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4,自主复习,专家史论,萧公权:评价康有为的思想特点,阶段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课时4 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03,02,对接高考,核心素养,唯物史观:近代中国的(思想)近代化,近代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考点一 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考点二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自主学习,自主学习,2.读图图将封建统治者奉为 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 的理论基础。图宣称 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问 结合所学,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有何特点?,1.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 的产生,中国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2、,代表人物有 、郑观应等。主要思想: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 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 制度。,资本主义,王韬,西方自然科学,君主立宪,儒,变法,孔子,答: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3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清代学术思潮是“以复古为解放”。下列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 ) A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 B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 C袁世凯倡导“尊孔复古” D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B,考点一 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一、维新思想,自主学习,4.上面表格涂抹部分应是 和 。,资本主义,君主立宪,5.“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
3、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属于中国近代的 ( ) 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C,考点一 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自主学习,6.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D,8.下列各项中符合维新派“宪政”思想的是 ( ) A.“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 B.“以中国之伦常
4、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D.“今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问维新派的维新思想最大历史影响是什么?,A,答:指导了戊戌变法运动,构成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7.严复出版 ,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天演论,考点一 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自主学习,考点一 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1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对当时革命形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下对其影响的阐述,正确的是( ) A指明了民族民主革命的目标 B造成了民主自由思想的产生 C促成了民主
5、革命团体的形成 D感召了立宪派转投革命阵营 问“当时革命形势”政治上有何特点?,A,答:辛丑条约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主张屡屡碰壁。,2. 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平均地权”的同盟会纲领;同年在 发刊词上,将这一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905,创立民国,民报,3民权主义的内容是通过 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 ;民生主义的内容是 ,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政治,民主共和国,核定地价,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自主学习,考点一 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B,4民
6、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具体内容为“平均地权”。问有人认为“平均地权”就是“平分土地”,应怎样看待这一认识?,答:“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不能满足人民对土地的所有权。,5.1912年4月,孙中山在上海南京路同盟会机关的演说中说道:“夫吾人之所以持民生主义者,非反对资本,反对资本家耳;反对少数人占经济之势力,垄断社会之富源耳。”他强调 ( ) 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打击私人资本的垄断地位 C.践行扶助农工政策 D.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6.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 民主革命纲领。
7、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愿望,是 的重要理论指导;但它没有 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 的土地革命纲领。,资产阶级,辛亥革命,明确,彻底,自主学习,1.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 ) A.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A,2. 右图是 创刊号
8、目录的局部图。 该杂志的地位是 。 下列言论,属于其提出并倡导的应是( ) A“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 B“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防止左” C“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为该杂志辑稿的人物可能有 。陈独秀 蔡元培 康有为 李大钊 胡适 左宗棠 鲁迅 林清玄,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C,考点一 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三、新文化运动,自主学习,4.史料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 摘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问(1)“新的觉悟”基本内
9、容是提倡 ,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新思潮”在后期主流思想的宣传上出现了怎样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囊括大典,同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峙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材料体现的理念( ) A与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无关 B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C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 D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C,答: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推动。,科学与民主,新道德,考点一 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自主
10、学习,5.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变革的高潮之一。与以往的近代化思潮相比,它的超越之处表现在( ) 提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反对专制 要求发展实业,以强国强民 批判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旧伦理道德 倡导文学革命,改用白话文 A B C D,B,6陈独秀认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这段话( ) A倡导以民权之说作为政治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B主张以民主科学精神重新评估中国传统文化 C呼吁尊师重教,倡导认真学习 D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B,7.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
11、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主要表现是什么?,答: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考点一 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自主学习,9.陈旭麓指出,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价值重建”指的是( )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 A B C D,8.史料(2014四川高考,改编)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 问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据此原则如何评价史料所述观点?,答: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新文化运动知
12、识精英试图把中国引入民主政治轨道的追求。,D,10.史料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问史料体现的新文化运动的突出特点?试举例证明。,答: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片面性。如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没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考点一 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自主学习,考点二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史料论人民民主专政:“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问依据史料,结合所学,概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答: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2“它对传统礼教的批判清扫了旧文
13、化的地基。批判儒学价值系统,为人们接受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新思想做了重要准备。”材料反映的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D,3.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1919年李大钊发表 ,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庶民的胜利,五四运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4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和途径有 发表文章利用讲坛进行思想论战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自主学习,问胡适的主张强调社会 ,反对暴力革命,实际上就是要否定社会主义革命主张。由此引起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次著名思想论战是“ ”。,5针对
14、五四运动前后社会主义的热潮,胡适回应:“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他表达的意图是( ) A坚持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B肯定进化是渐进的过程 C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 D否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C,改良,问题与主义之争,6.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改变了 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促使 运动的阵营发生分化,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新文化,新文化,考点二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自主学习,7.毛泽东曾说,陈独秀为“思想界的明星”,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这主要是因为 ( ) A.毛泽东曾经就读于陈、李任教的北京大学 B.
