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6 铝、氮及其化合物 第二单元 氮及其化合物(加试)学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37602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6 铝、氮及其化合物 第二单元 氮及其化合物(加试)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6 铝、氮及其化合物 第二单元 氮及其化合物(加试)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6 铝、氮及其化合物 第二单元 氮及其化合物(加试)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6 铝、氮及其化合物 第二单元 氮及其化合物(加试)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6 铝、氮及其化合物 第二单元 氮及其化合物(加试)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第二单元 氮及其化合物(加试)考试标准知识条目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1.氮氧化物的产生、转化及其性质 a2.氮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c3.氨的性质与用途 b4.工业合成氨 b5.铵盐的性质与用途 b6.硝酸的性质与用途 b7.工业制取硝酸的设备和流程 b8.氮肥的性质与科学使用 a考点一 氮气及其氧化物1氮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MgN 2 Mg3N2;= = = = =点 燃 N 23H 2 2NH3;高 温 、 高 压 催 化 剂N 2O 2 2NO。= = = = =放 电 或 高 温 2氮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 2O、NO、N 2O3、NO 2、N 2O4、N

2、 2O5等。完成下表中 NO 和 NO2的比较:NO NO2颜色 无色 红棕色物理性质 毒性 有毒 有毒- 2 -溶解性 微溶 能溶与 O2反应 2NOO 2=2NO2化学性质 与 H2O 反应 3NO2H 2O=2HNO3NO与人体、环境的关系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转化成 NO2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题组一 氮气及其氧化物性质定性判断1下列反应中,起了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AN 2和 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B由氨制成碳酸氢铵或硫酸铵CNO 和 O2反应生成 NO2DNO 2与 H2O 反应生成 HNO3答案 A解析 工业合成氨是人工固氮,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

3、,A 项正确;B、C、D 项都是含氮化合物变为含氮化合物,不属于氮的固定,B、C、D 项错误。2某集气瓶内充满了红棕色的气体,加入水后盖上盖子充分振荡后瓶内呈无色,打开盖子后发现在瓶口附近又变为红棕色,则原来瓶内装有的气体是( )A氮气 B一氧化氮 C二氧化氮 D溴蒸气答案 C解析 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再与氧气反应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题组二 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3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 NO2,NO 2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日光照射下,NO 2发生一系列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反应,从而不断产生 O3,加重空气污染。反应过程为2NO 2 2NO2O

4、,2NOO 2 2NO 2,OO 2 O 3。下列对该反应过程及生成物叙述正确的是( )ANO 2起催化剂作用 BNO 起催化剂作用CNO 2只起氧化剂作用 DO 3与 O2为同分异构体答案 A解析 反应过程得 O2 2O,OO 2 O 3,NO 2起催化剂作用,反应过程中 NO2作氧化剂,A 项正确,B、C 项错误;O 3与 O2不是同分异构体,属同素异形体,D 项错误。- 3 -42007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善于做“表面文章”的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他的成就之一是证实了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进行的反应,开创了表面化学的方法论。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

5、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 2是该过程的最终产物BNO 和 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C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是 CO2和 NOD该催化转化的总反应方程式:2NOO 24CO 4CO2N 2= = = = =催 化 剂 答案 D解析 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中先生成二氧化氮,然后在催化剂表面和一氧化碳反应,最终生成无毒气体,起到尾气净化的作用,故 A 错误;NO 和 O2在常温下就会发生反应,故 B 错误;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是 CO、NO、NO 2等,故 C 错误;尾气处理净化的目的是把有毒的污染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空气中的无毒成分,反应方程式为2NOO 24CO

6、4CO2N 2正好是过程图中的变化,故 D 正确。= = = = =催 化 剂 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常见的污染类型(1)光化学烟雾:NO 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有毒的烟雾。(2)酸雨:NO 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 HNO3和 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3)破坏臭氧层:NO 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考点二 氨气和铵盐1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电子式 密度 气味 水溶性比空气小 强烈刺激性气味 极易溶于水(1700)- 4 -2.氨的化学性质(1)氨气与水的反应NH3H 2ONH3H2ONH OH ,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

7、含有的粒子有 4NH3H2O、NH 3、H 2O、NH 、OH 、H 。一水合氨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 4解:NH 3H2O NH3H 2O。= = = = = (2)氨气与酸的反应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化学方程式:HClNH 3=NH4Cl、NH 3HNO 3=NH4NO3。(3)与盐溶液的反应如过量氨水与 Al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 3NH 3H2O=Al(OH)33NH 。 43氮肥的性质与科学使用(1)常见的铵态氮肥硫酸铵(俗称硫铵)、氯化铵(俗称氯铵)、碳酸氢铵(俗称碳铵)、硝酸

