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讲义:第六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一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93878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讲义:第六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讲义:第六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讲义:第六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讲义:第六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讲义:第六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一 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一、散文概念散文概念有广狭之说。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古代无“散文”名称, “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这一概念广为公众所接受。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二、散文的文体特征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

2、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2.意境深远,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

3、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三、散文的种类1.写人记事类散文(1)以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突出特色,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2)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这是因为叙事散文所写的人和事大都与作者有密切的关系。所写的人,或是亲人,或是师长,或是战友,或是所敬仰

4、爱戴的人;所写的事,或是亲身经历,或是对人教育大、影响深的事。因此,作者写这些人和事必然带有饱满的感情。(3)故事情节不一定完整,人物形象不一定深刻。写人叙事散文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但是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人物性格刻画不一定深刻。记叙事件常常只是选取生活中的某一侧面或片段,讲究以小见大。描述人物,只选择最突出其性格的某一方面。(4)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记叙、描写为主。(5)情感多含蓄或通过场景渲染、环境烘托、人物描写流露出来。(6)注重行文的技巧。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

5、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2.写景状物类散文(1)文眼鲜明,凸显主旨散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词句使写景散文的这一点睛之笔更为鲜明,能透视文章的“心灵”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3)融情于景大凡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或象征等手法来含蓄、形象而具体地表情达意。(4)语言美妙,风格各异写景散文不仅语言美妙,还风格各异。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朱自清的清新真挚、巴金的含蓄深沉、黄河浪的活泼轻灵等。(5)运用多种表达技巧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景物特征更加突出。例如:对比法。把两个

6、相对或相反的景物,或者一景一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列写,形成反差对比,目的是突出作者所要描述的景色。再如:拟人法。为了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作者把所描述的景物直接当作人来叙述,赋予其动作、行为、语言等,来反映景物的变化运动过程。动静结合,交相辉映。写景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观察的先后顺序、按景物的类别来写。3.哲思文化类散文哲思文化类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震撼性的审美效果。(1)达到与人的思想性情相通、灵气往来的境界,使读者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2)哲思文化类散文经过联想,拥有丰富的内涵,把自然、社会、人生

7、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3)哲思文化类散文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蘸满了审美情感的汁液。(4)语言生动、形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学色彩浓厚。一、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要求和方法考场阅读与平时阅读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整体阅读,第二步是带题阅读。第一步的整体阅读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下一步带题阅读乃至准确答题的成败。整体阅读的要求在于: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考场散文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区别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它要求能用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这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在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

8、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1)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有: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

9、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3.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4.根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路结构是不同的。根据文体特征,也能较快地理清文章的脉络。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有: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标题往往蕴含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意旨。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思考,揣摩作

10、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为我们所捕捉了。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4.概括内容和主旨。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要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对人、事、景、物的感悟和观点态度,进而把握全文主旨。二、整体阅读示例(一)写景状物散文(2017天津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挺拔之姿第一步:关注

11、标题点明了竹子的形态特征。朱以撒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第二步:圈点批注先从古代写起,引出下文, “好竹”是情感语。由晋人联系自己与竹相近的山野生活。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

12、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

13、了。山野生活,让“我”发现竹的实用价值。在“闲适的年龄”再品竹,品出了什么?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 “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从容优雅” ,君子之风。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

14、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 ,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

15、,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该段进一步品竹的风骨和节操。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 、王献之的鸭头丸帖 、王珣的伯远帖 ,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

16、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爱竹的人,爱竹的清、简,爱背后不落尘俗的人格。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

17、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再换地点品竹,品竹之力。竹有力,也让竹林中的人们坚韧、忍耐、强悍。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选自散文选刊 ,有删节)地点再换,换到了城里园林、庭院。在庭院想

18、象山野之竹的“争先向上” 。第一步:关注标题第二步:圈点批注(正文)(圈画出文中标明思路、对象特点及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可稍加批注,不要展开)(这两步可在边读边画边写中完成,内容详见上文旁批)第三步:理出思路答:_答案 第 1 段先从古代晋人好竹写起,引出写作对象;第 2 段写自己三十几岁以前有过的山野生活,对竹的生长和实用价值的观察和认识;3 5 段写自己在“闲适的年龄”对竹之风骨、节操及背后的人格的体悟;第 6 段写自己在农家认识竹之力和竹之人;第 7 段写自己回到城里对竹之美的认识,并以在庭院想象山野之竹的勃勃生机结束全文。全文循着“ 我”在不同年龄、不同地点去 “品”竹的不同内涵这一线

19、索而写。第四步:概括主旨答:_答案 本文通过写作者在不同年龄、不同地点对竹的内涵的不同认识,赞美了竹子的挺拔之姿及从容优雅、风骨高洁、清简、争先向上的精神气质,给人以生命的启发:做人要有一种高洁风骨,要有坚韧顽强的意志和争先向上的生活态度。1.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答:_答案 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争先向上等。解析 作为一篇礼赞竹子的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多方面强调竹子的多种美好品格及与之相似的人格修养,可结合文中对竹子的描述,分要点归纳总结其形象特点。如第2 段中言其“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可概括出竹子的争先向上,第 3 段中“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 从容

20、优雅”可概括出竹子的从容优雅等。2.题目为“挺拔之姿” ,但第 2 段画横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答:_答案 合乎题旨。竹子虽外形扭曲,但仍具挺拔之质,象征着艰苦环境下顽强奋进的人生,深化了主旨。解析 画横线部分虽然写扭曲的竹子,但从它“挣扎着生长” “吃力地拱出” “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 ,可见其仍具有 “挺拔”的品质。再则,画横线部分,作者把人和竹子结合在一起写,突显出竹子表象下的深层的象征含义,即人和竹子一样,虽身处艰苦环境,但也会在贫瘠清苦中“ 挣扎着生长” ,使全文的主旨得以深化。3.请解释下面句子的含意。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

