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项限时练(二十八) 赏析艺术技巧(建议用时:40 分钟)一、对点题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导学号:54012146】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面是随时有客要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 注 ,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铁良不含糊,一手揪出一拳头面, “啪” ,和在一起,搓成粗条儿,掐着两头儿,上下一悠,就一个人长了人伸开胳膊的长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铁良两手往当中一合,就是两股,再抻再合,就是四股,再抻再合,八股,十六股,三十二股,六十四股,一百二十八股。之后掐去两头,朝脑
2、后一甩,好像是大闺女的辫子飞落到灶上的锅里,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锅边儿的伙计用一双长筷子搅两下,大笊篱把面捞出盛到海碗里。海碗里有牛骨高汤,入好面,撒几片芫荽、葱丝儿、带红根儿的嫩菠菜,浇上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绿、白, “啪嗒” ,放在了客人面前。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铁良呢,和街上的熟人聊了有一会儿了。(节选自阿城抻面)【注】 抻(chn) 面:用手把面团抻成面条。抻 , 拉长。1节选文字是如何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办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的?请简要分析。【答案】 (1)直接描写:使用了一系列准确、生动的词语,如动词“揪”“和”
3、“搓” “掐” “悠” “合” “抻” “甩” ;数词的变化,如“八”变“十六” ,再变“三十二” ,再变“六十四” ,再变“一百二十八” ;拟声词“啪” 。使用了生动、恰当的比喻,如将抻好的面朝脑后一甩, “好像是大闺女的辫子飞落” 。这些描写手法的运用,写出了铁良抻面动作的娴熟、细致,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2)间接描写:主要从“客人”角度烘托。“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 ”“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 ”“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 ”运用比喻、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等手法,写出客人不同阶段的反应,衬托铁良抻面手艺的高
4、超。(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提示】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中篇小说木木描述的是:农奴盖拉新又聋又哑,是庄园的看门人。他爱上了洗衣女塔季雅娜,后者却被女农奴主指配给了一个酒鬼。在送塔季雅娜走的路上,盖拉新捡回了一只小狗,唤做木木,从此木木成了他生活的慰藉(下面是从木木中截取的一段文字)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不记得“她”有过不在屋外等着他回来的事,于是他跑上跑下,到处去找“她” ,用他自己的方法唤“她” 。他冲进他的顶楼,又冲到干草场,跑到街上,这儿那儿乱跑一阵。“她”丢失了!他便回转来向别的佣人询问,他做出非常失望的手势,向他们问起“她”来;他比着离地半阿尔申的高度,又
5、用手描出“她”的模样。有几个人的确不知道木木的下落,他们只是摇摇头,别的人知道这回事情,就对他笑笑,算是回答了。总管做出非常严肃的神气,在大声教训马车夫。盖拉新便又跑出院子去了。他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从他那疲倦的样子,从他那摇摇不稳的脚步,从他那尘土满身的衣服上看来,谁都可以猜到他已经跑遍半个莫斯科了。他对着太太的窗子默默地站着,望了望台阶,六七个家奴正聚在那儿,他便掉转身子,口里还叫了一次“木木” 。没有木木的应声。他走开了。大家都在后面望他,可是没有人笑,也没有人讲一句话。第二天早上那个爱管闲事的马夫安季卜卡在厨房里讲出来,说哑巴呻吟了一个整夜。2自选欣赏角度,谈谈所选文段是如何塑造
