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4 第12课《苏武传》学案2.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81525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4 第12课《苏武传》学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4 第12课《苏武传》学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4 第12课《苏武传》学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4 第12课《苏武传》学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4 第12课《苏武传》学案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苏武传学案学习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及文言句式2、 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3、 学习苏武伟大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目标一、二 难点:目标二第一课时1、 看资料中作者简介和知识衔接2、 学生初读课文,扫除读音障碍及断句障碍3、 再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初步翻译课文。第二课时1、 做练习册2、 做课后第二题第三课时1、 化分文章结构,并写出各个部分的内容2、 找出文中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1 )描写苏武语言和细节的句子有哪些?作用是什么?(2 )描写卫律语言和细节的句子有哪些?作用是什么?(3 )描写李陵语言和细节的句子有哪些?作用是什么?(4 )苏武是一个怎样

2、的人?(人物形象分析)3、 你从本文的学习中学到了什么?可结合课后第三题第 2 页 共 16 页 拓展阅读:他乡的苏武 抬头 便看到第一千颗星子于无言中陨落划入今夜 你第一千次思念的梦中泊于边缘而此刻你有泪纵横拨亮身边的柴火火焰起落间 明灭如斯惊醒京华倦客灼穿 十九年的心事封锁而远方的道路依旧苦难连年呵,实在不闻羌笛已久了几回回于沉夜中潮湿归途 而日子流水时想故国已是怎样消瘦了啊!明月,一杯干给故人的酒啊!温暖我 ,跋涉途中遭遇风雪的创口而这里有谁可以唤出我的名字?亦如我那坠入万劫不复的旧日的颜容我只有登上那高高的山冈去聆听牛羊的歌唱听 他们都是我的孩子他们都将踏着成长的艰难在代代不息的汗青中

3、来作证我曾经一尘不染的庄严第 3 页 共 16 页 苏武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水。肌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课内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chn) 煴火(yn)姊妹(z) 且鞮侯(qi)B阏氏(yn) 啮雪(ni)廪食(bn) 昆邪王(y)C缑王(hu) 穹庐(qin)弹劾(h) 浞野侯(c)D秩訾(z) 游弋(y)喟然(ku) 於靬王(w)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后十余辈 辈:辈子B私候胜曰 候:拜见C而收系张胜 系:逮捕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坐:定罪

4、、治罪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B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C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D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愿大王少假借之第 4 页 共 16 页 B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C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黎明即起,洒扫庭除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其言不让,故哂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诚甘乐之A单于壮其节 B欲因此时降武

5、C反欲斗两主 D羝乳乃得归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惠等哭,舆归营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B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C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尽归汉使路充国等D其一人夜亡,告之天雨雪,武卧啮雪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3292),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历二十余年基本修成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B汉书是史记以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记载自汉高祖元年( 前 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共二百二十九年的历史。C汉书把史记中的 “书”改为“志”,记述典

6、章制度;废弃“世家”,并入“列传”。全书计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D汉书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它的语言严谨、整齐,带有骈偶成分,在描写人物、叙述史事方面也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 913 题。第 5 页 共 16 页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虞常等谋反匈奴,欲杀卫律。缑王尝私见张胜。单于怒,欲

7、杀汉使者,或曰:“宜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武益愈,单于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

8、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岳父B绝不饮食。天雨雪 雨雪:下雨降雪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厚:向来交情深厚D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决去:坚决离开1

9、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C使牧羝,羝乳乃得归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D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冰,水为之,而寒于水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武的爱国气节的一组是(3 分)( )汉武帝嘉其义 引佩刀自刺 举剑欲击之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律知武终不可胁 常愿肝脑涂地A B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

10、使匈奴,后来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B单于用了种种办法劝降,结果都不成功,后来把苏武放逐到北海。苏武牧羊,表现了他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第 6 页 共 16 页 C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匈奴人对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D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软化他的决心。苏武对李陵的一席话至诚动人,既让李陵不禁赞叹,又使他万分羞愧。13翻译下列句子。(6 分)(1)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译文:_(2)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

11、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译文:_(二)阅读文本节选,完成 1417 题。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

12、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1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与副张胜相知 素:一向B幸蒙其赏赐 幸:希望C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治:审理D见犯乃死,重负国 重:又,再15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能成为“汉使与刺杀事件有关”的依据的一项是(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 张胜许之,以货物

