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 21 科普文章阅读【高频考点解读】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题将更注重综合性,要求考生经过分析概括后得出答案。2探究题将一步受到青睐,探究题的点和面将进一步拓宽,要求评价贴近文本。科普文章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科普文章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科普文章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而简明。【热点题型】题型一 科普文的语言例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古怪的重水叶永烈1942 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
2、在欧洲大陆激烈进行的时候,英国的间谍部门却把注意力集中于挪威南部某荒凉小镇的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工厂。这家小工厂里,并没有隆隆的机器声,也没有高高的烟囱,只有来自当地水力发电厂的电线和自来水管。它在静悄悄地生产着一种神秘的重要物资。德国军队重兵防守,但这家小工厂还是被英国间谍炸掉了。德国人马上调集专家抢修,花了 9 个月的时间,小工厂又开始了神秘的生产。 1944 年,德国军队极为秘密地把小工厂的产品运走。但那产品最终还是先后被英国间谍的定时炸弹和美国的轰炸机炸毁了。这家小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产品呢?这神秘的产品,就是重水!重水看上去跟普通水差不多,也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而不是水,跟
3、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 脾气 ”。重水确实是 “重 ”水,它比普通水重。1 立方米重水要比 1 立方米普通水重 105.6 公斤。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普通的水在 0 结冰,在 100 沸腾。然而,重水却在 3.8 结冰,在 101.42 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 4 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 11.6 时最大。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减少 15%,氯化钡的溶解度则减少 20%。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慢。严格地说,重水也是水!普通的水分子是由 1 个氧原子和 2 个氢原子组成的。重水的分子,也是由 1 个氧原子和 2 个氢
4、原子组成的只不过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子。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 50 吨水里大约只含有 7.5 公斤重水。重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多。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和普通水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据统计,提炼 1 公斤重水比熔炼 1 吨铝所需要的电能还多 3 倍。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
5、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在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将原子能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这样一来,重水更是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建
6、造热核反应发电站。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很大,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江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重水,可以大量提取氘。正因为这样,如今重水被人们誉为“未来的燃料”。(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 ,有删改 )1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_【答案】 突出表现小工厂所生产的产品的重要性。构成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出下文对重水的说明。2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_【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并概括文意。文章段介绍重水的用途,概括出各段中心即可得到答案。【答案】 示例一:用作制造原子弹的中子减
