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巩固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奶奶和 1953 年的诺贝尔奖董玉洁1930 年,20 出头的奶奶养了一群鸡鸭。那年,一窝鸡蛋孵到只剩两天出壳,母鸡却意外死亡。奶奶只好把鸡蛋移至灶头人工孵化,同时赶紧物色新的母鸡续任。在奶奶将新母鸡物色好之前,有 4 只性急的鸡仔先期出壳了。这 4 只第一眼看错了妈妈的小鸡仔在此后的日子里总是跟在奶奶的身前脚后打转,而对“继母”感情淡薄。后来,这 4 只小鸡仔因为缺少母鸡的庇护先后夭折。在此之前,奶奶及奶奶的前辈们就明白一个理儿:小鸡小鸭总是把它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在眼前晃动的物体当作妈妈,而且以后很难改变。所以小鸡仔一出世就要和它妈妈呆在一起。在奶
2、奶孵鸡的同时,万里之遥的奥地利,一位名叫洛伦兹的小伙子正在观察一群小动物。1935 年春天,洛伦兹偶然发现一只刚出世的小鹅总是追随自己,几经分析,他推测这是因为这只小鹅出世后第一眼看见的是人,所以把人当作了它的母亲。进一步的实验证实了这一推测。继而,洛伦兹总结出“铭记(impriting)现象” ,又称“认母现象” ,并提出动物行为模式理论。认为大多数动物在生命的开始阶段,都会无需强化而本能地形成一种行为模式,且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就极难改变。洛伦兹借此成为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始人,并于 1953 年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奶奶在洛伦兹之前就知道鸡、鹅有这种被称为“认母行为”的现象,但奶奶不能将此推
3、广至所有的动物,更不能提出一套理论,建立一门学科,所以她与诺贝尔奖无缘,她一生也从未听说过诺贝尔和他的那个奖。奶奶与 1953 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如此得近,又是如此得远。洛伦兹出生于医学世家,毕业于医学高等学府,一生著述 200余万字。奶奶出生于农民家庭,没上过一天学,一字不识。在我父亲中学毕业以前,奶奶爷爷前后三代人中没有一人算得上知识分子。洛伦兹后来曾在维也纳大学及科尼斯堡阿尔贝图斯大学出任教授,成为当时的动物行为学权威,周游欧洲诸国,一路鲜花铺道。奶奶的生活半径不出 15 公里,去的最远的是家乡小县城,共有 3 次,第 4 次是到城郊的火葬场。洛伦兹一生拥有诸多头衔:医生、大学教授、
4、科学杂志的创办者和主编、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创始人、诺贝尔奖得主。奶奶终其一生都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年轻的时候,人们呼她张小姑,出嫁后喊张婶,再后称张大妈,最终成了张婆婆。1942 年,洛伦兹被德国军队强征为战地医生。1944 年德军溃败,苏军把他视作德军俘虏投入集中营,饱经拷问折磨。1948 年,获释回奥地利。不久,重操旧业,一边行医,一边从事动物行为学研究,思路仍是那只认他为母的小鹅。奶奶身经民国年间的军阀混战、日本入侵、解放战争、剿匪、历次政治运动,但都没对她构成太大的影响,包括“文革”及三年饥荒。奶奶出旱田下水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稀的干的一般都能捞个饱。洛伦兹膝下三子,长子死于战乱
5、,二子死于疾病,幺子过着常人的生活。尽管殊荣在身,但洛伦兹晚境不佳,孑然一身,落落寡欢,终年 75 岁。奶奶生有六子一女。子女中最得意的是我父亲,一名高级教师,学生远及欧美,包括洛伦兹的故乡。家庭事件中常被人谈起的是我二伯 60 多岁时用进城回乡的两元车费摸奖,竟中了一辆桑塔纳轿车。奶奶在世时子孙后代已达 30 余户,整整一大湾人家都尊奶奶为活祖宗。奶奶是突然老故的,享年 84 岁。我保存着两张照片,一张是洛伦兹获得诺贝尔奖后的笑,一张是奶奶找到了走失的小鸡。问他们谁笑得更幸福?有人说是洛伦兹,有人说是奶奶,至今尚无定论。