8、铵(俗称硝铵),它们都是白色、易溶于水的晶体,受热易分解,因此应保存在阴凉处。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 NH3,因此应避免将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2)常见的硝态氮肥是硝酸盐。题组一 氨气和铵盐的性质定性判断1NH 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NH 4Cl 和 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 4Cl、HNO 3和 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 3和 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水解- 5 -答案 C解析 NaHCO 3不能用作化肥,A 项错误;Na 2CO3很稳定,受热时不易分解,B 项错误;图中的N

9、aCl 是强酸强碱盐,不水解,D 项错误。2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 NH ,你认为下列试纸和试剂一定用不到的是( ) 4蒸馏水 NaOH 溶液 红色石蕊试纸 蓝色石蕊试纸 稀硫酸A B C D答案 B解析 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 NH ,可以向固体中加入 NaOH 溶液,并加热,将产 4生的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为蓝色,就证明该气体是 NH3,原固体中含有 NH ,因此一定用不到的物质是蓝色石蕊试纸、稀硫酸,答案选 B。 4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但产物不一定有 NH3B加热可除去 NH4Cl 中的少量 NaHCO3C在盛有硫酸亚铁铵(N

10、H 4)2Fe(SO4)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 NaOH 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D铵盐都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均呈酸性答案 A解析 铵盐分解不一定产生氨气,如 NH4NO3在 400 以上分解生成 N2、NO 2和 H2O,A 项正确;Fe2 比 NH 更易结合 OH ,因而加入少量 NaOH 不会产生 NH3,C 项错误;NH 4HCO3、(NH 4)2S 4等溶液均呈碱性,D 项错误。4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将 pH11 的氨水稀释 1 000 倍,

11、测得 pH8,说明 NH3H2O 为弱碱C加热 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受热不稳定D将红热的铂丝伸入右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的氧化产物为 NO2答案 D解析 氨气极易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迅速降低,液体迅速充满试管,A 正确;强碱稀释10n倍,pH 减小 n 个单位,而将 pH11 的氨水稀释 1 000 倍,测得 pH8,说明 NH3H2O 为弱碱,B 正确;加热 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不稳定,C 正确;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

12、成二氧化氮,D 错误。题组二 氮肥- 6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氨水也可直接作化肥B “雷雨发庄稼”属于自然固氮C “肥田粉”属硝态氮肥D铵盐氮肥都是白色易溶于水的晶体,易分解,要保存在阴凉处答案 C解析 “肥田粉”是硫酸铵的俗称,应属于铵盐类氮肥。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N 2)转变为含氮的化合物,氮的固定分为生物固氮、自然固氮和工业固氮等,在自然条件下,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属于自然固氮。6下列氮肥中,不含铵根离子的是( )A碳铵 B硫铵C硝酸钾 D氨水答案 C解析 碳铵为 NH4HCO3,硫铵为硫酸铵又称为“肥田粉” ,它们都属于铵盐,含铵根离子;氨水中也含铵根离子,硝

13、酸钾中不含铵根离子。题组三 NH 3的制法及性质探究7下列装置适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答案 C解析 氨气极易溶于水,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铵溶液反应,氨气很难逸出,A 错误;氨气和浓硫酸反应,应用碱石灰干燥氨气,B 错误;加热条件下,氨气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铜的颜色变化可判断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 正确;氨气直接通入水中,不能防止倒吸,D 错误。- 7 -8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取 NH3,并用 AlCl3溶液吸收多余氨气制氢氧化铝,最后回收氯

14、化铵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 NH3B用装置乙吸收 NH3制取 Al(OH)3C用装置丙在不断搅拌下分离 Al(OH)3和 NH4Cl 溶液D用装置丁蒸干 NH4Cl 溶液并灼烧制 NH4Cl答案 A解析 CaO 与水反应增大氢氧根离子浓度,且放热,均可使氨气逸出,甲装置可制备氨气,A 正确;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在液面下,乙装置可发生倒吸,B 错误;过滤时不能搅拌,易捣破滤纸,C 错误;蒸干 NH4Cl 溶液会使氯化铵分解,应用结晶法制 NH4Cl,D 错误。9某学习兴趣小组探究氨气的制取实验:(1)甲同学拟用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氨气,其中合理的是_(填字母,下同)。A将氯化

