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45分钟作业 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62306 上传时间:2018-12-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45分钟作业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45分钟作业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45分钟作业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45分钟作业 人民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45分钟作业 人民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目标导航课程标准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学习视点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中国音乐、舞台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各自的特点,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征和成就。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课前预习一、 “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1最早的汉字商代的甲骨文以及一些器物上的_;_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2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1)小篆创始于_,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2)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_时代,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3)楷书也称

2、_、正书,形成于_,字形方正,规矩严整。(4)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_开始盛行,工整清晰,飞洒活泼。(5)草书把中国书法的_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3著名的书法家(1)秦代的_是著名的篆书家;东晋_尤擅草书、行书,号为“书圣” 。(2)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欧阳询、_、柳公权,创立了_中的欧体、颜体、柳体,而_、_的狂草亦别具艺术魅力。(3)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_名世。(4)元代书法家首推_,创立了赵体;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二、画中有诗1先秦两汉时期,盛行_、漆画、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_”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2

3、中国画根据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_、山水画、_三大画科,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_的区别。3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通常以_为主要描绘内容,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4文人画又称做“_”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融文学、书法、绘画及_等多种艺术为一体。三、金声玉振1骨笛、陶埙、青铜编钟等乐器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_的音乐艺术已经较为发达。2秦汉设立_,广泛收集民间歌曲和异域音乐,融合成新的音乐形式,有“相和歌”“清高三调” 。3东晋时期,形成清婉、细腻、柔美的南国“_” ;南北朝、隋唐时代,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_。4明清时代,不仅戏曲音乐繁荣,而且_发达,产生诸如琵琶曲十面埋伏 霸- 2

4、-王卸甲等一大批名曲。四、宫廷舞和民间舞1宫廷舞蹈(1)_时代已经产生宫廷舞蹈,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包括舞蹈形式在内的礼乐制度。(2)汉代设_,大力采集整理民间乐舞,以满足宫廷文化消费的需要,并把_用于宫廷祭祀。(3)隋唐是_发展的鼎盛期,官办的乐舞机构有教坊司、梨园院、太常寺等,集中培训了大批专业乐舞艺人。(4)宋元时代,_在艺术上也卓有成就;明清时期,_开始趋于衰落。2民间舞蹈(1)新石器时代,出现古人扮作动物跳_的形象。(2)甘肃敦煌石窟壁画记录了_的风韵神采,展示了南北朝时期“胡舞”的风范。(3)宋代的民间舞蹈十分兴盛,_非常活跃,许多节目至今仍在民间流传。五、戏曲1秦汉至明朝时期的戏曲

5、艺术(1)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_、隋代的“_” 、唐代的_,都与后来的戏曲具有密切的渊源关系。(2)自宋代开始,_、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_脱颖而出,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3)明代_广泛吸收南方各种民间音乐,逐渐形成_、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后来,皮黄腔、_等地方戏曲声腔兴起。2京剧的形成和发展(1)形成条件:在_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_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2)开始形成:1790 年,安徽的“三庆班” “四喜班” “和春班” “春台班”相继进京,合称“_”。(3)正式形成:1840 年以后,京剧的_、艺术特点初步具备,_出现新的变化,并拥有一批

6、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4)主要特点:主要唱腔二黄、_两个系统,_划分比较严格。(5)历史地位: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_”之一。答案:一、1.铭文 甲骨文2(1)秦代 (2)汉魏 (3)真书 汉末 (4)晋代 (5)写意性3(1)李斯 王羲之 (2)颜真卿 楷书 怀素 张旭 (3)行书 (4)赵孟兆页二、1.帛画 中国画2人物画 花鸟画 写意3自然风景4士大夫画 篆刻三、1.先秦时期2乐府机构3清商乐 燕乐4器乐艺术四、1.(1)夏商 (2)乐府 俗乐舞 (3)宫廷舞蹈 (4)宫廷队舞 宫廷燕乐舞蹈2(1)狩猎舞 (2)西凉乐舞 (3)民间舞队五、1.(1)乐舞百战

7、 四方散乐 杂技歌舞 (2)曲子词 南戏 (3)传奇剧 海盐 梆子腔2(1)徽戏 秦腔 (2)四大徽班 (3)唱腔板式 角色行当 (4)西皮 角色行当 (5)国粹课堂作业- 3 -一、选择题知识点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1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 ”下列关于中国汉字的表述,正确的是( )A汉字起源于甲骨文B汉字在商朝时形成完整体系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简到繁D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答案:B解析: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刻画符号,A 错误;到商朝,形成了比较完整成熟的甲骨文体系,故 B 正确;汉字的发展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故 C 表述错误;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D 错误。2有