(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6、A文章首段描写了一件有关奶奶养鸡的平常小事,写出了小鸡仔对奶奶的依恋,同时也为下文对“认母现象”的描述打下基础,语言平实中不乏幽默。B在标题中,作者把奶奶和诺贝尔奖这貌似毫不相干的人和事物放在一起,看似突兀,却用意明显,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也有利于揭示文章主旨。C本文写洛伦兹借“偶然”发现的一个现象推导出“认母现象” ,从而成为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始人,揭示了做事要深入思考,方能有所建树的道理。D奶奶与洛伦兹有着同样的发现,可囿于知识的局限,没能提出一套理论乃至一门学科,作者对此虽有些许遗憾,但并没有否定奶奶看似普通的一生。解析:对本文主旨理解错误,作者在文中写奶奶和洛伦兹的事,是要借此引发读
7、者对两种人生的思考,学习方法上的启示不是本文的写作目的。答案:C2本文在写作构思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本文构思上的最大特点是对比。文章从始至终贯穿着奶奶与诺奖得主洛伦兹的对比,从发现“认母现象” 、出生、生平经历等多方面进行对比。新颖的构思,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3文章的结尾说“问他们谁笑得更幸福?有人说是洛伦兹,有人说是奶奶,至今尚无定论” ,你认为他们谁笑得更幸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答: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洛伦兹笑得更幸福。因为他以自己的敏锐和智慧发现新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让人生更有价值;而奶奶找到的仅仅是一只走失的小鸡,二者价值自
8、然无法相比;况且奶奶早在洛伦兹之前就发现了“认母现象” ,却无法提升为理论,这样的人生只能是平淡的,而无幸福可言。示例二:我认为他们笑得都很幸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他们对幸福的定义也不一样;洛伦兹利用敏锐的洞察力,经过不懈的探究,在科学界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因此他是幸福的;奶奶找到小鸡,虽然价值上不能和获得诺奖相提并论,但她的幸福真实而易得,因此也是幸福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雪兔有一个冬天的雪夜,我们围着火炉安静地干活,偶尔说些远远的事情。这时门开了,有人挟裹着浓重的寒气和一大股雾流进来了。我们问他干什么来,这个看起来挺老实的人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一个人在那儿苦恼
9、地想了半天,最后终于组织出了比较明确的表述:“你们,要不要黄羊?活的黄羊。 ”我妈转身问那个老实人:“你的黄羊最低得卖多少钱?” “十块钱。 ”黄羊名字里虽说有个“羊”字,其实是像鹿一像美丽的野生动物,体态比羊大多了。我妈怕他反悔,立刻进柜台取钱,全家高高兴兴地跟着他出去牵羊。“啊,是白黄羊呀”就这样,我们稀里糊涂买回一只野兔子,而要是别人的话,十块钱最少也能买三只。这种兔子又叫“雪兔” ,它的确像雪一样白,白得发亮,卧在雪里的话一点儿也看不出来。但天气暖和的时候,它的毛色会渐渐变成土黄色的,在戈壁滩上奔跑的时候,就不那么扎眼了。既然有着这么高明的伪装,为什么还会被抓住了?看来它还是弱的呀。后
10、来我们一看到兔子后爪上被夹过的惨重伤痕就要骂那个人几句。我们用一个没有顶的铁笼子反过来把兔子扣在煤棚的角落里。它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笼子里,永远都在细细地啃那半个冻得硬邦邦的胡萝卜头。我外婆悄悄地对它说:“兔子兔子,你一个人好可怜啊”冬天多么漫长。但是我们家里多好啊,那么暖和,虽然是又黑又脏的煤棚,但总比待在冰天雪地里舒服多了。而且我们又对它那么好,自己吃什么也给它吃什么,很快就把它养得胖胖的,懒懒的,眼珠子越发亮了,幽蓝幽蓝的。我妈常常把手从铁笼子的缝隙里伸进去,慢慢地抚摸它柔顺乖巧的身子,它就轻轻地发抖,深深地把头埋下,埋在两只前爪中间,并把两只长耳朵平平地放了下来。在笼子里它没法躲,哪儿也