15、铵固体加热分解收集产生的气体B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收集产生的气体C将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D将氯化铵稀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收集产生的气体(2)根据上述正确的原理,该同学欲用下列常见的实验室制气装置制取氨气,适宜的装置是_。(3)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_(填序号)。密度 颜色 溶解性 热稳定性 与氧气反应- 8 -(4)下图是甲同学设计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_,集气的原理是_。答案 (1)BC (2)CD (3) (4)d 利用氨气密度小于空气,采用短管进氨气,长管出空气,即可收集氨气解析 (1)加热氯化铵产生氯化

16、氢和氨气,遇冷又转化为氯化铵固体,不能制取氨气,用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制氨气时,将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更方便操作,而且节约氨水的用量。(2)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制氨气用 C 装置,将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制氨气选用 D 装置。(3)收集气体可采用排空气法(密度、气体不能被氧气氧化等),也可采用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与其他性质无关。(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故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题组四 喷泉实验10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图甲中,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

17、能形成喷泉的是_(填字母,下同)。AHCl 和 H2O BO 2和 H2OCNH 3和 H2O DCO 2和 NaOH 溶液(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ACu 与稀盐酸BNaHCO 3与 NaOH 溶液CCaCO 3与稀硫酸DNH 4HCO3与稀盐酸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 9 -在图乙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A浓硫酸 B食盐C硝酸钾 D硫酸铜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比较图甲和图乙两套装置,从

18、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甲_(填“增大”或“减小” ,下同)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图乙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_(填“图甲”或“图乙”)装置的原理相似。答案 (1)B(2)D 锥形瓶中发生反应:NH 4HCO3HCl= =NH4ClCO 2H 2O,随着 CO2气体产生,锥形瓶中的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 A 浓 H2SO4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使锥形瓶中的酒精挥发速度加快,瓶内压强增大,从而形成“喷泉” 减小 增大(3)图乙解析 图甲装置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气体极易溶解于烧杯和滴管中的液体,使烧瓶内的压强突然减小而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

19、” 。图乙装置恰恰相反,下部锥形瓶中的物质相互反应产生气体,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压强差,将液体从下瓶中压入到上瓶形成“喷泉” 。中学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实验操作是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则烧杯中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1)喷泉实验的原理- 10 -因为烧瓶内气体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2)能形成喷泉的条件从原理上讲,气体要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以形成足够大的压强差;从实验条件上讲,烧瓶内气体要充满,气体和仪器均要干燥,装置的气密性要好。(3)中学化学教材中常见的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和吸收剂

20、如下表:气体 HCl NH3 CO2、SO 2、Cl 2、H 2S NO2O 2吸收剂水或 NaOH溶液水或盐酸浓 NaOH 溶液 水(4)喷泉实验的装置喷泉实验的本质是形成压强差而引发液体上喷,为此可设计多种不同的装置和采用不同的操作(如使气体溶于水、热敷、生成气体、发生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等)来使喷泉产生。装置:挤压气球,即可使少量的溶液沿导管进入烧瓶中,导致大量的 NH3溶解,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泉。装置:去掉了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捂热烧瓶,氨气受热膨胀,使氨气通过导管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开放性问题,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烧瓶内氨气溶于水)装

21、置:在锥形瓶中加入能产生气体的物质,使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明显增大,将液体压入烧瓶而产生喷泉。装置:在水槽中加入使水温度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精因升温而挥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装置:烧瓶中通入 H2S(或 SO2),然后通入 SO2(或 H2S),现象为有淡黄色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有水珠,NaOH 溶液喷到烧瓶内。- 11 -考点三 硝酸的性质及工业制法1物理性质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2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HNO 3(浓) 2H2O4NO 2O 2。= = = = = 或 光 照(2)强氧化性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

22、化性越强。按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方程式:与金属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 3(稀)= =3Cu(NO3)22NO4H 2O;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 3(浓)= =Cu(NO3)22NO 22H 2O。与非金属反应:浓硝酸与 C 的反应:C4HNO 3(浓) CO24NO 22H 2O。= = = = = 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硝酸可氧化 H2S、SO 2、Na 2SO3、HI、Fe 2 等还原性物质。稀硝酸与 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Fe 2 4H NO =3Fe3 NO2H 2O。 3(3)与有机物反应硝化反应:与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NO 3 H 2O。 浓 硫 酸

