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章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演变.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3946997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演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第二章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演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二章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演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二章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演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二章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演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演变,第二章 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演变,第一节 西方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演变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 社会保险起源发展的制度基础与理论基础,第一节 西方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演变,慈善救济时代 英国济贫法(1601-1795-1834) 德国社会保险体系(1883-1889) 美国社会保障法(1935) “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的反思,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 1世纪上半叶,又颁布实施了新的济贫法。该法认定,人人都有生存的权利,国家有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救济不是消极行动,而是一种积极的福利举措。英国推出的济贫法,首开了国家

2、出面从事社会保障活动的先河。,1834 Poor Law,(一)社会保障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里程碑 1.英国推出的济贫法,首开国家出面从事社会保障活动的先河,生活在St Marylebone济贫院的男人,在济贫院中拆麻絮的女人,2.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立法的出台 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19世纪80年代,当时执政的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1883年,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上述法令的颁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较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诞生,社会保险制度由此产生。,俾斯麦,3

3、.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初确立,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成为罗斯福新政的一个重要内容。 美国虽然比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晚得多,但却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社会保障法的国家,以美国社会保障法的颁布为标志,社会保障制度从以社会保险为主的保障制度,步入综合性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富兰克林.罗斯福,4.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的产生,贝弗里奇报告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策研究报告,它构建了福利国家的理论蓝图,并被许多国家变成了现实。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障理论为西方现代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原则的提出和实施使社会保障理论更加丰富和趋于成熟

4、。贝弗里奇本人也因此获得“福利国家之父”的称号。,毛泽东主席会见英国首相艾德礼,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现阶段各国改革的主要特征和思路:强调社会保障水平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强调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负担,注重个人责任。开源节流,重视解决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失衡问题。,5、“福利国家”的改革和反思,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演变一、中国古代社会救济 1、建立各种谷仓、遇到灾害时开仓赈谷 2、赈钱措施 3、赈工措施 4、施粥和居养 5、民间救济,1、创建阶段(19501966年) 1950年政务院批准了内务部颁布的

5、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 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3年对此条例做了修订。 1952年政务院颁布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和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在患病期间待遇暂行规定。 1955年颁布国务院关于女工作人员生产假期的规定。 1958年人大常委会批准颁布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办法。,二、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过程,2、挫折阶段(19661976年) 社会保险工作遭受严重的挫折和破坏,管理机构被撤销,工会组织被迫停止活动,全国统一的城镇企业社会保险制度被解体为“企业保险”。 社会

6、福利事业被批判为“修正主义货色”。,3、恢复阶段(19761990年) 1978年发布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与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1980年发布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最高法律的形式,为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1983年发布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1988年国务院发布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1988年国务院发布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残疾人保障法,4、改革阶段(1991年)1991年发布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三个层次的养老保险

7、。1992年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第一次明确把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重要环节之一。 1992年民政部发布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1993年国务院发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多层次、统帐结合、统一管理 199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 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章为“社会保险和福利”。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确定采用统帐方案,从现收现付变为部分积累。 1997年发布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8、。统一基本制度(企业缴20%,个人缴8%;个人帐户11%;计发:个人帐户除以120。) 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办法。 1999年国务院发布失业保险条例。 1999年国务院发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1999年国务院发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11个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 2000年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个人账户8%;医疗保险;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 2003年国务院发布工伤保险条例。 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老人/中人/新人,建立正常调整制度,2007年国

9、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2007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 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2009年4月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2010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应注意的基本国情,六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为1370536875人; 期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 同

10、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1、人口众多,就业压力严重,预测显示,总人口数峰值出现在2036年,为14.73亿,2050年时仍为14.21亿;据桂世勋教授主持进行的的生育中方案与死亡高方案预测结果,在20052025年间我国1559岁劳动适龄人口数均超过9亿,其中峰值出现在2021年,为9.25亿;到2039年才减少到8.30亿;2050年时仍为7.50亿。,六普时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与五普相比,60岁

11、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2000年末我国 60岁老年人口数为1.31亿。2050年为4.58亿,比2000年增加2.5倍。 我国 60岁老年人口数的高速发展期在20202030年,10年间老年人口数从2.48亿增加到3.61亿,共增加1.13亿。,2、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老年抚养比越来越高, 2000年末我国 60岁老年人口系数为10.3。2025年将超过20,2047年超过30,2050年达到32.2。 2000年末我国1559岁劳动适龄人口抚养 60岁老年人口的比例(老年抚养比)为15.7。预测2012年超过20,2023年超过3

12、0,2030年超过40,2040年超过50,2050年将达到61.0。,2010年“ 六普”时城镇的人口6.66亿,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亿,占50.32%。 据世界银行前顾问伯特兰 雷诺的预测,即使在2000-2020年间中国每年都会有超过1500万人口由乡村移居城市,到2020年时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40。,3、农村人口比重高,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万人。 六普显示,我国现有流动人口2.61亿;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力在2030年之

