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1期) 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95623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107 大小:9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1期) 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2016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1期) 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2016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1期) 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2016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1期) 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2016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1期) 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6届安徽合肥八中高三上第一次段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写文章的主要目的不外两点,叙述事实或表达意见。无论是哪一点,文章都应该写得明明白白,让人家看得懂,否则不是白说了吗?但是有些事,作者或不愿说,或不能说,或不敢说,不说又心有未甘,或想留个历史记录什么的,于是遮遮掩掩,转弯抹角。结果是,说了好像没说,没说却又说了一点。那种“既怕别人看不懂,又怕别人看得懂”的尴尬为难,是写文章的人最辛苦的事。中国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传统,圣人又以“温良恭俭让”垂教后世,写文章的人左支右绌、欲语还休,主因在此。三国时代的李密,原仕蜀汉,晋武帝司马炎为巩固政权,拉拢前朝旧臣,召他为“

2、太子洗马”。李密写了封信,说明他不能受官的苦衷,这就是有名的陈情表,入选为古文观止的名篇之一。李密说:“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全靠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现在祖母年迈,祖孙相依为命,怎可须臾离?司马炎受了感动,同意他留在家里,直到刘氏辞世才再召他入朝。那句“舅夺母志”,就是“母亲原意守节,但舅父强迫她改嫁”的意思。照李密所说,他出生六个月父亲就过世了,古人早婚,尤其女性,李密母亲当时年龄也许只有十六七岁,怎可守寡一辈子?在今天看来,她改嫁是天经地义,但在那个年代,改嫁是不光荣、辱门楣的事。李密想来是不愿讲的,但不讲就接不上祖母刘氏含辛茹苦抚养他的情节。不能不说,但又不能说得太白

3、,“舅夺母志”就成了为亲者讳的千古名句。为贤者讳则是一种宽谅的品德,是与人为善的情操,向来受中国文人的尊重与信守。史家蒋廷黻说,林则徐广州禁烟,幸亏朝廷把他贬谪,否则战事一起,他可能就是“海上苏武”叶名琛。据今天某些史家看,林则徐当年禁烟,可以做得更周到、完善一些,但他是“民族英雄”,大家就不加深论了。其实,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还比较容易处理,最难的是为尊者讳。所谓尊者,多指在上位的人,也就是有权有势之人。如不讳亲者,不讳贤者,最多于心不安、受人批评而已。但不讳尊者,轻则关系职务、收入、仕途,重则有牢狱之灾、杀身之祸,那就非同小可了。但有那些是非心、使命感特别强的人,像知识分子论的作者萨义德教授

4、一样,认定“知识分子应向有权者说实话”。可是现实环境不准说得太清楚啊,那就委婉一点,“巧言令色”一点,能说多少是多少吧!为尊者讳那种“既怕看不懂,又怕看得懂”的苦楚,比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情境又不可同日而语了。今人总以为,古代皇帝专制独裁,没有人敢不为尊者讳,说他们的不是,其实并不尽然。古代有一种史官,职掌“起居注”,专门记载皇帝的言行,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尽职的史官很多。唐太宗时,褚遂良为谏议大夫,兼管起居注。有一天太宗问他,起居注都记些啥事,我能看看吗?褚遂良回答,起居注记人君言行,好的坏的都记,好使皇帝不敢为非作歹。它是留给后人看的,皇上不能看。太宗追问:“朕有不善,卿必记耶?”褚遂

5、良回答很干脆,职责所在,怎能不记?君臣对话如此,已经很僵了。不料黄门侍郎刘洎又在旁边插嘴:“人君有过,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居上位者必须有此认识:不让今人说实话,后人也必然会说出来,因为“天下之人皆记之矣”。敬畏历史的领袖,必得为“明君”,方受史家肯定。 (选自南方周末)(1)下列关于中国文人写文章左支右绌、欲说还休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人秉承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传统,写文章时有所顾虑,遮遮掩掩, 转弯抹角。B写文章的主要目的不外两点,叙述事实或表达意见,这两点使得中国文人不能将文章写得很明白。C作者有些事不愿说、不能说或不敢说

6、,又想留个历史记录,“既怕别人看得懂,又怕别人看不懂”。D中国圣人以“温良恭俭让”的教诲,对中国文人产生了影响,使他们写文章时左支右绌、欲语还休。(2)下列对文章思路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由写文章的目的入手,来表现写文章的人“欲语还休“的尴尬为难处境。B文章二至三段以陈情表中“舅夺母志”表述为例,表现文人有为亲者讳的传统。C文章的第四段借林则徐例来表明为贤者讳是文人三种忌讳中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D文章最后一段重在表明“居上位者”须让人说实话,敬畏历史,方可受到史家认可。(3)下列的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学家不深论林则徐禁烟时的不周到之处,体现了史学家为贤者讳的

