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071331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四川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四川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四川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四川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 目 录 第一部分 2017 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 1 1.1 毕业生规模和就业率 1 1.2 国内外升学 2 1.3 基层就业、选调生及参军入伍 2 1.4 创业情况 3 1.5 就业单位地区、行业、性质分布 4 第二部分 加强就业创业引导,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 10 2.1 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国民经济主战场实现高质量就业 10 2.2 以基层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基层就业 11 2.3 积极推进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12 2.4 支持学生创新创业 12 2.5 加大征兵入伍工作力度 13 第三部分 专业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14 3.1 实施专业化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提高

2、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14 3.2 打造 “智慧 ”就业信息平台,提供立体化无间断就业服务 14 第四部分 对接校企供需,提供精准就业信息服务 . 15 4.1 以精准市场服务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15 4.2 2017 届校园招聘及需求分析 . 16 第五部分 关心关爱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成效显著 . 20 5.1 困难毕业生帮扶成效显著 20 5.2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20 第六部分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 . 22 6.1 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办最好的本科教 育 22 6.2 实施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3 6.3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

3、提升 25 第七部分 加强就业创 业追踪与调研,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26 7.1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 26 7.2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报告 26 附表 1: 2017 届本科分学院就业率统计 30 附表 2: 2017 届本科分专业就业率统计 31 附表 3: 2017 届硕士毕业生分学院(中心、所)就业率统计 35 附表 4: 2017 届博士毕业生分学院(中心、所)就业率统计 36 1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就业工作中全面落实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以“扎根西部、强化特色、创新引领、世界一流”的理念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4、,着力构建精准化的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为学生、学院、用人单位提供个性化指导和人性化服务,得到了服务对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成功入选 2017 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 型经验高校 50 强,被校园招聘网站“梧桐果”评为 2017 最受企业青睐的高校第一名,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进一步提升。 第一部分 2017 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1 毕业生规模和就业率 截至 2017 年 11 月 30 日,我校 2017 届毕业生共 15055 人(其中研究生 6219 人),总就业率为 96.60%。 表 1.1 2017 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 (截至 2017 年 11 月 30 日) 学生类别 毕

5、业生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本科生 8836 8514 96.36% 研究生 硕士 5081 4922 96.87% 博士 1138 1107 97.28% 小计 6219 6029 96.94% 合计 15055 14543 96.60% 注:就业人数包含就业、创业和国内外升学人数。 自毕业生离校时起,学校 就 启动了就业追踪服务工作,持续加强对暂未就业毕业生的指导和帮扶。截至 2017 年 11 月 30 日,我校未就业毕业生共有 512 人,其中 46 人在申请出国出境留学、 134 人准备国内升学考试、 63 人准备国内公招考试、 209 人在求职签约中、 4人准备创业、 56 人因个

6、人原因短期内无就业意愿。 2 1.2 国内外升学 2017 届国内外升学本科生人数为 3836 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 43.41%。国内升学本科生 2849 人,占比 32.24%;出国(境)留学本科生 987 人,占比 11.17%。 表 1.2 2017 届毕业生分学历国内外升学统计 (截至 2017 年 11 月 30 日) 学历 国内 升学人数 国内 升学率 出国 出境人数 出国 出境率 国内外升 学人数 国内外升 学率 本科 2849 32.24% 987 11.17% 3836 43.41% 硕士 420 8.27% 120 2.36% 540 10.63% 博士 / / 27

7、 2.37% 27 2.37% 合计 3269 21.72% 1134 7.53% 4403 29.25% 注:本科生升学人数中,有 13 人 为 非全日制研究生 ,在升学的同时,也到单位就业 。 1.3 基层就业、选调生及参军入伍 2017 届毕业生中,有 2469 人到基层就业 1。其中 169 人参与国家、地方基层项目就业,重点分布在四川、重庆、云南、青海、新疆等西部省市。 2017 届共有 230 人获得学校设立的“自愿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就业毕业生奖励”。 表 1.3 基层项目统计 (截至 2017 年 11 月 30 日) 基层项目名称 人数 国家基层项目(三 支一扶、西部计划、村