13、与常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A B第 7 页 共 16 页 C D16下列有关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当汉朝准备派遣苏武等人出使匈奴的时候,匈奴内部的缑王、原汉朝的降将长水校尉虞常,以及卫律带来的被迫投降匈奴的人,在匈奴谋反。B因为虞常与张胜原来是老朋友,虞常就把这次密谋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回归汉朝的事件告诉了张胜,并得到了张胜财物上的资助。C正当虞常等七十余人准备行动时,中间有人告密,于是单于的子弟调集部队围剿了谋反的虞常等人,缑王等人战死,虞常被活捉。D单于让卫律审理这起谋反案,并让卫律把汉使苏武等人招来接受审判。苏武认为这样会给国家

14、带来耻辱,于是举起佩剑刺向了自己。1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译文:_(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译文:_课外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821 题。(15 分)初,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子孙 )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尸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 注:突,烟囱),傍有积薪

15、。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官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 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禅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

16、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汉书霍光传)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霍氏秉权日久 秉:执掌B天下害之 害:陷害C客有过主人者 过:拜访D威震主者不畜 畜:容19选出全为“霍氏诛灭”的原因的一项(3 分)( )霍氏奢侈 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霍氏秉权日久 徐生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第 8 页 共 16 页 大将军霍光从骖乘 福独不蒙其功A BC D2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徐生认为,人君倘若爱护臣子,就应该不让臣子生活奢侈,并且不让他们长时期秉权。B霍氏诛灭后,徐福上书朝廷,说明自己察微知著,建议皇上抑制霍氏,论功更

17、应受赏。C在文中“焦头烂额为上客 ”一语喻指揭发霍氏变乱的人受到封赏。D“贵徙薪曲突之策”的喻意是应该重视那些带预见性的意见,防患于未然。21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1)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译文:_(2)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译文:_(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2225 题。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

18、,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年

19、病卒。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坐死:因犯罪被处死B霍光寝其奏,免武官第 9 页 共 16 页 寝:未睡醒C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故事:典章制度D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闵:同情,怜惜23下列句子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燕王) 上书告之 B(武)数为燕王所讼C上以(通国)为郎 D( 昭帝)甚优宠之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20、B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上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2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译文:_(2)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译文:_高考链接(2014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630 题。詹鼎传【明】方孝孺

21、詹鼎,字国器,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推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 【注】 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获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

22、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第 10 页 共 16 页 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复起,为上虞。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23、。 ”乃赦,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 ”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 ”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选自逊志斋集 ,有删改)【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2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而舍

24、县之大家 舍:寄居B. 其父见其志不可夺 夺:改变C. 时吴氏家延师儒 延:迎接D. 属鼎治鼎论如法 属:交付2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与市中儿嬉敖 客亦知水与月乎 B皆长跪以言 具告以事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 及其所之既倦D其见称如此 其皆出于此乎28.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项是辄能言诸生所诵 夜坐饼灶下,诵不休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简牍满前,须臾而决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A B C D29.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

25、,使父亲的态度发生转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学习的机会,后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疆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署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第 11 页 共 16 页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侍郎、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3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

26、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5 分)(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不问。 (5 分)参考答案1D【解析】A 项,且 j; B 项,廪 ln;C 项,缑 u,浞 zhu。2A【解析】十余辈:十余批。3C【解析】A 项蚤通早;B 项乡通向;D 见通现。4C【解析】A 项,前:临时充任,后:宽容;B 项,前:希望,后:幸亏;C 项,均是“台阶”;D 项,前:责备,后:谦让。5D【解析】A 项,“见”均表被动;B 项,“为”均为语气词,表反问语气;C 项,“既”,均为“已经之后”;D 项,“因”前:趁;后:通过。6 A【解析】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壮:

2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降:使动用法,使投降;斗:使动用法,使争斗;乳:名词做动词,生子。7D【解析】A 项,均为名词作动词,舆:抬、扛,杖:拄、持; B 项,均为意动用法,壮:认为壮烈,乐:认为快乐;C 项,均为使动用法,斗:使争斗,归:使归;D 项,“夜”是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雨” 是名词作动词,下雪。8A【解析】A 项中“西汉”应为“东汉”。9C【解析】A 项:父辈、长辈。B.下雪。D.告别而去,“决”通“诀”。10D【解析】A.语气助词,表判断。B.介词,趁机。C.副词,才。D.前者:介词,替,给;后者:动词,变成。11B【解析】是汉武帝赞赏单于的行为; 写卫律举剑欲击杀张胜。均