7、宽谅的品德和与人为善的情操。B陈情表中“舅夺母志”是李密为亲者讳而自己编造出来的,并非真有母亲改嫁之事。C不讳尊者,轻则关系职务、收入、仕途,重则有牢狱杀身之灾祸,所以作者完全不赞同萨义德教授的看法。D古代皇帝专制独裁,没有人敢不为尊者讳,褚遂良、刘洎等人也无一例外,皆不敢以实记之。【答案】(1)B(2)C(3)A【解析】(1)【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

8、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 项,强拉因果。“叙述事实或表达意见”是一般写文章的两个目的,不是中国文人不能将文章写明白的原因。文章第一节中的表述是“写文章的主要目的不外两点,叙述事实或表达意见”,只要仔细的对比原文就会发现错误了。(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概括文章段落大意。C 项中“是文人三种忌讳中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概括错误。作者认为“最难的”是“为尊者讳”,“最重要的”原文中没有表述。原文内容是“其实,为亲

9、者讳、为贤者讳还比较容易处理,最难的是为尊者讳”。其他三个选项概括都正确。【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考生概括文章段落大意的能力的题目,段落大意就是这个段落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一、 概括段落大意的要求。概括段落大意的要求可以用三个字概括,那是“明、全、简”。明,就是明确。段落大意不能用疑问句来表达,只能用叙述句来表达,否则就不明确。全,就是全面完整。这就要求把每段的主要意思都概括进去,不要缺漏。简,就是语句要简洁。二、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要找出中心句,必须知道中心句往往出现在段落的什么地方:在先总述后分述再小节的段落

10、中,总述的句子或小节的句子往往就是中心句;在先概括后具体的段落中,概括的句子往往就是中心句。抓“段眼”。段眼就是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或能涵盖大意的一句话。做法:一直接用中心句概括段落,二对中心句稍加整理即可概括段落。抓占中心位置的人、事、物、情、理。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但往往有占中心地位的人、事、物、情、理,整个段落都是紧紧围绕这些来写的。做法:抓住他们,概括段落内容就较容易了。抓上下文联系。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一篇文章的段落是密切相关的。有些段落是对下文的领起,有些段落是对上文的小结。做法:在概括上有领起段或下有总结段的段落时,可联系上下文借助这些领起段或概括作用的段落来概括。四、归

11、纳。归纳就是通过梳理某一人或事物的共同点,进行提炼概括。做法:有些段落运用列举的方法,把一些有某一共同点的人或事物写在一段内。概括这类段落内容可通过归纳,概括出所写人或事物的共同点,也就概括出段落内容了。(3)【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首先是整体把握文章

12、大意,在阅读时弄清文章的整体倾向,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大致结构;其次结合文体特点,抓住关键部位和重要语句,准确、迅速地把握;第三,注意标志性词语,直接概括;第四联系背景材料,帮助理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2016 届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三第一次考试)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

13、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

14、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

15、;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

16、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 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B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日渐形成它的特色。 C汉朝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注重三纲五常之教和孝道之教,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和汉代相比趋向衰落,“九品中正”取士制度的影响,造成“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

17、渗透。(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足鼎立的态势。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所以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3)根据原文的内容

1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汉朝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 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答案】(1)B(2)D(3)D【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

19、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 项,张冠李戴。“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错,文章第一节中的表述是“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可见“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是秦的文教政策。A 项出自文章第二段开头,概括正确;C 项出自文章第一段后半部,文章的表述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

20、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选项概括正确。D 项,出自第二节的后半部分。【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 B 就是对文章第一段概括的基础上命制的选项,文中明确说明“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

21、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选项张冠李戴。(2)【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 项是对第三段开头部分的概括,概括的过程中错误的把“但是由于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所以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两个分句的因果关系弄反了,而文中的表述却是“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

22、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只要仔细的对比原文就会发现错误了。(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D 项,“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有误,说法过于绝对化,不包括“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选项涉及的句子在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原文为“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文中是说除去“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剩下的“绝大多数平民百

23、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ABC 三项的内容,都在文章的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原文是“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分析都正确。【考点定位】分析

24、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D 就犯了混淆范围的错误,原文是“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平民之家”包括“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除去“富商大户或从事教

25、育职业的文人之家”,剩下的“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3(2016 届福州八中高三上第一次质检)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原生态的音乐声调古朴原真、嗓音鲜润婉转、高亢雄浑,让人们犹如听到了来自高远的天籁之音;原生态的舞蹈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将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原型化的乡土风貌。 任何一种