23、 颜色反应:含有苯基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变黄色。3用途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染料、塑料和硝酸盐等,也是实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 12 -4工业上氨氧化法生产硝酸的过程(1)生产流程氨气的催化氧化(2)生产设备主要有热交换器、转化器和吸收塔。(3)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转化器:4NH 35O 2 4NO6H 2O;= = = = =催 化 剂 热交换器:2NOO 2=2NO2;吸收塔:3NO 2H 2O=2HNO3NO。题组一 硝酸的性质定性判断1下列物质与硝酸反应时,硝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氧化性的是( )ACuO 与稀硝酸反应BC 与浓硝酸反应CHBr 与浓硝酸反应DCu 与稀

24、硝酸反应答案 D解析 硝酸表现酸性时,生成物中应有硝酸盐;硝酸表现氧化性时,生成物中应有含低价态的氮的化合物或氮气。题给四个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 A 项,CuO2HNO 3=Cu(NO3)2H 2O;B项,C4HNO 3(浓) CO24NO 22H 2O;C 项,HBr6HNO 3(浓)= = = = = =HBrO36NO 23H 2O;D 项,3Cu8HNO 3(稀)= =3Cu(NO3)22NO4H 2O。由反应可知选项 A 只表现了硝酸的酸性;选项 B、C 只表现了硝酸的强氧化性;选项 D 既表现了硝酸的酸性,又表现了硝酸的强氧化性。2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 335 种,其中

25、“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C醋 D卤水答案 B解析 氨水属于弱碱溶液,和金属不反应,不符合条件,故 A 错误;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强酸性,能腐蚀大多数金属,也能和岩石中的 CaCO3发生反应,但不能和玻璃中的成分硅酸盐反应,所以符合条件,故 B 正确;醋酸是弱电解质,能腐蚀较活泼金属,但不能腐蚀不活泼- 13 -金属,如 Cu 等金属,不符合条件,故 C 错误;卤水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镁、氯化钠和一些金属阳离子,和大多数金属不反应,不符合条件,故 D 错误。3将铜粉放入稀 H2SO4中,加热无明显现象发生,

26、当加入下列一种物质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物质是( )AFe 2(SO4)3 BNa 2SO4CKNO 3 DFeSO 4答案 C解析 “溶液呈蓝色”说明铜被氧化,在原稀 H2SO4溶液中已含有 H ,当加入 Fe3 时,也可以氧化 Cu,但此时并不能放出气体。只有加入 C 选项中的 KNO3,提供了 NO ,Cu 片在稀硝 3酸的环境中,会被氧化并放出 NO 气体。1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1)HNO3与金属反应一般不能产生 H2。(2)还原产物一般为 HNO3(浓)NO 2,HNO 3(稀)NO;很稀的硝酸还原产物也可能为 N2O、N 2或 NH4NO3。(3)硝酸

27、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2涉及 HNO3的离子反应常见的易错问题(1)忽视 NO 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 NO 不能与 Fe2 、I 、SO 、S 2 3 3 23等还原性较强的离子大量共存。(2)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忽视 HNO3的强氧化性,将氧化还原反应简单的写成复分解反应。题组二 硝酸的工业制法4工业上制取硝酸铵的流程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工业制硝酸的生产中,B 设备的名称是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在合成硝酸的吸收塔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3)生产硝酸的过程中常会产生一些氮的氧化物,可用如下两种方法处理:碱液吸收法:NONO 22N

28、aOH= =2NaNO2H 2ONH3还原法:_NH 3_NO 2=_N2_H 2O- 14 -配平上述反应方程式。以上两种方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_。(4)某化肥厂用 NH3制备 NH4NO3。已知:由 NH3制 NO 的产率是 96%、NO 制 HNO3的产率是 92%,则制 HNO3所用去的 NH3的质量占总耗 NH3质量(不考虑其他损耗)的_%。答案 (1)氧化炉 4NH 35O 2 4NO6H 2O= = = = =催 化 剂 (2)可使 NO 循环利用,全部转化成 HNO3(3)8 6 7 12 NH 3还原法(4)53.1解析 (4)NH 3 HNO 3x x96%92%HNO3

29、 NH 3=NH4NO3x96%92% x96%92%100%53.1%。xx x96%92%考点四 氮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1转化关系注意 箭头指出可体现物质的性质,指向可寻找该物质的制备方法。2不同价态的含氮物质相互转化的几种形式(1)歧化同一种物质中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在同一反应中既升高又降低。如:3NO 2H 2O=2HNO3NO2NO22NaOH= =NaNO3NaNO 2H 2O(2)归中同种元素的不同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两种化合价向中间靠拢。如:6NO4NH 3 5N26H 2O= = = = = NO2NO2NaOH= =2NaNO2H 2O(3)含氮物质的连

