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 52号令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已于 2006 年11 月 27 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 2007 年 2 月1 日起施行。部长 高强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 范传统医学 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和医师资格考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或者经多年传统医学临床实践医术确有专长、不具备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考核是对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申请参加医师
2、资格考试的资格评价和认定,分为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以下简称出师考核)和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考核(以下简称确有专长考核)。第四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传统医学师承人员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传统医学” 是指中医学和少数民族医学。第二章 出师考核第六条 出师考核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第七条 师 承人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者具有同等学力,并连续跟师学习满 3 年。第八条 师承人员的指导老师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中医类别中医或者民族医专业执业医师资格;(二)从事中医或者民族医临床工作 15 年以上,或者具有中医或者民族医副主任
3、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技术专长;(四)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信誉良好;(五)在医疗机构中坚持临床实践,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第九条 师承人员应当与指导老师签订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式样的师承关系合同。师承关系合同应当经县级以上公证机构公证,跟师学习时间自公证之日起计算。第十条 指导老师同时带教师承人员不得超过两名。第十一条 师承人员跟师学习的形式、内容,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制2定。第十二条 出师考核内容 应当包括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重点是传统医学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术经验、技术专长继承情况;方式包括综合笔试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具体考核内容、标准及办法由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第十三条 申请参加出 师考核的师承人员,填写由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统一式样的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申请表,并经核准其指导老师执业的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向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第十四条 申请出师考核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申请表;(二)本人身份证明;(三)二寸免冠正面半身照片 2 张;(四)学历或学力证明;(五)指导老师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或者核准其执业的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出具的从事中医、民族医临床工作 15 年以上证明;(六)经公证的师承关系合同;(七)省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
5、其它材料。第十五条 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对申请出师考核者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符合考核条件的,发放准考证;不符合考核条件的,在受理申请后 15 个工作日内向申请出师考核者说明理由。第十六条 出师考核每年 进行一次,具体 时间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确定,考核工作开始前 3 个月在辖区内进行公告。第十七条 出师考核合格者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颁发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式样的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第三章 确有专长考核第十八条 ?确有专长考核由 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第十九条 申请确有专长考核的,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从事传统医学临床实践 5 年以上;(二)掌握独具特色、安
6、全有效的传统医学诊疗技术。第二十条 确有专长考核内容 应当包括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重点是传统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及掌握的独特诊疗技术和临床基本操作;方式包括综合笔试和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具体考核内容、标准及办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第二十一条 申请确有 专长考核的人员,填写由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统一式样的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考核申请表,并经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3部门审核同意后,向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第二十二条 申请确有专长考核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考核申请表;(二)本人身份证明;(三)二寸免冠正面半身照片 2 张;(四)申请人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出
7、具的证明其从事传统医学临床实践年限的材料;(五)两名以上执业医师出具的证明其掌握独具特色、安全有效的传统医学诊疗技术的材料;(六)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第二十三条 确有专长 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具体 时间由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确定,考核工作开始前 3 个月在辖区内进行公告。第二十四条 考核合格者由 负责组织考核的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发给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式样的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并报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备案。第四章 医师资格考试第二十五条 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
8、考试,是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组成部分。第二十六条 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试方式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实践技能考试合格的方可参加医学综合笔试。考试的具体内容和方案由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制定。第二十七条? 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取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或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后,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授予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或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 1 年并考核合格,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第二十八条 师承和确有 专长人员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在医疗机构中从事传统医学医疗工作满 5 年,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二十