7、速剂;在原子能反应堆中用作中子减速剂;提取氘,用于制造氢弹;提取氘,可以应用于热核反应发电。示例二:作为中子减速剂,用于制造原子弹或建造原子能反应堆;作为提取氘的原料,用来制造氢弹或(将) 应用于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3.第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_【答案】 严谨。运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严谨地说明了重水的特性和功用。简明。多使用短句,语言简洁明白。如“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 ”。朴素。语言朴素自然,平实客观。如“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 ”,读起来亲切自然。生动。有些句子运用了修辞,如“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 脾气”,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4你
8、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_【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通过探究文章标题是否合适,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题目是否合适,就要看题目和内容是否一致。题目中的“古怪”一词是否在文中有所体现应是探究的重点。【答案】 示例一:合适。“古怪” 一词形象生动,能够引起读者兴趣。“古怪” 准确地表现了重水稀奇少见的特点。正文重点写重水与普通水在特性、功用方面的巨大差异,文题一致。重水有多种用途,它既可以用来制造武器,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也可以用于工农业生产,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答出两条即可)示例二:不合适。虽写了重水与普通水不同的一些特性,但最终目的是写重水的用途,题
9、文不符。科技说明文应讲究客观性,而“古怪”一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重水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物质,具有它自身的特性,无所谓“古怪” 。重水与水相似,却比水重,所以称为“重水”并不“ 古怪” 。( 答出两条即可)【提分秘籍】科普类文章,就语言特点来看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语言的科学性的体现就是准确、严密、平实,文学性的表现就是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解答科普文语言分析题,应该注意:1 “双管齐下”辨特点分析科普文语言特色,一是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或概括,或具体,或精练,或详尽,或雅致,或通俗。二是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从语言的形象性、语言的情感、
10、语言的趣味性等各方面品味鉴赏。科普文章的语言除了准确、简明之外,还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2 “有引有析”重实例在分析文本语言的时候,最忌空洞概括,要从文本中举出典型例句,然后对这些例句进行理性的分析评价。这样不仅可以集中笔墨深入分析,更可以做到有理有据,避免空洞浮泛。不过选择的例句必须是“典型例句” ,就是最能体现整个文本主要语言特征的语句,只有抓住了这样的语句进行分析,才能保证做到窥一斑以见全豹。3 “明晓一般”巧组织回答此类题目,一般的思路是先概括出所具有的语言特点,接着举例,再结合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也可以在明确语言特点后,进行分析,最后举例印证。但是无论哪种思路,都要注意对语言特点的总体把
11、握。【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蟋蟀之话夏丏尊鸣虫是秋季的报知者。蟋蟀的鸣声,本质上与鸟或蝉的鸣声大异其趣。鸟或蝉的鸣声是肉声,而蟋蟀的鸣声是器乐。鸟的鸣声是和人的叫唱一样,同是由声带发出的,其鸣声虽较人的声音有变化,但既同出于肉质的声带,与人声究有共同之点。蝉虽是虫类,其鸣声由腹部之声带发出,也可以说是肉声。蟋蟀等秋虫,雄性的鸣声比之鸟或蝉的鸣声,是技巧的,而且是器械的。它们的鸣声由翅的鼓动发生。用显微镜检查时,可以看见翅的特别的发音装置,前翅的里面有着很粗糙的钅虑状部,另一前翅之端又具有名叫“硬质部” 的部分,两者摩擦就发出声音。前翅间还有一处薄膜的部分,叫作“发音镜”
12、,这是造成特殊的音色的机关。秋虫因了这些部分的本质和构造,与发音镜的形状,各奏出其独特的音乐。其音乐较诸鸟类与别的虫类,有着如许的本质的差异。螽斯 与蟋蟀的发音样式大同小异。螽斯左前翅在上,右前翅在下;蟋蟀反之。螽斯的钅虑状部在左翅,硬质部在右翅;而蟋蟀则两翅有着同样的构造。此外尚有不同的一点:螽斯之翅耸立作棱状,其发音装置的部分较狭;蟋蟀二翅平叠,因之其发音部分亦较为发达。在音色上,螽斯所发的音乐富于野趣,蟋蟀的音乐却是技巧的。无论鸟类、螽斯或蟋蟀,能鸣只有雄,雌是不能鸣的。这全是性的现象,雄以鸣音诱雌。它们的鸣和南欧人在恋人窗外所奏的夜曲同是哀切的恋歌。蟋蟀是有耳朵的,说也奇怪,蟋蟀的耳朵