30、续氧化NH3 NO NO2 HNO3 O2 O2 H2O - 15 -N2 NO NO2 HNO3 O2 O2 H2O 1A、B、C、D 是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四种气体单质。E、F 均为气体,且 F 为红棕色。有关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D 的化学式为_。(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Y 和 E 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 B 和 Z。利用该反应可消除 E 对环境的污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0.1 molL1 的 X 溶液和 0.1 molL1 的 Y 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_性(填“酸” “碱”或“中”),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答案 (1

31、)H 2(2)3NO2H 2O=2H 2NO NO 3(3)4NH36NO 5N26H 2O= = = = =一 定 条 件 (4)酸 NH H 2ONH3H2OH 4解析 (1)本框图题的突破口之一是“白烟” ,是挥发性酸和氨气相遇后的产物,由此可推知D 是 H2。突破口之二是“红棕色气体” ,F 应为 NO2,反推可知 E 为 NO,C 为 O2,Z 为 H2O,Y为 NH3,X 为 HCl,G 为 HNO3。(3)中涉及氨催化氧化反应,其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归中反应。(4)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 NH4Cl,铵根离子水解而使溶液显酸性。2已知 A 是气体单质,E 的水溶液显强酸性。A

32、、B、C、D、E 是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的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1)写出化学式:B_,D_,E_。(2)写出化学方程式BC:_;DE:_。(3)C 物质常是汽车尾气的污染物之一,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装置,可使 C 物质与- 16 -CO 反应,生成两种不是污染物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每消耗 28 g 的 CO,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答案 (1)NH 3 NO 2 HNO 3(2)4NH35O 2 4NO6H 2O 3NO 2H 2O=2HNO3NO= = = = =催 化 剂 (3)2NO2CO 2CO2N 2 2 mol= = = = =催 化 剂 解析

33、(1)A 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C、D 是氧化物,且 C 与氧气反应生成 D,所以该元素是变价元素,而 D 与水反应得到 E 的水溶液显强酸性,则 A 是 N2,B 为 NH3,C 是 NO,D 是NO2,E 是 HNO3。(2)BC 的化学方程式:4NH 35O 2 4NO6H 2O,DE 的化学方程式:= = = = =催 化 剂 3NO2H 2O=2HNO3NO。(3)NO 与 CO 反应,生成两种不是污染物的气体,应生成氮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2CO 2CO2N 2,消耗 28 g 的 CO,其物质的量为 1 mol,转移电子的物= = = = =催 化 剂 质的量为

34、1 mol(42)2 mol。课时训练1下列有关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硝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里B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C常温下铁、铝不与浓硝酸反应DNO 可用排水法收集,NO 2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答案 C解析 A 项,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所以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里;B 项,铵态氮肥的水溶液呈酸性,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会产生氨气,导致肥效降低;C 项,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钝化,钝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是金属表面被氧化产生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了金属的进一步反应;D 项,NO 与氧气反应但不与水反应,也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NO2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由于其密

35、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2氯化铵和氯化钠可用下列哪一种方法分离( )A加入氢氧化钠 B加入 AgNO3溶液C加热法 D加入一种合适的酸答案 C- 17 -3如果要干燥氨气,可选用的干燥剂是( )浓硫酸 固体氢氧化钠 五氧化二磷 碱石灰 固体 CaO 无水 CaCl2A BC D答案 C解析 浓硫酸具有酸性,能和氨气反应,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错误;氢氧化钠是强碱,氨气是碱性气体,二者不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干燥氨气,正确;五氧化二磷是酸性氧化物,氨气是碱性气体,五氧化二磷能和氨气反应,所以不能用五氧化二磷干燥氨气,错误;碱石灰显碱性,氨气是碱性气体,二者不反应,可以用碱石灰干燥氨气

