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诗意课堂溢彩流光-饮酒其五-课堂教学实 录与点评.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020857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意课堂溢彩流光-饮酒其五-课堂教学实 录与点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意课堂溢彩流光-饮酒其五-课堂教学实 录与点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诗意课堂溢彩流光-饮酒其五-课堂教学实 录与点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诗意课堂溢彩流光-饮酒其五-课堂教学实 录与点评.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诗意课堂溢彩流光-饮酒其五-课堂教学实 录与点评.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7诗意课堂 溢彩流光执教:辽宁省锦州市第八中学 李东平点评:辽宁省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 任丽芬饮酒其五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师: 中国幅员辽阔,美景颇多,而且每一处名胜都与文人有着 千 丝 万 缕 的 关 系 ,譬 如 寒 山 寺 、黄 鹤 楼 ,譬 如 白 帝 城 。人 们 之所以不远万里苦苦寻觅而去,不过是因为萦绕于心头的那几句熟悉的诗文。庐山之所以名扬天下,也是因为在其山脚曾住过一位辞官归隐的文人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陶渊明于庐山脚下写就的诗歌饮酒。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上展示的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读一下?生: (边看大屏幕边读)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

2、潜,字 渊 明 ,私 谥 靖 节,晋 浔 阳 柴 桑 人 。著 名 诗 人、辞 赋 家 、散文家。出身于沦落的仕宦家庭。青壮年时,曾做过江州祭酒和参军一类的小官,但时间都很短,时官时隐。后任彭泽令,终因不 满 官 场 黑 暗 ,又 不 肯 迎 合 权 势,在 4 0 5 年 他 4 1岁 时 弃 官 归 田 ,再没 作 官。死 时 6 3 岁。陶 渊 明 现 存 的 作 品 有诗12 0 多首,辞 赋 3篇,散文6篇。他在诗文中着力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开创了田园诗派,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师: 读得很好,请坐!大家有没有发现刚才这位同学在读的

3、过程中犯了一个小错误?众生: 他 读 错 了一 个 字 ,应 该 是“ 谥 s h号 ”。师: 大家听得都非常仔细,(将“谥”字写在黑板上并标好音)谁 能 说 说“ 谥 号 ”是 什 么 意 思 ?生: 就是人死后的称号。师: 确切一点说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称为“谥”或“谥号”。那“私谥”是什么意思?生: 我觉得是私下的谥号。师: 陶渊明41岁归隐田园不再做官,所以死时朝廷也没有给他封号,而是他的朋友、亲人因其一生气节操守而称其“靖节”。你还知道关于陶渊明的哪些事?生: 我知道陶渊明做官的时候有一次上级来视察,让他穿好官 服 站 着 迎 接 ,陶 渊 明

4、 说“ 我 不 能 为 五 斗 米 折 腰 ”,就 辞 官 回 家 了。师: 在历史的天平上,五斗米究竟是多少,值得用千年的时光铭记它的重量?不过我们真的要感谢那个乡里小儿,是他让中国的田园从此沾染了一缕菊香。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触摸这从酒杯中流淌出来的文字吧。请同学们先自读一遍诗歌。(生朗读,师巡视。)师: 好,我们请一名同学为大家朗读,其他同学听听他的字音是否准确。谁来试试? ( 一 生 主 动 朗 读 。)师: 你的声音很好听,请坐!大家看看他读的字音有和你不一样的吗?众生: 没有!师: 诗歌,既有诗的隽永,又有歌的韵律,因此,诵读诗歌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读出音韵美。这首诗作为田园诗歌的名篇,

5、我们应该用一种怎样的语气语速来读呢?众生: (七嘴八舌)缓慢的,舒缓的。shFwRnyL jiSn2010.918特稿论点摘编教学语言文学评价悦读语文博客学生心语师: 很 好 ,那 么 作 为 一 首 五 言 诗 ,它 的 节 奏 又 应 该 怎 么 划 分 呢 ?众生: 二三!( 屏 幕 展 示 :诗 歌 内 容 及 节 奏 划 分 。)师: 好 ,我 们 就 按 照 刚 才 总 结 出 的 这 几 点 要 求 大 声 地 再 自读一遍诗歌。( 众 生 大 声 自 由 朗 读 ,师 巡 视 。)师: 哪位同学能为大家做一下朗读示范?(一生主动朗读,大家鼓掌。)师: 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