8、官) 48 青海定向选调生 40 四川紧缺专业选调生 25 重庆选调生 9 1 基层就业就是到城乡基层工作。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一般来讲,“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 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单位就业,也包括自主创业。 3 湖北选调生 8 河北选调生 3 新疆选调生 4 其它省市选调生 32 合计 169 2017 年我校学生 参军 入伍共 146 人, 其中应征入伍 8 人, 到部队就业 138 人。 1.4 创业情况 2017 届毕业生 参与

9、创业共 404 人。从学历 分布 来看,本科和硕士仍是创业主要群体,占比超过 90%。从行业分布来看,超过 70%的创业项目集中在信息产业、文体娱乐业、批发零售业、教育和制造业。 表 1.4 2017 届毕业生 创业人数统计 (截至 2017 年 11 月 30 日) 学历 人数 占全部创业 人数比例 性别 人数 占学历创业 人数比例 本科 332 82.18% 男 259 78.01% 女 73 21.99% 硕士 64 15.84% 男 39 60.94% 女 25 39.06% 博士 8 1.98% 男 6 75.00% 女 2 25.00% 合计 404 100% 合计 404 100

10、% 4 表 1.5 2017 届毕业生创业行业分布 (截至 2017 年 11 月 30 日) 序号 创业行业 人 数 比率 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89 22.03% 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71 17.57% 3 批发和零售业 61 15.10% 4 教育 44 10.89% 5 制造业 37 9.16% 6 住宿和餐饮业 30 7.43% 7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4 5.94% 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0 4.95% 9 农、林、牧、渔业 10 2.48% 10 建筑业 7 1.73% 1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 1.73% 12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4 0

11、.99% 合计 404 100.00% 1.5 就业单位地区、行业、性质分布 1.就业地区分布 2 2017 届我校共有 3347 人赴“一带一路”涉及的省、市、自治区就业,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就业 1339 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业2008 人。 表 1.6 2017 届毕业生到重点区域就业统计 (截至 2017 年 11 月 30 日) 重点区域 人数 占比 “一带一路” 18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3347 32.97% 京津冀协同发展区 626 6.17% 长江经济带 11 省市 7078 69.71% 西部地区 6218 61.24% 2 地区分布 统计数据包括 “ 签就业协议形式

12、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科研助理、 其他 录用 形式 就业 、基层项目 、 应征义务兵、自主创业、自由职业 ” 8 类 就业去向毕业生 。 5 我校担当为地方及国家建设输送人才的社会责任,西部地区就业占比在 60%以上,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区域,其中四川省占比47.06%、成都市占比 39.54%,此外“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占比 17.06%。 表 1.7 2017 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截至 2017 年 11 月 30 日) 行政区域 本科 本科 占比 硕士 博士 研究生 占比 就业 人数 占总数 比率 东部地区 1762 37.56% 1144 176 24.17% 3082 30.3

13、6% 中部地区 399 8.51% 293 72 6.68% 764 7.52% 东北地区 58 1.24% 21 10 0.57% 89 0.88% 西部地区 2472 52.70% 2924 822 68.58% 6218 61.24% 注: 1.东部地区( 10):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2.中部地区( 6):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3.西部地区( 12):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4.东北地区( 3):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图 1.1 2017 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6 表 1.8 2

14、017 届毕业生就业省市分布 (截至 2017 年 11 月 30 日) 序号 省份 本科 硕士 博士 就业人数 占总数比率 1 四川省 1746 2374 658 4778 47.06% 2 广东省 704 443 48 1195 11.77% 3 重庆市 214 218 63 495 4.88% 4 北京市 269 169 29 467 4.60% 5 上海市 179 125 21 325 3.20% 6 浙江省 172 113 18 303 2.98% 7 江苏省 152 114 22 288 2.84% 8 湖北省 113 95 18 226 2.23% 9 贵州省 97 66 27

15、190 1.87% 10 云南省 92 62 17 171 1.68% 11 河南省 48 89 29 166 1.63% 12 山东省 79 64 17 160 1.58% 13 湖南省 113 33 8 154 1.52% 14 陕西省 51 71 22 144 1.42% 15 福建省 86 44 10 140 1.38% 16 广西壮族自治区 80 27 6 113 1.11% 17 安徽省 65 35 6 106 1.04% 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7 26 2 95 0.94% 19 河北省 52 32 8 92 0.91% 20 甘肃省 38 21 20 79 0.78% 21

