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 讲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 b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c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 d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美国参战(1)原因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 ,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1917 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使得形势有利于同盟国,美国不能坐视不管。(2)标志:1917 年 4 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3)
2、影响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思维点拨美国在一战中是中立还是参战、何时参战、以何种形式参战,取决于能否保持其“利益线” ,即在战时利用战争形势,以中立的地位牟取超额利润,并趁机向全世界扩张;在战后能收回战争贷款,进而以仲裁员身份取得国际事务的支配权。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是保持中立的利益线被突破,于是只能参战去获取中立国不再能得到的利益。2中国的参战:1917 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3俄国退出(1)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 ”的和约。(2)标志:1918 年 3 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退出
3、帝国主义大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918 年 11 月 11 日,停战协定在法国巴黎效外贡比涅森林的福煦车厢中签订,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1经济劣势: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远比同盟国占有优势。2战略失误(1)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2)战场形势变化出乎德军指挥部的预料。(3)德国被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3内部矛盾(1)奥匈帝国境内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帝国解体。(2)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 ,推翻了帝制。4国际力量(1)战争初期,日本参战使德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皆失。(2)意大利倒戈,同盟国失
4、去一个重要的盟国。(3)僵持阶段: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四、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规模的战争,历时四年零三个月又十天,有三十多个国家的大约 15 亿人口卷入这场战争,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有大约 900 万人战死、2 000 万人受伤,另有 350 万人成为终身残疾,1 000 万人因饥饿和瘟疫而死亡。交战国直接用于战争的费用为 1 805 亿美元,间接战争费用为 1 516 亿美元。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1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集团中的主要帝国主义列强,
5、都是为了夺取霸权和奴役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权利参加战争的。在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秘密协定,用来瓜分势力范围、决定某些地区和国家的归属。思维点拨分析战争的性质主要看交战双方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是贯穿在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分析战争的性质还要注意区别整体与个别、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塞尔维亚和比利时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但这并不能从整体上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2影响(1)战争催生了新世界对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减弱,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
6、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对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战后,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它在欧洲的重建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对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它不仅乘机占领了中国的山东、太平洋上原来由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而且大大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几年间,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民族觉醒: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战后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国际组织: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思维点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相对衰落和美日的崛起,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国际地位,预示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打破。(
7、2)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催生了新世界:摧毁了四个帝国,促成一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新的发明创造(飞机、汽车、化学合成技术) 不断涌现,生产管理不断革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改变了政府机构职能:各国开始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加以干预。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战后,一些欧美国家的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主题一 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1内部因素史料 大战在经济上造成极大破坏,大批农民应征入伍,以致许多土地荒芜,农产品和畜产品普遍减产,物价却节节上升战争末期,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
8、和起义。奥匈帝国境内的非德意志民族出现了独立运动德国则以基尔港水兵起义为开端,爆发了“十一月革命” ,推翻了帝制。教 你 读 史 画线句子“大战在经济上造成极大破坏” “土地荒芜” “物价却节节上升”反映了经济方面的因素;“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反映了政治方面的因素。史料反映了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哪些内部因素?问 题 思 考 答案 国内经济形势的恶化;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2交战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史料 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百万吨)1914 年 9 月 15 日 1917 年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生铁16 25 50 15钢 16 25 58 16煤 346 355 851
9、 340教 你 读 史 从表格中协约国与同盟国生铁、钢、煤生产量的变化可以看出交战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注意表格所给的时间:“1917 年” 。据史料指出交战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问 题 思 考 化的关键因素。答案 变化:协约国由初期的劣势变为优势;同盟国由优势变为劣势。因素:美国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盟国优势的逐步丧失(1)战争主动权转移。德奥等国经过充分准备以后发动了世界大战,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但是由于长途行军作战、初期作战失利等因素的影响,主动权逐步转到协约国一方。(2)作战计划落空。德国制订了详细的作战方案“施里芬计划 ”,但由于没有估计到协约国的
10、力量强大等因素,致使计划落空。(3)内部统治。同盟国集团内部矛盾的加剧比协约国更为明显,内部统治更加不稳定。(4)力量对比变化。开始时双方力量对比并无多大悬殊,但是后来意大利倒戈,美国参战,协约国阵营逐步扩大,越来越不利于同盟国。主题二 一战的性质、特点及影响1性质及特点史料 19141918 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 30 多个国家,人口在 15 亿以上。史料反映出这场战争的性质和特点分别是什么?形成这
11、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问 题 思 考 答案 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特点:第一次世界性的战争。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2后果及影响史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损失一览表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经济损失约 900 万人 2 000 万人 3 000 多亿美元史料二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将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教 你 读 史