13、前仍将持续增加为。,2002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323元,中部地区为7007元,西部地区为5511元;东部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西部的2.6倍。2002年我国东部地区的财政收入为5458.3亿元,中部地区为1626.1亿元,西部地区为1430.6亿元;各自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总额的64.1、19.1和16.8。,4、地区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城乡差异大,现阶段,我国城市与农村仍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况,城市中的现代化工业与农村中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在19982008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5425元增加到15781元,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只从2162元

14、增加到4761元。10年中两者人均收入差距从2.5:1扩大到3. 2:1。,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9.8万亿元,相当于6.04万多亿美元,但人均GDP仅为4283美元。位居世界第95位。,5、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养老保险的历史隐性债务沉重,1 卢森堡 104,390 2 挪威 84,543 3 卡塔尔 74,422 4 瑞士 67,074 5 丹麦 55,113 6 澳大利亚 54,869 7 瑞典 47,667 8 阿联酋 47,406 9 美国 47,132 10 荷兰 46,418,11 加拿大 45,888 12 爱尔兰 45,642 13 奥地利 43,723 14 芬兰 4

15、3,134 15 新加坡 42,653 16 比利时 42,596 17 日本 42,325 18 法国 40,591 19 德国 40,512 20 冰岛 39,563,2010年人均GDP排名前20的国家,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历史隐性债务是指,在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由“现收现付”向“完全积累”或“部分积累”转轨过程中,兑现对过去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承诺的负担。 2005年初,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向国务院递交的一份关于中国养老金缺口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计算模型和测算变量的设计不同,我国学术界对于隐性债务的计算数值不同。最低的测算数据为1.8万亿元,最高的甚至过11万亿元。,第三节 社会

16、保险起源发展的制度基础与理论基础,一、社会保险起源发展的制度基础何为“制度” 社会保险建立的制度基础,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制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一般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社会保险建立的制度基础:基尔特制度 商业保险制度 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欧洲中世纪的基尔特(Guild)是手工业者的同业会。此后扩展到指称以行业为基础的互助组织。基尔特具有高度的自律性,举凡资格认可、徒弟招

17、募与训练、再到彼此之间的竞业规则皆为其所管辖。 古代埃及,石匠建立起互助组织,通过收缴会费来支付会员死亡的丧葬费用。,公元前14世纪,古代罗马教皇哈德连发起被称为“格雷基亚”的互助共济组织,向加入者收取加入费100泽司(古代罗马的一种青铜货币)和一瓶敬神的清酒。另外,每月再收取5阿司(古代罗马的一种青铜货币)的会费,哈德连向每一个入会者发放会员证。加入该团体的会员死亡时,“格雷基亚”向入会者的家属支付400泽司的葬祭费。,古罗马还曾出现过丧葬互助会的组织,其中有名的叫“拉奴维姆丧葬互助会”,以参加者按规定交纳的摊款,支付会员死亡后焚尸和坟穴的费用,后来又扩展到对其遗属给付救济金。 古罗马军队中

18、的士兵组织,也以收取会费作为士兵阵亡后对其遗属的抚恤费用。,古代巴比伦早期的商业记录记载有,约在5,000年前,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商业活动就相当活跃,并扩展到更远的地区寻找交易市场。为了对付运输途中可能遭遇的灾害损失,商人们自发地采用互助共济、分担风险的办法,这个办法规定:如果在运输途中商队有骆驼及货物遇到不测死亡或遗失,由未受损失的商人将所获得利润的一部分,分摊资助给受难者;如果大家都平安到达,则从每个商人的获利中取出一小部分留存,作为下次运输补偿损失的资金来源。,以后,巴比伦又允许商人雇佣旅行推销员去远方销售货物,并规定:如若推销员遭遇强盗劫夺,而推销员本无串通图谋或疏忽

19、之过错,便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这些实践中自发形成的做法,经过进一步的完善,在汉谟拉比法典中得到了认可,以后这些习惯传至腓尼基以及其他商业发达地区,成为人们最初以信用为基础分担运输货物风险的一种规定。,在古希腊,一些政治哲学或宗教组织通过会员摊提形成公共基金,当入会者遭遇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时,由该团体给予救济。古巴勒斯坦对被盗或被野兽吞噬的牲口,采取由群体的牲口饲养人共同负担损失的办法。,海上保险 公元前916年罗地安海商法:“凡因减轻船只载重投弃入海的货物,为全体利益而损失的,须由全体分摊归还。”火灾保险 1591年德国酿造业大火和“火灾基尔特”。 1666伦敦大火和现代火灾保险制度:尼古拉斯

20、巴蓬的房屋火灾保险。尼古拉斯巴蓬因采用差别费率的方法被称为 “现代保险之父”。,二、社会保险起源发展的理论基础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理论 贝弗里奇报告 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 福利经济学,新历史学派,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在德国出现,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有机体现,代表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对抗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先驱是李斯特,著名的有施穆勒、瓦格纳和布伦塔诺等。1、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主张事项强有力的国家干预政策。 2、卡特尔经济组织形式的出现,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计划性的实现,这也是实现德国经济走向一定的计划经济的有效途径。 3、提倡社会改良,促