16、 山西省 34 29 6 69 0.68% 22 天津市 38 26 3 67 0.66% 23 青海省 38 23 1 62 0.61% 24 辽宁省 39 11 8 58 0.57% 25 西藏自治区 22 24 1 47 0.46% 26 海南省 31 14 0 45 0.44% 27 江西省 26 12 5 43 0.42% 28 内蒙古自治区 18 6 2 26 0.26% 29 吉林省 12 8 0 20 0.20% 30 宁夏回族自治区 9 6 3 18 0.18% 31 黑龙江省 7 2 2 11 0.11% 7 2.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3 2017 届毕业生中,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17、主要集中在在制造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 表 1.9 2017 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截至 2017 年 11 月 30 日 ) 序号 单位行业 本科 硕士 博士 就业人数 占总数 比率 1 制造业 703 640 45 1388 15.66% 2 教育 216 477 500 1193 13.46% 3 卫生和社会工作 294 481 362 1137 12.82% 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579 483 10 1072 12.09% 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87 369 67 623 7.03% 6 金融业 220 326

18、6 552 6.23% 7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23 382 27 532 6.00% 8 建筑业 325 120 3 448 5.05% 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13 162 8 383 4.32% 10 房地产业 197 90 0 287 3.24% 1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99 140 7 246 2.77% 1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04 108 8 220 2.48% 1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02 117 0 219 2.47% 14 批发和零售业 87 61 2 150 1.69% 15 军队 87 49 2 138 1.56% 16 水利、环

19、 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9 52 3 94 1.06% 17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3 35 3 71 0.80% 18 农、林、牧、渔业 32 28 1 61 0.69% 19 住宿和餐饮业 26 4 0 30 0.34% 20 采矿业 7 7 0 14 0.16% 21 国际组织 5 3 0 8 0.09% 3 行业分布 统计人数包 括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其他 录用 形式 就业、自主创业”四 类 就业去向的毕业生。 8 图 1.2 2016-2017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对比 3.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4 2017 届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的达到 31.73

20、%,主要是以“互联网”为主的智力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的民营企业受到毕业生的青睐。 表 1.10 2017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截至 2017 年 11 月 30 日 ) 序号 单位性质 本科 硕士 博士 就业人数 占总数比率 1 民营企业 1555 1158 72 2785 31.73% 2 国有企业 1096 1099 40 2235 25.47% 3 医疗卫生单位 244 422 361 1027 11.70% 4 高等教育单位 17 247 487 751 8.56% 5 三资企业 356 325 10 691 7.87% 6 机关 103 324 20 447 5.09% 7

21、其他事业单位 81 200 25 306 3.49% 8 科研设计单位 62 140 32 234 2.67% 9 中初教育单位 23 120 5 148 1.69% 10 部队 87 49 2 138 1.57% 11 其他 9 5 0 14 0.16% 4 单位性质分布 统计人数包 括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和 其他 录用 形式 就业”三 类 就业去向的毕业生。 9 图 1.3 2016-2017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对比 10 第二部分 加强就业创业引导,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观引领等内容融入到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活动中,通过新媒体平台、

22、典型表彰大会等形式,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和典型人物事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积极投身国家发展战略,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重点领域、基层、西部、国际组织就业,鼓励毕业生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参军入伍。同时,积极建设和维护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的重点行业、着重开发西部和基层就业岗位,同时探索国际组织就业、实习信息渠道,为更多的毕业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铺路搭桥。 2.1 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国民经济主战场实现高质量就业 学校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 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抓住实施“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 +”行动计划等契机,主动

