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彼岸花开 文档编号:4013149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学第一章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关系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的。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成不平衡关系。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教育的起源论:生物起源论(错) 、心理起源论(

2、错) 、劳动起源论(对) 。原始社会教育特征:1.有社会性无阶级性。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3.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模仿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书:大学 论语 孟子 中庸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和崇文馆。宋代时,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依据是四书 。明代,八股文被列为科举考试固定格式。古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点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西欧封建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教会教育的内容

3、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近代社会教育的变化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教育的世俗化。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教育的现代化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教育学著作: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韩愈师说无名氏大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孔子学说的核心“仁” “礼” 。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4、 。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墨翟主要思想“非攻” “兼爱”认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 “闻知” “说知”史上第一部教育学文献是:学记 。产婆术出自“苏格拉底”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洛克教育漫话 (白板说)凯洛夫教育学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学生中心”提

5、倡在做中学。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本章简答、论述教育个体功能:指教育促进个体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功能。表现为 3.点: 1.教育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得到发展,使生理,心理素质得以呈现; 2.教育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之中; 3.教育是按照一定得社会要求,培养出合格的社会成员。学习教育学意义: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1.启发

6、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简述教育学功能:1.可以帮助人们深刻的认识教育现象 2.可以是教师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3.可以进一步学习教育学理论打下基础 4.可以形成规范化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可以提高实践工作的理性水平大教学论思想: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

7、人的“泛智教育”2.0 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的特点:终身化,全民化,多元化,民主化,技术现代化。教育创新的内容:1.在教育思想上,教育观念的创新的创新使教育创新的先导 2.教育体制的创新使教育创新的关键 3.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 4.教育内容的创新使教育创新的核心大教学论思想 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层次 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

8、育行政规章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教育民主是 2.1.世纪最大的教育思潮之一,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包括两个方面:1.要尽可能多的扩大教育机会,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 2.要力争实现优质教育机会均等,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灵活的编写教材,实现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第二章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国外的是: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荀

9、子。国外的是:洛克、华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教育、环境。个体身心发展的的规律有:阶段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1.2.岁1.5.岁左右,儿童身心巨变时期被称为“危机期”或“心理断乳期 ”。“帮助少年起飞”指的是初中阶段的教育任务。本章简答、论述教与政治的关系(制)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受教育者的权利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促)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

10、起决定作用教与生产力的关系(制)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1.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再生产,把可能的劳动力转换成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 4.科学技术对教育技术的影响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是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

11、功能 4.教育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和利用 新科技革命对教育产生的影响:1.能力比只是更重要 2.教学形式个别化 3.培养目标个性化更受到关注 4.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影响:1.重传统重权威的的价值取向对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的影响 2.重功名的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质量观的影响 3.重忠孝的价值取向对当代中国学生观的影响遗传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活动它规定这人的发展方向 2.教

12、育特别是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1.教育要适应人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发展 2.稳定性和可变性,既要考虑稳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要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发展潜力 3.不平衡性,在身新发展的关键期是以相应的教育 4.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第三章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

13、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梭。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1.9.02.年颁布了“壬寅学制”中国第一个学制(未实行) 。沿袭了日本的学制。1.9.04.年颁布了“癸卯学制” (实行) 。沿袭了日本的学制。1.9.1.2.年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或新学制”以美国学制未蓝本。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的过程。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是:学制的建立。本章简答、论述我国教育目的

14、基本点: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4.要

15、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建立学制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的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义务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

16、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第四章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威信有两种:权利威信和信服威信。从学生的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有:专制型师生关系,放任型师生关系,民主型师生关系。本章简答、论述教师的任务 1做好教学工作 2.做好思想品德、法制纪律教育工作

17、3.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4.关心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5.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学校工作动 6.参加教育科研和各种进修活 7.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与创造性,连续性与广延性,主体性与示范性。复杂性主要表现为: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创造性主要表现为: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不断更新。3.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 2.教学研究权 3.管理学生权 4.获得报酬待遇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行培训权。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

