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融及其离合诗爱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熟知这么一则故事:曹操在行军途中,曾经过曹娥碑,见碑阴题着“黄绢幼妇外孙韰臼”八字。曹操问随行的杨修是否能领悟这八个字的意思,杨修答道:“能。 ”曹操叫他暂时不说出答案,让自己再想一想。骑马走了三十里路后,曹操才想了出来,原来八字中首二字“黄绢” ,乃有色之丝, “色”加“丝”旁,即“绝”字;“幼妇” ,即少女, “少”加“女”乃“妙”字;“外孙”即女儿之子, “女”加“子”乃“好”字。韰是辛味的食物, “韰臼”,为受辛之器, “受”加“辛”乃“辤” (即“辞”的异体字)字;所以那八个字的谜底就是“绝妙好辞”四字。再看杨修的答案,也是这四个字,于是曹操叹息着对
2、杨修说:“我的才智,与你相比,相差三十里。 ”三国演义中的这则故事,出自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 。在同时的小说异苑中,也有与此相仿的一则故事,但人物则有所变动。 异苑说,蔡邕到吴越一带避难时经过曹娥碑,读了碑文后大为叹赏,就在碑阴题了“黄绢幼妇外孙韰臼”八字。后来曹操经过此地,不明八字所指,遍询群僚也无人能解。这时有个在河边浣纱的妇人对曹操说:“坐在第四辆车上的那位官长能够解答。 ”曹操命人召来,乃是祢衡。祢衡读了那八个字,果然解出就是“绝妙好辞”的意思。再找那浣纱的妇人,已经找不到了,有人认为她就是曹娥的魂灵。两则故事中都提到曹娥碑。曹娥碑是东汉上虞县令为孝女曹娥所立的碑,碑文由邯郸淳所
3、撰。曹娥是会稽上虞人,其父曹盱在东汉汉安二年(143)因祭赛涛神伍子胥而溺死于钱塘江中,曹娥那年才十四岁,因觅父尸而投身江中,据说后来她的尸体竟负着曹盱的尸体浮上江面。县令度尚悲其志而异其事,因此为她筑墓树碑。曹娥碑在会稽(今浙江绍兴) ,而曹操则从未南渡长江到过江南,所以那两则故事并非史实,只能说是流传在江南一带的民间故事。 异苑中的那个,将曹娥的幽灵都请了出来,具有更强烈的民间传说的色彩,应当也是两者中较为原始的一个。尽管那两则故事并非典实,从中却能看出魏晋时代文人以字谜来作智力游戏的习气。上古没有“谜”字,我们现在称作“谜”的,上古称作“讔” ,或者作“隐” 。中国很早就有讔语,早在东汉
4、班固编的汉书艺文志中,就在杂赋之末记载了隐书十八篇。我们在荀子一书中所见到的赋篇 ,应当就是那些讔语的代表作。 赋篇中其实有五则讔语,每则以一小段问答体的文字来描写一件事物,到篇末才点明这件事物的名称,为读者提供答案。这类文字在形式上与后来的赋非常接近,故后来的赋袭用了它的名称,而班固在编汉书艺文志时,也将它置于“杂赋”一类。刘勰在文心雕龙分别论述各种文体的二十篇文章中也有一篇谐隐 ,专门论述这些“谐辞讔言” 。可见在古代也将这类志在嘲谑或娱乐的东西视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特殊的体裁。刘勰在谐隐篇中,已出现了“谜”字,他将谜语的产生追溯到魏代:“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 ”并给
5、“谜语”下定义说:“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 ”又描述谜语在形式上大抵是:“或体目文字,或图像品物,纤巧以弄思,浅察以衒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 ”这里他已将谜语分为“体目文字”即字谜、 “图像品物”即物谜两类,直到现在,所有的谜语也不外是这两类。在论述谜语的产生时,刘勰说:“荀卿蚕赋 ,已兆其体;至魏文、陈思,约而密之;高贵乡公,博举品物;虽有小巧,用乖远大。 ”这里的蚕赋 ,亦即荀子赋篇中五则小赋之一。故刘勰认为谜语萌芽于荀子的赋篇 ,到了建安时代,曹丕和曹植将荀子的那种体裁加以压缩,并使它更加精密,就产生了正式的谜语。曹丕的孙子高贵乡公曹髦,进一步“博举品物” ,创作了大量谜语,
6、使谜语流传益广。时隔一千七百多年,曹丕、曹植及曹髦的谜语现在都已见不到了,所谓蔡邕作的“黄绢幼妇外孙韰臼” ,出于南北朝时代的小说,很难相信真是蔡邕的作品。因此,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建安时代的谜语,也许就只有建安七子中孔融所作的一则了。孔融所作的那则谜语是字谜,与传为蔡邕所作的那则一样,也以“离合”的格式射谜底,但它却是以四言诗的形式作成,后人给它取名为离合作郡姓名字诗 。诗云: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施张。吕公矶钓,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好是正直,女回于匡。海外有截,隼逝鹰扬。六翮将奋,羽仪未彰。蛇龙之蛰,俾也可忘。玟璇隐曜,美玉韬光。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