36、,正确;固体 CaO 显碱性,氨气是碱性气体,二者不反应,可以用氧化钙干燥氨气,正确;氯化钙能和氨气反应,所以不能干燥氨气,错误;可选用的干燥剂有,故选 C。4将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发现氧化铜变红色,此外还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这种气体估计应是( )AO 2 BH 2 CO 3 DN 2答案 D解析 由题目信息可知氧化铜将氨气氧化了,据此可以判断所得单质气体应为氮气。5检验铵盐溶液的方法:将待测物质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然后( )A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B加强碱溶液后加热,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C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检验D加烧碱溶液后加热,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37、置于试管口检验答案 D解析 铵盐溶液在加热时不发生分解,没有氨气产生,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无现象,故 A 错误;加强碱溶液后加热,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因为强碱溶液呈碱性,不能确定是否有铵根离子,故 B 错误;铵盐溶液在加热时不发生分解,没有氨气产生,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检验无现象,故 C 错误;将铵盐和氢氧化钠混合后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产生了氨气,这是由于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产生氨气,则原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为铵盐溶液,故 D 正确。6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 a,将滴管中的液体 b 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

38、然后打开弹簧夹 f,烧杯中的液体 b 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 a 和 b 不满足题目要求的是( )- 18 -选项 a(干燥气体) b(液体)A NO2 水B CO2 4 molL1 NaOH 溶液C Cl2 饱和 NaOH 溶液D NH3 1 molL1 盐酸答案 A解析 由 3NO2H 2O=2HNO3NO 可知最后还剩余 的气体,选 A;CO 2、Cl 2均能完全溶解于13NaOH 溶液,故不选 B、C;NH 3能完全溶解于稀盐酸,不选 D。7如下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 NaOH 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39、(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挥发的 HCl 气体反应产生了NH4Cl 固体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 AlCl3溶液D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答案 A解析 B 项,浓 H2SO4易与 NH3发生反应;C 项,该溶液也可能是 MgCl2等溶液;D 项,NH3H2O 是碱,而 NH3不属于碱。8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 NO、CO 2、NO 2、NH 3、N 2中的几种,将 100 mL 甲气体经过下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

40、为( )- 19 -ANH 3、NO 2、N 2 BNO、CO 2、N 2CNH 3、NO 2、CO 2 DNH 3、NO、CO 2答案 D解析 无色气体说明不存在 NO2,通过足量的浓硫酸时氨气被吸收,由于气体体积减小 20 mL,则氨气的体积为 20 mL;再通过足量的 Na2O2的干燥管时,气体变为红棕色,则说明原气体中含有 NO 和 CO2。发生反应:2Na 2O22CO 2=2Na2CO3O 2;O 22NO= =2NO2。当气体通过足量的水时由于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所以没有 N2。因此在原混合气体中含有NH3、NO、CO 2。9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 Cu、硝酸、硫酸

41、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稀硝酸被 Cu 还原为 NO2B实验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C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Cu(NO 3)24H 2SO4=4CuSO42NO4H 2OD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Cu 在常温下既可以与稀硝酸反应,也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答案 C解析 中发生 3Cu8HNO 3=3Cu(NO3)22NO4H 2O,生成硝酸铜溶液为蓝色,试管口 NO被氧化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但硝酸被还原生成 NO,故 A 错误;中加稀硫酸,Cu 与稀硫酸不反应,但硝酸铜在酸性条

42、件下具有硝酸的强氧化性,继续与 Cu 反应,而硝酸的氧化性强,故 B 错误;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Cu(NO 3)24H 2SO4=4CuSO42NO4H 2O,故 C 正确;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Cu 在常温下可以和稀硝酸反应,故 D 错误。10某元素的单质与足量浓 HNO3反应时,参加反应的单质与 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4,则反应后的产物中,该元素的价态可能为( )A1 B5 C3 D4答案 D11如图的关系图中,A 是一种正盐,E 是强酸,当甲无论是强酸或强碱都有如下反应关系:A 甲 B O2 C O2 D H2O E当甲无论是强酸或强碱,A、B、C、D、E 均为同种元

43、素对应的不同的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20 -(1)A 是_(用化学式表示)。(2)当甲是稀盐酸溶液时,B 为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写出 B 与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一定质量的 Zn 与 100 mL 12.0 molL1 的 E 的浓溶液充分反应,反应后称量剩余锌发现质量减少了 65.0 g,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 1 L,此时溶液中 c(SO )_ 24molL1 ,产生 SO2体积(标准状况下)_ L。(3)当甲是浓氢氧化钠溶液时,B 为易液化的气体可作制冷剂。C 是_,在浓的 E 溶液中放入过量的铜片,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将盛有 D 和 O2的混合气体 12 mL 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 2 mL 无色气体(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是_。答案 (1)(NH 4)2S(2)2H 2SSO 2=3S2H 2O 1 4.48(3)NO 3Cu8H 2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