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才之路 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必修1,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第一单元,贺新郎别友毛泽东(1923年)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赏析】这首词写于1923年1112月间,毛泽东在与杨开慧新婚不久之后,接到中央通知,需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是在离开长沙时毛泽东写下了这首离别词给杨开慧。“人有病,天
2、知否?”此“病”似病又非病,病,或指当时的中国有待改造的弊病;非病,或指精神,灵魂之痛,表示离别之痛。与妻子的离别让词人痛,中国的革命事业尚未成功,那些弊病更让词人痛。,整首词描写了词人与妻子的离别之情和革命志士的远大抱负,既有缠绵的儿女情长,更有为革命事业的义无反顾,将青年毛泽东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描绘得淋漓尽致,整首词感情表达得情真意切,实属佳作。,(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_(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_【解析】(1)解答本题,可先解释词语“湿”和“迷”的本义,再根据诗句意思解释它们在句中的意思。
3、(2)解答本题,应在读懂全诗大意的基础上,以题中两句为主,再结合考虑注释中“爱国诗人”一语进行分析。,【答案】(1)湿,衣服沾湿,迷,迷失了归路。爽风夜露沾湿了衣服,行云书卷,沙溪上漂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描绘出一副夜间泛舟归来的清幽静逸的画面。(2)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吧,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运用了闻鸡起舞的“典故”,既回应了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1了解诗歌写作背景,理解本诗主旨。2品味诗歌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掌握对比手法。3把握这首词的感情脉络,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博大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4、。,2解释词语(1)漫江:满江。(2)碧透:江水碧绿,清澈见底。(3)百舸:众多的船。(4)霜天:深秋季节霜降,故称。(5)寥廓:指宇宙的广阔。(6)沉浮:同“升沉”意思相近。这里指盛衰。(7)峥嵘:原指山势高峻,这里比喻不平凡,不寻常。南朝宋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秋暮。”宋代陆游亦有“岁月惊峥嵘”之句。,(8)意气:志气,气概。(9)挥斥:奔放。(10)方遒:正强劲有力。(11)激扬:激浊扬清。(12)万户侯:汉代统治者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为受封者服劳役。这里指大军阀、大官僚。,3辨析词义寥廓辽阔都是形容词。“寥廓”意思是高远空旷,侧重指立体的
5、范围。如:视野寥廓、寥廓的天空。“辽阔”意思是辽远广阔,宽广空旷,侧重指平面的范围。如:辽阔的土地、辽阔的海洋、幅员辽阔。,22,长沙,沁园春,毛泽东(1925),23,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谈起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导入新课,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三十九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
6、。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句”、“诗余”等。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 长沙。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也可以叫做“阕”。,词的常识,按长短分: 按片数分:,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单调、双调、三调,词的分类,1925年毛泽东,1925年1月,毛泽东回到老家韶山,组建中国农村最早的党
7、支部中共韶山支部。年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不仅没有出席,而且连委员都被选掉。“在仅仅几个月内,我们组织了二十几个以上的农民协会,同时引起了地主的怨毒,要求将我逮捕。赵省长派兵来抓我,我逃到广州。”(毛泽东自传)“逃到广州”,是指诗人年深秋,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知人论世,当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共产党内部,对革命统一战线由谁来领导,产生了分歧。毛诗两首咏蛙、七绝呈父亲,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东山书
8、院,七绝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九一零年秋,相关图片,今日橘子洲,毛泽东手迹沁园春 长沙,一九一九年毛泽东在长沙,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e三声)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u二声)。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细读上阕,在文中标出诗人都写了哪些景物? 2、结合图片,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整体上给你怎样的感觉?
