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6期):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解析版).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95723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6期):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16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6期):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16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6期):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16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6期):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16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6期):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2016 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11分)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来源:学优高考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8 词的上片写梦中情景,有什么作用,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向往?请简要说明。(5 分)9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技巧?并选出两种简要分析。(6 分)【答案】8(1)上片梦游中的世界,写自己睡梦之中不知道漫游到什么地方,只见天已破晓,雪花纷纷依然飘个不停,清脆地管笳声到处响起,铁骑无声,望过去

2、如水流淌一般绵延不绝。(1 分)突出了边塞风光特色,渲染了战争氛围,军纪严明,军容整齐。(2 分)(2)表达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向往。(2 分)9(1)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对比、反衬(寓情于景)、直抒胸臆等。(2 分)(2)简析:虚实结合。词的上片写梦中之景,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慨,虚实结合,抒发了诗人矢志报国,怀才不遇、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愤之情。对比。上片描写的梦中所见景象“关河”“雁门”“青海”都是南宋当时重要的西北边防重地。梦境中军旅戎马生涯逼真,而现实中理想抱负却是一场幻梦。梦境何等的雄拔,现实却是何等的凄凉。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和错位,令人顿生英雄陌路之慨。通过梦回当年雪夜军旅生活

3、情景及梦醒后的孤寂,表达了词人执著的为国献身精神。反衬(寓情于景)。“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一觉醒来,灯光昏黄,令人生寒,一轮斜月挂在窗前,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寒灯”“漏声断”“月斜”,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凄凉,衬托出作者心境的凄苦悲凉,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直抒胸臆。“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又有谁知道,我虽然现两鬓发白,但壮志犹存。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直接抒发爱国热情,“有谁知”三个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也让人体味到壮士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答出 2 种手法即可,每点 2 分)【解析】8【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

4、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词的上片写梦中情景,有什么作用,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向往”,从题干中可知,上片主要写梦中情景,那么应该思考主要写了梦中的什么内容,这个内容和现实世界有什么关系。诗人往往会借梦境来表达现实世界无法实现的一些理想,或借梦境来批判现实等。9【试题分析】:题干问“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技巧?并选出两种简要分析”,可知本首诗的表现手法不只一种,甚至有很多种,选两种熟悉的进行分析。词的上片写梦中之景,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慨,虚实结合;对比:梦境中军旅戎马生

5、涯逼真,而现实中理想抱负却是一场幻梦;反衬:“寒灯”“漏声断”“月斜”,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凄凉,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直抒胸臆:“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思路点拨】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

6、般是哲理诗。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

7、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二、(2016 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11分)好事近 刘子寰秋色到东篱,一种露红 先占。应念金英 冷淡,摘胭脂浓染。 依稀十月小桃花,霜蕊破霞脸。何事渊明风致,却十分妖艳?注露红:红色的菊花。金英:精英,大自然精华英秀。 何事:为什么从事。1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应念金英冷淡,摘胭脂浓染”中的“念”“摘”两字。(5 分) 11词的结尾两句(何事渊明风致,却十分妖艳)表达了词人矛盾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答案】10“念”“摘”两字运用拟人手法,(1 分

8、)这两句的意思是秋风肃杀,花木零落,而在此时却有这红色的菊花于群菊中率先开放,用它那胭脂般绚丽色彩给这冷寂萧条的季节带来些许光彩。“念”字赋予红菊以思维色彩,“摘”字赋予红菊人的动作;(2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菊傲霜、卓然不群的品格。(2 分)11“渊明风致”表达词人希望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固守本性。(3 分)但“妖艳”句,透露出了其真正含义:词人之所以田园归隐是形势所迫,实出无奈,故其仍向往着某一天能够出仕朝廷为国效力。(3 分)【解析】10【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炼字的题型是最近高考常考的题型。学生要掌握炼字的基本方法。古人作诗讲究炼字,

9、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具体的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注:含手法语法现象以词类活用为主。修辞手法则以拟人,比喻,通感等为主。当然还可能出现化动为静等表达技巧。)(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分析诗歌的炼字应注意:动词,修饰语(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这些词是诗歌炼字的关键。11【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

10、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作者情感中的矛盾部分进行作答;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比如“叹息”;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比如这首诗中的“渊明”。三、(2016 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文后各题(11分)王昭君唐李商隐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和聂仪部明妃曲 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明李攀龙天山雪

11、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注李商隐,晚唐诗人,仕途坎坷不遇。隔生春,指春天年复一年过去,汉宫里像昭君那样被冷落的宫女,年年都有。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12和聂仪部明妃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昭君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 分)13两首诗均围绕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展开,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 分)【答案】12整首诗塑造出一个身行万里,心怀故土,愁怨深长的悲情女性形象。(2 分)整首诗把王昭君置于一个假想的塞外之境,一、二句以漫无边际的背景来衬托其远离故土的无限哀伤

12、,三、四句写王昭君在弹完曲调的那一瞬间,竟把眼前高悬的“青海月”误作“汉宫月”,因而遐想故乡,留连难去,其中“徘徊”一词极言其对故乡的魂牵梦绕,一往情深。(3 分)13李商隐的王昭君,借古讽今,以毛延寿制造一个又一个昭君的悲剧,来隐射当时一手遮天、认钱认势不认人、压制有才之人的宦官、军阀以及朋党之流,造成寒士被排挤压制的社会现实。整首诗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感伤。(3 分)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独辟蹊径写古人,通过设想王昭君远嫁塞外后,对汉宫依然无限眷恋,曲罢竟误以“青海月”为汉月的情景,状其对汉朝的依恋之深,幽怨之长。(3 分)【解析】12【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13、D。【名师点睛】首先应了解考查人物形象的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或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提问变式:简析下面这首诗歌的人物形象,并说明通过这一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规范:答案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的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及身份)。从诗歌中找出能表现这一形象特点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人物形象的意义或表达效果(诗人通过人物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或蕴涵的道理等。)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方法: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