21、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贝弗里奇报告产生的背景 贝弗里奇社会福利体系的基本原则,贝弗里奇报告和福利国家,1942年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Social Insurance and Allied Service)的报告,即 贝弗里奇报告 (Beveridge Report) 主要内容 该报告包括正文和附录300页,各社团的建议200页,作为附册。 正文分六个部分:序言与宗旨、主要改革措施及其理由、三个特殊问题、社会保障预算、社会保障计划、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第一部分概要介绍了“调委会”的工作过程和整个报告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审视了英国当时保障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详细论述了报告所建议的二十三项改革

22、的理由及具体建议,如废除批准社团制度,改革工伤赔偿制度,统一社会保险制度(包括统一缴费和待遇标准),将医疗和康复服务作为公共服务向国民统一提供等。,第四部分主要涉及社会保障预算,在分析社会保险支出状况及各方的缴费能力和意愿之后,提出了由财政、雇主、参保人三方共同缴费的方案,且就各方应承担的比例做了具体划分;同时,还专门论述了工伤保险费的筹集问题,明确了事故和职业病高发行业承担工伤附加费的原则和比例。,第三部分重点讨论待遇标准和房租问题、老年问题以及伤残赔偿途径问题。,第五部分为社会保障计划。首先论述了社会保障计划赖以存在的三个假定,提出通过社会保险、国民救助和自愿保险三个层次保障人们不同需要的

23、重要观点。同时,在明确养老金、保险金、补助金及补贴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将全部国民分为六个群体,分析了各群体的不同保障需要,并就其参保待遇、缴费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第六部分为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详细讨论了子女补贴、全方位医疗康复服务和维持就业问题,并把消除贫困定位为战后的基本目标,明确社会保障计划的目标是:确保每个公民只要尽其所能,就能在任何时候都有足够的收入尽自己的扶养责任,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贝弗里奇的福利制度模式:是一个抵御因谋生能力中断或丧失造成的风险,并覆盖因出生、婚嫁、死亡而产生的特殊支出的社会保险方案。,基本生活资料补贴一致; 保险标准一致; 保障金额充分; 全面、普遍;

24、 管理责任统一; 区别对待。,基本原则:,福利国家制度框架:,社会保险:失业、残疾、疾病、养老、生育、寡妇、死亡等七项以及对特殊支出的一次性补偿,结婚、生育、丧葬等;和劳动相关,需缴费,无需家计调查 社会救助:与收入相关,无需缴费,需家计调查 社会津贴:抚养的相关支出津贴 商业保险,福利国家:强调国家应该承担满足国民基本的教育、健康照顾、经济和社会安全需求的责任的一种国家制度。将提供福利看做国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强调国家应对国民的福利负责。,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一、社会民主主义的概念演变,历史上的社会民主主义(Socialdemocracy)一词的德文是“Sotialdemokrati

25、e”,这个词既是指社会民主党,也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义 该词最早出现于欧洲1848年革命时期。在那以后的100多年内, 这一概念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大致到19世纪70年代为止。这时的社会民主党人主要是指一部分激进民主主义者或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 但马克思、恩格斯有时也曾以此自称。因此,这一时期这个概念的“伸缩性”是很大的。,第二阶段从19 世纪8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随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社会民主主义概念逐渐具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并且实际上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同义语。,第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二国际瓦解,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分裂, 特别是各党左派成立第三国际以后。为

26、了与苏联式的集权社会主义相区别,社会民主主义在1918年后改名为“民主社会主义”, 以表征自己是民主的而非集权的社会主义。第四阶段,苏东剧变后, 一些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重新使用社会民主主义概念来表述自己的理论和理想。,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基本点,人道主义 不能把人作为实现其他目标的工具 民主主义 强调民主本身的价值 认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将民主扩展到社会的一切领域。 自由、平等和团结互助的社会组织原则 由社会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个人确实具有自我选择的能力和机会。 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理论的修订 接受和认同混合经济。 实现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民主主义福利思想的特点,平等主义和普遍主

27、义原则,全民福利的取向 强调社会保障、社会公正和机会均等 强调国家承担责任、发挥作用来改善社会经济状况 将社会福利政策视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庇古在其代表作福利经济学、产业变动论、财政学研究中提出了“经济福利”的概念,主张国民收入均等化,且建立了效用基数论等。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帕累托,美国的勒纳、霍特林、萨缪尔森以及英国的卡尔多等人。,福利经济学,庇古(1877-1959),福利经济学(1920),第一篇,“福利与国民收入” 第二篇,“国民收入的数量和资源在不同用途间的分配”; 第三篇,“国民收入与劳动”; 第四篇,“国民收入的分配”。,全书的中心是研究如何增加社会福利。,主要观点: 1、通过国民收入的增加和国民收入再分配两种方式来增加社会福利。 2、通过社会福利和税收政策来达到再分配的目的。 3、资源最优配置论和收入最优配置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