6、?生: 我觉得他停顿读得挺准,感情也挺好,就是速度太快了。师: 那你 给大家读一下吧。(众生笑,该生朗读诗歌。)师: 好 ,请 坐 。大 家 觉 得 她 读 得 怎 么 样 ?生: 她速度掌握得挺好,但没有前一个同学读得有感情。师: 看来两名同学各有所长,那就让我们吸取他们的优点一同来读一遍吧!( 众 生 有 感 情 地 大 声 朗 读 。)师: 大家感觉读得怎么样?( 众 生 笑 , 有 人 小 声 说 :“ 挺 好 ” 。 )师: 老师也觉得确实不错,给自己点掌声吧!( 大 家 鼓 掌 。)师: 诵读让我们初步感知到诗歌的韵律美,希望同学们通过翻译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蕴美。现在,小组合作

7、,交流课前预习的成果。(众生以小组为单位翻译课文,师巡视并倾听同学们交流 的 内 容 。)师: 同学们觉得这首诗翻译起来难吗?众生: 不难,书下注释都有。师: 那我们请一位同学给大家翻译一下吧,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她的翻译与你的有什么不同。( 一 女 生 主 动 翻 译 。)师: 她翻译的有和大家不一样的地方吗?( 众 生 纷 纷 表 示 没 有 不 同 之 处 。)师: 诗歌的意思我们已经理解了,大家有没有发现诗歌的题目和内容之间存在什么问题?(众生抢着说:“诗里根本没写酒”。)师: 大家的观察力都很敏锐,那为什么明明诗中没有酒,题目 还 叫“ 饮 酒 ”呢 ?生: 我以前看过资料,好像是陶

8、渊明喝完酒之后写的诗,一共写了二十首,这首诗是第五首。我记不太清了。师: (笑)你记得很清楚。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大屏幕上的资料,然后说说资料为你提供了哪些信息。( 屏 幕 展 示 饮 酒 序 文 ,略 。)生: 这段文字说的就是陶渊明每天都喝酒,喝完酒就写几句诗,他以饮酒写诗为乐趣。师: 嗯,的确如此。人们说文人的体内有两种液体,一种是泪,一种是酒。泪酝酿为心中的诗情,酒挥洒为笔下的文字,于是诗歌便氤氲出了酒的醇香。现在我们就来一同品味这洋溢着酒香的文字吧。首先,看诗歌的前两句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 为什么听不到车马喧?师: 谁能解答这个问题?生: 可能是他住在庐山脚下,特别偏僻,没有车,所以听

9、不到车马声。生: (主动站起来)不对,刚才翻译是说居住在众人聚居的 地 方,听 不 到 车 马 的 声 音 。师: 大家可以先想一下,在古代什么样的人骑马坐车?众生: 有 权 有 势 的 ,当 官 的 。师: 那么来来往往的车马,实际上说的就是来来往往的(众生接“权势”)权势!大家看书下注释中车马喧带到底是什么意思。(众生看书,然后说:“世俗往来的纷扰。”)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诗人表面上远离的是喧嚣的车马,实际上红尘中的是非和(生 接“ 名 利 ”)名 利!诗 人 结 庐 于 喧 嚣 之中,却 能 宁 静 处 世,不为名利所惑,根本原因就是众生: 心远地自偏!19师: 什

10、么叫心远?生: 就是心灵远离名利。师: 还有补充吗?生: 书下注释说就是精神超凡脱俗。生: 陶渊明精神超凡脱俗,隐居起来,不追求名利,这样住的地方就显得偏僻了。师: 好 ,请 坐 。心 若 为 空 ,便 毫 无 挂 碍 ,就 不 会 为 世 俗 所扰 。陶 渊 明 不 戚 戚 于 贫 贱 ,不 汲 汲 于 富 贵 ,他 才 是 真 正 的 隐 士 。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住在深山,这便是诗人为我们诠释出的深刻道理。(板书:心远地自偏道理深刻。)师: 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是源于其生活的,从诗中看,陶翁每天都做什么?众生: 采 菊 东 篱 下,悠 然 见 南 山 。师: 如果你是画家,让

11、你将这两句诗画在纸上,你会运用哪些 色 彩 ,画 出 哪 些 景 物 ?生: 我会画菊花。师: 什么颜色的菊花呢?要注意运用色彩。生: 黄 色 的 菊 花 ,然 后 画 一 座 高 高 的 山 ,还 有 篱 笆 ,还 有 一个人在采菊花。生: 我会画一座绿色的山,山上有一颗高高的松树,在树下有一个小小的茅屋,然后周围有一圈棕色的篱笆,篱笆下盛开着一丛黄色的菊花。然后有一个人穿着白色的衣服站在院子里。师: 大家描述得可真美,绿意盎然的庐山,随风摇曳的菊花,宽袍大袖的隐士。这样的一幅图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众生: (七嘴八舌)安静、美丽、恬 淡。(板书:采菊南山景物恬淡。)师: 水陆草木之花,(众生