23、开拓就业岗位,主动对接人才需求,引导毕业生到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节能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领域就业创业,向世界 500 强及其它重点骨干企业、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三甲医院等重点单位输送毕业生,使毕业生就业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1. 就业毕业生到世界 500 强及其他重点骨干企业等高质量单位就业占比 60.95%。 表 2.1 毕业生到高质量单位就业情况 (截至 2017 年 11 月 30 日) 高质量就业单位 人数 占比 世界 500 强 企业 1129 11.12% 其他重点骨干企业 3046 30.00% 高等院校 751 7.40% 科研院所 548 5.40% 三

24、甲医院等重点医疗卫生单位 715 7.04% 合 计 6189 60.95% 11 2.接收我校毕业生 20 人(含)以上的单位,主要分布在航空航天、军工、金融、装备制造、卫生医疗等重要领域。 表 2.2 接收我校毕业生 20 人(含)以上用人单位统计 (截至 2017 年 11 月 30 日) 单位名称 就业 人数 单位名称 就业 人数 中建集团 228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30 四川大学(校本部) 165 比亚迪汽车集团 29 国家电网 164 碧桂园集团 29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141 腾讯科技 29 京东方光电科技 116 中国银行 28 华为科技 115 中铁集团 28 恒大集团

25、112 中国电建集团 27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92 富士康科技 26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8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26 学而思教育集团 6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25 中航工业集团 51 上汽通用 2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47 新东方教育集团 24 科伦药业 45 中国农业银行 23 中国移动 44 花旗金融 22 美的集团 39 招商银行 22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39 中国工商银行 22 中国建设银行 36 成都心田花开教育 20 中国电信 32 英特尔 (成都 ) 20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1 2.2 以基层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基层就业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让全校学

26、生对基层项目“早了解,深交往”,基层项目知道得早,基层就业宣讲会听得早;同时,专人专岗“牵线”, 24 小时贴心微信群,加强基层实习实践, 培养学生社会担当、艰苦奋斗、努力前行和锐意 创新的优良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职业理想;设立专项奖学金支持和鼓励志愿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就业、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就业的12 优秀毕业生。教育部就业创业工作动态专栏报道我校举措,持续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支持国家建设。 2.3 积极推进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学校成立了“四川大学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推送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及专家组”;将国际组织基本情况、招聘要求、职业发展路径等纳入

27、学生就业指导;对接国际组织人才需求,开设国际组织就业信息专项推介;启动本科生国际交流语言能力提升激励计 划,资助学生 GRE、托福考试,鼓励学生积极应聘参与全球治理的相关岗位。加强与有关部委合作,邀请外交部高风司长到校做“推送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就业”教师培训;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意向人群调研和摸底,回收问卷 4099 份,学校进一步对有意愿的学生提供精准的培训指导、推送和服务。 2017 年我校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共 45人,其中 2 人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 2.4 支持学生创新创业 在四川大学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 一是 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 。 大学生创新创意实现

28、平台将江安校区 3700 平米的商业街打造成 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 i 创街”,成立了“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定期开展创新创业讲座等系列措施,为学生提供全程化创业服务; 二是 建立健全了双创支撑服务体系 。 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设立“四川大学武侯区协同创新创业孵化器”,已引进 22 家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其中 10 家团队已成立公司。与郫都区政府在菁蓉小镇打造“四川大学 C 创空间”,已引进 7 家学生创业团队入驻。“一带一路”创新创业平台举办了三期尼泊尔高级政务研修班,为国内企业家和尼泊尔政务精英建立联系,促进双边商贸合作;建立“ 50 亿 +”系列双创基金 , 支持师 生创

29、新创业。 13 2.5 加大征兵入伍工作力度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兵役登记和征兵工作,一是成立了四川大学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和征兵工作站,安排专人落实征兵工作,明确分工,将征兵宣传动员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我校应征报名学生的体检、政审、预 征 兵工作。审核 12000 余名适龄男性学生的兵役登记表,并发放四川省兵役登记证。三是加大了工作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微信平台、校园宣传栏进行征兵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年级的形势与政策课加入参军入伍专门章节;将应征入伍作为职业生涯发展辅导和就业指导的一 个重要方向; 将大学新生应征入伍宣传单随录取通知书寄送给每一位新生 ;召开“四川大学