12、 (1)从工业生产指数和伤亡人数等信息可以看出,一战对西欧各国造成了重大损失。(2)反映出战争对人们的精神造成重要影响,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精神,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问 题 思 考 依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欧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答 案 给 人 民 带 来 深 重 的 灾 难 ; 西 欧 国 家 经 济 相 对 衰 落 ; 德 奥 分 崩 离 析 , 诞 生 了 一 系 列 民 族独 立 的 国 家 ; 亚 非 拉 民 族 独 立 运 动 高 涨 , 打 击 了 欧 洲 的 殖 民 统 治 ; 在 精 神 领 域 , 人 们 失 去 了战 前 的 乐 观 主 义 精
13、 神 , 对 资 产 阶 级 的 民 主 、 自 由 、 平 等 观 念 产 生 了 怀 疑 , 充 满 了 幻 灭 感 和 危机 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1)从战争的起因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2)从战争的进程看,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要求,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争夺,显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侵略性质。(3)从战争的结局看,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分赃会议。1(2017浙江名校联考)如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的征兵海报,有关它的说法
14、正确的是( )A美国抛弃了“孤立主义” 外交,积极介入欧洲战事B因与协约国存在更多经济联系,美国决定参战C应征入伍的美国士兵在索姆河战役中表现英勇D除了军队,美国还在物资和军火方面给予英法大量的援助答案 A解析 题干图片反映的是美国扩军备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美国采取中立政策,战争后期美国从其国家利益出发抛弃孤立主义对德宣战,海报恰恰反映美国扩军备战的背景,故A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索姆河战役发生于 1916 年,美国参战是在 1917 年,故 C项错误;B、D 两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故错误。2杰弗里帕克在剑桥战争史 中写道:“1916 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
15、经济,导致了 1918 年德国的崩溃。 ”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原因是( )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B国内矛盾的激化C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战争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答案 C解析 材料表明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但却导致德国经济的崩溃,并最终导致德国战争的失败,故正确答案为 C。3(2017温州市十五校高二期中联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各国工人纷纷支持本国政府参加大战,甚至加班加点生产军需品,可是到了 1917 年,大规模的工人罢工运动却在欧洲爆发了,工人纷纷反对战争。这表明( )A大战使欧洲各国生产力下降B大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C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加
16、剧答案 C解析 一战前夕欧洲各国工人是支持战争的,1917 年后,却是反对战争的,这体现出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了反战运动,选 C。4(2018嘉兴高二检测)一位西方史学家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说:“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是有罪的。 ”这种观点( )A不正确,它忽视了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掠夺的结果,双方都有责任、有罪B不正确,它认为两大军事集团发动战争都是无罪的、正义的C正确,这场战争确实没有人知道责任在谁D正确,这场战争是秘密外交的结果答案 A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奴役其他国家与民族的非正义战争。材料“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
17、是有罪的”显然是忽视了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不正确的。51914 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下列大战后果与其评论相符的是( )大战摧毁了数世纪之久的四大帝国 大战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动摇 大战削弱了欧洲的霸主地位 大战使欧洲经济遭到极大破坏A BC D答案 A解析 充分理解“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其意思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走向衰落,都符合题意。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14 年之前,欧洲大部分受教育的人都认为,下一代人将会解决他们这一代人不能解决的一切问题。他们坚信,物质上
18、和精神上的进步是不可避免的到了 1919 年,当战场的硝烟散尽、坟墓躺满尸体时,欧洲大陆资产阶级信奉的自由主义、议会政治、科学的胜利都显得很荒诞。每日所见没有进步,只有革命和一种有害的虚无主义。美菲利浦J. 阿德勒兰德尔L 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人为什么坚信“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进步是不可避免的”?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每日所见没有进步,只有革命和一种有害的虚无主义”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史实加以说明。答案 (1)原因: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影响:带来死亡和灾难;冲击了人们对民主、科学精神的信仰和
19、追求。(2)观点:不正确。说明:俄国通过革命建立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促进了俄国社会的进步,为俄国历史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从其他方面说明,只要史实正确,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第(1)题第一问可以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背景分析,从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方面分析;第二问结合材料回答,从“当战场的硝烟散尽、坟墓躺满尸体” ,可以得出战争带来死亡和灾难,从“自由主义、议会政治、科学的胜利都显得很荒诞”中,可以看出战争冲击了人们对民主、科学精神的信仰和追求。第(2)题该观点认为“每日所见没有进步” ,过于绝对化,可以判断该观点是错误的;然后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的史实和影响进行说明即可。一、选择题1第
20、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财源滚滚,达到了“涨破上衣”的程度,这主要是由于( )A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扩展贸易B本土远离战火避免了战争的破坏C美国利用和平的国内环境发展经济D美国的大量科技成果运用于工业生产答案 A解析 美国利用中立国的地位,同交战双方都保持贸易关系,从而大发横财,故 A 与题意相符。21917 年 4 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 年 3 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 )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 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苏俄退出而削弱 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 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A BC
21、 D答案 D解析 材料中美国和苏俄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围绕着国家利益展开的,它使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力量并未因苏俄退出而削弱,反而使同盟国一步步走向崩溃,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 。材料主要说明了( )A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D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答案 B解析 从材料中中国劳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及联军总司令法
22、国元帅福煦对中国劳工的高度评价,可看出 B 项符合题意。而 A、C、D 三项均与史实不符。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 ;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反映了德国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答案 B解析 题干材料中日本声称对德国宣战的目的是“永保东亚和平” “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和“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 ,实质是要和德国争夺对中国山东地区的控制权,故B 正确。51918 年 3 月,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23、,其主要原因是( )A俄国在战场上的失败B俄国兵员和物资供应不足C苏维埃政权的建立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答案 C解析 俄国退出一战是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之前的沙皇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都主张继续进行战争。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为巩固政权,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退出了一战。6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材料中的“开端”应该是指( )A社会主义运动B和平主义思潮C民族解放运动D殖民主义扩张答案 C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独立” “自治” “非洲人的非洲” ,