9、九条 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申请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应当到规定的考点办公室报名,并提交下列材料:(一)二寸免冠正面半身照片 2 张;(二)本人身份证明;(三)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或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4(四)试用机构出具的试用期考核合格证明;(五)执业助理医师申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还需同时提交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复印件;(六)报考所需的其它材料。其他报考程序按医师资格考试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条 师承和确有 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试的组织管理与实施,按照医师资格考试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一条 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试合格线由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确定。考试成绩合格的,获得卫生部
10、统一印制的医师资格证书。第五章 处罚第三十二条 申请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人员在申请或者参加考核中,有下列情形的,取消当年参加考核的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假报姓名、年龄、学历、工 龄、民族、 户籍、学籍和伪造证件、证明、档案以取得申请考核资格的;(二)在考核中扰乱考核秩序的;(三)向考核人员行贿的;(四)威胁或公然侮辱、诽谤考核人员的;(五)有其它严重舞弊行为的。第三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 门、中医 药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出具假证明,提供假档案,在考核中弄虚作假、玩忽职守、 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 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
11、三十四条 在医师资格考试过程中发生违规 、违纪行为的,根据医师资格考试违规处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罚。第六章 附则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所指传统医学临床实践是指取得有效行医资格人员从事的传统医学医疗活动,或者未取得有效行医资格人员但在中医、民族医执业医师指导下从事的传统医学医疗实习活动。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 2007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1999 年 7 月 23 日发布的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同时废止。5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七年6目录一、中医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12)(一)实
12、践技能考核大纲(12)1、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大纲(12)2、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大纲(13)(二)综合笔试考核大纲(14)1、中医基础理论(14)2、中医诊断学(21)3、中药学(26)4、方剂学(35)5、中医内科学(38)6、中医外科学(51)7、中医妇科学(60)8、中医儿科学(66)9、针灸学(76)7一、中医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一)实践技能考核大纲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大纲一、基本操作(一)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 诊、推拿、拔罐等 临床技术操作能力(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三)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晕厥、虚脱、抽搐、痛经 、内脏绞痛、牙痛、
13、高热等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四)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二、临床答辩(一)中医基础知识1、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2、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3、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 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二)临床辨证能力1、结合指导老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进行答辩;2、中医病证测试范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列缺犊鼻肾俞翳风神庭少商足三里委中角孙水沟商阳三阴交秩边风池中极合谷阴陵泉承山环跳关元曲池血海昆仑阳陵泉气海肩髃通里至阴悬钟神阙迎香神门涌泉太冲中脘四白后溪太溪腰阳关太阳地仓听宫内关命门印
14、堂下关风门外关大椎十宣天枢胃俞支沟百会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大纲一、基本操作8(一)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 诊、针灸、推拿、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能力(二)专长技术演示二、临床答辩(一)中医基础知识1、与专长有关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2、与专长有关的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3、与专长有关的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 床应用等基础知识。(二)临床辨证能力1、结合技术专长进行答辩;2、中医病证测试范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感冒泄泻消渴有机磷农药中毒咳嗽痢疾眩晕肠痈喘证腹痛头痛颈椎
15、病肺胀胁痛中风痄腮肺痨黄疸痹证急惊风胸痹(真心痛)积聚不寐小儿泄泻心悸水肿血证崩漏胃痛淋证虚劳绝经前后诸证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大纲一、基本操作(一)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 诊、针灸、推拿、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能力(二)专长技术演示二、临床答辩(一)中医基础知识1、与专长有关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2、与专长有关的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3、与专长有关的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二)临床辨证能力1、结合技术专长进行答辩;2、中医病证测试范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
16、充)。感冒泄泻消渴有机磷农药中毒咳嗽痢疾眩晕肠痈9喘证腹痛头痛颈椎病肺胀胁痛中风痄腮肺痨黄疸痹证急惊风胸痹(真心痛)积聚不寐小儿泄泻心悸水肿血证崩漏胃痛淋证虚劳绝经前后诸证(二)综合笔试考核大纲1、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病、证、症的概念2.辨证论治的概念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7、要点:1.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2.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10要点: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阴阳对立制约2.阴阳互根互用3.阴阳交感互藏4.阴阳消长5.阴阳转化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四单位五行学说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要点: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五行相生与相克的概念和次序2.五行制化的概
18、念与规律3.五行相乘与相侮的概念和次序4.五行的母子相及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1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肺的关系2.心与脾的关系3.心与肝的关系4.心与肾的关系5.肺与脾的关系6.肺与肝的关系7.肺与肾的关系8.肝与脾的关系9.肝与肾的关系10.脾与肾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五时的关系要点:1.五脏与
