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 2 月 25 日 每周一测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题目。山 行项 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 气从茅舍出,缲丝 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注】项斯:生逢唐末乱世,自觉怀才不遇,除做过小官丹徒县尉外,长期身居草野,很熟悉山野风光。蒸茗:炒茶。缲丝:从泡在开水里的蚕茧中抽出丝。1试赏析二、三联在写景上的妙处。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秋晓行南谷 经荒村柳宗元杪秋 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 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 注
2、】 南 谷 : 在 柳 宗 元 贬 谪 之 地 永 州 城 南 郊 。 杪 秋 : 深 秋 。 机 心 : 机 巧 的 心 计 。 语 出 庄 子 天 地 。1诗的颔联和颈联是怎样紧扣“秋”字写景的?请试作分析。2这首诗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试作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闻 泉李咸用淅淅梦初惊,幽窗枕簟清。更无人共听,只有月空明。急想穿岩曲,低应过石平。欲将琴强写,不是自然声。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诗歌第一句点题,写诗人初闻泉声的状态,其中“梦初惊”写泉声将睡梦中的诗人惊醒后引起的心理反应,该句对其刻画得惟妙惟肖。B诗歌第二句用“窗”的“幽”和
3、“枕簟”的“清”描写居室的幽深安谧以及诗人卧具的洁净,以此营造出一种清幽、恬静的意境。C诗歌颔联用“无人”和“只有”对比, “无人”写没有人与诗人一起欣赏美景,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只有”表现出山间景色的美好。D “月空明”表现了空旷的山谷被一片皎洁的月色笼罩着,诗人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了环境的清幽,以此反衬泉水的清澈明丽。E尾联画龙点睛,诗人不愿意用琴声来比喻听到的泉水声,害怕这样会失去泉声的意味,表现了诗人崇尚自然的思想。2有人评价这首诗的颈联说:“传闻字之神。 ”请结合评价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四、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问题。白 雁顾文昱万里西风吹羽仪 ,独传霜翰 向南飞。芦花映月迷清影,江
4、水含秋点素辉。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注】羽仪:仪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霜翰:翰,本指鸟羽,此处指白雁。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南飞,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从体裁上看,这首诗歌属于七言律诗;从题材上看,这首诗歌属于边塞诗。B首联通过描绘西风萧瑟、旌旗猎猎、白雁南飞,渲染出苍凉的行军氛围,拉开了诗的序幕。C颔联的“迷”字用拟人手法描绘出芦花倒映在水中与水中的月亮交相荡漾的迷离凄清之景。D颈联选用“玉关” “冰” “雪”等与战争、边塞有关的意象以凸显边塞环境的恶劣。E尾联中的“天涯兄弟”表明
5、戍边战士和家中的兄弟分散在天南海北,长久分离而不得团聚。2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董判官高 适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 “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 “别交亲”既悲既壮,而且暗示了友人是从戎远行。B诗的颔联写诗人对友人赴边后即受重用的祝贺,表达了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于此同时,还流露出一股羡慕之情。C作者多次出塞,因此诗中对于边塞的“多雨雪”和“风尘”的描写并非夸张之笔,而是作
6、者实写出关塞的景物特点。D诗的三、四两联把雨雪风尘之苦和施展长策、立功边陲放一起写,运用对比手法,使诗歌顿生波澜。E诗的最后一句以高昂的情调使开头“行迈”颓丧之气为之一振,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将赴京答李纾赠别独孤及胶漆常投分,荆蛮各倦游。帝乡今独往,沟水便分流。甘作远行客,深惭不系舟。思君带将缓,岂直日三秋。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整首诗时空跨度大,既追忆别前的相聚,也写别时的怅惘,还写了别后的思念。B以“胶漆”两种黏结之物比喻诗人与朋友情投意合,亲密无间,
7、难舍难分。C第一联“常” “各”二字写聚少离多,天各一方,道尽颠沛漂泊的人生之苦。D沟水分流,既写眼前的实景,又表达出二人将要分别,可谓景语即情语。E颈联写朋友离别时的心怀愧怍,诗人揣测朋友心思恰好表现其对朋友的体贴。 2本诗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思君”之情的?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一1此两联写景深得动静之妙。颔联“山当日午回峰影” 一句,山峰本是静态的,而诗人用一个“回”字,写出正午群峰影子随日移动,日下之峰与山峰之影动静相衬,突出了山间的幽静和山行的情趣;“草带泥痕过鹿群”一句通过“草带泥痕”这一静态细节,反映了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动态景象,写出了山间景色的清丽而又生机无限,诗句动静结合表达