28、与苏武无关。12C【解析】“张胜不降” 错。13(1)汉武帝赞赏他的义行,于是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旄节出使护送那些被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并借此机会给送去丰厚的礼物,回应他的和平意向。(2)苏武痛骂卫律道:“你身为汉臣,不顾念朝廷恩典、君臣信义,反叛君主,背弃亲友,在蛮夷做投降的俘虏,我怎么会见你?”14D【解析】D 项“重”读“zhn”,意思是“更加”。15D【解析】注意张胜与虞常的关系,张胜参与了刺杀事件的预谋工作。16【解析】B 项,理解错误,虞常告诉张胜的是刺杀卫律而不是劫持阏氏。17(1)听说汉天子十分痛恨卫律,我虞常能替汉天子埋伏弓箭手射死卫律。(2)使品节和使命受辱,即使能活着,

29、又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去!【解析】在这两句话中,翻译的重点分别是文言实词的意思和虚词的用法。如:“为”,介词,替;“弩”,弓箭手;“屈”“辱”都是使动用法;“虽”,即使;“以”,连词,没有实在意义。第 12 页 共 16 页 18B【解析】害:痛恨,忌妒。19C【解析】、与霍氏被诛无关。20B【解析】应是另外一人上书朝廷,而徐福是在霍氏被诛之前上书皇上抑制霍氏的。21(1)人奢侈就不谦虚,不谦虚就一定玷辱皇上;此人也就是背叛天道。(2)假如按福所说的做,那么国家不用分割土地出卖官爵,大臣死,叛乱等事都不会发生。附译文:当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说:“霍氏一定得死。人奢侈就不谦虚,不谦虚就一定玷辱皇

30、上;此人也就是背叛天道。他的地位比别人高,大家一定忌妒他。霍氏掌权很久了,忌妒他的人很多了。全部人都忌妒他,而他又背天道而行,不等待死等什么?”于是上书皇上说:“霍氏宽裕昌盛,皇上您即使想厚待他,应当适时抑制他,不要让他最后到死亡的地步。”上书三次,才听到。后来,霍氏被杀,而告发霍氏的人都被封官。有人为徐生上书说:“我听说有个探望主人的客人,看见他家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了些柴火。客人对主人说:“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主人没理他。不久主人家果真失火,邻居们一起救火,有幸使火熄灭。于是主人杀牛备酒,感谢他的邻居。身上烧伤者在上座,剩下的各按他们的功劳就座,而独独不邀请说改

31、烟囱为弯曲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假使当初听了那客人的话,不用牛、酒,最终可以使火患没有。如今按功劳而邀请宾客,提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移走的人没有得到奖赏感谢,却把焦头烂额的人作为上宾吗?”主人于是醒悟而邀请他。今茂陵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会有变化,应当防止杜绝他。假如按福所说的做,那么国家不用分割土地出卖官爵,大臣死,叛乱等事都不会发生。往事既然已经发生,唯独徐福一人没有蒙受皇恩。希望皇上明察重视徙薪曲突的方法,把它放在焦发灼烂之人的上面。”皇上于是赏福帛十匹,之后任他为郎。宣帝刚被立为皇上时,到高庙祭祀,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皇上心里害怕他,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光

32、任了骖乘,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感觉安全在身旁。一直到光死去。而他一族之人竟然全部被杀。因此民间流传说:“威严震主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祸,是从骖乘开始的。”22B【解析】B 项,“寝”应为“搁置不理”。23D【解析】D 项,应是“宣帝”。24A【解析】A 项,“苏武被捕”有误,原文是“ 廷尉奏请逮捕武”没有说苏武被捕。25 (1)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多次上书,苏武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2)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希望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赎回儿子。参考译文 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其

33、子上官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谋反,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让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第 13 页 共 16 页 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多次上书,苏武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

34、宣帝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了,皇帝很怜悯他,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

35、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希望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赎回儿子。”皇帝答应了。后来通国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皇帝让他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病亡。甘露三年,单于才来汉朝拜。皇帝思念那些曾经辅佐自己的人,于是让人在麒麟阁模仿这些人的形体、容貌给他们画像,并题写上他们的官爵姓名。26C【析】 “延”字在此处并非“迎接”之意,初中教材桃花源记中有“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此处的“延”即为“延请,邀请”之意。27C【解析】C 项,两个句子“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和“及其所之既倦”中的“所”字都是与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36、。A 项,当中“不与市中儿嬉敖”之“与”字是介词“跟、和”之意,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中的“与”字则是连词,词性不同。B 项,当中“皆长跪以言”中的“以”字为连词,与“而”用法相同,表修饰关系;而“具告以事”中的“以”字是介词,可译为“把” 。D 项, “其见称如此”中的“其”是代词,指詹鼎;“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是语气副词,表推测,可译为“大概、恐怕、差不多”等等。28B【解析】第句是说詹鼎勤奋,第句是言詹鼎廉洁奉公,第句是说詹鼎言辞谦卑恭敬,软中有硬。都与要求不符。29D【解析】D 项,詹鼎曾任“河南行省郎中”错,詹鼎并未担任河南行省郎中,原文“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