19、五体的关系2.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3.五脏与五志的关系4.五脏与五液的关系5.五脏的外华6.五脏与五时的关系第六单位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1.胆的生理功能2.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3.小肠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细目二: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小肠的关系2.肺与大肠的关系3.脾与胃的关系4.肝与胆的关系5.肾与膀胱的关系第七单位奇恒之腑细目一:脑要点:121.脑与生理功能2.脑与五脏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八单元气、血、津液细目一:气要点:1.人体之气的概念2.人体之气的生成
20、3.人体之气的运动4.人体之气的功能5.人体之气的分类细目二:血要点:1.血和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功能4.血的运行细目三:津液要点: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代谢3.津液的功能细目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3.血与津液的关系第九单元经络细目一:经络学说要点:1.经络的基本概念2.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十二经脉要点: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13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细目三:奇经八脉要点:1.奇经八脉的特点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3.督脉、任脉、冲脉、带 脉、跷脉和维脉的基本功能细目四:
21、经别、别络、 经筋、皮部要点:1.经别的概念2.别络的概念3.经筋的概念4.皮部的概念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要点:1.经络的生理功能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十单元病因细目一:六淫要点:1.六淫的概念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3.风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4.寒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5.暑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6.湿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7.燥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8.火(热)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要点:1.疠气的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细目三:七情内伤要点:1.七情的基本概念2.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细目四:饮食失宜要点: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143.饮食偏嗜细目五:
22、劳逸失度要点:1.过度劳累2.过度安逸细目六: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致病特点细目七:瘀血要点:1.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3.瘀血的致病特点细目八:结石要点:1.结石的概念2.结石的致病特点第十一单元发病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要点: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要点:1.环境与发病2.体质与发病3.精神状态与发病细目三、:发病类型要点:1.感邪即发2.徐发3.伏而后发4.继发5.合病与并病6.复发第十二单元病机细目一:邪正盛衰要点:15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细目二:阴阳失调要点:1.阴阳偏
23、盛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格拒5.阴阳亡失细目三:气血失常要点:1.气的失常2.血的失常3.气血关系失调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1.津液不足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要点:1.风气内动2.寒从中生3.湿浊内生4.津伤化燥5.火热内生细目六:疾病传变要点:1.疾病传变的形成2.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第十二单元防治原则细目一:预防要点:1.未病先防2.既病防变细目二:治则要点:1.正治与反治2.治标与治本3.扶正与祛邪164.调整阴阳5.调理气血6.三因制宜2、中医诊断学第一单元绪论要点: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第二单元问诊细目一:问寒热要点:1.恶寒发热
24、的临床意义2.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3.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意义4.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细目二:问汗要点: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 战汗)的临床表现意义细目三:问疼痛要点:1.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2.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细目四:问头身胸腹要点:头晕的要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问耳目要点:1.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目眩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六:问睡眠要点:1.失眼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嗜睡的概念及临床意义17细目七:问饮食与口味要点: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意义2.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 饥不欲食的临床意义3.口味:口淡、口甜
25、、口黏腻、口酸、口 涩、口苦、口咸的临床意义细目八:问二便要点:1.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的要点及临床意义2.小便异常(尿次、尿量、排尿感)的要点及临床意义第三单元望诊细目一:望神要点:得神、失神、假神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细目二:望面色要点:1.常色与病色的区别2.五色主病的内容和机理细目三:望形态要点:1.望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意义2.望姿态异常(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意义细目四:望头面五官要点:1.望头形、囟门、 头发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2.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望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3.望齿、龈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4.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望皮肤要点:1.望
26、斑诊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望疮疡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六:望排泄物与分泌物要点:观察痰、涕的临床意义细目七:望小儿指纹要点:小儿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第四单元望舌细目一:舌诊原理要点:18舌与脏腑的关系细目二:望舌质要点:1.舌色变化(淡白、红、绛、紫)的 临床意义2.舌形变化(老嫩、胖瘦、裂纹、 齿痕、舌下络脉)的临床意义3.舌态变化(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的临床意义细目三:望舌苔要点:1.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临床意义2.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 临床意义3.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第五单元闻诊细目一:听声音要点:1.音哑与失音的临床意义2.谵语、郑声、独语、
27、错语 的概念及临床意义3.咳嗽、喘、哮、短气、少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4.呕吐、呃逆、嗳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二:嗅气味要点:口气、病室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第六单元脉诊细目一:脉诊概说要点:1.寸口脉与脏腑的关系2.切脉指法3.寸口“三部九候 ”概念细目二:正常脉象要点:1.正常脉象的特点2.正常脉象胃、神、根的含义细目三:常见病脉要点:常见病脉(浮、沉、迟、数、滑、涩、洪、 紧、弦、细、微、濡、结、促、代)的脉象特征及主病第七单元按诊要点:1.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193.按胸部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第八单元八纲细目一:概述要点:八纳辨证的概念细目二:表里要点:1.