8、了诗人对山间景象的喜爱之情。颈联“缫丝声隔竹篱闻”以动衬静,表现出山村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喜爱。【 解 析 】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读清题干,赏析二、三联在写景上的妙处,可以从写景技巧方面分析。写景技巧一般从动静、色彩、修辞等角度考虑,结合二、三联内容,写出了幽静之境,通过关键词“回” “过” ,表达出了静中有动, “缫丝声隔竹篱闻”又以动衬静,更显出山村的宁静。首先明确写景的妙处,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妙在何处。学优高考网2诗人情感:对山村野景的喜爱,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怀。作者在前三联移步换形,围绕山中之行,层次分明地写出作者在村里村外的见闻,以深林、流水、风影、草痕、蒸茗气
9、、缫丝声等生动勾勒出清新明丽、生机无限的山村风景,表达了对山村野景的喜爱。尾联“不惜”随卖药归来客遁迹空寂的云山,表现了诗人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怀。 二1抓住秋天的典型意象描写秋景:黄叶满地,古木萧瑟,寒花凋零,幽泉断断续续。突出秋天凄寒荒寂的特点。【 解 析 】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分析颔联和颈联是怎样紧扣“秋”字写景的,只要找出两联中与秋天有关的典型意象即可,特别是树木、花草等植物的凋零。但考生要注意,既然是写景,要能够概括出氛围特点。2诗人借用庄子“机心”典故,表明自己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可是野鹿见了我为何还要惊恐呢?其实是故作旷达之语,
10、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孤独忧愤的心情。【 解 析 】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了解“机心”的典故,读出诗人疑问的用意,再结合作者被贬的写作背景,不难得出诗人的心境是失意、孤寂、忧愤等。三1 CD【 解 析 】 C 项, “表现出诗人的孤独”表述错误, “无人”表现的应是夜深人静的状态。D 项, “反衬泉水的清澈明丽 ”表述错误, “月空明” 衬托泉水的清澈,不是反衬。2 “传闻字之神”的意思是诗歌的颈联紧扣题目中的“闻”字来写景,即诗人通过想象的手法,化听觉为视觉(用视觉描写听觉),紧扣“闻”字描写泉水奔流于悬崖、低谷的景象。颈联上句,写诗人听到
11、泉水声音的急速,想象着泉水在岩石上曲折流淌的样子;下句写听到泉水声音的低缓,想象着泉水在平坦的石头上流淌的景象。【 解 析 】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回答本题,应注重分析题干中的“传闻字之神”的意思,然后分析“闻”字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四1 CE【 解 析 】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体裁特点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分析。C 项, “凄清之景”错,应是动态美景,另外,此处并未用拟人手法。E 项, “天涯兄弟”指的是那些身在天涯的戍边将士们。2首联借孤独传信的白雁朝着南方飞翔,含蓄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中间两联运用对比手法,凸显了边境的恶劣条件,强化了征人无尽的思乡之苦;尾联直抒胸臆,表达
12、了因长期征戍而产生的苦闷、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1 BD【 解 析 】 B 项, “写诗人对友人赴边后即受重用”错误,原诗中没有这方面的意思;D 项, “运用对比手法,使诗歌顿生波澜 ”错误,本诗应该是运用了 “先抑后扬”的手法。2勉励友人莫畏艰辛,要经得住雨雪风尘之苦,为保卫边塞贡献良策,为祖国立功奋不顾身;反映了诗人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和为国事献身的精神。【 解 析 】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应当理解本诗最后一联的大致意思,根据理解的意思考虑作者的情感。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两句是勉励友人莫畏艰辛,要经得住雨雪风尘之苦,为保卫边防贡献良策,为祖国
13、立功奋不顾身。从而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希望建功立业的情怀。六1 AE【 解 析 】 A 项,诗中没有写“追忆别前的相聚” 。E 项, “写朋友离别时的心怀愧怍”理解错误,该诗表达的是自己远赴京城而忍心离别的愧疚,而非写朋友离别的古代诗词。2 直抒胸臆。因思君而衣带渐宽人憔悴,直接表达诗人的相思之苦。用典。 “日三秋”语出诗经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句,用“岂直(止)”一词夸张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深重与浓烈。虚写。想象离别后思君情景,拓宽了诗歌意境。【 解 析 】 做好此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 “如何表达”是针对表达技巧所设的问题。诗歌中对感情的表达又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总体上来说,这两句是写诗人和朋友分别后想象自己如何思念朋友的,是虚写。 “思君带将缓”直接写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因为思念而消瘦了容颜,衣带渐宽,这是直接抒情。 “岂直日三秋”化用了诗经中“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诗句,是用典来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感情。 今 日 收 获 如 何 ?总 结 一 下 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