6、盖拉新这个人物形象的。【解析】 本题考查自选角度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要分析塑造被选人物形象的手法,首先要熟悉文本中有关此人物的情节,这是前提;其次要选好分析角度,如分析描写手法、情节安排或叙事的角度等。【答案】 提示:所选文段通过叙写盖拉新在木木丢失后的焦急和痛苦,塑造了一个善良、敏感、执着和饱受折磨的农奴形象。可从以下角度分析:叙事视角的角度;情节设置的角度;动作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角度。(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具体略。(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54012147】冬 夜何君华离家还有七八里路的时候,中巴车还是抛锚了,像一个突发心肌
7、梗塞的老人,趴在寂静的山村公路上再也不肯动弹。乘客早就质疑这破车不行,叮儿当啷的,路上肯定要出问题。但当时司机叼着烟说:“坐不坐?不坐拉倒,哪那么多废话?”乘客们没办法,只得一个一个上去了,徐刚也跟着上去了。因为除了这辆破车,镇上实在看不到任何别的车辆。果不其然,半路车坏了。司机又叼起一支烟,冲车里仅剩的四个乘客喊道:“都下去走吧,车动不了了。 ”徐刚只得拎着行李疲倦地走下车,漫天飞舞的大雪依然在跳跃,大地早已被染成了白色,白茫茫一片,分外耀眼。村庄霍地胖了一圈。已经是除夕夜的十点钟了,不会再有任何一辆车来,徐刚只能拎着行李往家的方向走。这个年,徐刚本来是不打算回来的,他在电话里对娘说:“娘,
8、我过年不回来了,工地不放假。 ”娘说:“儿,回来吧。 ”隔了一天徐刚又给娘打电话:“娘,火车票不好买。我去了车站一趟,没买着。 ”娘说:“儿,回来吧。 ”娘反反复复就是这一句话,徐刚只好决定回来。包工头跑了,徐刚一年白干了,这个年怎么过?徐刚的心情如同这寒冷的冬夜一样荒凉,他一个人慢吞吞地走在乡村公路上,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一年到头,两手空空,怎么面对娘呢?或许是雪压断了电线,公路穿过的村庄竟没有一户人家亮着灯,徐刚的心情也降到了冰点。徐刚茫然地朝前走着,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此刻正走在回家的路上,除了娘。此刻娘一定站在屋门口等他,想到这里,徐刚赶紧加快了脚步。所有的鸟都躲了起
9、来,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徐刚踩在雪地上的脚步声嘎吱作响。终于,他走到了青石桥头。过了青石桥头就是家,徐刚没有加快步伐,反而减慢了步子。他又犹豫起来:“怎么面对娘呢?”这时,桥头的一座白色雕像突然开口:“是我的儿吗?”徐刚吓了一跳,但马上听出那是娘的声音,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一座白21 色的雕像。“娘,是我。 ”徐刚连忙扔下行李,掸掉落在娘头上和身上的雪花。22 “娘,怎么不在家里等?”徐刚责问道。23 “我来望我的儿呀,儿,你回来了啊!”娘摸着徐刚的脸,娘的手在颤24 抖。徐刚握着娘的手说:“娘,我们回家吧。 ”25 娘也说:“儿,我们回家。 ”26 徐刚远远地看到了山坳上家里的灯,那是一盏微弱的
10、、昏黄的、跳跃着27 的煤油灯,整个雪夜里唯一的一缕光。徐刚和娘坐在灯光下吃饺子。28 徐刚说:“娘,包工头跑了。 ”29 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30 徐刚说:“娘,我一年白干了。 ”31 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32 好像所有事娘都不关心,娘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儿,吃饺子。 ”33 (选自小小说月刊 2016 年第 2 期)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1)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2)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表现
11、手法,其次要分析表达效果。如(1)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 “盼望着早点到家”写出了徐刚归家心切, “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写出了徐刚因为包工头跑了没有拿到工钱不敢回家的心理,心理描写刻画出徐刚的矛盾心理。(2)运用外貌描写(比喻修辞), “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写出了母亲在雪中等待的时间之久,表现出了母亲盼儿子归家的心切。【答案】 (1)运用心理描写,刻画出徐刚既想回家又怕回家的矛盾心理。(2)运用外貌描写 (运用比喻修辞) ,形象地写出母亲等待之久、盼儿之切。二、综合题组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导学号:54012148】养鸭人筱 敏乡村,还留着这一面驯顺的池塘,养鸭人来到这里。绿意慵
