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九 戊戌变法,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3.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4.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酝酿中的变革,目标导航,1.了解甲午战后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及危害。(重点) 2.了解清政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应对措施及结果。(重点) 3.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影响。(难点) 4.了解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有为等人的思想主张及活动;理解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和影响。(重点),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2、,一、大势所趋 1.国际形势 (1)在经济上:欧美列强先后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在政治上:英美等国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 。 (3)整体趋势:变革旧的制度,发展 ,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运行机制,资本主义,2.国内形势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 的狂潮。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原因: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 ”的呼声,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影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 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瓜分中国,思维点拨,实业救国,中国资产阶级,1.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
3、约,日本的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内地;与此同时,英、法、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也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2.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经济力量的增长,不仅要求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建立一个符合自己阶级利益的政权,在中国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二、新思想的演进 1.开眼看世界:面对列强的侵略,林则徐、魏源提出“_”的主张,迈出了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 2.洋务思想:19世纪 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在“自强”“求富”口号的指引下,试图通过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 来挽救危机。尽
4、管中国在 的道路上迈出了较大的一步,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之路。,师夷长技以制,夷,六七十,科学技术,近代化,3.早期维新思想 (1)代表人物:主要代表有冯桂芬、王韬、 等。 (2)主张:认为西方的 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主张进行自上而下的 改革。 (3)影响: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但对后来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 作用。 4.19世纪末维新思想的发展 (1)康有为 著作: 孔子改制考。,郑观应,君主立宪,政治,思想先导,新学伪经考,思想主张:借经学、孔子,否定专制,传播西方政治学说。 思想特点:将西方 和中国 思想相结合。 (2)梁启超 著作:变法通议等文章。 思想主
5、张:主张 ,提出了“以群术治群”为核心的“民权论”。 影响:梁启超的民权思想动摇了 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3)严复 著作:翻译天演论和原富。,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传统儒家,变法图存,君主专制,主张:把西方 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国。 影响: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5.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 (1)焦点:要不要实行 、要不要改封建专制制度为 制度、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 (2)性质:是一场维新与守旧、变法与反变法的争论,是中国_与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 (3)影响:论战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为下一步的_做了舆论准备和思想
6、先导。,进化论,易错提醒,维新变法,思维点拨,君主立宪,新兴的资,产阶级,政治,斗争,1.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的目的不是发展儒学,而是传播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维新变法服务。 2.披着经学外衣既体现了康有为高超的政治智慧,减少了变法阻力,又暴露了他所代表的维新派的软弱性。,从康梁维新思想宣传到“公车上书”,表明维新运动由思想宣传阶段进入到政治实践阶段。,三、士人干政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 2.表现 (1)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发起“ ”,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上的宣传发展为实际的行动。,公车上书,(2)创办报刊、成立团体 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北京创办 ,成立 ,以宣传维新,
7、开启民智。在其带动下,时务学堂、南学会等纷纷建立。 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成立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口号的 ,对于当时的 运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预示着戊戌维新高潮即将来临。,中外纪闻,概念阐释,强学会,保国会,爱国救亡,史论要旨,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率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朝廷,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它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性政治运动的开端。,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经济上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这成为戊戌变法的经济、阶级基础。
8、3.康有为的思想特点是把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 4.梁启超强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知识图示,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史料一 时局图如图,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1898年在香港发表。,史料二 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数额之大是空前的,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必须在三年内还上,于是清政府大借外债,甲午战争后一年内就借了3.7亿两白银。 史料三 甲午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史料解读 时局图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使清政府产生严重的财政危机。 该表反映了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问题思
9、考 (1)谢缵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时局图的?结合史料一概括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提示,提示 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变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阶段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政治上,分而治之,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史料二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教材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的表现。,提示,提示 原因:清政府战争赔款和大借外债。 表现: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3)史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提示 原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0、;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与主张;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 (1)时势条件: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迫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积极寻求救亡之策。 (2)思想渊源:19世纪七八十年代,脱胎于洋务派,痛感洋务运动弊端的早期维新派产生。他们要求抵抗列强侵略,要求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做了思想准备。 (3)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其产生的经济基础。,史论总结,(4)阶级基础:随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
11、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5)社会根源:中日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此后清王朝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而大肆出卖国家和民族权益,统治更加专制腐朽,这就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探寻新的、反映资产阶级意愿和要求的救亡图存道路。 (6)国际因素: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日本的迅速强大,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派决心以日本为榜样,通过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主题二 比较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史料一 中华而自安卑弱,不欲富国强兵,为天下之望国也,则亦已耳。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求升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
12、振兴商务。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史料二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史料解读 “商务”是指新兴的资本主义。 康有为的政治主张。,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分析郑观应认为中国需要借助什么途径实现富强。“与外人商战”是什么意思?,提示,提示 途径:郑观应主张既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又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含义:“与外人商战”是指发展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在市场上竞争,抵制外来经济侵略。,(2)史料二中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其理论依据
13、是什么?,提示,提示 主张:君主立宪。依据:三权分立学说。,比较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 (1)联系 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都主张变法。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 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创办新式学校。 都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的和进步的。,史论总结,(2)区别 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据,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 早期维
14、新思想没有付诸行动。康、梁将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2018北京高二检测)下图漫画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国内时局图。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答案,1,2,3,4,解析 解读图片可知中国处于被分割的局面,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列强瓜分中国,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故C正确。,解析,解析 “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可知已经超出了洋务思想的范畴,故C项正确。,2.(2017湖北三市高二期末)1875年,
15、郑观应在易言中写道:泰西列国“设有上下议院”。“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这一认识 A.是对中体西用的具体表述 B.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C.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 D.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答案,解析,1,2,3,4,解析 “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可知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是有益的,故C项正确。,3.(2017南阳高二期中)“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 A.对封建专
16、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答案,1,2,3,4,解析,4.(2017赣州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与国人办报高潮相遇相逢。1896年,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它事实上成为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报刊。 以下均摘自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性文章: 吾所谓新法者,皆非西人所故有,而实为西人(对中国之法)所(做)改造。因此,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论不变法之害 西人之侮我甚矣!西人之将灭人国也,则必上之于议院,下之于报章。日日言其国政之
17、败坏,纲纪之紊乱,官吏之苛黩;其将灭人种也,则必上之于议院,下之于报章。论中国之将强,1,2,3,4,今之言变法者,必曰练兵也,开矿也,通商也,斯固然矣。却是弥缝蚁穴,漂摇一至,同归死亡,而于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合也,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即举一国之民而智焉,而力焉,则必无复退而为君政,此于公理不顺。“君权”之下的民意之伸,固非泰西之所得专,亦非震旦(中国)之所得避。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1,2,3,4,(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梁启超维新论说的主要内容。,答案 内容:阐述康有为的“托古改制”论,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痛陈列强灭亡中国的危机,呼吁政治改革;批判洋务派
18、不知“本原”的变法,强调变法之本在变体制;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答案,1,2,3,4,解析 根据所给四则材料分别概括出梁启超维新论的四个主要观点,如第一则材料中“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即在强调变法的重要性;第二则材料则强调了民族危机的加剧,呼吁进行政治改革等。,解析,(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时务报在当时发挥的积极作用。,答案 作用:宣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成为人们了解维新思想的窗口;促进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开展;动员了一部分参与变法的社会力量,彰显了传媒的力量,有效发挥了其充当舆论工具的功能。,答案,1,2,3,4,解析 时务报的影响主要从其对于维新思想的传播、人们思想的启蒙及维新运动的开展角度考虑,此外结合所学知识,大众传媒的变迁彰显传媒力量,有效发挥舆论工具的功能。,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