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辛弃疾词两首,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时文赏读,随堂检测,技法提炼,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那把剑醉里挑灯,长剑泛着幽蓝的光;轻弹剑身,化作慷慨悲歌。要拭干扬州路上苦难的泪,要饮尽佛狸祠下胡虏的血。那确是一把好剑。在诗山词海中遨游了许多年,看过了李清照的莲舟,看过了李白的金樽,看过了李商隐的锦瑟,但最夺目的,还是你的剑!剑气中,我能觉察你那双充满愤怒和期待的眼睛。但你说你把它失落了。失落在宝马雕车走过的路上,失落在满眼风光的北固楼,失落在斜阳草树边的寻常巷陌里,失落在你醉后靠着的老松树边上。然后你笑了,笑容有些惨淡。你说你的
2、白发已经生了,你的悲愤已经平息了。但我知道,你那酒中还有着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味道,你那张琴里还藏着五十弦翻出的塞外的声音,你的梦里依然有的卢飞奔,弓弦霹雳。你的心中藏着那把剑,你是把它溶入了墨中,写在纸上,交给了我。剑仍在,在你的心中,在我的心中,在一切爱着一方水土、有着自己尊严的人心中,作龙吟之声。,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文本助读,1.走近作者 辛弃疾(1140-1207), (时代)词人。字幼安,号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重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
3、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舞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被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著有 。,答
4、案:南宋 稼轩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稼轩长短句,2.背景解读 (1)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此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时,辛弃疾自江北率领人马回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与不平。十几年来,眼看岁月流逝,壮志难酬。因此,当他登上建康赏心亭而远眺时,面对着大好江山,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郁积在胸中的牢骚和苦闷一吐为快,于是成就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此词写于1205年作者任镇江知府时,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准备北伐。辛弃疾支持北伐,但认为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否
5、则很有可能重蹈覆辙。然而韩侂胄不仅不接受辛弃疾的建议,反而对他产生疑忌,后来北伐失败,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辛弃疾从青年时代起就坚决主张抗金,如今大好形势将被断送,恢复中原的理想依然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他登上北固亭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京口名楼,远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抚今追昔,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词。,3.备用知识,(1)辛弃疾词作分类 辛弃疾的词大体上可分为抗战词、农村词、闲适词和爱情词等几类。 抗战词。表现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例如: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千古江山)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水龙吟(楚
6、天千里清秋)等。 农村词。描写农村秀丽的风光、质朴的民俗。例如: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清平乐(茅檐低小)等。 闲适词。描写退隐心情与感受。这些词于旷达中显沉郁,于闲适中露激愤。例如:鹧鸪天(掩鼻人间臭腐场)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等。 爱情词。意境高远,别具特色。例如: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其中有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用典类型 点化前人语句。有时也叫侧用,就是指从典故的侧面意义方面用典,旁敲侧击,显现作者自己的用意;或是化用前人语句,使语言更委婉。 明用历史故事。就是直接引用既往的故事,或类比现实,或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
7、深厚。 暗用历史故事。就是间接引用典故,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含蓄隽永,浑然天成,不事雕琢。行文流畅贯通,词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意。 反用历史故事。即“反弹琵琶”,逆向运用,通过暗示、对比、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言此而意彼。 4.文化积累 (1)断鸿:失群的孤雁。 诗人常用“孤雁”“孤鸿”“断鸿”来喻人,表达孤独或孤高的思想情感。,(2)孙仲谋:孙权,“仲谋”是孙权的字。字,即表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3)元嘉: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表示年份)。一般由
8、皇帝发起。 (4)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5)社鼓:旧时社日祭神所奏的鼓乐。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基础积累,答案:(1)动词,理解、领会/动词,聚会/副词,一定/动词,正赶上 (2)动词,看、望/副词,不过、只是/动词,回头看/动词,看望、拜访 (3)动词,远看/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日/动词,盼望/名词,名望、声望,1.一词多义,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看,望 (2)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3)名词作状语,向北 (4)名词作状语,像海螺形状的,答案:(1)英雄业绩。(2)可叹,令人感慨。,3.古今异义
9、,古义: 今义:放荡轻浮;有关男女情爱的;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等。,古义: 今义:令人惋惜。,答案:(1)倒装句,应为“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2)被动句 (3)倒装句,应为“望中犹记(于)扬州路烽火”,4.特殊句式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2)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3)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结构图解,1.【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在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重点突破,参考答案:“看、拍”。 “把吴钩看了”,“吴钩”,本应用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被闲置身旁,只作
10、赏玩,无用武之处,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 “栏杆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展现在读者面前。,高考小贴士,如何评价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设问方式:某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词)?为什么?某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诗(诗句)评析某字(词)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中某个字(词),你认为用得好不好?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词)不同,你认为哪一个字(词)更好?为什么? 方法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