11、去不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渐渐暖和了,我们也惊奇地注意到白白的雪兔身上果真一根一根渐渐扎出了的灰黄色毛来!它比我们更迅速、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然而就在这样的时节里,突然有一天,这只性格抑郁的兔子终于还是走掉了。我们全家人真是又难过,又奇怪。我们在院子周围细细地搜寻,走了很远都没能发现它。那个铁笼子也一直空空地罩在原处,好像还在等待有一天兔子会再回来。差不多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吧,我们看到了兔子。它一动不动地蜷在铁笼子最里面,它原本浑身光洁厚实的皮毛已经给蹭得稀稀落落的,身上又潮又脏,眉目不清。“呀,它怎么又回来了?它怎么回来的?”我妈小心地把它抱出来,然后用温水触它的嘴,诱它喝下去,又想
12、办法让它把我们早饭时剩下的稀饭慢慢吃了。渐渐的,我们的兔子挣扎着活了过来,而且还比之前更壮实了一些。五月份时,它的皮毛完全换成土黄色的了,满院子跑着撒欢,两只前爪抱着我外婆的鞋子像小狗一样又啃又拽它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它总是比我们更轻易地抛掉不好的记忆,总是比我们更多地感受着生命的喜悦。原来我们用来罩住那只兔子的铁笼子没有底,紧靠着墙根,于是兔子就开始悄悄地在那里打洞。它打的那个洞很窄很深,我把手伸进去探了探,根本探不到头,又持着炉钩伸进去探了探,居然也探不到头!后来,用了更长的一截铁丝捅进去,才估算出这个小隧道约有两米多长,沿着隔墙一直向东延伸,已经打到大门口了,恐怕再有二十公分,就可以打出
13、去了(选自李娟阿勒泰的角落 ,有删节)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写当地人的狡黠,明明卖的是雪兔,却说是“黄羊” ,害得作者家人用十块钱稀里糊涂买回一只雪兔。B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同情雪兔遭遇,担心其安全,对其精心饲养,表现了珍爱生命的质朴情怀。C雪兔虽然弱小、可怜,没逃过猎人的陷阱,但它平静从容,坚毅顽强,渴望自由,引发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悟。D本文写到冬天的寒冷与漫长,意在反衬家的温暖,并衬托雪兔的遭遇,表现雪兔对春天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欢悦。解析:“本文开头写当地人的狡黠”错,那个老实人只是语言不通,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而已,看不出
14、“狡黠”的意思。答案:A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答: 答案:示例:这句话表面意思是说,随着天气变暖,雪兔身上果真长出灰黄色的毛;实际意思则是,雪兔在逆境中,平静从容,坚毅顽强,憧憬自然,渴望自由,感受生命的喜悦。这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人类反思和学习。(大意如此,言之成理即可)6最后一段可否删去?请结合作品讲述理由。答: 答案:示例(1):不能删。理由如下:这段话是补叙,交代雪兔失踪一个月的真实原因,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这段话又能丰富雪兔的形象,突出其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这段话还能丰富文章内容,彰显作品主题,给读者带来震撼与深思。示例(2) :可以删。理由如下:这段话属于“蛇足” ,前面已经把故事讲完了,读者也能猜到雪兔在失踪一个月的时间里发生的大致事情,删去这段话能使行文更加简洁;文章对雪兔形象的塑造已经比较完善了,删掉这段话,对作品主题的呈现非但没有妨碍,反而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