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度计的使用教案【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能够使用温度计进 行简单的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制作简单的温度计,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教学手段与准备】 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若干只烧杯、冷水、热水、温水、实验常用温度计、寒暑表、带玻璃管的小瓶。 【教学过程】 1、巧设实验、导入新课。首先在讲台上放置冷、热、温三杯水,然后找一位学生走上讲台,先把两根手指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一段时间以后,将手指取出然后同时放入温水中,我会问: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接着我会追问:
2、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要想准确知道物体的温度该怎么办呢?这样很自然的导入课题温度计。2、启发思维、新课教学。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冬季与夏季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夏季和冬季会感到热和冷呢?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很容易回答:因为温度不同。进而我会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温度的概念及其单位。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摄氏度()。接下来让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比如人体的正常体温、沸水的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等。随后给学生讲解摄氏温度的相关知识,包括 0C 和 100C 的具体规定,以及 0 到 100 摄氏度之间刻度的划分,为后面的自制温度计铺平了道路。 掌握了温度的概念,接
3、下来是我新课教学中的重点部分温度计。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我将带领学生自制温度计。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积极讨论,大胆尝试,像发明家一样研制温度计,体验发明创造的无穷乐趣。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深刻的理解了温度计的构造及其原理,从而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具体做法是: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做一做。给每个小组准备的有一杯冷水,一杯热水,插有玻璃管的小瓶,小瓶内装有红墨水。引导学生先把小瓶放入冷水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玻璃管的液面下降了;再把小瓶放入热水中,可以看到玻璃管的液面又上升了。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从而使学生明确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接下来我会启发学生思考:
4、怎样改进小瓶才能使它测出水的温度值呢?学生提出要给小瓶添加刻度。那么如何添加刻度呢?同学们通过讨论以及我的点播便可以得出:先把小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得出 0C,再把小瓶放入沸水中得出 100C,把 0C 到 100C 之间等分为 100 等份,这一份就表示一摄氏度。最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小瓶让它更方便的为我们服务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把小瓶变小、玻璃管变细,管口封闭,红墨水换成水银、煤油、酒精等等。对学生的回答给与鼓励,推行赏识教育,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创新,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接着我会让学生看一看实验用的温度计,学生经过观察便可以得出温度计有玻璃泡,液体,玻璃外壳,毛细管,刻度这
5、五部分构成。由于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肯定都迫不及待的想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这时我会先让学生想一想:大屏幕所示的操作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误的操作错在哪?学生相互讨论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以概括为 体温计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在此我会重点介绍,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小,精确度高,使用前应用力甩几下。除了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生活中常用温度计还有寒暑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会给学生简单介绍“测温史话” 。内容包括世界上的第一支温度计;第一支不受大气压强影响的温度计;第一支水银温度计;以及华氏温标、摄氏温标、绝对温标的建立。为了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我还会给学
6、生播放温室效应的有关视频。这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保护地球,热爱我们的家园。 3、动手动脑、练习反馈 动手测量水的温度,使学生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案教学目的 1。熟悉天平的构造,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具 体积相同的长方木块、铝块、铁块(长宽厚为4cm3cm1cm) 、墨水瓶、水、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 (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提问:实验室常用称质量的工具是什么? 讲述:这节课学习用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每张桌面所放的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及一杯水的质量。 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器材” ,并
7、请学生将实验器材与桌面的实物对照检查。 二、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提问:(1) 托盘天平主要有哪些部件构成? (2)观察你所在实验小组的托盘天平,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分别多大? 结合学生答题,教师演示。提问:a。各标尺的最小刻度值多大?b。将游码放在磁性黑板上标尺的不同位置让学生读数。 (3)让学生观察桌上的托盘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怎样调节? 三、学生分组完成实验 1。每个实验小组动手调节桌上的托盘天平,使横梁平衡。 教师统计该步骤完成好的前五名,将他们所在的组次记在黑板的表格内。2。分别称出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的质量。 学生实际操作,将称的结果填入作业本实验记录的表格内
8、。教师巡视,将这步完成好的前五名组次记在黑板表内。 请一个实验小组汇报称的结果,全班学生判断该结果是否合理。 3。测 1 墨水瓶水的质量 提问:(1)用调好的天平怎样合理地测出 1 墨水瓶水的质量? 学生讨论得:用天平称出空墨水瓶的质量 m1;将空墨水瓶灌满水后,用天平称出水和瓶的总质量m2;用 m2m1 得这瓶水的质量。 提问:(2) 为什么要先测空瓶的质量? 学生讨论得:如先测瓶与水的总质量,倒去水后再测空瓶的质量,由于瓶内还残留着水,测量的误差较大,因此先测空瓶质量较合理。 学生实际操作,将结果记入实验记录的表格内。教师巡视,将该步骤完成好的前五名组次记在黑板的表格内。 请一学生汇报称的
9、结果,全班判断该结果是否合理。 4。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 四、归纳小结 1。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用天平称质量小于天平最小刻度值的物体,可用“聚少成多,称多算少”的方法。淄博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布谷”科技节活动实施方案介绍教学目的:1、了解我市有哪些科技活动。2、了解“布谷”科技节的项目。教学过程:读淄博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布谷”科技节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主旨,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协调相关科室密切配合,创新工作思路,不断丰富科技活动内容,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科技成果展示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