9、 3、既然景色雄浑开阔,为什么诗人怅然了呢?,眼 前 景,山,林,江,舸,鹰,鱼,万类霜天,万 红遍,,层 尽染;,漫 碧透,,百 争流。,击长空,,翔浅底,,竞自由。,蓬勃秋景,心 中 情,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胸怀天下,时间 地点 环境,立,看,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下阕,1925年之前毛泽东,19131918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17年,主持一师校友会。(蔡和森)1918年4月,起创立新民学会,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何叔衡)五四时期,
10、毛泽东在长沙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思想界的重视。1920年,领导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反袁世凯称帝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蔡和森、萧子升、杨开慧等黄晖(著),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下阕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年龄气质(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精神状态(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战斗行动(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2、请用四字词语加以概括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胸怀天下、热情奔放、斗志昂扬,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志向?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
1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明确:象征手法 象征一代革命青年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兴中华。此句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答,忆,峥嵘岁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同学青春年少,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携,过渡,壮志豪情,我辈破浪锐进,全词思路,关键词:秋景、忆少年、人物形象、投身革命的壮志 诗词长于抒情,出现人物形象的词作非常少。苏轼有一首豪放词,写出了一位“儒将”的翩翩风度,你知道是哪一首词吗?,“意境说”,意,主观感情取物的什么特征,寄托什么样感情,象,客观物象(即写了
12、那些东西),意象 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秋思身病时亦危,逢秋多恸哭。风波一摇荡,天地几翻覆。孤萤出荒池,落叶穿破屋。势利长草草,何人访幽独。 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随堂练习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A书生义气挥斥方遒风华正茂指点B鱼翔浅底浪谒飞舟峥嵘岁月苍茫C百舸争流独立寒秋激扬文字霜天D橘子洲头漫江碧透层林尽染廖廓【答案】C(A项义意;B项谒遏;D项廖寥),【答案】C(奔放),3对下列句子
13、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对偶)C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答案】C(应为设问,因为下文暗含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几句词的正常语序应是()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头。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答案】D,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品开篇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B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湘江秋景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C古典诗词多悲秋之作,而作者笔下之秋却呈现
14、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寒秋注入了积极的情感。D“万类霜天竞自由”从眼前的景扩展到世间万物,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为后面的写景作了铺垫。【答案】D(应是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6对上片写景一节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看”到的景物有山、林、江、舸、鹰、鱼。从观察的角度看,山和林是远眺,江和舸是近看;鹰是仰视,鱼是俯瞰。B描写的景物有动景,有静景。其顺序是由远及近、自上而下。C这几句用词精当。“万”字写山之多,“遍”字写红之广,“层”字写山林之密,“透”字写水之清。D上片主要是运用“赋”的手法来铺陈描绘的,“比”“兴”的手法运用较少。【答案】D(没有“比”“兴”手法。),7对词中意象描写赏析错
15、误的一项是()A“万山红遍”里的“红”字用得极妙。“红”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这里有了动词的意义,既有了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里,人们常常吟咏的是“碧”与“争”的动静结合。其实,“漫”字也很有特色:“漫”是“满”之意,放眼望去,满江透碧,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和沉重的感受。,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的运用,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D词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
16、美。【答案】B(“沉重的感受”不妥),8下面对“看”字领起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看”字领起七句,状写了一幅绚丽的秋景图。B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C近观秋水,碧绿清澈,江水满溢。D仰视天空,雄鹰在空中展翅高飞;俯瞰江面,无数船只竞相行驶,鱼儿在水中轻快地畅游。【答案】D(“无数船只竞相行驶”应是“近观”的内容,与“远望”相对。),9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触景生情,见物起兴,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浮想联翩,感慨万千,才发出气壮山河的一问。B“怅”紧承“看”而来,“问”由“怅”而发C这句话主要是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
17、问题,表现出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人定胜天的思想。,D“大地”和“沉浮”一语双关,它包含着自然界、民族、国家等丰富的内涵,实质上词人已提出革命的领导权应该掌握在谁的手里的问题。【答案】C(分析停留在字面上,不符合当时词人的心境),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梦回林景熙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注:林景熙,宋末诗人,宋亡不仕。鸥:相传鸥是最无机心的禽鸟,古人常以鸥喻心志之悠闲或隐逸之情怀。,(1)“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简析全诗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愁”的。_(2)最后一句中的“未眠鸥”,意蕴丰富,请对此加以赏析。_,【答案】(1)第一句,描写梦醒时荒凉
18、的旅馆中见到的秋夜月色,渲染心中的悲愁。第二句,用砧声来表现客居的羁旅之愁。第三四两句,用深夜不眠,表现了诗人怀着心事的愁苦。(语意相近即可)(2)通过写鸥鸟深夜未眠,来衬托作者辗转反侧的内心愁苦。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悲苦之情。以“未眠鸥”自比,表现了诗人不问世事的悠闲背后的无奈。(语意相近即可),第二课时(学习词的下片)(一)整体把握下片共分两层:第一层:写那时候,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批评恶浊、褒扬清明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如粪土。,第二层:这里以设问结尾,是对上片“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用象征手
19、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中流击水”另一种理解为“中流击楫”的转化,引晋祖逖“中流击楫而誓”事,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激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重任,抒发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总结:下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词人及其同学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做了回答: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二)自主思悟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_答:这两句在结构上起到过渡的作用,从上片的故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2上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
