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战 2016 年高考二轮讲练测(时间:100 分钟,分值:100 分)班级 学号 得分 说明:每题 10 分,共 100 分。1 (2015 届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三模拟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10 分)闲 居姚合不自识疏鄙, 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 满宅是蝉声。带病吟虽苦, 休官梦已清。何当学禅观, 依止古先生?【注】 禅观:即禅理、禅道。(1)本诗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答案】本诗使用了反衬和对比的艺术手法。(2 分)第四句以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出环境的清净,以动衬静更显其静。整联又用无马迹和满是蝉声进行对比,仍是写出诗人住处少有访客,生活清净。(3
2、分)【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5 分)【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性喜清静、追求清闲、具有闲情雅致的人物形象。(2 分)诗人虽居城市,但门无马迹、蝉声满宅,表明其性喜清净,心远自偏;(2 分)休官不任,无忧伤之感,反觉梦都清闲;虽染病但不废吟咏,更显其志趣高雅。(2 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概括形象特点,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诗人虽居城市,但门无马迹、蝉声满宅,表明其性喜清净,心远自偏;休官不任,无忧伤之感,反觉梦都清闲;虽染病但不废吟咏,更显其志趣高雅。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
3、层级为鉴赏评价 D。2(2015 届福建漳州市八校 3 月联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0 分)竹枝词二首 (其一)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注】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1)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5 分)【答案】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情窦初开(情感丰富或内心微妙复杂)的少女。(1 分)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春日里,她听到情郎的歌声时内心波动。尽管早就情有所钟,但所爱的人尚未明确表态,所以她的心忽阴忽晴、时喜时忧。(大意对即可,2 分)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
4、为鉴赏评价 D。(2) 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 分)【答案】最后一句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1 分)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 “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作者明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大意对即可,2 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所谓“手法”,是指主要包括修辞手法在内的表达技巧。从最后一句的“晴”字同“感情、爱情”的“情”字同音这点看,此句主要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方法。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5、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3 (2015 届吉林长春高三质检三)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10 分)别宋常侍 隋尹式游人 杜陵北,送客汉川东。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留别王维 唐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注游人,游宦之人,指宋常侍。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此诗即行前留别之作。(1)尹式诗的最后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念之情的?请简要赏析。(5 分)【答案】作者运用想象(虚写),设想分手之后,自己因思念友人而失眠,由失眠得以
6、听到静夜里如泣如诉的啼鸟声和风声。(3 分)诗人以景结情、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2 分)【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这两首诗均写离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答案】尹诗表达了羁旅漂泊的孤寂、同病相怜的伤感及人生迟暮的无奈。(2 分)孟诗表达了科举不第的失意、知音难遇的感慨及归隐故园的决心。(3 分)【解析】试题分析:尹诗运用比喻,将游子比作飘蓬,表现其飘泊不定,孤单无依的特点,写出了诗人伤感,孤苦之情。写别后相思之情,借风中乌鸦夜啼的印象,渲染凄凉的气氛,表达诗人相思的凄苦。孟诗是作者科举落第离开长安时赠别友
7、人王维的作品。首联直接说出“自归”,颔联则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尾联叙写决心隐居不仕,归隐田园。诗以失意后的牢骚贯穿全诗。全诗语调低沉,有对朝廷压抑人才的怨愤,有不忍远别知心朋友的留恋,还有怀才不遇的嗟叹。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4 (2015 届山东高三冲刺模拟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10 分)馆娃宫怀古(其一)皮日休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汴河怀古(其二)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馆娃宫坐
8、落于江苏苏州的灵岩山上,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兴建。隋炀帝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因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称之为汴河。(1)“绮阁飘香下太湖”中的“绮”“飘”二字下得十分精当,请作简要分析。(5 分)【答案】 “绮”字状“阁”,“飘”字写“香”,无须描绘建筑规模,无须勾画服饰、相貌,仅此二字,就使馆娃宫的华丽,罗縠轻扬、芳香四溢的西施倩影便呈现在读者眼前,吴王夫差贪恋声色不能自拔的形态便跃然纸上。(5 分)【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这两首诗是怎样巧妙运用对比手法的?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5 分)【答案】
9、馆娃宫怀古前两句拿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表现作对比: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藏着诗人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2 分,言之成理即可)汴河怀古先以“尽道”与“至今”形成对比,对自古以来的观点进行辨析,肯定运河之功。后用一个“若”字引出隋炀帝与大禹的对比,表达对隋炀帝荒淫生活的批评。(3 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试题分析:“绮阁飘香下太湖”,这句完全从侧面着笔。它写馆娃宫,仅仅用一个“绮”字状“阁”,用一个“飘”字写“香”,这样,无须勾画服饰、相貌,一个罗彀轻飘、芳香四溢的袅娜倩影,便自在其中了。特别是“下”字很有分量。从“绮阁”里散溢出来的麝薰兰