12、接“可爱者甚蕃”)那你有没有想过,陶渊明为何独爱菊呢?(屏幕展示菊花的图片。)生: 菊花开在秋天不与百花争春,而且天气寒冷,可见菊花非常耐寒。生: 菊花开的时候,最里面的花瓣也是闭着的,像君子一样特别有内涵。师: 你的想法很独特。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想法吗?生: 菊花开的时候特别漂亮,所以陶渊明喜欢菊花。师: 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菊花枯萎时是什么样子?( 众 生 沉 默 。)师: 它的花瓣不会被风吹落,而是(一生插入:“啊,我 想 起 来 了,它 干 了 之 后 成 一 团 。”)对 ,在 枝 头 上 凝 成 生 命 的永 恒 。所 以 古 人 爱 菊 、画 菊 ,也 赞 菊 。(大屏幕展示菊花的画片

13、以及两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师: 由此可见,菊的清新淡雅让陶渊明欣赏,而它那种“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傲骨才更让陶渊明心动。于是菊花和陶渊明便成了中国文化的传说。大家可以随意想象一下,陶 渊 明 采 菊 花 做 什 么 ?生: 泡菊花茶。师: 嗯 ,很 清 香 。生: 做菊花酒。师: 有道理,东晋有酿菊花酒的风俗,陶渊明也爱喝酒。生: 摆在屋子里看。师: (笑)院子里种菊花,然后屋子里也摆菊花?生: 可以做成干花冬天看,也可以夹在书里读书时看。师: (赞 扬 地 说)哦 ,想 得 很 美 。生: (在座位 里小声地说)菊花

14、还能吃。( 众 生 笑 。)师: 大家不要笑啊,离骚里有这样一句诗:“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菊花能吃啊。而且陶渊明真的吃菊,有一年重阳节他没酒喝了,就大把地吃菊花,幸好刺史王弘来给他送酒,于是就有了“白衣送酒”的典故。师: 吃着菊花瓣,品着菊花茶,饮着菊花酒,赏着菊花美,嗅着菊花香。诗人的这种采菊生活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能不能在诗中找到准确的词?众生: 悠然!shFwRnyL jiSn2010.920特稿论点摘编教学语言文学评价悦读语文博客学生心语( 大 屏 幕 展 示 采 菊 的 画 片 以 及 两 个 大 字 悠 然 。)(板书:采菊南山心情悠然。)师: 于东篱下采菊,悠然

15、而见南山。这句诗历来颇受争议,有两个版本,一说是望南山,一说是见南山,你认为哪个更好?生: 我觉得“见”好,“望”就是刻意看了,“见”是无意地看。生: 我也觉得“见”好,“望”是有目的地看。师: 看来大家与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了,请看大屏幕。(屏幕展示:“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苏轼 说 :“ 因 采 菊 而 见 山 , 境 与 意 会 , 此 句 最 有 妙 处 。 近 岁 俗 本 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绝句)师: “ 见 ”字 不 仅 能 体 现 悠 然 的 心 境 ,字 面 上 也 如 羚 羊 挂角,不着痕迹。诗人虽

16、无意看山,但惊鸿一瞥间,山景尽收眼底 。那 么 ,诗 人 都 看 见 了什 么 ?生: 他 看 见 了 山 气 、飞 鸟 。师: 与偌大的庐山相比,飞鸟何其微小,为何一眼就看到了?生: 因为他在山脚,一抬头正好就能看见天上的鸟。生: 因为所有景色都是非常宁静的,只有这一群鸟在飞,是动 的 ,所 以 一 眼 就 能 看 见 。师: 鸟是自然界中鲜活的生命。大家猜猜鸟儿白天做什么去了?众生: (七嘴八舌)玩,找吃的。师: 奔波一天后,夕阳西下时回到家。看到倦鸟归家诗人会想到什么?众生: 他也要回家。师: 是啊,从污浊的官场回到宁静的田园。刚才这个同学说 是 一 群 鸟,从 哪 里 看 出 来 的

17、?众生: 相与还。师: “ 相 与 ”是 什 么 意 思 ?众生: 一起。师: 那你猜猜这些鸟是什么关系?众生: (七嘴八舌)母子,爱人,朋友,一家人,邻居。师: 看到鸟儿们携手同归,诗人会有怎样的想法?生: 他也想和家人一起回家。生: 他想和一些亲人朋友一起辞官归隐。师: (表示赞同)后来诗人写下了“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去来兮辞就抒发了他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之乐。师: 古 朴 的 院 落 ,摇 曳 的 秋 菊 ,葱 茏 的 南 山 ,归 林 的 倦 鸟 ,这便是陶翁心中清净美好的世界。此情此景之下,他悟到的真意是什么?生: 应该是田园很美,应该辞官。生: 他应该想到,官场很黑暗