28、表证与里证的概念2.表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三:寒热要点:1.寒证与热证的概念2.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四:虚实要点:1.虚证与实证的概念2.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五:阴阳要点:1.阴证与阳证的概念2.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细目六: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要点:1.证候相兼与错杂2.证候真假(寒热真假)第九单元病性辨证细目一:辨阴阳虚损证候要点:1.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2.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要点细目二:气虚类证辨证要点:1.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气陷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三:血虚类证辨证要点:血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四
29、:气滞类证辨证要点:201.气滞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气逆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五:血病其他证辨证要点:1.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血热证的临床表现、辩证要点3.血寒证的临床表现、辩证要点细目六:气血同病类证辨证要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七:津液类证辨证要点:痰证的临床表现第十单元脏腑辨证细目一:心病辨证要点:1.心气虚的临床表现2.心血虚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心脉痹阻证痰、瘀、寒、气四因的比较4.痰蒙心神、痰火扰神证的比较细目二:肺病辨证要点:1.肺气虚、肺阴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风寒犯肺、寒痰阻肺证的比较3.风热犯肺、肺热炽盛、燥邪犯肺证的辨证
30、要点细目三:脾病辨证要点:1.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湿热蕴脾、寒湿困脾证的临床表现细目四:肝病辨证要点:1.肝血虚、肝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肝风内动四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五:肾病辨证要点:1.肾阳虚、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2.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虚水泛证的临床表现3.肾病五证的鉴别要点细目六:腑病辨证21要点:1.胃热炽盛证的临床表现2.寒滞胃肠、食滞胃肠证的临床表现3.肠热腑实、肠道津亏证的临床表现4.肠道湿热、膀胱湿热、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七:脏腑兼证要点:1.心肾不交、心脾气血虚证的辨证要点
31、2.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证的辨证要点3、中药学第一单元药性理论细目一:四气要点: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2.四气的作用细目二:五味要点: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2.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升降浮沉要点: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细目四:归经要点: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毒性要点:1.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2.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配伍的意义要点:配伍的意义细目二:配伍的内容要点: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22细目一:配伍禁忌要点:“十八反”、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妊娠用药禁忌要点:妊娠用药禁忌的
32、概念及分类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剂量要点: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细目二:中药的用法要点: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第五单元解表药细目一:概述要点: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发散风寒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麻黄、桂技、紫苏、荆芥、防 风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香薷、羌活、白芷、细辛、辛夷3.下列药物的功效:生姜、藁本、苍耳子4.下列药物的用法:麻黄、香薷、荆芥、 细辛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细辛、 苍耳子细目三:发散风热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薄荷、蝉 蜕、柴胡、葛根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牛
33、蒡子、桑叶、菊花3.下列药物的功效:蔓荆子、升麻4.下列药物的用法:薄荷、葛根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牛蒡子第六单元清热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清热泻火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石膏、知母、栀子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芦根、天花粉、夏枯草3.下列药物的功效:淡竹叶、决明子23细目三:清热燥湿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黄芩、黄 连、黄柏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胆草、苦参细目四:清热解毒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金银花、 连翘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大青叶、青黛、贯众、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3.下列药物的功效
34、:穿心莲、紫花地丁、土茯芩、山豆根、马齿苋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青黛、贯众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穿心莲细目五:清热凉血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赤芍3.下列药物的功效:紫草细目六:清虚热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青藁、地骨皮2.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第七单元泻下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攻下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大黄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芒硝3.下列药物的功效:番泻叶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大黄、芒硝、番泻叶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大黄、芒硝、番泻叶细
35、目三:润下药要点:下列药物的功效:火麻仁、郁李仁细目四:峻下逐水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甘遂、牵牛子、巴豆2.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甘遂、牵牛子、巴豆24第八单元祛风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祛风寒湿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独活、木瓜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威灵仙、川乌3.下列药物的用法:威灵仙、川乌细目三:祛风湿热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秦艽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防己3.下列药物的功效:豨莶草4.下列药物的用法:防己、豨莶草细目四:祛风湿强筋骨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桑寄生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
36、证:五加皮3.下列药物的功效:狗脊第九单元化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藿香、 苍术、厚朴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砂仁、豆蔻3.下列药物的功效:佩兰4.下列药物的用法:砂仁、豆蔻第十单元利水渗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利水消肿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茯苓、薏苡仁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猪苓、泽泻3.下列药物的用法:薏苡仁细目三:利尿通淋药25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车前子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滑石3.下列药物的功效:海金沙、石韦、萆薢4.下列药物的用法
