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必修 1(粤教版)10 散 文 两 篇天南地北的花(节选)冰 心我从小爱花,因为院里、屋里、案头经常有花,但是我从来没有侍弄过花!对于花的美的享受,我从来就是一个“不劳而获”者。我的父亲,业余只喜欢种花,无论住到哪里,庭院里一定要开辟一个花畦。我刚懂事时,记得父亲在烟台海军学校职工宿舍院里,就开辟了几个花坛,花坛中间种的是果木树,有桃、李、杏、梨、苹果、花红等。春天来了,这些果树就一批一批地开起灿若云锦的花。在果树周围还种有江西腊,秋天就有各种颜色的菊花。到了冬天,就什么花也没有了。辛亥革命那年,全家回到福州去,季节已是初冬,却是绿意迎人,祖父的花园里,还开着海棠花!春天来到,我第一次看到
2、了莲花和兰花。莲花是种在一口一口的大缸里,莲叶田田,莲花都是红色的,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和四蒂的,也不知道祖父是怎样侍弄出来的?兰花还最娇贵,一盆一盆地摆在一条长凳上,凳子的四条腿下各垫着一个盛满水的小盘子,为的是防止蚂蚁爬上去吃花露。兰花的肥料,是很臭的黑豆水,剪兰花必须用竹剪子,对于这些,祖父都不怕臭也很耐烦。祖父一辈子爱花,我看他一进花园,就卷起袖子,撩起长衫,拿起花铲或花锄,蹲下去松土、除虫、施肥,又站起来拿起喷壶,来回浇灌。那动作神情,和父亲一模一样,应该说父亲的动作神情和祖父一模一样!我曾看见过他的老友送给他的一首回文诗,是:最高华独羡君家,独羡君家爱种花;家爱种花都似画,花都似
3、画最高华。画出来便是这样的:最 高 画 华 似 独 都 羡 花 君 种 家 爱 八十年代初,我四次住进了医院,这些年轻人还把花送到医院里。如今呢,他们大展鸿图,创办了“东方玫瑰花公司” ,每星期一定给我送两次花来,虽然我要求他们公事公办,他们还只让我付出极少的象征性的买花钱。我看我这不劳而获的剥削者的帽子,是永远也摘不掉的了!(旅游1984 年 12 月第 6 期)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云翳(y) 璀璨(cn) 惆怅(chu) 一曝十寒(bo)B作揖(y) 褂子(u) 回溯(s) 刚愎自用(b)C炽热(zh) 麻痹(b) 夙昔(s) 瞠目结舌(tn)D蕴蓄(yn
4、) 煦暖(x) 裨益(p) 面面相觑(q)解析:A.一曝 p 十寒;C.炽 ch 热;瞠 chng目结舌;D.禆 b益。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看他褂子背后都让汗水湿透了,也还没有走到中剪子巷!B他就把我举上车去,拉起我走。C其实,这个 sunset 应当译成“落照”和 “落霞” 。D我感觉到他称“你”而不称“您” ,我一定还很小,我说:“我要回家,回中剪子巷。 ”解析:C.“和” ,连词,表示联合。答案:C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标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前天下午我才对一位年轻朋友戏说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从我身上是无权可夺 ,无官可罢 ,无级可降 ,无
5、款可罚 ,无旧可毁地道的无顾无虑,无牵无挂,抽身便走的人A:“ 。 。 。 ” B “ ! 。 ” 。C “ 。 ; ” 。 D:“ ! ; 。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部历史小说围绕着明末的内忧外患展开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扣人心弦。B近年来,中小学生受伤害的事故层出不穷,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C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这家鞋厂已经脱颖而出,跻身于全国制鞋业的先进行列。D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解析:A.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符合文意。B.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多用于指好的事物及
6、现象。C.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不能用于形容“鞋厂” 。D.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根据句意,此处应为“不以为意” ,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答案:A5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大量调查的事实中,可以证明碳水化合物有数千种。B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都必须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C李教授写的那篇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D专家认为,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有重要意义。解析:A.结构混乱,应去掉“从”和“中” 。C. 有歧义,是“批评文章的人很多”还是“文章批评的人很多”不明确。D.不合
7、逻辑,“劝阻青少年戒烟”不合事理。答案:B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68 题。四十年代初期,我在重庆郊外歌乐山闲居的时候,曾在英文读者文摘上,看到一个很使我惊心的句子,是:May there be enough clouds in your life to make a beautiful sunset.我在一篇短文里曾把它译成:“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其实,这个 sunset 应当译成“落照”或“落霞” 。霞,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童年在海边、在山上,她是我的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说“早上好”或“明天见” 。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
8、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一个生命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转。东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6作者在第段中提到四十年代读到过“很使我惊心的句子” 。第段中写到自己几十年后“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的体会。(1)使作者惊心的原因是什么?( 不超过 20 字)_答案:自己从小喜爱
9、的霞竟是从云翳中产生的。(2)作者体会里的“云彩”实质上是指什么?(不超过 12 字)_答案: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7第段中作者用拟人手法写“霞” 。第段中又用许多比喻写对云霞的感悟,不同的手法各有好处,对表现作者的性格心理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请用概括的语言,表述两种手法的好处和作用。(1)采用拟人手法的好处是_利于表现作者幼年时_。(不超过 30 字)答案:(好处) 生动活泼,亲切感人,把云霞写得有活力,有一定的灵性。( 利于表现作者幼年时)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乐观、积极向上的天性。(2)采用比喻手法的好处是_利于表现作者老年时_(不超过 40 字)答案:(好处) 生动形象,使“
10、快乐”和“痛苦”有一种质感。(利于表现作者晚年时)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包容人生痛苦、彻悟人生的博爱情怀。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生命中的云翳既有快乐,也有痛苦。B留恋、惆怅“近黄昏”的时节,就是欣赏生命的晚霞的时候。C作者认为生命中自然存有痛苦,但不是只有痛苦。D文章语言朴素、淡雅,但表现却深沉有力,富有哲理。E本文状物是把云彩写得璀璨多彩,述怀时写得深沉有力,意味隽永。解析:B.是对原文“一个生命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的过度延伸。E.“ 把云彩写得璀璨多彩”于文中无依据。答案:BE三、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回答 913 题。牛铃叮当李清明水乡
11、多水牛。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院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
12、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 “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的“游泳老师” 。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
13、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 “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 “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
14、响声震天。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方能将它们分开。终于,水牛老了。连田也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的到来。因为害怕掉膘,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被牛绳绑囚在树下的水牛,看到屠夫磨刀霍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眼泪,似有深深的不舍和无限的悲戚。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求最少,干的却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旁的我们不禁泪眼模糊。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是谁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