14、作品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诗人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具体生活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提示或暗示。2抓住诗歌人物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写作手法。古人写诗时,

15、常通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身世际遇,展开联想。13【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两首诗歌的不同情感作答;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比如“叹息”;四是要把

16、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比如这两首诗中都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但具体要表达的情感又不一样。四、(2016 届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三上学期 12 月月考)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 19-22 题。(15 分)水调歌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 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民族发

17、动的战争。19下列对本词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秋色渐将晚”,描写暮秋的景色渐渐呈现出苍老深暗的颜色。B“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C作者所居并不靠海而临太湖,“沧海”指烟波浩渺的万顷湖光。D“边马”“胡笳”,勾勒出马蹄踏踏、羌管悠悠的北方边地景色。2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B一个“恨”字,笔落沉重,倾注着诗人满腔的郁愤,成为笼罩全篇的情感基调。C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D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格颇似苏轼,而这首

18、词从风格看也确实应属于“豪放词”。21填空。(4 分) “黄花“即_花,诗人常借此描摹秋景,抒发情怀。如“_,_,_?”(李清照声声慢)22(5 分)本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你认为本词与归去来兮辞中这两处字面相似的语句表达思想感情相同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9B20B21菊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22答案要点:相同:山林隐居 贞洁自持。不同:一是因痛恨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与之决绝,甘心过隐居生活;一是因朝廷昏庸,抗敌无策,表现强烈爱国忧患之情。【解析】19试题分析:根据诗歌“鬓双华”应是双鬓斑白的意思

19、。【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平时注意诗歌意象的含义的积累。20试题分析:“笼罩全篇的情感基调”错误,诗歌还有其它的情感。【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综合赏析诗歌的题目,错误的选项主要集中在诗歌的情感上面,“笼罩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准确,诗歌除了“郁愤”还有“归隐”“渴望建功立业”等情感因素。21试题分析:注意名句的判断正确性。【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师点睛】注意不要书写错别字,平时注意重点意象的积累。2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注意首先明

20、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具体的解释。【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探究的题目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解释,陶诗中的情感是“山林隐居,贞洁自持”此诗也有这方面的意图。但二者厌恶官场的原因不尽相同“陶诗是因痛恨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与之决绝,甘心过隐居生活”;此诗是“因朝廷昏庸,抗敌无策,表现强烈爱国忧患之情”。五、(2016 届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山 村戴复古山崦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孙随白发翁。万竹梢头云气生,西风吹雨又吹晴。题诗未了下山去,一路吟声杂水声。注:戴

21、复古,南宋诗人。山崦,山的西面。8诗的前三联分别描绘了三幅山村风情画。这些画面各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6 分)9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 分)【答案】8绿树红花图,充满盎然生机。绿树和红花相互映衬,色彩鲜明。祖孙相随图,怡然温馨,其乐融融;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细节。烟云缭绕图,烘托了山村的幽静恬淡;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云聚云散风起云开的景象。9山村美景让诗人陶醉,丰富的审美感受急于与人分享;吟哦之声与潺潺水声构成和谐的变奏。(3 分)表达了诗人对幽雅恬静的山村风情与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2 分)【解析】8【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2、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概括画面画面内容和分析写景特征的题目,概括画面注意抓住意象,然后概括特征,写景手法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运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的手法主要是从色彩的角度着眼,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9试题分析:此时主要写作者山村所见美好景物,烟云缭绕图,烘托了山村的幽静恬淡,村美景让诗人陶醉,诗人一边吟哦一边下山,吟哦之声与潺潺水声构成和谐的变奏,表达了诗人对幽雅恬静的山村风情与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

23、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虽没有重点的词句,但整首诗歌的意境可以看出一种陶醉之情。六、(2016 届广西武鸣县高级中学高三 8 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完成 89 题。渔家傲东昌道中 注张渊懿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注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8“午睡觉来

24、愁似织”,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最传神,为什么?(5 分)9词人在下阕是如何表达乡愁的?请简要分析。(6 分)【答案】8“织”。(1 分)“织”字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 2 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杂乱与绵长。(2 分)9通过“乡心缭乱”直抒胸臆,写思乡心绪之烦乱;通过南归的鸿雁反衬离家之悲愁;以景结情,通过秋风萧瑟,荻花遍开的苍凉景象,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每点 3 分,答出两点并且有分析即可满分)【解析】8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炼字的题目,抓到关键的字,解释其在之中的含义,然后分析效果。【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5、【名师点睛】诗歌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手法和炼结构的角度进行回答,一般都有炼意的成分,此题主要是炼意和炼手法,炼意是表达内心的愁绪,手法是化虚为实或比喻,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艺术效果。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抒情方式的题目,注意基本的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歌具体的解释。【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和即事感怀,此题注意分析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有时还运用对比、衬托或细节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注意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七、(2016 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模

26、拟)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8-9 题。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 分)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5 分) 【答案】8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

27、寒枝,凄冷袭人。9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解析】8【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注意抓住标题中的“独”和诗

28、中的“皎”“时动”“残烛”“寒枝”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9试题分析:注意首先明确诗中的修辞手法,然后分析效果。【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诗句中修辞的题目,注意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等,的答题时首先明确修辞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效果。八、(2016 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酒楼秋望华岳【注】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8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6 分)9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答案】8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