20、浮?”的回答是什么?_答:下片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谁主沉浮?就是我们这一群到中流击水,能“浪遏飞舟”的年轻人,表达了词人想主宰国家和革命命运、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改造旧世界的远大理想抱负。,3下片写了什么内容?答:由景抒情,通过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忆,形象地描绘了青年人的特征以天下为己任,有着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由“恰”总领,跟上片的“看”一样,也是统领七句,而这七句恰恰是对这群青春少年风貌的描写。,“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几句表现这群年轻人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充满激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几句表
21、现青年人激情慷慨,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而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指点评论,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三)深入探究1词人是怎样来展现“峥嵘岁月稠”的?选用典型事例,将往事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2词的下片围绕“同学少年”,展现了他们怎样的形象?想其人,忆其事。作者采用典型事例,将往事化为触手可及的形象,用一个“忆”字把过去的岁月在很短的篇幅中生动地勾画了出来。写他们“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封侯之说,乃读书人自古以来的理想追求,陆游说:“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
22、梁州。”但对于功名富贵,“同学少年”不屑一顾,理想气概远超古人。由此,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清高,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的放纵。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青春年少、神采飞扬、自由奔放、矫健奋发、充满豪情壮志的斗士。,3词的最后三句有什么深意?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你们还记得当年急流勇进、搏击风浪的革命豪情吗?词人用这一问句激励一切革命者应当朝气蓬勃,做革命的中流砥柱,为让劳苦大众成为天下的主人而奋力拼搏。采用了象征手法,运用大胆夸张和神奇想象,含蓄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四)概括主旨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
23、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五)鉴赏艺术1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即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语),而不是写景和抒情“两张皮”。这首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上面的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还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诗人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诗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诗人传达给读者的是
24、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2对比手法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更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比。这样不仅状写了秋色秋韵,更揭示了秋力秋魂,诗歌的意象更加明显,色彩更加鲜明。,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摹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而不用“游”,
25、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情态。“粪土”这种词语,中国古代诗人一般是不敢让它登上“大雅”的诗词艺术殿堂的,而毛泽东将它的词性略加改变(变名词为动词),恰到好处表现出他对“万户侯”和一切旧势力的蔑视,掷地有声,富于感情色彩。,【答案】C(A项,“舸”读“”,其余都读“k”。B项,读音依次为“chn”“zhn”“chn” “chn”。C项,都读“zhn”。D项,读音依次为“ku”“u”“dn”“chn”。),【答案】B(讳莫如深: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竭泽而渔: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
26、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中国地震局以及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等单位联合组织国家民用核设施检查团,将开始对我国大陆境内运行的三大核电站基地开展安全大检查。B近年来,房地产调控屡屡成为“空调”。如何理顺“食利者”的利益关系,从而确保降房价的政令在传递中不至于出现太大的梯层衰减现象,仍是当下必须直面的难题。C新的3D电视系统突破了过去的各种局限,观看无须专门的佩戴眼镜,而图像分辨率更高,画质也更加清晰。,D
27、所谓“皮革奶”,是利用已经废弃的动物皮革制品、动物毛发水解为皮革水解蛋白后,混入到牛奶中,以提高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答案】B(A项,应该是“检查团将开展检查”,即“开展检查”的主语不明确,可改为在“环境”前加“由”,在“国家民用核设施检查团”前加“的”;C状语“专门的”顺序不当,应将“专门”放在“眼镜”前。D成分残缺,在最后加上“而生产出来的乳制品”。),4对下列词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
28、沉浮?”是反问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使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手法。,【答案】B(A项“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C项是设问句和拟人。D项“长沙水”“武昌鱼”是借代),5对词人的思想感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从这一个问句可以体会到词人感情的深沉、惆怅。B“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对同学的亲切遥问,同时也是激励自己和一切革命者应该发扬蓬勃的朝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C全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
29、、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D这首词写于1925年,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抒发了毛泽东在革命事业首创之际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之情。【答案】D(抒发的是早期共产主义战士关心国家命运、心系天下的豪情。),6这首词的下阕是抒情,抒发了凌云壮志和革命豪情。请按要求填写词中语句。(1)战斗风云:_(2)年龄气质:_(3)精神状态:_(4)战斗行动:_【答案】(1)携来百侣曾游(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3)书生意气,挥斥方遒(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魏、晋以来通行的诗经就是“毛诗”。“毛诗”各篇之前有解释诗之主题的文字,称“小序”;首篇关雎的小序之后,则
30、有概括全部诗经的大段文字,为“大序”。诗经分“风”、“雅”、“颂”三大部分。颂是统治阶级祭祀祖先、天地的宗庙祭祀乐歌,是祷告祈福、歌功颂德之作,共四十篇,分周颂(周初统治者用于祭礼的诗歌)、鲁颂(西周末至春秋初鲁国的作品)、商颂(西周末至春秋初宋国的作品)。雅一百零五篇,分大雅、小雅。大雅多是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从后稷以至武王、宣王等人的功绩,是周民族的叙事性史诗。,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小部分是民间歌谣。其内容,有的属宴会诗,但较多的是指斥朝政阙失、反映政治丧乱的诗;有的表现了周王室与西北戎、狄部族以及东方诸侯各国之间的矛盾。风,即国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有周南、召南、邶风、鄘风
31、、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和豳风等,称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其中周南、召南大抵采自今陕西、河南、湖北之间的民歌,后世称“二南”。风保留了不少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是诗经的精华所在。,风、雅中反映周政衰乱时期社会生活的作品,又称“变风”、“变雅”。国风和小雅中的部分诗歌,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混乱以及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对人民的劳动和爱情生活也有所反映,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诗篇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特点;其优秀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