37、: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 ”吏部的确是想让詹鼎去的,但丞相说以詹鼎这样的才能,是不应该外派的。半年之后,相继担任“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寮”等职。30 (1)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第 14 页 共 16 页 (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2)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 ”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解析】翻译文中句子注意标准(信、达、雅)和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 。 (1)句重点把握关键词:“故” ,本来;“市” ,买卖货物,可翻译为“做生意” ; “业” ,名词活用作动词,继承手艺;

38、“游” ,交往。 (2)句重点把握关键词:“孰谓” ,谁说; “是” ,指示代词,这;“问” ,审讯、追究。【参考译文】詹鼎,字国器,宁海人。他们家族向来贫穷,父亲在街市卖饼为业,租本邑豪富之家为舍。本邑豪富之家数吴氏最豪贵,就寄居在他家, (并在那里)生下了詹鼎。詹鼎六七岁时,不(喜)与街市儿童嬉游,只爱上学馆,听人读书,回到家,就能复述诸生所诵读的内容。吴氏爱其聪敏,劝詹鼎之父使詹鼎到学馆读书。詹鼎高兴极了,其父唯独不应允,骂道:“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 (你)怎么能给读书人交往呢?” 。但詹鼎常常独自学习,夜晚就在饼灶之下捧书诵读不止。他的父亲

39、见他的志向不改变,就送他去读书了。一年之后,尽通其师之学,老师辞去。那时吴家聘请老师教授自己的孩子,詹鼎就从学于吴家,吴家也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那样抚育。不到几年,吴氏子弟的学问无人能及詹鼎,老师辞归,詹鼎于是就被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元末,方国珍起兵海上,朝廷不能节制他,不得不授给他很高的官位。方国珍成立府署,选置人才为己所用,听说詹鼎有才,就用计把他捉来。詹鼎被捉来后,没有办法,就替方国珍做事,做了他的府都事,有廉洁的名声。方国珍的弟弟担任平章,有人犯法,交给詹鼎治罪,詹鼎就依法判了罪,平章的妻子受了贿赂,向詹鼎求情。詹鼎坚持判决没有应允。平章的妻子大怒,就诬告詹鼎,把詹鼎关进了监牢,半年后才

40、被释放出来。后来再次被起用,管理上虞这个地方。上虞和伪吴王张士诚的地盘相互交错接壤,高级的军官、官吏很多,他们认为詹鼎是读书人,不懂军旅事,屡次怠慢不守约定。詹鼎在庭中集合众官员,拉一驿丞上来,责责备他不奉公守法,斩杀了他。在庭中的众官员都吓得两腿打战,跪倒请罪,直到膝盖弯曲得太久不能站起,才算完。后来即使是元帅、万夫长在陈说事情的时候,也都长跪着禀报,不敢抬头看詹鼎的脸。詹鼎处理事情很有才能,即使公文铺满了面前的公案,一会儿就完成了。至正末年,我朝(明朝)军队进攻到了庆元城下。方国珍害怕,就乘大船逃到海上。皇上大怒,打算派兵诛杀他。方国珍(走投无路)无计可施。詹鼎就替他写了表章谢罪。言辞谦恭

41、而辩(软中有硬) 。太祖读表后叹道:“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 ”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就召方国珍入见,封为右丞。詹鼎亦被召至京师。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建议詹鼎任职。丞相说:“我和他一同做事, (知道)凭詹鼎的才能不能让他到朝外任职。 ”过了半年,被任命为留守都卫经历, (后来)又改任刑部郎中、刑部佐僚。任期未完,主管官员奏请减除刑部属官。丞相说:“刑部有詹鼎在,胜过一百个人。 ”他的才能被称赞到如此地步。詹鼎在职时,一直是以宽仁执行法令,没有令人生畏的威名,人们都乐于其不苛刻。碰到大都督府受贿任命官吏。事情败露,诬陷詹鼎收受了脏款。御史审问詹鼎,詹鼎说在留守时他所收养的外甥来行省时,可能有受贿的事,我实在不知情啊。御史说:“执行法令贵在杀有名气的人。 ”最终处死了詹鼎等一百余人。第 15 页 共 16 页 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