13、不在头部,倒在脚上。它们共有三对脚,在最前面的脚的胫节部,有附着薄膜的细而长的小孔,这就是它们的耳朵。它们用了这“脚耳 ”来听对手的情话。石块或落叶丛中是它们的生活的舞台,它们在这里恋爱,产卵,以至于死。蟋蟀的恋爱生活和其他动物及人类原无大异,可是有一极有兴趣的现象:它们是极端的女尊男卑的。试把雌雄二蟋蟀放入小瓦器中,彼此先用了触角探知对方的存在以后,雄的即开始鸣叫。这时的鸣声与在田野时的放声高吟不同,是如泣如诉的低音,与其说是在伺候雌的意旨,不如说是一种哀恳的表示。雄的追逐雌的,把尾部向雌的接近,雌的犹淡然不顾。于是雄的又反复其哀诉,雌的如不称意,犹是淡然。雄的哀诉,直至雌的自愿接受为止。雄
14、蟋蟀在交尾终了后,不久就要遇到悲哀的运命所存在者只翅或脚的碎片而已。蟋蟀产卵,或在土中,或在树干与草叶上。雌蟋蟀在产卵时,先用产卵管在土中试插,及找到了适当的场所,就深深地插入,同时腹部大起振动。产卵管是由四片细长的薄片合成的,卵泻出极速,状如连珠,卵尽才把产卵管拔出。一个雌蟋蟀可产卵至三百以上。雌蟋蟀于产卵后亦即因饥寒而死亡,所留下的卵,至次年初夏孵化。蟋蟀在昆虫学上属于“不完全变态”的一类,由卵孵化出来的若虫 差不多和其父母同形,只不过翅与产卵管等附属物未完全而已。这情形和那蝶或蝇等须经过幼虫、蛆蛹、成虫的三度变态的完全两样。(像蝶或蝇等叫作“ 完全变态” 的昆虫 )自若虫变为成虫,其间经
15、过数次的脱皮,身体的各部逐渐完成。变为成虫以后,经过四五日即能鸣叫,其时期因温度地域种类个体而不同,大概在立秋前后。它们由此再像其先代的样子,歌唱,恋爱,产卵,度其一生。(选自名物采访 ,有删改)【注】 螽斯: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呈丝状。若虫:不完全变态类(渐变态) 昆虫的幼体。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蟋蟀的鸣声与鸟或蝉的鸣声有着本质的不同:蟋蟀的鸣声是由腹部的声带发出的,鸟或蝉的鸣声是由翅膀的鼓动发出的。B雄性蟋蟀是用一前翅的钅虑状部和另一前翅的硬质部相互摩擦,并用前翅间的“发音镜” 这一特殊的音色“ 机关 ”发出特殊声音。C雌雄蟋蟀可以通过触角探知对方的存在,
16、雄性蟋蟀可以通过鸣音向雌性蟋蟀反复哀诉,雌性蟋蟀则通过“ 脚耳” 领会其意。 来源: 学优高考网 gkstkD蟋蟀由卵变为成虫不需要经历三度的“完全变态”;由卵孵化出来的若虫和其父母同形,在立秋前后变为成虫即能鸣叫。E文章采用做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科学、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的发音原理和发音样式,清晰地展现了蟋蟀的生命历程。【答案】 AD2根据全文,概括蟋蟀的生命历程。 来源:gkstk.Com_【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分析能力。与题干相对应的是最后三段,但在顺序上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以对应蟋蟀由生到死的生命历程。【答案】 第一阶段:卵孵化成若虫。第二阶段:若虫经数次脱皮变为成虫。第三
17、阶段:成虫“恋爱” 、交尾。第四阶段:交尾后雄蟋蟀死亡,雌蟋蟀产卵后死亡。3.请就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_【答案】 (示例一)本文语言平实,善于以科学而准确的语言说明蟋蟀的生命特征和生活习性。如,第段“ 蟋蟀等秋虫,雄性的鸣声比之鸟或蝉的鸣声,是技巧的,而且是器械的” ,平实地说明了蟋蟀发音的原理和构造。再如,第段“蟋蟀的恋爱生活和其他动物及人类原无大异 ”,平实地说明了蟋蟀的恋爱过程。(示例二) 本文语言生动,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说明对象的特征。如,第段“ 它们的鸣和南欧人在恋人窗外所奏的夜曲同是哀切的恋歌”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雄蟋蟀发音器官发达
18、、发音富有技巧、所发的声音对雌蟋蟀具有诱惑力。再如,第段“这时的鸣声直至雌的自愿接受为止” 这几句,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蟋蟀恋爱过程中“极端的女尊男卑” 。题型二 科普文的手法和标题艺术例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悬在空中的河流我们都知道,依靠浮力,船能够在水中飘浮;依靠浮力,羽毛能够随风飘浮,然而,你听说过飞机在几万米的高空,突遇“空中河流”,竟然发生了高空漂浮现象吗?1982 年 4 月的一天,在冲绳岛美军那霸空军基地,有 5 架当时最为先进的 F16 战斗机升空,在 1.2万米的高空作编队变化演习。当时晴空万里,西太平洋的上空能见度非常高,可以说是高空飞行演习
19、的最好天气。突然间,飞机在雷达屏幕上排成“人”字形不动了!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突然的变化惊呆了。当时的指挥员菲尔德上校认为,一定是雷达系统出了毛病,急令雷达兵仔细检查。经过检查,所有的雷达运转都是正常的。也就在此时,无线电波传来了呼叫之声,飞行队队长报告:“报告指挥官,不好了,飞机的发动机突然间全部熄火了,我们的飞机像漂浮在河水之中。四周都是水,飞机已经不受我们控制了”话尚未说完信号就中断了,接着雷达荧屏上的飞机也消失了。菲尔德上校目瞪口呆地坐在椅子上,这位有丰富飞行经验的空军上校突然向周围的人冒出一句话:“不!绝不可能!在 1 万多米的高空,滴水成冰,哪来的河水?”最令人费解的是,这几架演习飞