30、 2017 年应征入伍学生欢送座谈会”,提高学生国防意识,激发学生的参军热情。 14 第三部分 专业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3.1 实施专业化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职业生涯教育宣传册”随录取通知书寄到每一位本科新生手中,新生入校后即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建立自己的“电子生涯成长档案”;开放职业生涯导航、就业指导课等公选课,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 +就业”新模式,实现“职业生涯教育、就业力提升”等课程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常年开展“学业发展、基层就业、行业分析、求职能力提升、困难帮扶、个体咨询、赛事实践、创新创业、政策宣传” 9 大模块就业指导活动,做到“天天有门诊,

31、周周有讲座”,2017 届参加校院两级就业指导活动的学生达到 3 万人次。 建立健全专业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校友联络与就业指导专职岗”的专业化指导能力,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人群,开展进阶式、模块化、精细化的团体辅导和个体指导,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职业规划,从而规划好大学生活,为就业创业做好充分准 备。 3.2 打造“智慧”就业信息平台,提供立体化无间断就业服务 健全校院两级协同工作机制,推进“以学院为主体”的二级管理。进一步完善签约管理、就业信息统计、毕业生派遣等工作流程,做到“痕迹管理”全程可溯。加强签约改派一站式服务,做好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减少不必要手续流程,为学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

32、提供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就业服务。 就业信息做到“全网联合、纵横联动”,进一步实现供需信息精准对接。依托“就业网、就业 APP、微信、 QQ、短信、电邮”立体化信息网,实现了从“点对面全方位覆盖”到“点对点精准推送和反馈” 的无障碍信息沟通。目前,“川大就业”微信公众号有 61000 的关注量,就业网的日均浏览量达 1.5 万人次。 依托“智慧”就业信息平台,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对“用人单位需求反馈”、“就业市场形势”、“毕业生就业意向”、“国际组织就业”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编制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回应社会关切,反馈教育教学,促进人才培养。 15 第四部分 对接校企供需,提供精

33、准就业信息服务 面对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就业形势复杂的新形势,我校及时调整就业市场拓展策略,提升服务质量,使 2017 届校园招聘会再次实现数量和质量增长,为毕 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就业信息。 2017 届我校共举办大中型专场招聘会 77 场,小型专场 2246 场,接待进校招聘用人单位 4289 家,发布网上需求信息 6600 条,提供岗位比 1:5。我校被上大学网评为三类百强企业(央企、民企、互联网企业)校招最爱的大学排行榜第二位,被校园招聘网站“梧桐果”评为 2017 最受企业青睐的高校第一名。 4.1 以精准市场服务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在就业市场开发上, 立足于 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 一

34、方面积极开拓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战略地位的重点行业,以及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 兴领域;另一方面,加强开拓西部和基层地区的就业岗位 ,加大 国际组织实习 任职 岗位信息的宣传力度 ,为毕业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就业市场服务上, 细分就业市场。 根据供求双方特点,举办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的校园招聘活动, 为不同就业定位的毕业生提供 精准 的岗位信息 服务。今年举办了 航空航天类、电力类、互联网类、金融类等 行业组团专场招聘会 25 场; 地区专场如深圳团、中关村团、贵阳团、南京团、宁夏团等 49 场 ;还举办了 3 场面向实习生和硕博士的专场。分

35、类招聘会的形式大大提高了招聘服务效率,充分发挥校园就业市场的 主体作用。 在就业市场调研上,与 30 多家省(市)人力资源部门召开了校地人才座谈会;主动走访了河北、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云南、新疆等地 , 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变化;还向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 2500余份,广泛收集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听取社会对我校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16 4.2 2017 届校园招聘及需求分析 2017 届校园招聘和需求较 2016 届有显著增长 ,进校招聘用人单位数增长 22.02%、就业网上发布需求信息数增长 16.14%。 图 4.1 近两年校园招聘情况比较 1.校园招聘单位行业分布