12、倦,旧年相熟的苔草,刚进入夏季就衰老了,倒伏着,瑟缩着。听凭车辙和鞋印碾过去,踏过去。桥架起来了,于是有车,楼宇竖起来了,于是有并不荷锄而出的人。风已经是反季节的了,带着金属般尖利的呼啸,从池塘上空划过的时候,池塘就梦魇一般地痉挛一下。夏季很冗长。公路是棕红色的,如一道鲜活的擦痕,切割着水湄笔直而去,又笔直地切割了远方的山脚。那道棕红色的擦痕也很冗长。走了比乡愁更漫长的路,养鸭人在这里搭起他的席棚。把骨节粗大的手掌拢在眉际,并非为遮住乡野暴烈的日光,却是为遮住都市声浪的日渐近逼。在每一个遍体尘土的傍晚,他次第收缩自己的视线,如同次第收缩对世界的幻想。当鸭群在晨间欣然醒来,摇摆着扑入池塘中嬉戏的
13、时候,那种生之欢愉是如此饱满。暗影在席棚之下,而日光尽情倾下。池塘在欢愉中绽开,苔草在欢愉中湿润,绿水中是银亮的光斑和洁白的羽翎。只有养鸭人知道,苔草和鸭群都只存活一季,生之欢愉是没有未来的欢愉。故乡已经不可触摸,他是漂流的,漫无目的地漂流了一季,又漂流了一季。因为远方总是好的。而当远方也被挤迫着慵倦并且沉落的时候,究竟有什么可以长存?席棚的日夜都是低矮的,漂流者是低矮的,夜里靠近哪一盏灯,才能确切地感觉到其实还很健壮的自身?月亮如儿时一样升起来了,橙黄色,很瘦弱,一言不发,却依然带着一个奔月那样明亮的关于远方的故事。远处的山更浑糊了,近处的山更沉重了。目力所及的每一座楼房都紧闭着,只留下几方
14、如月光一样橙黄得黯淡的玻璃。鸭群睡了,而虫鸣仍在,儿时一样的清越,在仅存的水湄和苔草之中。又有一股带着金属气味的风划过,月亮就在池塘里痉挛了一下,望之令人心惊。忽然他开始喊叫“啊!啊,啊啊”像是呼唤,也像是抒情,于是夜空中有了一种裂帛似的回声。然而没有人能听懂这外乡人的语音。鸭群被惊着了。呼啦啦一阵张皇的扑翼,逃亡似的纷纷扑入水中,然而池塘依旧惺忪。远远的黑暗中传来几声狗吠,很困倦的。没有一扇门窗就此张开,回应他的嘶叫。于是,一切复又平静。或许世界上还有未曾撕碎也未经证实的远方的故事。此刻,那故事必定栖在夜色之中。养鸭人就枕着那故事睡了。他当然不会梦见,将近一百年前有一位名叫卢森堡的女人是怎样
15、做着关于池塘的梦。这位曾使整个欧洲为之惊厥为之歌哭的女人,这位曾使整个世界为之侧目为之摇曳的女人,一次再次地梦见自己是一个乡村的牧鹅女,赤足走在露水深重的苔草上,于是世界不再存在,只余下她默默地照看绿水,照看水中银亮的光斑和洁白的羽翎。那面有着月光的池塘对于她太遥远太遥远了,那是一个无法撕碎也无法证实的远方的故事,她是枕着这个故事逝去的。假如养鸭人在梦中与她相遇,他能不能领她去找远方的乡村?(选自 血脉的回想 ,有删改)4本文前四段写乡村的环境,请概括其特点并说明其作用。【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由前四段的内容如“苔草听凭车辙和鞋印碾过去,踏过去” “桥
16、架起来了有并不荷锄而出的人” “公路切割了远方的山脚” “都市声浪的日渐近逼”等,可知乡村环境的特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即可。其作用是渲染氛围,为下文做铺垫。 【答案】 乡村衰落:受城市挤压侵扰,被公路切割得破碎,生态遭到破坏。渲染氛围,为下文写养鸭人的活动和心理做铺垫。5从描写人物的角度,赏析第段的文字。【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内涵和表现手法的能力。三段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 “裂帛似的回声”则运用比喻的手法;既表达了养鸭人内心的迷茫,也表现了其内心的呼唤。 “然而没有人能听懂这外乡人的语音”侧面写出了养鸭人内心的孤独。【答案】 人物语言描写:喊叫既凸现了养鸭人心中的迷茫,也表
17、现了养鸭人对现实的反抗和对远方的呼唤。比喻手法:生动地写出回声的响亮,表现了静夜的空旷,烘托养鸭人内心的孤独。6文章最后,作者为什么要叙写卢森堡的故事?【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叙写卢森堡的故事是因为她和养鸭人同样热爱池塘和放牧,热爱自然,追求梦想,向往远方。同时,卢森堡的故事写在结尾处,拓展了文章意境,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答案】 养鸭人和卢森堡都爱池塘和放牧,爱自然,向往远方。写卢森堡的故事,说明人类无论处于何地,都有对梦想的向往。拓展文章意境,深化主题。7结合全文内容,探究第段画线句子的意蕴。【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或许”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还有未曾撕碎也未经证实”表达了人们对乡村重归宁静、自然重现生机的憧憬;“必定”蕴含着对拥有理想和信念的人们的肯定。【答案】 虽受现实困扰,但人们相信远方还有完整美好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蕴含了人们对乡村重归宁静、自然重现生机的憧憬。也蕴含了对生活中拥有理想、信念的人们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