20、机当时在高空突然熄火,并未下滑,而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托住,处于高空漂浮的状态。从驾驶员的报告中可以看出,飞机遇上了离奇的“空中河流” ,漂浮在高空的水中。这几架正在演习的战斗机就这样离奇地消失了。“空中河流” 的怪事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曾经发生过。1943 年 5 月间,美国和日本的海空军在太平洋南部各岛屿之间展开激烈的拉网战。美军的空军英雄曾击落过多架日军零式战斗机的戈巴得里上尉,驾驶着一架侦察机在所罗门群岛一带海域侦察日军联合舰队的动向。当戈巴得里上尉驾机飞行到大巴里尔岛的海岸线一带时,飞机突然在高空中停滞不前,一个发动机熄火,仅靠另一个发动机继续飞行着。接着飞机开始后退,被一股无形的力
21、量推动着,像漂浮在水面上一样。戈巴得里上尉惊恐万分,他认为是日军发明了最新式秘密武器,慌忙将高空所遇的情况报告给了美军基地指挥部。指挥官命令他马上设法返航。好在戈巴得里上尉驾驶技巧娴熟,他立即掉转头来返回了基地。经过检查,这架飞机像受了重创,机翼开裂,机身和发动机均受到损伤。当时高空气流稳定性良好,无任何雷雨,四周能见度又高,那么,是什么力量使飞机不能前进反而后退呢?机翼、机身、发动机为什么会遭到如此损伤呢?唯一的解释是,飞机突遇了高空强气流形成的“空中河流 ”,发生了高空漂浮现象。近几年来,美国的气象学家们运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分析后认为,形成所谓“空中河流” 的原因是空中的大气急流因地球的运转
22、而产生的磁场变化引起的冷热交叉,形成了一股如汹涌波涛般的气流,这股强大的气流如同水流一样威力无比。 “空中河流”能够使具有强大动力的飞机倒行逆驶,或者停滞不前。同时,它又具有强大的浮力,使飞机如同漂浮在水面上一样,还会因局部缺氧而使飞机的发动机熄火。美国气象学家史蒂罗迈教授认为,如果所谓“空中河流”的特异现象确实存在,那么科学界应花大本钱下大功夫来揭示其奥秘,因为如果此奥秘被揭开,那么人类将大大受益。如今地球上最缺少的是淡水,由于缺水,大量的良田变成沙漠。如果能运用上“空中河流 ”的水,那么将会使沙漠变良田,永无旱灾之忧,将会使地球成为绿色的田园美国的军事科学家们对此高空特异现象也很重视,他们
23、曾建议美国政府拨专款供科学家们研究。他们认为,谁掌握了“ 空中河流” 的奥秘,谁就能在空中绝对称霸,再也不怕什么远程战略轰炸机、洲际弹道导弹和超现代化高速战斗机了。因为它能使一切空中飞行物体停止运行,改变航向直到坠毁,所以美国政府再也不必花上千亿美元去研制导弹防御系统了。(选自知识窗 ,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菲尔德认为,在 1 万多米的高空不可能有河水存在,所以面对 F16 战斗机在雷达荧屏上消失的情况,他不相信飞机真失踪了。B从驾驶员的报告看,5 架 F16 战斗机在高空突然熄火,被无形的力量托住而没有下滑,所以才会遇上离奇的“空中河流” 。C尽管当
24、前的气象科学十分发达,但面对离奇的高空漂浮现象,气象学家们还是无法做出具有说服力的圆满解释。D在高空强大气流的作用下,戈巴得里的飞机机翼开裂,机身和发动机均有损伤,戈巴得里幸亏经验丰富才成功返航。E美国政府花大本钱支持对“空中河流”奥秘的研究,渴望早点揭开奥秘,一方面造福人类,另一方面取得空中绝对霸权。【答案】 CD2.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_【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第一段在文中通常具有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合第一段的内容,考生不难发现,作者结合生活常识介绍“浮力”,意在介绍“空中河流” 这一奇异现象,意在用浅显易懂的生活道理证明高空漂浮现象存在的可能性。【答案】 (1
25、)以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引出对“空中河流” 这一奇异现象的介绍。(2)用浅显易懂的原理初步解释高空漂浮现象存在的可能性,为下文做铺垫。(3)总领全文内容。3.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介绍美国战斗机离奇消失和二战中美军侦察机遭遇的怪事?_【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作者详细介绍这两件事是为了举例说明“ 空中河流” 现象,让读者容易理解,同时也为下文科学家的各种解释提供依据,还说明“空中河流” 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人们主观编造出来的。【答案】 (1)将“空中河流”的现象具体化,让人容易理解。(2)为下文科学家们的种种解释提供事实依据。(3) 说明“空中河流”现象
26、虽然离奇但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的真实的存在。4.请结合文章探究“悬在空中的河流”这一标题的意蕴。_【答案】 (示例)(1)“空中河流 ”现象是一种极为离奇的自然现象。(2)科学界对这一离奇现象的解释仍停留在猜想的层面,莫衷一是。【提分秘籍】 一、分析科普文表现手法三要点用了什么手法。要辨明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达什么内容。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答题步骤1指出某种特色。2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该特色在文中的表现。3立足文体特征,分析该特色对于表情达意的效果。二、解答科普文章标题类题目的三个“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