18、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骑着主导作用。建立教师威信是教师具有的一种是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分为权利威信和信服威信 1.培养自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教师专业化条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具备的专业素养:1.学科专业素养 a 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b 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c 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 d 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 2.教育专业素养 a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b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c 具有一

19、定的研究能力 3.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 情绪 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良好品质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职业素养)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团结协作 4.为人师表 5.终身化学习(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 2.精神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师的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的能力 2.组织管理能力 3.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4.自我调控和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 2.愉悦的情感 3.良好的人际关系 4.健康的人格教师应当如何爱学生 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3.要全面关怀学生

20、4.要关爱全体学生 5.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教师的团结协作表现为 1.相互支持与配合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3.弘扬正气,摒弃陋习.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主要有 1.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 2.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 3.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 4.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巧妙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3.专业能力的提高 4.自我的形成(途径)1.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 2.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 3.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研究 4.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学生的特点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含义)a 学生具有和成人不

21、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b 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c 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当代儿童发展观内容 1.儿童发展是以个体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活动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内容 1.师生在知识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2.生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出相促进的关系。新型师生关系 1.尊师爱生 学生尊重信赖教师,教师爱护学生 2.民主平等 双方朝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利益,相互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3.教学相长 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教

22、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4.心理相容 教师与学生心理上协调一致。良好的师生关系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3.发扬教育民主 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新课程要求下教师职业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a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b 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型教师新课程要求下教师角色的转变:1.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经验型教师转变

23、为反思型教师 4.教师应该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5.教师应该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有哪些要求: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应具备那些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1.教师必须具有理论基础知识,并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制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

24、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在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具体内容:1.对同志团结协作。 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事业无私奉献 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教师的职业角色:1.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 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把社会经验和知识经验技能传授给学生,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惑。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好的榜样。4.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

25、和管理者。5.朋友角色,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以朋友的身份去帮助指导他们学习。6.研究者角色,教师要能应变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不断学习和反思。 第五章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点是:1.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有计划的活动 2.教学活动的最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环节是:教学。学校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2.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3.教学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只是、运用知识、检查知识。孔

26、子讲学习分为:学、思、习、行。昆体良曾提出:模仿、理论、联系的三段学习法。杜威的五步教学法是: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学方法可归为两大类:启发式和注入式。常用的教学方法有: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2.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发现法。3.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4.参观法包括: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5.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6.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教学方法(运用)的依据:综合性 灵活

27、性 创造性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教学方法的改革 1.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 2.导学式教学法 3.快乐教学法 4.合作教学法 5.掌握学习教学法 6.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教学基本形式:1.班级授课制 2.个别教学 3.分组教学 4.复式教学 5.现场教学。近代学校教学组织形式:1.班级授课制 2.贝尔 兰克斯特制 3.道尔顿制 4.文纳特卡制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1.分组教学 2.特朗普制(灵活的课程表)3.小队教学 4.合作教学教学活动的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教师备课应做的三方面工作是:钻研

28、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教学活动应写好的三种计划是: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可分为:百分制记分法、等级制记分法。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1.教材建设的突破 2.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 3.师生关系的突破 4.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5.扩大了教学规模。教学模式特点指向性 操作性 完整性 稳定性 灵活性教学评价的功能 1.诊断教学问题 2.提供反馈信息 3.调控教学方向 4.检验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理。根据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的不同可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

29、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将评价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教学评价的原则是: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向性原则。本章简答、论述教学的本质和特点: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 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教学基本任务:1.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的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教学过

30、程本质:1.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2.以认识活动为基础,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 4.启发性 5.循序渐进性 6.巩固性 7.因材施教。贯彻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 技能中的内在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奠定基础.这一原则

31、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学的教育性与科学性是相铺相承相互促进的。要求: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原则应做到:1.重视书本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2.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 3.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贯彻直观性原则应做到:1.要正确学则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贯彻启发性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

32、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抓住“重点” “难点” “关键”3.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贯彻循序渐进性原则应做到: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2.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将所学的知识体系化、系统化。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进行教学。贯彻巩固性原则应做到:1.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 2.组织好学生复习 3.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从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