10、创造、体验成功、自主发展,提升综合能力。二、工作目标以全面普及中小学科技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全市科技教育均衡发展为总目标,进一步创新中小学科技工作机制,着力加强科技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加强科技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着力加强科技活动体系建设和阵地建设,引导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采、特色鲜明的科技活动,打造一流的科技活动品牌。三、活动主题:普及、创新、均衡四、活动时间:2012 年 4 月上旬10 月下旬五、活动范围:全市中小学师生六、活动内容:(一)科技辅导培训活动1.建立淄博市骨干科技辅导员培训制度2.区县科技辅导教师和学生培训3.科技辅导员观摩学习活动4.淄博市中小学
11、科技教育中心网站建设(二)科普活动校园行1.科技活动周、科普日和第四届校园科普节2.全市各区县和学校科技节活动方案评选3.科普影片观后感征集4.“小哥白尼”科普图片巡展活动5.科普报告百校行活动6.暑期科技夏令营活动7.科技馆进校园8.简易机器人和奇迹创意科普系列活动9. 淄博市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活动(三)科技竞赛活动1.中小学生创造活动2.中小学生机器人比赛3.中国创意大赛鲁中赛区选拔赛4.校园景观“3D”模型制作比赛5.全市中小学生航空、航天、航海、建筑模型教育竞赛6.全市中小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活动7.2011 年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8.“少年科学家”-青少年机器人创新体验
12、活动9.“科学实验嘉年华”展示交流活动10. 中学生数理化建模论文评选活动(四)“小哥白尼”科学工作室建设(五)淄博市科普示范学校评选七、实施步骤(一)宣传发动阶段(4 月上旬)各区县和学校依据淄博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布谷”科技节活动实施方案制定各自科技节活动方案,指导各中小学校完善活动方案,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二)组织实施阶段(4 月中旬至 10 月中旬)详细安排见附表。(三)成果展示阶段(10 月)第一阶段(10 月上旬):区县展示。区县将区域内各学校(市属学校随区县)的优秀作品进行汇总整理后,选定场所进行展示,并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市教育局将对区县展示活动进行
13、巡检。第二阶段(10 月中旬):全市巡回展示。市教育局将对第十二届“布谷”科技节的优秀作品进行汇总,然后按照淄川、张店、博山、临淄、周村、桓台、高青、沂源、高新区、文昌湖区的顺序进行巡回展示。(四)总结表彰(10 月下旬)第十二届“布谷”科技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淄博市科普示范学校科普知识教案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鱼类的外形等共同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及借助语言的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在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但乐于合作交流的优秀品质以及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的科学精神。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不同种类鱼的课件、非鱼类课件。 2.学
14、生准备:鱼的图片,查阅的有关于鱼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 摇摇头,摆摆尾, 一串水泡吐出嘴。 水泡水泡水里游, 那是它的小皮球。 学生说出答案“鱼”,教师出示一条美丽的鱼,揭示课题鱼。 (二)学习新知识 1师:自然界鱼类的种类很繁多,你知道哪种鱼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吗?请同学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于鱼类的资料.(可针对某一种鱼的颜色及特点). 2师问:”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的出鱼的种类实在太多了,可是为什么统称为”鱼”,是因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请学生拿出搜集的鱼的图片进行小组认真观察讨论(1)小组说说各自图片上的鱼,自由说。 小组内搜集到的鱼的图片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
15、特征? 想想这些鱼生活在什么地方? 探讨它们是靠什么运动的,靠什么呼吸的? (2)小组间讨论观察结果。 (3)教师小结出示课件介绍:这些鱼在外形上具有以下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 3巩固知识:请你画画你的鱼 (1)你能把你的搜集的鱼用简笔画画出来吗? (2)小组间活动:“你瞧,我画的鱼完整吗?。 (3)教师出示众多鱼类图片并小结:鱼的共同特征。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画(出示鲸鱼),它的名字叫鲸鱼,大家观察一下它是鱼吗? 生自由说. 教师总结:世界上有一些动物尽管名字叫鱼,实际上它们并不是鱼。 比如(出示课件) 鲸鱼:是生活在海洋里的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胎生
16、,用肺呼吸,大小随种类而异,小的只有一米左右,最大的可达三十米,肉可食,脂肪是工业原料。 鳄鱼:是生活在热带河流池沼中的爬行动物,体披角质鳞,靠脚上的蹼和大尾巴游泳,性情凶猛。 章鱼: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多栖息于浅海沙砾、软泥及岩礁处,具有出色的记忆力和智力,其腕力能够移动比自己重二十倍的东西。 甲鱼:又名鳖,爬行类动物,有甲壳,生活于河湖池沼中。鳖肉营养丰富,鳖甲可入药。鲎鱼:是无脊椎的节肢动物,头胸甲像马蹄形,胸甲略呈六角形,尾像剑,生活在太平洋海底。 娃娃鱼:又名鲵,两栖动物。大鲵体长可达 1.8 米,叫声如小孩啼哭;小鲵体长只有 5-9 厘米。主要生活在山谷溪水中,肉鲜美而 富有营养。
17、鲍鱼:又称蝮,是软体动物,身背一个椭圆形的贝壳,生活在海洋中。其不可叫石决明,可供药用。 师启示学生,看了这么多鱼类和非鱼类图片,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动物是鱼吗?“ 小组内总结:什么样的动物是鱼? 4.教师小结:凡是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用卵繁殖后代的动物都是鱼。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以及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有数字的透明纸、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纱布,显
18、微镜课件。 学生: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教学过程 两人一小组,对照实物显微镜,认识显微镜,探究各部件的功能。要求:(1)人人动手;(2)提出主要注意事项:静(不能影响他人)、轻(动作要轻,要爱护仪器,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净(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 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三种观察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同学们在动手观察时,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做的过程保持安静,不能影响他人;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我们先观察的是 2 号标本。 老
19、师巡查讲解,用低倍物镜(10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的手法,手指不能扳物镜,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多次尝试就会习惯。 继续探究我们的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像?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第四题请同学们换一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再观察。 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 X 物镜的放大倍数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总结:带给同学们一个显微镜顺口溜: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九退整理,后归箱。 十全十美,你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