称字。9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共,通“供“供给。说,通“悦”。知,通“智”。10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 项,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 项,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D 项,夫人:古义指那人,此句中代指秦穆公;今

13、义指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1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D 项,“既”意为“已经”。A 项,“以”分别为介词“因为”、介词“拿”。B 项,“其”分别为代词“这件事”、语气副词“还是”。C 项,“于”分别为介词“对”、介词“在”。12答案及解析:答案:1.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2.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 失其所与; 不知; 以乱易整; 不武解析:13答案及解析:答案:左传; 编年体; 左丘明; 公羊传; 穀梁传; 春秋三传解析:14答案及解析:答案: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进步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意对

14、即可)解析:这段文字围绕左传的叙事能力展开叙述。处将它与以前的著作相比.由“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可知,该处应填一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进步”之类的内容。“写得最为出色的, 便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五大战役”,是处补写的最佳提示,因此此处应填“关于战争的描写”之类的内容。前面将左传的关于战争的叙事能力作了充分阐述,那么它对后世的历史或文学著作应该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由此可知处应填的内容。15答案及解析:答案:左传是一部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的不可多得的优秀文学作品。解析:16答案及解析:答案:1.D; 2.D; 3.C; 4

15、.D; 5.(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么,我可以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2)晋国在东边使郑国成为自己的疆界之后,必然又要扩展它西面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受到损害,从哪里取得它要扩张的土地呢?(3)我们还是回去吧!解析:1.“因”的意思是“依靠,凭借”。2.D项中的两个“微”的意思都是“如果没有”。A 项,“于”前者是介词,作用是引出“贰”所涉及的国家,可译为“对,向”;后者也是介词,意思是“到”。B 项,“是”前者是指示代词,意思是“这”;后者是判断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是”相同。C 项,“夫人”前者是“那个人,指代秦穆公”,后者指勾践的妻子。3.都是烛之武劝说秦君退师的理由,不是。4.晋文公不同意袭击秦军的理由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并不是晋军的实力不如秦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