18、,人们应该回到自然中。生: 应 该 是 告 诉 人 们 要 远 离 名 利 ,回 到 田 园 中 。师: 大家说得都很好,这份真意实际上便是诗歌的主旨了。( 板 书 :此 中 有 真 意 主 旨 。)师: 明明已悟到了真意,却为何欲言又止,难道是不愿意告诉别人?生: 不是,而是只要你到了这里,自然就能感受到他说的是什么了。生: 可能是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师: 怕说错了于是就不说了?生: 可能是吧。生: 老师,还可能是不用说,人们自然就知道他想说什么。师: 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生: 对,就 这 意 思 。师: 其 实 还 有 一 个 原 因 ,东 晋 时 期 世 人 重 名 利 ,文 学 重 玄风

19、,陶渊明其人其文其思想都不被当时人所接受。知我者谓我心 忧 ,不 知 我 者 谓 我 何 求 ?懂 我 的 人 自 然 就 明 白 我 要 说 什 么,不懂我的人我不说也罢。( 生 点 头 。)师: 可见,千年前那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陶翁饮的不是酒,而是(生笑接“寂寞”)寂寞,那醺醺酒意下流淌出来的文字,讲述的也是“世人皆浊我独清”的孤独。( 屏 幕 展 示 :课 堂 小 结 诗 人 写 出了幽 美 淡 远 的 景 和21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里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诗人完成了情、景、理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总的说来这首诗语言虽较为浅显,但其结构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

20、刻的。)师: 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再来背诵一遍诗歌!( 众 生 有 感 情 地 大 声 背 诵 ,师 巡 视 。)师: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能看出大家对这首诗已经有了很多体会和感悟。千年历史,岁月悠悠,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但一杆竹管偶尔涂画的文字,却能雕镂山河,镌刻人心,这便是文人的魅力。让我们斟一碗诗歌的烈酒,在语文这一方天地中诗意地栖居 ,像 千 年 前 的 陶 翁 品 味 人 生 的 悠 然 !好 ,就 到 这 里 ,下 课 !拿出看家本领上课要把语文课上得生动,上得富有文采,必需丰厚的底蕴和富有文采的表达,这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备的看家本领。锦州市第八中学的李东平是一个热爱读书、

21、内心洋溢着书香的年轻教师,她认为,只有那些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才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饮酒一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李东平在日常教学中就善于引经据典,而且都是信手拈来,用得恰到好处,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和文学、语文和语文教师的魅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大有裨益。比如饮酒中,后世对陶渊明的评价“百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五柳先生传中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离骚中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爱莲说中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宋朝朱淑贞的“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这一切都如羚羊挂角,不着痕迹。所以下课后,大家还意犹未尽。老师

22、们感慨: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没有丰厚底蕴的人学不来。学生们感叹:天天听这样的语文课多好!让人感慨、感叹的还有李东平富有文采和富于变化的课堂语言,整句散句的交互使用、参差错落,使她的教学充满了灵动和活力。吃着菊花瓣,品着菊花茶,饮着菊花酒,赏着菊花美,嗅着菊花香。诗人的这种采菊生活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能不能在诗中找到准确的词?菊的清新淡雅让陶渊明欣赏,而它那种“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傲骨才更让陶渊明心动。于是菊花和陶渊明便成了中国文化的传说。千年历史,岁月悠悠,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但一杆竹管偶尔涂画的文字,却能雕镂山河,镌刻人心,这便是文人的魅力。让我们斟一碗诗歌的烈酒,在语文这一

23、方天地中诗意地栖居,像千年前的陶翁品味人生的悠然!李老师从菊花茶、菊花酒、赏菊诗等与菊花相关的习俗和菊花的人格象征意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中国传统的菊文化,同时自然贴切地遣词用句,也彰显了一个语文教师语言的丰富多彩和相当的修辞能力。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在李老师的课堂上俯拾即是。长期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每天被这诗一样的语言浸润着,学生怎么能不喜欢语文?饮酒一课没有斧凿的痕迹,而是循着诗人的写作思路,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富有魅力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趣的世界。在这样诗意的氛围中,学生不仅了解了陶渊明的生活情趣,而且领会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和超然物外的那份洒脱,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也在这样诗意的情境中得以提高。陶行知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叶圣陶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目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正体现了两位教育家的主张,即抓住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个主要矛盾,处理好“教”与“不需要教”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教”好,然后学生才能“不需要教”。我们相信,在饮酒这样充满语文气息的课堂上,学生一定会受到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熏陶,一定会爱上语文,最终达到“不需 要 教 ”的 境 界 。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