36、 从到我校招聘的用人单位行业分布看,近年社会对我校医科、工科生的需求相对最高:医疗卫生生物、教育科研文化、制造电气汽车、计算机网络、电子类近两届一直排列进校用人单位行业的前五。 图 4.2 2017 届招聘单位行业分布统计(单位:家) 注:根据到我校招聘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本节划分出 15 个具体行业,个别用人单位数量太少的行业归入“其他”类别。 17 2.进校招聘单位地域分布 2017 届东西部地区进校单位数都有增长,而在我校加强开拓西部和基层地区的就业岗位的强有力的措施下,西部地区的用人单位增幅更加明显。 表 4.1 2017 届进校招聘单位地域分布(单位:家) 地区 省市 合计 比例 东

37、北 黑龙江 4 0.09% 吉林 5 0.12% 辽宁 21 0.49% 小计 30 0.70% 东部 北京 350 8.16% 天津 38 0.89% 河北 18 0.42% 上海 243 5.67% 江苏 180 4.20% 浙江 356 8.30% 福建 55 1.28% 山东 83 1.94% 广东 675 15.74% 海南 17 0.40% 小计 2015 46.98% 中部 山西 11 0.26% 安徽 44 1.03% 江西 32 0.75% 河南 36 0.84% 湖北 97 2.26% 湖南 75 1.75% 小计 295 6.88% 西部 内蒙古 28 0.65% 广西

38、58 1.35% 重庆 203 4.73% 甘肃 17 0.40% 贵州 244 5.69% 宁夏 33 0.77% 青海 5 0.12% 陕西 46 1.07% 四川 1084 25.27% 西藏 14 0.33% 新疆 162 3.78% 云南 43 1.00% 小计 1937 45.16% 其它 海外及港澳台 12 0.28% 18 图 4.3 进校单位地域分布对比(单位:家) 3.各类单位进校招聘时间统计 2017 届进校招聘的用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占比 25.97%、民营企业 39.68%、事业单位 25.93%、三资企业 4.69%、党政机关及部队1.73%,其他占比 2%。而 65

39、.47%的用人单位都集中选择在 911 月进校招聘。 图 4.4 2017 届用人单位进校时间分布(单位:家) 注:单位性 质分类标准: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党政机关级部队、事业单位(包括科研设计、高等教育、医疗事业、其他事业),以及其他。 19 4.学校就业网上发布需求信息情况 针对 2017 届毕业生,学校就业网发布就业需求信息共 6600 条,其中实习信息占比 8.45%。近年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以实习生招聘形式,从实习生中选拔人才,将校园招聘工作前移。特别是五月和六月,我校就业网上的实习信息占当月需求信息的 20%。 图 4.5 2017 届就业网上发布信息需求统

40、计(单位:条) 20 第五部分 关心关爱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成 效显著 5.1 困难毕业生帮扶成效显著 2017 届共有困难毕业生 3269 人 ( 包含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身体及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 ) ,其中 3175 人已就业,就业率达到97.12%,高于全校平均就业率。 2017 届全校残疾毕业生 7 人中,就业人数 6 人。 四川大学地处西部,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比重较大。学校大力探索和实践“受助学生公益社团化管理”模式,努力实现经济资助、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四结合”的资助工作机制,有效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同时,学校出台了关于加强“ 2

41、017 届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校院两级共同努力真抓实干,进一步加大“一生一策、离校服务不断线、精准帮扶”的力度,实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计划”,通过经济援助、建立帮扶档案、分类指导、专场指导、个体辅导、就业推荐等 形式 对困难毕业生给予行之有效的就业帮扶,切实关心、关爱困难毕业生。 针对全校 7 名残疾毕业生,在学院帮扶的同时,就业中心老师到学院实地开展帮扶,使 6 名同学顺利就业。 一名暂未就业的学生正在参加相关技能培训,学校与学院也积极为其推荐就业单位,以便其技能培训结束后顺利就业。 5.2 少数民族毕业 生就业情况分析 2017 届全校少数民族毕业生总数 1214 人,

42、就业率达到 95.55%(大部分暂未就业少数民族毕业生拟回生源地参加当地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录考试)。 学校加大力度实施对少数民族毕业生的精准就业创业服务,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的就业帮扶和就业推荐,召开“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座谈会”、开展全覆盖问卷调查、切实了解需求;组织学校相关单位赴新疆开展调研和对接,促进新疆籍学生就业创业和引导非新疆籍学生到疆就业;主动引进和落实新疆自治区直属及地21 州企事业单位招聘团、乌鲁木齐市人社会局招聘团、吐鲁番市事业单位招聘团等 约 150 家单位到学校的专场招聘,提供新疆就业岗位信息约 3000 个;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服务和就业推荐,积极应对学生应聘过程中的突发状

