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17-18 版第2节 考点1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01357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17-18 版第2节 考点1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17-18 版第2节 考点1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17-18 版第2节 考点1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17-18 版第2节 考点1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17-18 版第2节 考点1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洞悉高频考点,快速强技提能考点 1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角度 1_思想内容类明常识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提高鉴赏思想情感的能力。1忧国伤时具体内容 举 例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杜甫春望 、文天祥过零丁洋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2.建功报国具体内容 举 例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具体内容 举 例羁旅愁思

2、 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4.生活杂感具体内容 举 例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昔盛今衰的感慨 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 李商隐贾生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品格气节的自白 于谦石灰吟谈禅说理的感慨 苏轼题西林壁5.别离愁绪具体内容 举 例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贬谪失意具体内容 举 例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

3、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屈原离骚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定考向常见设问方式1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3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4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5请概括诗人情感。熟技巧1概括分析情感内容题的 2 大思维方式方式一:抓诗题,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一诗的题材就是送别友人诗,其情感大体方向就明确了。方式二:抓关键,结合诗句,明确情感表达这里的关键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依据诗中情感词,析明示的情感。诗歌中一两个字往往直接揭示情感,这样的字往往就是诗中的情感语言。如刘

4、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人自伤心水自流”中的“伤心”和“青山万里一孤舟”中的“孤” ,很明显的透露着凄伤孤寂之情。二是依据诗中人、事、景(意象),析暗示的情感。人、事、景均是诗歌表达情感的载体,在揣摩诗歌的思想情感时要学会逐句(联)发掘人、事、景背后蕴含的感情,从而全面把握。值得注意的是在逐句分析时,应有所侧重,写人的重在分析人所蕴含的情感,写事的重在分析事所蕴含的情感,写景的重在分析景所蕴含的情感。2概括分析情感内容题的 2 步答题规范步骤一:准确概括思想情感及志向。步骤二:用相关诗句具体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情感和志向。(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金陵望汉江李 白汉江回万

5、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 ,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 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分)尝试解答步骤一:_步骤二:_【读懂诗歌】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六代的帝王沉寂沦

6、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须沧海垂钓而罢竿了。【解题思维】第一步:通读这首诗,将其切分为三个层次。诗歌的前四句写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中间两句起过渡作用;后四句既有对盛世的歌颂,同时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第二步:结合整首诗歌,重点分析最后两句的情感。前四句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近古的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中间两句写“六帝沦亡”继续为下文作铺垫;最后借任公子的典故,直接歌颂大唐的盛世伟绩,并流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第三步:通过分析,最后概括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歌颂大

7、唐开创盛世伟绩,流露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答案】 (步骤一)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同时也流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步骤二) 诗歌的尾联诗人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直接歌颂大唐一统天下的盛世伟绩;“今日任公子”一句中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流露出对理想抱负得不到实现的失落之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南湖早春 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 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 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夏 ,

8、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鹂:一种鸟。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分析。_【解析】 由注释可知,这是白居易遭贬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作品。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最后两句显示出诗人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此前不久,被贬江州,现在冬去春回,创伤渐复,江南春色让他感到惊喜、欣慰。可心头阴云未散,不能奋飞的白雁,学语未成的黄鹂,莫不带有他自身的影子,他在它们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情感。在谪居之地见到春归,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欣喜有所憧憬,又难以将心头积存的愁苦完全摆脱。【答案】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

9、情。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闷的情绪。(2017黄冈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题目。 晚泊浔阳望庐山孟浩然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 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 近,日暮空闻钟。【注】 远公:东晋高僧慧远,曾在庐山隐居修行。东林精舍:高僧慧远在庐山隐居修行时,当时的刺史桓伊为他修建的一座禅舍,是当时及后代的隐居者们神往的胜地。通读全诗,诗歌表达了诗人

10、哪些思想情感?(6 分)_抽样 1:前两联中的“几千里”“始见”表达出诗人见到香炉峰的无限惊喜之情;第三联“永怀尘外踪” ,写出了诗人向往归隐的情感。抽样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纵情山水的闲适之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意和日暮“闻钟”后的无奈之感。阅卷点评抽样 1:对这首诗的层次切分不到位,只抓住了前三联,归纳出了“惊喜之情”和“向往归隐的情感”两点,只能给 4 分。抽样 2:对诗歌内容把握不准,对诗人情感的表达理解有误,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意”准确,只能给 2 分。规范答案:诗人初见香炉峰的愉悦欣喜之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倾慕;不见高人,只闻晚钟的怅然。增分指导:解答此类题,要在“通读全诗”的

11、基础上,抓住关键诗句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找出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是诗人“晚泊浔阳望庐山”所见所闻所感,诗歌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 “始见香炉峰” ,可见出诗人的欣喜之情;“永怀尘外踪”写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尾联中的“空”字,又表达出不见高人的惆怅之情。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寒食江州满塘驿 唐 宋之问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遥怜巩 树花应满,复见吴州 草新绿。吴州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吾肠。【注】 满塘驿: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驻的地方。巩县在洛水西岸,为洛阳近畿之地。吴州:指江州,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称江州为吴州。