33、行教育。要求 1.坚持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统一 2.了解学生从实际教学出发 3.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是每个学生的品德都得到最好的发展。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分局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班级授课制意义(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作用 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 (缺点):1.学生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

34、少 3.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一节好课 教师的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准确 3.结构合理 4.方法适当 5.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学生的要求 1.要是学生注意力集中 2.使学生思维活跃 3.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4.能够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学业成绩评定的要求:1.客观公正 2.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的方向 3.要鼓励学生创新。现代教学手段和发展趋势 1.教学媒体日益自动化和微型化 2.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媒体化 3.教学手段运用的智能化 4.教学手段运用的网络化。抛锚式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 2.确定问题 3.自主学习

35、 4.协作学习 5.效果评价发展性评价的功能:1.反馈调节功能 2.激励强化功能 3.反思总结功能 4.积极导向功能 5.管理育人功能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特征:1.以被评价者的素质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 2.对评价者的发展特征的描述和发展水平的认定甚至到进行必要的选拔,其目的都是为了更有利于被评价着的后续发展 3.注重过程评价 4.关注个体差异 5.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第六章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根据品德可将德育划分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德育的形式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确立德育目标依据: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及心理特征 2.国家教育方针和目的 3.民族文化及

36、传统道德 4.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德育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6.自觉纪律教育 7.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 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德育原则: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常用德育方

37、法:1.说理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陶冶教育法 4.实际锻炼法 5.品德修养指导法 6.品德评价法德育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6.班主任工作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1.德育目标 2.德育内容 3.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德育工作的新形势: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建立德育基地 4.创办业余党校。我国新时期德育的特点:1.社会主义方向性 2.全民性民主性 3.变革性 4.开放性。平行教育是马卡连柯提出的。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38、本章简答、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 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 相对的快乐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 人际间的协调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第四阶段 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 民主地承认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第六阶段 普遍伦理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德育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德育任务:1.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基

39、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德育过程基本规律:1.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 2.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贯彻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应做的: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 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贯彻知行统一原则应做的: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

40、思想到的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贯彻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应做的:1.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3.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贯彻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应做的: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严格管理认真

41、执行,督促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应做的: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的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贯彻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应做的: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疏导性原则: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他们积极向上。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

42、.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第七章班级功能:1.班级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2.自我意识的影响 3.心理健康的影响 4.激励作用 5.个性的影响。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班级管理模式:1.班级常规管理 2.班级平行管理 3.班级民主管理 4.班级目标管理 5.其他班级管理方式。当前班级管理的问题: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程度低。班级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

43、管理的能力。班集体的一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得共同生活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如何建立良好班集体: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健全组织,提高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有计划的开展集体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地位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 2.有效

44、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班主任工作内容: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5.指导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 6.做好家长工作,争取有关方面的配合 7.评定学生操行班主任工作的任务:1.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2.促进班级全体成员的全面健康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其工作的中心任务班主任角色:1.学生成长守护者 2.群体组织者 3.学校教育计划贯彻者 4.各种教育力量协调者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联系各任课老师的纽带,是联

45、系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学校领导教学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应具备的素养 1.高尚的思想品德 2.坚定的教育信念 3.家长的心肠 4.较强的组织能力 5.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6.善于待人接物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 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 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 6.优良的身心素质第八章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及作用:1.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4.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课外校外教育内容:1.社会实践活动 2.学科活动 3.科技活动 4.

46、文学艺术活动 5.体育活动 6.社会公益活动 7.课外阅读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组织形式:1.群众性活动 2.小组活动(主要形式)3.个别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实施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 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要付有吸引力 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家庭教育的特点: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2.教育方式的情感化 3.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1.创造和谐的的家庭环境 2.对孩子的要求合理统一 3.要理解和尊重孩子 4.不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方式:1.相互访问 2.建立通讯联系 3.举行家长会 4.组织家长委员会 5.举办家长学校。课外校外活动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1.有助于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 3.有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4.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使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使课余生活内容充实,格调高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