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与环境专题一、 【考试说明对生物与环境部分的要求】种群和群落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数量变化 群落的结构特征 群落的演替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典型例题】1.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
2、,其最适生长温度为 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 1975 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 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 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 -2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2.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样方法只能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吗?3.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
3、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C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标志重捕法的作用?调查时的注意事项?如何计算?用标志重捕法,计算的数量往往比实际数量大,为什么?4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 10 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
4、密度5.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 3 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 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下图曲线 A所示。组 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 F 所示。组 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 1 少。 组 1 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 和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体积为 20mL,则第 40 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
5、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结构。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代表的类似。6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质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群落的演替类型及特点? 原生(初生)演替特点:演替速度缓慢,所需时间漫长次生演替特点:演替速度快,所需时间短7.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
6、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得个体数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 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 K 值上下波动C. 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 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8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 J/(hm 2a) 。植物 田鼠 鼬固定太阳能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能量从田
7、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 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40 只田鼠,第二次捕获 30 只,其中有标记的15 只。该种群密度是_只/hm 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 3%5%用于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鼠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9.下图中,曲线、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图中曲线 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
8、轻。当曲线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_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 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 。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人脑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 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10.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
9、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海鸥。(1)有人选择大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把 B 坑中的全部滨螺(233 只)提出,移入几乎无滨螺的 A 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图 A 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_关系。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_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研究发现,此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请据此解释 B 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_。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_(2)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绘制成丙图。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优先保护的是_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 100 - 200 只/m 2时,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