12、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上巳节为农历三月三日,这一天按古风要去水边祓除修禊,驱除鬼魅。寒食节为清明节后一日,在这一天须禁烟火,只吃冷食。B首联中, “去年” “今年” ,对比鲜明。一年之隔,诗人处境大不相同,诗中虽只字未提遭贬之事,但通过地名“洛桥边”与“庐山曲”的对照,失意之态清晰可见。C颔联中,作者极力描绘盎然春意。京洛之地此时己然满树繁花,作者不禁触景生情,心生怜爱。吴州也是春草吐绿, “新”字写足了春回大地的那份清新与生机。D颈联先重复“吴州春草”以承上启下,吴州此时兰花和杜若正吐露芬芳,春光无限,作者身在吴州,却“感物

13、思归怀故乡” ,直抒胸臆,感情深沉痛楚。E. 前四句运用反衬、对比手法,抚今追昔,感慨今日的沧桑,语言质朴自然,流露出诗人遭贬南行的惆怅落寞情怀。BD A 项,寒食节为清明节前一天。C 项,颔联中, “应”字有推测之意,诗人身为逐臣,此时身在江州,回望京洛,想象京洛之地花开繁茂,所以“触景生情”表述错误。E 项,应是“语言清丽自然” 。 2这首诗的尾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答案】 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感慨身为逐臣,漂泊异乡,明朝骑马上路,不知前途在何方,今夜听到清猿悲啼,更添肠断之痛。诗歌表达了孤独寂寞之情、思归怀乡之情以及对遭贬南行的哀伤之情。角度 2_观点态度类明常识作者的态度

14、包括:对事物、对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或者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或者融志于事来体现。定考向常见的设问方式1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2诗(词) 人对 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关于这首诗(词) 的内容,有人认为这样,有人认为那样,也有人认为两者都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这首诗(词) 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词)予以分析。熟技巧1评价观点态度三要求(1)明确自己的观点。提炼观点一定要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

15、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2)结合诗(词)句进行细致分析,找到原诗 (词)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来阐述理由和原因。(3)分析评价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具体剖析。2规范答题三步骤观点:表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步 骤 一分析:抓住诗句具体分析。步 骤 二总结: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评价要点。步 骤 三(2017衡水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一剪梅袁州解印南宋刘克庄 注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 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注】 刘克庄,南宋词人,心怀天下却一生

16、仕途曲折。嘉熙元年(1237)春,出守袁州,数月后即因火灾被劾罢官,于是写下这首词。有人认为,词人对自己的遭遇持一种超脱的态度;有人则持相反的观点。你是怎么理解的?(6 分)尝试解答步骤一:_步骤二:_【读懂诗歌】田间路上的行人惊怪地看着词人,是诗使人穷、还是文使人穷?从上任到解职时间匆匆,春天到袁州就任,刚到秋天就被免职。罢官以后不用再带兵、农,那就从早玩到黑,从天黑睡到吃饭。不用跻身仕途,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山翁”“溪翁” 。【解题思维】第一步:明确题干中提出的两种观点,抓住关键词“遭遇” “超脱” 。第二步:认真分析这首词,概括出词人“自己的遭遇” ,找出原文中可支持自己观点的词句,可参考

17、注释进行鉴赏。第三步:先说出观点,然后结合这首词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要注意点面结合。【答案】 (示例一)(步骤一) 认同第一种观点。(步骤二) 下阕作者写出了被罢官后既不带兵又不劝农的清闲,确实表现出了一种戏谑、闲适的轻松之感。(示例二)(步骤一)认同第二种观点。(步骤二) 词中表现出的轻松之感是一种幽默的说法,是用反语发泄牢骚,本质上是一种愤懑不平之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学号:76082058】雨 过周紫芝池面过小雨,树腰生夕阳。云分一山翠,风与数荷香。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凄凉心酸之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

18、简要分析。_【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句阐释理由。【答案】 (示例一) 同意。这首诗以乐景衬哀情。诗歌前三联描写了夏天傍晚雨过天晴之后秀美的田园风光和宁静且充满生趣的村居生活,尾联希望“鸬鹚不要飞走,留下我孤单一人看这良辰美景” ,委婉地表达了内心的凄凉与心酸。(示例二) 不同意。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前三联描写夏天傍晚雨过天晴之后秀美的田园风光和宁静且充满生趣的村居生活,尾联希望“鸬鹚不要飞走,与我一起分享这良辰美景” ,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热爱田园生活)的淡淡喜悦。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独 坐 李 贽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客久翻 疑梦,朋来不忆家。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晚霞。【注】 此诗是诗人晚年之作。翻:反而。有人认为,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中,既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叹和感伤,又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乐观豪情。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概括分析。(6 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