8、人这样评述某位大家的书法(见右图):“回环缭绕相拘连,千变万化在眼前。飘风骤雨相击射,速禄飒拉动檐隙。 ”这位书法家最有可能是( )A颜真卿 B柳公权C怀素 D赵孟答案:C解析:提炼概括材料可以看出材料所述书法千变万化、潇洒自如,应该是草书。据此分析选项:颜真卿和柳公权是著名的楷书家;怀素的狂草别具魅力;赵孟 尤擅行书。故答案为 C。3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答案:A解析:秦统一后,官方的标准文字是小篆,B 项是楷书,C 项是行书,D 项是草书。知识点二画中有诗4姚茫父在中国_之研究中写道:“唐

9、王右丞(即王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 ”其中“_”部分最有可能是( )- 4 -A文学 B书法C诗词 D文人画答案:D解析:抓住王维“援诗入画”及“邱山皆韵” “草木成呤”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作家描述的是文人画,王维是文人画的鼻祖,故选 D。5蔡星仪先生在谈到八大山人(注: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别号)的绘画美学思想时,将之总结为“基于儒、染于禅、归于道”(如右图)。这说明朱耷的绘画( )A体现了文人意趣B重在描绘自然风光C是风俗画的典型代表D重在探究人性本身答案:A解析:儒神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思想,由“基于儒、染于

10、禅、归于道”可知,朱耷的画作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阶层的意趣。故选 A。知识点三金声玉振6隋朝统治者创立的教坊机构,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音乐文化成果,创建了“七部乐”“九部乐”的宫廷音乐体制,主张多民族音乐并存,并大力培植民间音乐,使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到新阶段。这主要说明隋朝时期的音乐( )A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B是对民间音乐的继承与发展C是多元音乐文化融合的产物D是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得出,隋朝时期的音乐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成果;第二,主张多民族音乐并存;第三,创建新的宫廷音乐体制,大力培植民间音乐;第四,音乐发展到新阶段。综上所述可得出答案为 C。其他三

11、项说法皆片面。7明清时代,发达的器乐艺术形成的乐器独奏艺术门类不包括( )答案:D解析:小号为西洋乐器。知识点四- 5 -宫廷舞和民间舞8宋代的“社火”在民间非常普遍,宋人范成大曾说:“民间鼓乐谓之社火。 ”“社火”的民间舞队,并不是只演歌舞,而是包括多种技艺的表演。人们一面游行,一面表演,特别是在元宵节期间“社火”更是达到盛况,据梦粱录载:“各社不下数十。 ”这说明宋代( )A文学艺术繁荣 B民俗喜庆欢快C民间音乐繁荣 D民间舞蹈发达答案:D解析:概括提炼材料中关键信息:“社火”在民间非常普遍、 “社火”的民间舞队表演技艺多样、元宵节期间规模大。综上可得出答案。知识点五戏曲9乾隆中期以后全国

12、各地剧种集中于京华,加上早已雄踞剧坛的昆曲、高腔提供了无比深厚的戏曲艺术的积累,促使了京剧这一优秀剧种的诞生。这说明京剧( )A是全国所有剧种融合的产物B是多种剧种融合升华的产物C是北京优秀戏剧文化升华的产物D是雅俗两种戏剧文化融合的产物答案:B解析:由“全国各地剧种集中于京华” “促使了京剧的诞生” ,再结合京剧的相关知识可得出答案为 B。A 中“所有”的说法错误,C、D 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10古代中国思想家常以自然之“六气” “五行”来解释音乐,认为音乐之声律与自然之风气息息相通,音乐之“和”是对自然生态之“和”的崇敬、欣赏与模拟。掌握了音乐,就可以深入理解和调和自然。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13、( )A说明敬畏自然是古代中国音乐的核心思想B古代中国看重音乐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古代中国音乐家从自然界汲取创作的灵感D古代中国音乐家以阴阳五行解释音乐答案:B解析:概括提炼材料可知古代中国思想家以自然之“六气”等解释音乐,认为音乐与自然相通、音乐之“和”是对自然生态之“和”的模拟、掌握了音乐可以理解和调和自然等,这说明古代中国看重音乐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答案为 B。二、非选择题11中国古代“书画同源” “形神兼备” 。观察下面两幅书画作品并回答问题。(1)图一书法属于何种字体?有何特点?(2)图二属于何种绘画类型?从图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书画同源”的信息?(3)图二的绘画精髓是什么?答案:(1)

14、草书。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6 -(2)文人画。这幅画中有诗,还有篆文印章,另外,画中枝叶等讲究毛笔笔法的运用,这都体现了书法与绘画的融合。(3)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7 -课 后 作 业时间:45 分钟 满分:6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1宋徽宗赵佶酷爱书画,并创造了“瘦金体” ,但他的字形是不断变化的;二十多岁时瘦硬,三十多岁时圆润,四十多岁时近于绵软。这种变化说明( )A同一种字体可以有不同风格B艺术风格受个人生活阅历影响C宋徽宗的书法造诣不断提高D艺术风格受时代影响答案:B解析:提炼材料可知随年龄的不

15、同,宋徽宗的字形不断地变化,这说明个人的阅历影响艺术风格,据此得出答案。2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这说明(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多个国家的主要原因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但缺少实用性答案:C解析:提炼材料可知,如果不是统一的文字使中国人能接受同样的文化,中国早就分裂为许多国家了,这说明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据此得出答案。A、D 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B 在材料中