37、:车前子、滑石、海金沙细目四:利湿退黄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茵陈、金 钱草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虎杖第十一单元温里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小茴香3.下列药物的功效:丁香、高良姜、花椒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附子、肉桂、吴茱萸、花椒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附子、肉桂、丁香第十二单元理气药细目一:概述要点: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陈皮、枳 实、香附、薤白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青皮、木香、川楝子
38、3.下列药物的功效:沉香、乌药、佛手、柿蒂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川楝子第十二单元消食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山楂、莱菔子、鸡内金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神曲、麦芽3.下列药物的用法:鸡内金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麦芽、莱菔子第十四单元驱虫药细目一:概述要点: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26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槟榔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使君子3.下列药物的功效:苦楝皮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使君子、苦楝皮、槟榔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第十五单元止血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凉血止血药要点:1.下列
39、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小蓟、地 榆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大蓟、槐花、 侧柏叶、白茅根细目三:化瘀止血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三七、茜草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蒲黄3.下列药物的用法:三七、蒲黄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三七、蒲黄细目四:收敛止血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白及2.下列药物的功效:仙鹤草、血余炭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白及细目五:温经止血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艾叶第十六单元活血祛瘀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活血祛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活血止痛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川芎、延胡索、郁金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
40、:姜黄、乳香3.下列药物的用法:延胡索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郁金、乳香细目三:活血调经药27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丹参、 红花、益母草、牛膝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桃仁、鸡血藤3.下列药物的用法:牛藤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丹参细目四:活血疗伤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土鳖虫、马钱子、骨碎补2.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马钱子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马钱子细目五:破血消癥药要点:下列药物的功效:莪术、水蛭第十七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温化寒痰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半夏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天南星、旋覆
41、花3.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芥子、白前4.下列药物的用法: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旋覆花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半夏、天南星、白芥子细目三:清化热痰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川贝母、浙 贝母、瓜蒌、桔梗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竹茹3.下列药物的功效:天竺黄、前胡、海藻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海藻细目四:止咳平喘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苦杏仁、百部、葶苈子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苏子、桑白皮3.下列药物的功效:紫菀、款冬花、批杷叶、白果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苦杏仁、白果第十八单元安神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28细目二:重
42、镇安神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磁石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骨3.下列药物的功效:朱砂、琥珀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朱砂、龙骨、琥珀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朱砂细目二:养心安神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酸枣仁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柏子仁、远志3.下列药物的功效:合欢度第十九单元平肝息风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平抑肝阳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牡蛎、代赭石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石决明3.下列药物的功效:珍珠母、刺蒺藜4.下列药物的用法:石决明、牡蛎、代赭石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代赭石细目三:息风止痉药
43、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地龙、全蝎、僵蚕3.下列药物的功效:蜈蚣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羚羊角、牛黄、钩藤、全蝎、蜈蚣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牛黄第二十单元开窍药细目一:概述要点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麝香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冰片、石菖蒲3.下列药物的功效:苏合香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麝香、冰片、苏合香29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麝香、冰片第二十一单元补虚药细目一:概述要点: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补气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人参、黄芪、白术、甘
44、草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西洋参、党参、山药3.下列药物的功效:太子参、白扁豆、大枣、蜂密4.下列药物的用法:人参、西洋参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人参、白术、甘草细目三:补阳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鹿茸、杜仲、续断、菟丝子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3.下列药物的功效:肉苁蓉、益智仁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鹿茸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鹿茸细目四:补血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2.下列药物的用法:阿胶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白芍细目五:补阴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北沙参、麦冬、龟甲、鳖甲2
45、.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百合、天冬、石斛、玉竹、枸杞子3.下列药物的功效:黄精、女贞子4.下列药物的用法:龟甲、鳖甲第二十二单元收涩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固表止汗药要点:下列药物的功效:麻黄根、浮小麦细目三:敛肺涩肠药要点:30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五味子、 乌梅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诃子、肉豆蔻3.下列药物的功效:赤石脂4.下列药物的用法:诃子细目四:固精缩尿止带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山茱萸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桑螵蛸、海螵蛸、莲子、芡实3.下列药物的功效:金樱子、椿皮第二十三单元攻毒杀虫止痒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下列药物的功效:硫黄、蛇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