11、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明确答题方向: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答题模式:“”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描绘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2.【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辛词长于用典。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中运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做具体分析。,参考答案:,3.【对应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中“仓皇北顾”应如何理解?,参考答案:无论在东晋、南朝,还是
12、南宋,“北顾”是流亡江南的士大夫常用的一个含有政治意义的词语,有“北望中原,企图恢复”之意。故宋文帝在兵败时赋诗云“北顾涕交流”;后来梁武帝登北固亭,索性将亭名改为北顾亭,以寓收复中原之志。词人用此典,固然是希望南宋统治者吸取以往北伐失败的教训,周密准备,还寄寓了作者对古人北伐失败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慨叹之情。辛弃疾此词是北固亭怀古,有双关的含义,所以我们认为“仓皇北顾”应解释为仓皇败退到北固山下,从此只能“北顾”而已。,有人说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最后一句话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观点争鸣,思路提示一:最后一句话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作者借用廉颇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
13、已年过花甲,但壮志未减、雄心犹在的豪迈气概。 思路提示二:最后一句话蕴含的是悲情怨语。“凭谁问”三字抒发了作者想到赵国有用廉颇之意,还派人去探问,而朝廷却无重用自己之心,更无探问之人,只得坐视髀肉复生,空有报国之志的悲愤。,点击进入 古今对译,思路提示三:这两种感情兼而有之。词人以廉颇自比,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他是一位爱国者,但是,报国无门;他是一位大英雄,但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技法提炼 写法借鉴,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1.寓情于景的写法 这种写法突出地表现在作品的上片。如“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14、,连用两个“秋”字,隐含了作者心中的愁苦之情。那烟波浩渺、水天一望无际的画面更增加了愁的力度,把此地之“景”和登临者的“情”有机地融为一体。下面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也是如此,这些景物将作者的愁具体化了。远处美丽的山峦已沦陷敌手,景色之美词人已无心欣赏,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只有愁和恨。因而在作者眼里,是“献愁供恨”。,2.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 紧承“江南游子”,词作由即景抒情完全转入人事人情。“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激情。在这里,作品不再用即景抒情之法,而是以人物动作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作品所展示给我们的是包含感情色彩的景物和带
15、有强烈激情的动作,而感情的具体内涵却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这样作品便更加深沉浑厚,蕴藏含蓄,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魅力。 3.沉郁与蕴蓄并蓄 此词就是豪放中有沉郁之情和蕴蓄之法。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作者胸怀大志,耻于归隐谋私,可谓豪壮;愁恨郁结,年华似水,又何其沉痛悲凉。其豪壮沉痛之情并不直接说出,而是通过景中寓情、移情入景,以动作写情、用典故达意,曲折委婉地道出。感情层层推进,情到深处,以“树犹如此”收束全文。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对比的手法 运用对比的手法,如把孙权、刘裕同南宋朝廷作对比,把刘裕同其儿子刘义隆北伐的功过、胜败作对比,把当今的“斜阳草树”同当年的“金戈铁马
16、”作对比,把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战斗同眼前的“神鸦社鼓”作对比,把廉颇尚有赵王的探问同自己孤独冷落的境遇作对比,把自己当年浴血抗金的往事同暮年有志难酬作对比,把自己的正确主张同韩侂胄的错误做法作对比等。经过这样的反复对比,就充分地显出词意的丰富曲折,感情的深沉强烈,形象的鲜明具体,增强了艺术感染力。,2.借古讽今,融古于今 历史和现实,古人和自己,融合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不见生硬堆砌的痕迹。词中的孙权、刘裕、刘义隆等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初看起来并不相关联,但实际上他们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是完全统一的。运用这种手法恰当地传达了词人当时那种报国无路而深感悲愤的复杂情绪,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3.善用典故
17、,寄意深远 词的上阕,昔日的“舞榭歌台”已经荡然无存,这使词人感慨万千;刘裕“斜阳草树”掩映下的故居,使词人脑海里浮现出当年刘裕誓师北伐的图景。词的下阕,回顾刘义隆“草草”北伐的惨败,含有委婉劝阻之意。借佛狸祠的“神鸦社鼓”,表达应迅速谋求收复失地的想法;最后借廉颇自比,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郁闷。,随堂检测 巩固学习,基础知识,解析:C 倩:请(别人为自己做事)。,解析:B “风流”在句中指英雄业绩,今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或与男女间情爱有关的等。,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遥岑远目 B.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C.赢得仓皇北顾 D.尚能饭否,解析
18、:B A项,目,名词用作动词,看,望;C项,北,名词作状语,向北;D项,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解析:D A项,应为“无处觅英雄孙仲谋”;B项,应为“应笑我多情”;C项,应为“扬州路烽火”。,4.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句是(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5.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府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 B.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意为我。百姓不分贵贱,皆可自称“朕”,如屈原离骚:“朕皇考
19、曰伯庸。”秦灭六国后,天子始自称朕。 C.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如“宋太祖”就是庙号,也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 D.春社古代指土神和祭祀土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诗句“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中的“春社”就是这个意思。,解析:C 用于“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的是年号,不是庙号。,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 ,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达“当年亭台殿阁之间的风流余韵也都已被岁月洗涤净尽”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 。” (3)永遇乐京口