43、况,帮助毕业生解决实际困难;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西藏藏族学生毕业后大多选择报考公务员的情况,邀请相关专家,举办公务员考试培训及交流会;同时采取多种形式举行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分享会,就学习、就业、考研等问题进行讨论和分享,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22 第六部分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 6.1 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办最好的本科教育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 才培养体系。积极贯彻落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人才培养全过程、全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课程,努力实现“建世界一流大学,办中国最好本科”的战略目标。学校每四年启动一次全校性本科

44、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要求各院系根据学科专业发展、专业评估、课程认证等实际情况,可进行适当的微调。 2017 年,学校开展了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要求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出各学科、各专业的发展动态和人才所必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培养,充分体现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既保障基础够扎实、专业有特色, 又 强调学科 交叉、知识复合,更要面向实际需求、未来发展;增加了跨学科专业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至少修读不少于 4 学分的跨学科专业课程;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所有学生需完成创新创业教育 4 学分方能毕业。 2.依托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

45、储备。围绕“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继续推动“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的“探究式 -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协作精神和社会担当能力;继续推动“万门课程建设”,努力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 要的课程体系,通过邀请校外专家开课、引入兄弟高校优质课程、校内现有师资开设新课等方式,实现课程“质”与“量”的双轨提升。在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和使用取得新进展,新增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全球商务、工程经济学等创新创业教育的优质慕课在教育部“爱课程网”上线,并在校内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大力助推了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3.继续深入实施大

46、学生创新创业系列训练计划,支持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学校加大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支持力度,设立各类项目数达到 2826 项,参与总人23 次数达到 9767 人次。组织本科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 210 项,参赛学生达到 13701 人次,获奖项目达 2646 项。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获得“两金两银”的优异成绩,并获得大赛“先进集体奖”。通过训练和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4.大力开展实验教学改革,打造长期稳定的高质量实践基地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在真实行业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投入实验教学改革和实习基地专项

47、经费,立项开展综合设计 型 和创新探索(创业)型实验课程教学教改,加强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继续推进高质量、多样化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参与改革的论文优秀率高于传统论文。 5.充分发挥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导师作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016-2017 学年,学校及各学院邀请校外创新创业导师为本科生开设课程和创新创业系列讲座;参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实习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环节;参与修订培养计划、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审,指导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就业创业、创新创业训练营等活动。学校组织校外创投专家、校内相关专业的专家对所有创业团队开展专门的培训。 6.2 实施创新型研究

48、生培养 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构建“高水平,国际化,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全校各学科点在深入调研国内外一流大学相同或相近学科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本学科的优势和特色,通过学科点专家、教授充分讨论、论证,并广泛听取本学科教师的意见,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进行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激发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依据各专业特点和职业领域的任职资格要求,分类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优化课程内容,强化与职业相关的实践能力培养,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 建设计划”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计划”。 2.建立以高水平科研为导向的

49、研究生培养模式。设立“研究生科24 研创新基金”,资助研究生独立选定国际学术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基础研究课题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的科学研究。推行本硕博优秀学生贯通式培养工程。根据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将本硕博不同阶段的学习、科研和学位论文等工作进行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制定统一、连贯的培养计划,保证科学研究的连续性,有利于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为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和学科交叉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实施“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项目, 支持优秀博士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全英文课程建设”和“全英文专业建设”,提高研究生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以培养创业意识为核心,依托专业教育和科研资源,培育研究生创业精神。深入发掘各类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的创业教育资源,把创业教育融入到研究生课程和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引导任课教师和导师通过相关专业课程讲解学科发展和产业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创业案例典型,培育研究生创业意识。鼓励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团队,将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与科技创业紧密结合。学校通过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四川 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平台,将研究生师生团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条件地孵化成科技型创新创业企业。 4.以提升创业能力为目标,将创业教育纳入研究生文化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