16、没有体现。3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魏晋以来名家辈出。如图书法作品从风格上来判断,作者应是( )A王羲之B颜真卿C苏轼D郑板桥答案:B解析:颜真卿的书法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人称“颜体” 。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极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他的“颜体” ,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有“颜筋柳骨”之誉。4如果开设中国古代文艺展,下列文艺形式中最能体现文人审美价值,独特个性的是( )A隋唐的草书 B宋代的风俗画C元代的杂剧 D明清的小说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已经发展为自觉的艺术,是文人意趣的体

17、- 8 -现,草书更是文人独特个性的体现;而宋风俗画、元杂剧、明清小说更主要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崛起,体现的是大众的需求。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5孔子在礼记乐记中说:“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这主要反映了( )A古代戏曲、音乐种类丰富B人们往往沉醉于戏曲、音乐而荒废时光C不同的音乐艺术反映了不同的政治局面D劳动人民并不热衷于艺术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以音乐的表现为例,分析不同的音乐反映的政治状况,体现了艺术的政治关系,反映了社会现实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6如图是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黄

18、甲图(局部),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中螃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是( )A讲究工笔重彩 B强调个性表现C重视气势雄壮 D追求摹写逼真答案:B解析: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故 B 项正确。72015 年是中国农历的乙未羊年,下面是一幅关于“羊年”的剪纸画。下列对该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浓郁的民间特征B是绘画艺术与手工艺术的有机结合C反映了文人画的发展创新D体现了中国画注重象征意义的特点答案:C解析: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表现个性,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

19、为一体,而剪纸画属于民间艺术,与其不同,由此得出答案。8周朝建立后,为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秩序,建立了一套严明的制度治国治民,即以礼来区别等级贵贱,以乐来协助调人际关系和情感,所以称“制礼作乐” ,也称“礼乐互补” 。 “礼乐互补”凸显了音乐的( )A综合性 B程式化C政治性 D现实性答案:C解析:提炼材料可知:周朝以礼区别等级贵贱,以乐来协调人际关系和情感,通过“礼乐互补”来治理国家,凸显了音乐的政治性,据此得出答案。9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扬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扬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20、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 9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答案:D解析:从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壁画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这种变化说明了艺术内容的时代性。10宋代南戏和元杂剧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下列关于两者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说都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它们的表演方式和表现内容的手法完全相同C都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表达人们的愿望和要求D从文学风格上来说都属于现实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难度不大。A 项反映了文艺与经济之间的关系。B 项“完全相同”的表述明显错误。C、D 两项反映了两者的内容目的和文学风格。11徽调、汉戏、昆曲、秦

21、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 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京剧最终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娱乐需求面广 皇室贵族喜好京剧艺术 艺术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清政府定京剧为“国剧”A BC D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皆符合题干要求;而“国剧”是一种称誉之词,并非清朝政府法定,据此排除带的 A、B、C 三项。12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C

22、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答案:A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戏曲之祖是昆曲,B 不正确;京剧是清朝产生的,C 不正确;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并逐步京化,D 不正确。二、非选择题(共 24 分)13(12 分)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

23、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椰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履园丛活)卷十二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 ,它指的是什么?(3 分)(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 分)(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3 分)- 1

24、0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3 分)答案:(1)娱乐演艺场所。(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解析:第(1)问,提炼概括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等可得出答案。第(2)问,概括材料一中瓦子的职能,可答出第一个答案要点;据材料中“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商贾云集”等可答出第二个答案要点;调动所学清代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可答出第三个答案要点。第(3)问,第一小问可由所学知识得知形成了京剧;概括材料三关键信息“宴会无时,戏

25、馆数十处” 、材料四中“父诫其子,兄勉其弟”等关键信息可答出第二小问。第(4)问,综合本题所给材料可以看出史学研究领域从传统的政治军事等扩大到商业、戏曲、民间生活等,可见其研究领域的拓宽,由此得出答案。14(12 分)阅读下列材料:戏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大亮点。我国的戏曲文化经历了宋代杂剧、元代杂剧、明代传奇,至清朝乾隆时,徽剧与汉剧交相融合而产生了京剧,进一步繁荣了文化事业。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的特征,从脸谱、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分为生、旦、净、丑四类,称为四大行当。京剧行当请回答:(1)中国古代戏曲盛衰的原因是什

26、么?对此你有什么认识?(6 分)(2)结合材料,分析京剧的表演特点。以京剧为例,分析古代戏曲应如何应对现代文明的挑战。(6 分)答案:(1)兴盛的原因:戏曲艺术自身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符合群众的需要,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衰落的原因:脱离广大群众。不及时改革表演的形式。认识:艺术不能脱离群众的需要,要不断进行艺术形式的创新。(2)特点: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装都有一定的谱式。对策: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京剧更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生命力。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京剧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第(1)问应从京剧本身和社会背景入手回答。第(2)问应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现实与时俱进的角度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