15、在陈、李影响下,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C.陈、李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 D.陈、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B,8.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产生的历史影响有( ) 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 A B C D,C,9.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 “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发展资本主义 C救亡图存 D反对专制统治,C,考点二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接高考,(2017课标全国
16、,29)留日学生分布区域,(2017课标全国,29)广告反映的思想解放潮流,(2016课标全国,29)张之洞制定学堂章程体现的施政思想,【例1】 (2017课标全国,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知识定位 近代中国的(思想)近代化,素养解读 从“时空观念”和“唯物史
17、观”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因素。,A,对接高考48分选择题,核心素养,【例2】 (2017课标全国,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知识定位 近代大众传媒与思想解放潮流,素养解读 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B,核心素养,【例3】 (2016课标全国,29)190
18、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知识定位 “中体西用”思想及维新思想,素养解读 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影响,D,核心素养,对接高考,【例4】 近代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对接高考25分综合题,史料一 19 世纪末,梁启超写了许多论述国民、国家和民族的文章。他认为“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他批评当时“民不知有国,国不知有民,今也在国民竞争最烈之时,其将何以堪之?
19、”1901 年后,他又提出“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等主张。他认为“国家者,则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是则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提全球三分有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蹠于五大陆之上 。作为 20世纪初思想界的旗手,梁启超谋图把国人政治化为一个“民族”,借以完成他的民族主义理论的建构。 摘编自王春霞清末梁启超的民族认同历程,学会读史 史料体现梁启超关于国家和民族的认识。,对接高考,【例4】 近代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对接高考25分综合题,提示 认识:梁启超主张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体;国家权力是人
20、民赋予的;政府只有顺从民意,满足民众的需求,才能使国家在世界各国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张将中国建设成为近代民族国家。 意义:梁启超吸收启蒙思想的理论结合中国的国情,阐述了近代国家理论;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进步意义。,学会用史 依据史料一,概括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梁启超对民族国家的认识,并分析其进步意义。,对接高考,对接高考25分综合题,史料二 在天演论中,严复接受了斯宾塞“适者生存”的口号,且加上了“物竞天择,优胜劣败”这八个字。天演论出版后,风靡中国思想界。梁启超因之宣讲进化者天地之公例也;胡洪梓也因之取“适者生存”之意改名为胡适;五四时期,陈独秀则作了进一步发挥,“进化论
21、者之言曰:吾人之心,乃动物的感觉之继续。强大之族,人性兽性同时发展”。但在看到西方功利文化的恶果后,严复日益认识到中国保持“国种特性”的重要,进而开始从学习西方转而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答案,遗嘱中更是提出:“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扳。”,学会读史 注意史料中体现的明显的两个阶段。,【例4】 近代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对接高考,对接高考25分综合题,提示 变化:由初期将进化论运用于社会,强调适者生存、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认为西方制度优于中国,主张学习西方;到后期认识到不能完全放弃中国传统文化,要保持“国种特性”。影响:进化论传入中国后,被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改造,成为反对封建主义、挽救
22、民族危亡的思想武器。,学会用史 根据史料二,指出严复对进化论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中国近代产生的影响。,【例4】 近代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对接高考,史料 到东方去! 到西方去!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中国人恍然大悟,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作者梁漱溟宣称:牺牲中国自己的精神而支持外国的道德准则和体制是自损其命。二梁贬抑西方的物质文明,也相应地颂扬中国的精神文明;两人都督促国人:“到东方去!” 相反,胡适和其它一些人喊道:“到西方去!”胡适宣布,中国不但是在科学与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而且在
23、每一方面政治、文学、音乐、艺术、精神面貌,甚至是体形。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例5】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接高考12分开放题,读史用史 据史料和所学知识,评析史料所述现象。(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思维提示:首先材料体现对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对接高考,对接高考12分开放题,案例分析,结合中国近代史进行论述:第一,阐释社会背景;第二,客观的评价“到东方”和“到西方”的观点。,提炼观点:据史料可知梁启超、梁漱溟贬抑西方,颂扬中国文化,认为中国文化可以挽救中国并拯救世界,而胡适则认为中国文化等一切落后,主张西化。,【例5】近代不同社会思潮
24、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本案例欠缺,对接高考,答题提示,示例一 材料中梁启超、梁漱溟贬抑西方,颂扬中国文化,认为中国文化可以挽救中国并拯救世界。胡适则认为中国文化等一切落后,主张西化。 二梁与胡适的看法都有其合理性,又都有偏颇的一面。在近代中国民族危亡的局势下,随着一战爆发和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及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中国知识分子重新审视中西文化,体现了知识分子对中国命运的思考与探索。,示例二 二梁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存在弊端,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神文明的价值,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西方物质文明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二梁贬抑西方物质文明,梁启超甚至认为科学是一战冲突的根源,显然是错误的,不利于西学在中国的
25、传播。 胡适主张学习西方,宣扬民主与科学,推动了思想解放,彻底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但存在片面肯定西方文化,一概否定中国文化的局限。,专家史论,【命题素材】评价康有为的思想特点 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剖析。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究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
26、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萧公权:著名历史学家,曾任台湾大学教授、华盛顿大学远东和苏联研究所客座教授等。是近百年来文化变局中立定脚根,深入西方学术领域,然后心平气和地在中西新旧各种学问之间,加以折衷调和、锤铸涵融,自成一家之言的中国人文学者,在中国政治学与宪政研究领域留下巨大的足迹与影响。,专家史论,【解读观点】 本段评论主要阐述了对康有为思想及其特点的认识逐渐深入。 (1)作者因先前由于掌握的史料比较少,对康有为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正确。认为康有为的君主立宪只是其保皇的一种手段,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假维新。 (2)作者在读完大批有关康有为的原始材料、作深入剖析后,改变了对康有为的认识。认为“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即由君主专制逐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宣传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命题预测】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B,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