26、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苗寨的山歌闪烁如祖传的银冠,蒙族的呼麦宽广如无垠的草原;一曲十二木卡姆,一书“山药蛋”,一嗓子信天游;那古朴原真的乡间俚语、原汁原味的山歌吆喝、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歌舞中独有的形体动作和节奏都构成了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在歌唱领域中,要是没有正确把握各民族的语言,唱得再好,也不是地道的原生态民歌。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唱的意蕴。如: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劳动号子”,在田野山间所产生的“山歌”,其语言韵调

27、都有明显特点。 原生态艺术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如: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等;侗族大歌;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草原。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也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音乐我们还是第一次欣赏到,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原生态民歌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加丰富,更加有味道,也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如:本届青歌赛上云南省代表队的原生态唱法选手纳西姐妹组合,以动情感人的嫁女调获得青歌赛第五名,很多观众都说,这个剧目

28、唱得非常好,很有地方色彩,非常感人。 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正在发生变化。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虽然目前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原生态的土壤依旧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避免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下变质,在不断发扬中消失,最终沦为一种表演,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和需要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原生态文化的美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尊重!而不要去排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原生态文化中那种纯洁美!(1)下列对“原生态”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29、是( )A“原生态”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植根于某个地域,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且未经商业开发。B“原生态”文化具有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的特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C“原生态”文化的特质在原生态舞蹈上有充分的体现: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D“原生态”文化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最典型的代表是音乐和舞蹈,它们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各民族的原生态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如苗寨的山歌、蒙族的呼麦、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等,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B在歌唱领域中,原生态唱法只要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不会失去

30、原生态歌唱的意蕴。C原生态艺术地方色彩浓郁,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而我国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D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许会像许多受到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文化现象一样快速消失。(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原生态艺术有着独有的艺术语言和地方特色,其它地方的观众会因为语言不通和民俗不同而很难接受它,更谈不上喜欢它、欣赏它。B原生态民歌因为唱法丰富,有味道,真实得让人获得返璞归真的快感,所以,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胜一筹,从而获得观众的喜爱。C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

31、一旦离开这块土壤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对民歌手的精心策划、包装完全是不必要的。D目前,原生态文化生存的土壤正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果我们不去想办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那么,它最终会变质,沦为一种表演。【答案】(1)D(2)B(3)D【解析】(1)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B 项,说法太绝对,原文“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所以选 B。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

32、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A 项,原生态艺术正是因其鲜明的语言特色和地域特色受到观众的喜爱;B 项,“更胜一筹”错,主观夸大,原文无此意;C 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且说法太绝对。所以选 D。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4(2016 届甘肃会宁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的篆刻艺术,其实就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以篆体文字雕刻的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作为国粹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及厚重的悠久传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

33、,向来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考篆印之滥觞,当不晚于周代。当前所发现的最早实物,可确定为东周遗物,学界亦普遍接受“我国篆印源于春秋而盛于战国”的论断。但从当时篆刻艺术的成熟程度论之,此前当有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商周时期普遍应用的甲骨文,就是以刀为笔,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而成的,广义而言亦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字迹清晰,斑斑可考,或可视为印章艺术之先河。 古人崇尚诚信,因而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先秦时期,古风犹存,等级观念尚不严备,无论官印、私章,皆可称“玺”,且样式五花八门

34、,美不胜收。到秦汉时,专制制度正式确立,社会等级日益森严,“玺”成为了皇帝王侯印章之专用名称,其他人的印信只能以“印”“章”“记”等名之,且尺寸、样式也有严格规定。汉代时,篆刻印章十分兴盛,到达顶点。考其原因,乃由于秦代实行“书同文”,废六国古文字,独行秦国创制的小篆字体,而比篆晚出之隶、草、楷、行等字体尚未行世,故篆文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因而大盛。另两汉社会稳定,冶炼业和手工制作业发达,使得汉印的艺术取得长足进展,水平空前,而成为历代篆刻家尊奉临摹之典范。 就制作方法而论,汉印多以黄铜浇铸而成,但浇铸前须将印文反刻于陶范内壁;而部分急就章乃直接用铜坯凿成,如“某某将军章”等;另有一部分乃就玉材而雕琢。因此,三者尤其是后两者被认为是现代篆刻艺术之始祖。 印章文字,有凹凸两种,凹者称阴文,凸者称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因印泥多取朱色,故钤盖印蜕后,阴即白,阳即朱,遂又有“白文”“朱文”之目。印面虽风韵万端,但也无非是依阴阳二体间组合搭配以求变化。阴文之美,无阳文之衬托则不可能存在,反之亦然。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故而“分朱布白”“虚实有致”乃印人需潜心探索的治印之道。真可谓是高深莫测,奥妙无穷。 篆刻就布局而言,有字法、章法之分。字法乃用字写字之法。包括选取字体、反书于印面等环节。不同时代之字体,切不可出现于同一印章之内。而字之书写,乃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而所谓章法,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