20、北固亭怀古中“ , ” 两句,表现出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气概。,答案:(1)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 , ”等句借历史故事曲折地表明了词人自己人老心不老,志在恢复中原、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 , ”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极目远眺所见山之情态的句子是:“ , , 。”,答案:(4)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5)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6)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7)水龙吟登
21、建康赏心亭里“ , ,”一句写天幕低垂,红日半隐,孤雁哀鸣,用寥廓苍凉的环境烘托出寓居江南、有志不得伸的游子形象。 (8)“英雄泪尽美人巾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体为:“ , ?”这句恰好与词上片的“ ,”义近而呼应。,答案:(7)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8)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无人会 登临意,课内阅读,(一)阅读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回答第78题。 7.【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上片中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词人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解析:找出关于景物描写的句子和名词即可。 答案:“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22、” 江景、山景、落日、断鸿等。,8.【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古人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般比较忌讳重字,而在这首词的前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中,词人连用两个“秋”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解析: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所见景色。可以从体现的景物的特点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词人选取了两种视角来表现无尽的秋意。第一句“楚天千里清秋”是采用仰视的视角来描绘秋天独有的高远萧瑟的特点。第二句“水随天去秋无际”是采用平视的视角来展现水天相接、浩浩江流东去的壮阔画面。两个“秋”字写出了词人目光的流动,目力所及一片秋色。第二个“秋”字高度概括了长江两岸的所有秋景。
23、,9.【对应考点: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作者对刘裕的怀想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解析:要结合刘裕的事迹和作者的经历去分析表达的感情。 答案:向往英雄,盼望自己也能像刘裕一样建功立业,对统治者表达了一种自我推荐,想要收复失地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英雄不再”的感慨。,10.【对应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中,“舞榭歌台”“风流”“雨打风吹”各有什么深刻含义?,解析:回答本题,既要看作者在这些词语中所蕴含的感情,又要结合作者的心绪等。 答案:“舞榭歌台”是吴国太平气象的象征。“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
24、,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时文赏读 延伸学习,岂可空张一目罗汉代刘安淮南子说山训中有一段话:“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意思是,有只鸟即将飞过来,把网张开去捕捉,捕到鸟的只是一个网眼。现 在用一个网眼去捕鸟,那就永远也捕不到。,【思维借鉴】,反问句拟题,既有气势,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罗之一目”与“一目之罗”,虽然都是“一目”,却有根本区别。前者是局部置于整体之中,后者是局部脱离于整体之外。“得鸟”与“失鸟”的结果表明:局部在整体中才会发挥作用,否则就失去作用。正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25、有些事物看似很重要,却不可孤立发挥作用。同样,有些事物看似不重要,但也不可或缺。像影视剧中的配角、运动员中的陪练、航天员中的“备份”,他们虽然没有成为聚光灯下的幸运儿,却成就了主角、主力和首选。由此可见,除“得鸟”的“一目”之外,其他“罗”中之“目”,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分析 “罗之一目”与“一目之罗”的区别,强调局部置于整体之中的重要意义。,唐代诗人周昙在咏史诗中写道:“定获英奇不在多,然须设网遍山河。禽虽一目罗中得,岂可空张一目罗?”无论是网罗人才还是干事创业,是“设网遍山河”还是“空张一目罗”,都反映了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意味着能否谋全局、抓全面。廖俊波在任政和县委书记期间,用了
26、短短4年就让这个贫困农业县从“省末位”跨入“省十佳”,正是因为他坚信“摆脱贫困,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坚持抓好农业农村的基础上,致力于整体上的突破。实践中,攻克每一难关、战胜每一艰险,都会涉及多种因素,工作从来都是系统的,办法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全局筹划、全面发力,才会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快步向前。,引用周昙的诗,例举廖俊波为政的突出政绩,引证与例证相结合,有力地论证了谋全局、抓全面的重要性。,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干事创业、改革攻坚,关键是“全局在胸”。解决深层次问题、多方面矛盾,需要观照更大的“罗”、统揽更多的“目”。比如优化企业服务,不能片面依靠优
27、惠政策,而是全面营造公平、有序、竞争的营商环境。又如,抓好审批服务,不只是减少窗口的问题,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全面推动服务理念、制度、作风等系列变革,才是治本之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成效如何,根本在于能否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能否齐抓共管、形成“一盘棋”。现实中,有的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想单线突击、局部改善。有的人“烧自己的火,热自己的锅”,只顾单打独斗、各自为政。这样一来,所做的工作皆成了“一目罗”,好举措难推进,好政策难落地,造成改革“中梗阻”或“末梢堵塞”。,引用毛泽东的名言,联系现实问题,进一步剖析全局在胸的重要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烧自己的火,热自己的锅”,语言形象生动,避免了枯燥说理。,“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面深化改革再出发,时刻保持“岂可空张一目罗”的自警自省,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将各项重大举措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谋定而后动,改革定能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 人民日报(2018年06月12日),引用名言结尾,简洁利落,并与标题相呼应,结构严谨。,点击进入 课时作业,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