24、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对追求国家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作用的描述,C 项正确。社会主义运动与印度、埃及、非洲无直接联系,故 A 项错误;和平主义思潮不可能让这些国家或大洲摆脱殖民地的命运,故 B 项错误;殖民主义扩张只能让这些国家深受其害,故 D 项错误。71917 年 5 月,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要求所有 21 岁到 30 岁之间的男子,在可能条件下登记报名到美国军队服役。美国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适应对德战争的需要B解决国内的失业问题C稳定国内的社会秩序D遏制俄国的激进变革答案 A解析 1917 年 4 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为了适应对德作战的需要,美国急需大量征兵。8对欧洲
25、而言,之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主要依据是( )A双方不分胜负B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停战和谈的方式宣告结束战争C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承受了巨大损失D战争的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答案 C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战败而告终,因此 A、B、D 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交战双方付出了惨重的人力和物力代价,损失巨大,德奥惨败,英法等国遭受重创,欧洲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正确答案为 C。9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类的思想观念,主要表现在( )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高涨 反对帝国主义的社会思潮逐渐兴起 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产生了
26、深刻影响A BC D答案 C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逐渐高涨。但在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并没有出现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潮。的叙述是不正确的。10(2017杭州高二检测)1914 年 7 月 29 日,美国驻伦敦大使致函威尔逊总统:“如果真的发生一场大战,欧洲的进步将遭受重大挫折,而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 ”能够支持这一预言的史实是( )A战后美国开始支配欧洲事务B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C美国在国联中地位举足轻重D美国获得了德国部分殖民地答案 B解析 “开始支配欧洲事务”不符合史实,故 A 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向战争双方兜售军火和物资,大发战争横财,成为
27、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与材料中“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相符,故 B 正确;因为与英、法争夺领导权失败,美国最终未加入国联,故 C 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分别由英、法、日、澳以委任统治的形式进行瓜分,美国并未获得,故 D 错误。11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 1919 年 3 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记道:“在工人中间,存在着愤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 ”这说明( )A西欧的相对衰落B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C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精神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彻底过时答案 C解析 抓住关键词“1919 年” “愤怒” “反抗”
28、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精神方面的失落。A、B两项不属于精神方面,D 项不符合史实。121920 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道“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 。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答案 C解析 根据题干中“1920 年”和“欧游心影录 ”可知,梁启超认为科技“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 ,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科技的应用使得战争更残酷,科技的弊端突出;A、B、D 与材料本意无关,故选 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
29、,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说:“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 ”美国总统威尔逊 1914 年 9 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二 到 1914 年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作了“安排”。为了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他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材料三 (1917 年)4 月 2 日,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威尔逊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我
30、们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美国对一战的最初政策是什么?采取这种政策的优势条件是什么?(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的实质是什么?上述材料说明美国外交政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 (1)“中立政策” 。美国远离欧洲战场。(2)美国的借款主要在协约国,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取得胜利。(3)无论初期“中立” ,还是后期参战,均是为了其自身利益,即大发战争横财,掠夺战利品。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解析 第(1)问,由“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概括最初
31、政策;由 “地理上的超然位置” ,结合所学概括优势条件。第(2)问,由“协约国” “先是给” “然后卖掉” ,到“最后” “借款”分析原因。第(3)问,从中立政策到参战的变化分析实质及基本原则。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7 年因两个事件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而被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这些事件改变了战争性质从最初为欧洲问题而开战,实质上是欧洲的战争转变为全球范围的战争。诚然,1914 年 8 月 21 日日本已参加这场战争,但它只是私自占据了太平洋上几个分散的德国殖民地。而现在,美国的加入则意味着一个迅速决定战争结果的非欧洲大国的介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中始终伴
32、随战争与和平的较量。一方面,战争使国际社会走向无序状态,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趋势受阻,和平秩序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战争对文明的摧毁又促使人们为寻求和平作出努力,国际社会因此走向有序状态。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无数次战火洗礼,世界规模的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失,这也促使人们探索和平的途径杨泽喜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启示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与 21 世纪战争与和平预测请回答:(1)材料一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对这场战争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依据是什么?(2)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战争对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影响。答案 (1)观点:这场战争由欧洲战争转变为全球性的战争。依据:美国的加入,战争的结果不再完全由欧洲各国决定。(2)一方面,生产力破坏,人口锐减,使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受阻。另一方面,历次大规模战争之后,建立国际组织或国际规则来规范国家行为、理性的和平观念等,都有利于制约战争,促进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回答即可;第(2)问,要从一战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