21、答:_答案 每一个懂竹的人都会从竹子的清肃、不可犯的内心风骨中获得内在支撑,成为有风骨的人。这句话表明了对人们生活的一种希冀,表达了对竹之风骨的赞美。4.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答:_答案 想象山野里竹子生机勃发,与城市里竹子的优雅纤细形成对比。赞美了竹子争先向上的顽强生命力,给读者更深广的思考空间。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篇,增强了抒情性。(从语言角度赏析亦可)解析 鉴赏类题重在分析内容、写作手法及表意效果,所以作答时建议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自然形成条理。先对最后一段进行内容概括,作者看到城里竹子的优雅纤细,想到的却是山野竹子的生机勃发,两相对比,更能突出作者鲜明的态度,同时结合结尾段落的结构作用和相

22、应的表意效果,明确全文主旨,必可万无一失。(二)写人叙事散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半 局第一步:关注标题标题是个棋语,用在写人散文中肯定有暗喻。张晓风大家都叫他杜公虽然那时候他才三十几岁。他和我有十几年之久在一个学校里,很多时候甚至是在一间办公室里但是我不喜欢说他是“同事” 。说他是朋友吗?我始终不敢将他列入朋友类。他这人毛病甚多,带棱带刺,在办公室里对他敬而远之的人不少,就连我自己,跟他也不是没有斗过嘴,使过气,但我惊奇我真的一直尊敬他,喜欢他。第二步:圈点批注表明“我”对杜公的情感态度, “惊奇” “真的” “一直”交代了“敬” “喜”之深。那时候我刚毕业,在中文系里做助教,他是讲

23、师,三系合用一个办公室,成天人来人往的,他每次从单身宿舍跑来,进了门就嚷:“我来言不及义啦!”他的喉咙似乎曾因开刀受伤,非常沙哑,猛听起来简直有点凶恶,细听之下才发觉句句珠玑,令人绝倒。后来我读到唐太宗论魏征(那个凶凶的、逼人的魏征),却说其人“妩媚” ,几乎跳起来,这字形容杜公太好了。虽然杜公粗眉毛,瞪凸眼,嘎嗓子,而且还不时骂人。点明了杜公性格中的可爱。外凶内善。他住的屋子极小,大约是四个半榻榻米,宿舍人又杂,他种了许多盆盆罐罐的昙花,不时邀我们请赏,夏天招待桂花绿豆汤、郁李,冬天是腊八粥或猪腿肉红煨干鱿鱼加粉丝。我一直以为他对昙花深感兴趣,后来才弄清楚,原来他只是想用那些多刺的盆盆罐罐围

24、满走廊,好让闲杂人等不能在他窗外聊天穷教员要为自己创造读书环境真难。侧面描写。“这房子倒可以叫不畏斋了!”他自嘲道,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其亦不足畏也孔夫子说的。 ”他那一年已过了四十岁了。杜公能写字,也能作诗,他随写随掷,不自珍惜,却喜欢以米芾自居。多才多艺。“米南宫哪,简直是米南宫哪!”杜公爱憎分明,看到不顺眼的人或事他非爆出来不可。有一次他极讨厌的一个人调到别处去了,后来得意洋洋地穿了新机关的制服回来,他不露声色地说:“这是制服吗?”这四字立人魂魄。“是啊!”那人愈加得意。“这是制帽?”“是啊!”“这是制鞋?”“是啊!”那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始终没有悟过来制鞋、制帽是指丧服的意思。杜公谈起

25、恋爱,差不多变了一个人,风趣、狡黠、热情洋溢。谈恋爱时的表现。他要我带一张英文小纸条回去给那女孩,上面这样写:“请你来看一张全世界最美丽的图画,会让你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小宝(我们都这样叫她)和我想不通他哪里弄来一张这种图画,及至跑去一看,原来是他为小宝加洗的照片。他又去买些粗铁丝,用槌子把它锤成烤叉,带我们去内双溪烤肉。也不知他哪里学来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本领,问他,他也只神秘地学着孔子的口吻说:“吾多能鄙事。 ”从一切的理由看,跟杜公结婚是不合理性的好在爱情不讲究理性,所以后来他们还是结婚了。他的女儿取名“杜可名” ,出于“老子” ,真是取得好。后来就听说他病了,医生已放弃开刀,杜公是何等聪明的

26、人,他立刻什么都明白了,倒是小宝,他一直不让她知道。我和另外两个女同事去看他,我知道那是我最后一次看他了。“我”的愤怒,怒天妒英才。对于那些英年早逝弃我而去的朋友,我的情绪与其说是悲哀,不如说是愤怒!正好像一群孩子,在广场上做游戏,大家才刚弄清楚游戏规则,才刚明白游戏的好玩之处,并且刚找好自己的那一伙,其中一人却不声不响地半局而退了,你一时怎能不愕然得手足无措,甚至觉得被什么人骗了一场似的愤怒!满场的孩子仍在游戏,属于你的游伴却不见了!他于八月十四日去世了,享年五十二岁,孤女九岁,他在病榻上自拟的挽联是这样的:自评。“天道还好,国族必有前途,惟劫难方殷,先死亦佳,勉无深恶大罪,可以笑谢兹世;人间多苦,事功早摒奢望,已庸碌一生,幸存何益,忍抛孤嫠弱息,未免愧对私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