10、泽,由山上直飘下太湖,那位迷恋声色的吴王如何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以至对越王的复仇行动,连做梦也没有想到,就不言而喻了。“乱兵侵晓上姑苏”,这句省去越王卧薪尝胆等过程,单写越兵夤夜乘虚潜入这一重要环节。“乱兵”,指吴人眼中原已臣服现又“犯上作乱”的越军。侵晓,即凌晨。吴王志满意得,全无戒备。越军出其不意进袭,直到爬上姑苏台。吴人方才察觉。一夜之间,吴国事实上就亡了。这是何等令人心悸的历史教训啊!前二句胜对起,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陆诗用虚实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
11、虚幻世界和梦境,想象和回忆,以及设想之境。实写的是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虚写的是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用“奢”、“艳”修饰“云雨”,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批评态度。并指出,吴王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足以亡国,未必西施就是六宫中最漂亮的,言外之意讽刺吴王。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5 (2015 届广西南宁九中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10 分)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12、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4 分)【答案】(1)还未展开 芳心【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6 分)【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运用“求异”法,即分析这两首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具体分析时,可
13、结合着具体诗句及关键词,从景物描写的角度,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从衬托、对比、比拟等角度分析。例如,前首诗歌,“冷烛无烟绿蜡干”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芳心犹卷怯春寒”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故首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后首诗歌,“枝间新绿一重重”采用的是衬托和对比手法,以新绿来衬托“数点红”;“芳心”“闹”等词表现了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故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理解,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故采用的是一语双关的手法。考点:鉴赏文
14、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6 (2015 届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下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10 分)题君山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君山程贺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自古无。原是昆仑顶上石,海风飘落洞庭湖。【注】注:水仙:这里传说中的湘君、湘夫人。麻姑:道教中的神话人物。 (1)两首诗描绘的“君山”各有什特点?请简要分析。(5 分)【答案】雍诗里的君山在平静朦胧的夜色中,娇媚迷人,是秀美丽的;程诗里的君山是昆仑山顶之石,奇异非凡壮美的。【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两首诗
15、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5 分)【答案】同:两首诗都引用了神话传说来写君山,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异:雍诗重在描绘君山的美景,将君山比喻成“水仙的”青髻,具体形象;程诗里重在交待君山的来历,利用“麻姑”之口,言其是被“海风吹落的“昆仑山顶石”。想像大胆奇特。【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7 (2015 届云南弥勒高三模拟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10 分)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1)请简析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
16、。(5 分)【答案】用典。前两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用了阿房宫赋中的典故,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反问。“当时奢侈今何处”一句中,作者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借景抒情。“只见草萧疏,水萦纡”两句是说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借古讽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国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
17、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对比。“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全曲两句在对比中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者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任意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手法。题干问的是“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所以要关注每一句。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回顾
18、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故此处使用了典故。诗人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使用反问,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这里借景抒情。第六七句说:“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
19、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赢, 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都变做了土”,作者使用对比的手法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做了概括。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换,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请分析这首小令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了什么样的主旨的?(5 分)【答案】这首小令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作者辛辣地批判