7、全诗大意是说自己将与时进止,在时机不成熟“羽仪未彰”之际,自己将像“蛇龙之蛰” 、 “美玉韬光”一样深藏不露,耐心地等待风云际会的时机。在这诗意之外,这首诗又每四句射一个字,全诗二十二句射六个字(其中倒数五六两句射一个字) 。如第一句第一个字是“渔” ,第二句首一字为“水” , “渔”离“水”乃一“鱼”字;而三句第二字为“时” ,四句第二字为“寺” , “时”离“寺”乃一“日”字;一二句的“鱼”合三四句的“日” ,即成一“鲁”字。又如五句首一字为“吕” ,六句第二字为“口” , “吕”离“口”乃一“口”字;七句第二字为“域” ,八句第二字为“土” , “域”离“土”为一“或”字;而五六句的“口
8、” ,合七八句的“或” ,即成一“国”字。其中只有“玟璇隐曜,美玉韬光”两句,以“玟”离“玉”成一“文”字,不需再合。故全诗二十二句射的是六个字:“鲁国孔融文举” ,亦即作者的籍贯、姓名及字。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关于他小时候将大梨让给哥哥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从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孔融从小就是一个知书识礼的谦谦君子。这位幼儿时期颇有君子之风的圣人后裔,长大之后,在那黑暗动荡、是非颠倒的世道下,却被逼出一副傲诞任性、不拘小节的模样,成为魏晋名士放荡不羁作风的代表人物,但在骨子里,他却仍是一个恪守礼法的耿介之士。因此之故,在董卓专政时,他因违忤董卓的旨意被出为北海
9、太守;建安元年被曹操征召入许后,他又因维护汉室而经常顶撞、嘲讽曹操,终于在建安十三年(208)被曹操以“讪谤”的罪名杀害。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称赞孔融所作的文章“体气高妙,有过人者” ,然而又指出其不足之处是“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乎杂以嘲戏” 。其实,孔融所作之“杂以嘲戏”实在是他愤世嫉俗的一种表现。他对曹操凌驾于汉室之上的行为极其愤慨,但又无可奈何,于是装出一副放诞任性的样子,不时借故对曹操的言行嘲谑讽刺以泄愤。他对曹操的嘲谑是毫不留情的,如曹操下禁酒令,他就写信给曹操说:天上有酒旗星,地下有酒泉郡,人有旨酒之德。尧不饮千钟美酒,就不会成圣人。何况夏桀、商纣因好色亡国,你也没有命令禁止婚姻啊
10、!又曹操攻灭袁绍后,将其媳妇甄氏嫁给儿子曹丕,孔融就在写给曹操的信中提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曹操因孔融博学多闻,还以为他是在哪一种典籍中看到过这一记载的,就在见面时郑重地向他请教这句话的出典,不料他的回答是:“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弄得曹操啼笑皆非。总算曹操还是个气度恢宏的人,居然还能一忍再忍,忍了十三年之久才终于忍不住了。如果换一个心胸褊狭的君主,孔融的悲剧恐怕早就产生了。清人宋长白柳亭诗话记载道:“(李)太白赠刘都使诗:归家酒债多,门客粲成行。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 后人误指为孔北海作。 ”产生这一错误与孔融豪放好客的性情与李白相通有关。据张璠汉纪记载,孔融直到晚年居家失势时,
11、仍然宾客盈门,为此他还欢喜地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宋代文宗欧阳修也以爱才好客著称,他就经常朗诵孔融“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这两句诗句。可惜的是,孔融流传下来的诗歌实在太少,除了那首离合作郡姓名字诗外,就只有短小的六言诗三首、 临终诗一首及真伪莫辨的杂诗二首了。除杂诗外,其他诗的成就都不太高。杂合作郡姓名字诗虽然是类似于智力游戏的娱乐之作,但颇见作者才思之巧妙,不失为文人之雅事。后人称其格式为“离合体” ,南朝诗人鲍照曾有仿作,唐代诗人权德舆更以这一体式作了一首长达数十韵的长诗。至如温峤回文诗、傅咸集句诗以及梁元帝姓名体、沈炯十二生肖体等等游戏体诗,虽各出机杼,但细究根源,也应当归因于孔融此作。高: 考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