20、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王朝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解析】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8 (2015 届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下 3 月点睛金榜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10 分)小舟陆游小舟无定处,随意泊江村。云气分山叠,沙汀蹙浪痕。宦途危虎尾,闲味美熊蹯。高咏渊明句,吾将起九原。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此处指陶渊明安葬的地方。(1)颔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5 分)【答案】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云气将重重叠叠的山峦愤慨,沙汀聚
21、集了波浪的痕迹。同时,又是远近结合,远写山峦云气,近写沙汀波痕。这样的景物描写,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有层次感。【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 分)【答案】这首诗通过乘舟随意而行的所见所思,抒发了作者对随意、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危险宦途的感叹。【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应该结合着诗歌注释,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从诗人的写作意图角度思考其思想感情。前两联“无定处”“随意”写出了诗人赏景的随意、悠闲;颈联,“危”表现出诗人对官场危险的感叹;“闲味美”“高咏”借陶渊明
22、来表现自己对自得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综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9 (2015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10 分)桂州腊夜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注:赊:长、远。 漏:古时滴水计时的工具。(1)颔联中,“寒”字表意极佳,请加以赏析。(3 分)【答案】颔联中的“寒”字扣题贴切,寒夜难耐,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能梦到家里的情景(1 分)。梦字之前加一“寒”字,不只写出了寒夜做梦的情景,更反映了诗人由于思乡而产生的内心的凄凉孤寂之
23、情(2 分)。【解析】试题分析:三四两句写三更以后诗人凄然入睡,可是睡不安稳,进入了一种时梦时醒的朦胧境地。前句说醒,后句说睡。“雪声偏傍竹”,雪飘落在竹林上,借着风传进一阵阵飒飒的声响,在不能成眠的人听来,就特别感到孤方凄清。这把南寂寒夜的环境气氛渲染得很足。那个“偏”字,更细致地刻画出愁人对这种声响所特有的心灵感受,似有怨恼而又无可奈何。“寒梦不离家”,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是梦到家里的情景。在“梦”之前冠一“寒”字,不仅说明是寒夜做的梦,而且反映了诗人心理上的“寒”,就使“梦”带上了悄怆的感情色彩。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颈联写景
24、角度有怎样的变化?并简析其作用。(4 分)【答案】颈联写景角度,先听觉后视觉(1 分)。 “晓角分残漏”写所闻。天亮后号角一响,更鼓声歇,表明长夜过去,清晨来临,是从听觉上来写的(1 分)。“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是从视觉上来写的(1 分)。此联通过一闻一见,衬托诗人孤独寂寥悲凉思乡的心境,艺术效果很强(1 分)。(或把作者的孤寂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或暗示抒情主人公长夜难眠、孤寂悲凉、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解析】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在结
25、构上有什么作用?(3 分)【答案】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1 分)。尾联与首联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2分)【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这首诗写于唐代宗的时候,戎昱先后在荆南卫伯玉、湖南崔瓘幕下任职,后来宦游到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开头两句写除夕守岁,直坐到三更已尽。这说明诗人在离乡万里,思归无计的处境中独坐到半夜。一个“尽”字,一个“赊”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故乡的遥远。一个“仍”字,又透露出不得已而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写三更以后诗人凄然
26、入睡,可是睡不安稳,进入了一种时梦时醒的朦胧境地。“寒梦不离家”,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是梦到家里的情景。五六句透露了诗人梦断以后闻角声以前,一直眼睁睁地躺在床上耳闻更声,其凄苦之情可知。“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最后一联和首联相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收结全诗。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0 (15 届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河池市高级中学、北海市北海中学高三 11 月联合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10 分)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注】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
27、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答案】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凄清伤感的画面。日落时分,江边送客, 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闻猿猴悲啼,唯见江水茫茫。(3 分)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悲戚又无奈的思想情感。(2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 分)【答案】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1 分),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2 分)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2 分)(手法答想象,能够合理解释,也可得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着具体诗句或关键词分析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是由“青山”“孤舟”两种景物组成的一幅画面,“万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