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 2018 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1. 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B.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人体的正常细胞中不表达C. 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D. 细胞分裂间期完成 DNA 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答案】C【解析】【分析】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但衰老个体内仍然有新的细胞产生;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两者在人体正常细胞中是普遍存在和表达的;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
2、编程性死亡的过程,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分裂间期主要进行蛋白质合成和 DNA 复制。【详解】A. 衰老的生物体中,也有新的细胞产生, A 错误;B.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人体的正常细胞中都表达,B 错误;C. 细胞凋亡可清除衰老、癌变、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C 正确;D. 细胞分裂间期完成 DNA 的复制,间期无染色体数目的加倍,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衰
3、老和个体衰老的关系、细胞凋亡、细胞癌变和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之间的关系、识记细胞凋亡、癌细胞产生的原因及细胞分裂过程中物质变化,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 为研究酶的催化效率,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增加酶浓度后 m 值将变大B. 曲线 1 和 2 说明酶具有高效性C. 曲线 1 和 3 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D. 该实验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先解读曲线,然后根据选项描述分析判断。【详解】A. 酶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改变最终生成物的量,A
4、错误;B. 曲线 1 代表加酶,曲线 2 代表无机催化剂,加酶后反应速率比无机催化剂快,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 正确;C. 曲线 1 和 3 说明加酶后比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表明酶具有催化作用,C 正确;D. 实验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D 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酶的作用特点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曲线,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 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C. 寒冷环境下正常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产热量D.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
5、高【答案】D【解析】【分析】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主要功能是分泌抗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进入血液,人体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寒冷环境下,人体通过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方式增加产热,同时调节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人是恒温动物,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保持相对稳定;饥饿时血液中的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含量上升。【详解】A.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A 错误;B. 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上有抗利尿
6、激素的受体,因此只有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B 错误;C. 寒冷环境下外界温度与体温相差较大,其散热量多于炎热环境,C 错误;D.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因此血糖浓度会升高,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免疫细胞的类型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 下列关于生物实验操作、原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糖类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不应选用过氧化氢酶C.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
7、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影响实验结果D.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答案】A【解析】【分析】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会产生砖红色沉淀;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一般与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若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还未来得及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会分布在上清液中,这样会导致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增强;若保温时间过长,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会分布在上清中,也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增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8、,需要设置空白对照,以确定浓度的大概范围。【详解】A.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但不是所有的糖类都是还原糖,如蔗糖、淀粉均不是还原糖,A 错误;B. 由于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 正确;C. 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若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增强,因此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C 正确;D.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需设置空白对照组,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生物实验操作、原理,意在考查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的
9、理解,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的能力。5. 下列关于遗传与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B. 不同 tRNA 分子中,可能含有相同的密码子C. 判断生物进化及新物种形成的依据依次是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否改变、是否产生生殖隔离D. AaBb(黄圆) aabb(绿皱) ,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绿皱:黄皱:绿圆=1:1:1:1,则说明控制黄圆绿皱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B【解析】【分析】不同的组织细胞之间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功能等方面有所差异,但细胞中的某些基因,如呼吸酶基因和 ATP 合成酶基因等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与细胞分化无关;密码子是信使 RNA
10、上决定氨基酸的 3 个相邻的碱基,共有 64 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 61种,终止密码子有 3 种,不决定氨基酸;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是否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导致不同性状之间重新组合,产生新的性状。【详解】A. 不同组织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有所区别,但不同组织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如呼吸酶基因,A 正确;B. tRNA 分子中含有的是反密码子,密码子在 mRNA 上,B 错误;C. 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新物种形成的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C 正确;D.
11、 AaBb(黄圆)aabb (绿皱),后代出现黄圆 绿皱黄皱绿圆=111 1,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密码子和生物进化相关概念,以及自由组合定律本质相关内容,需要学生平时加强学习时的理解和记忆 。6. 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 环境容纳量也称 K 值,是指一定空间中种群的最大数量C. 生物多样性只包括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 捕食者的存在客现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光照变化等造成群
12、落中各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 K 值;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捕食者所捕食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这是共同进化的结果。【详解】A.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A 错误;B. 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 K 值,B错误;C.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 错误;D. 捕食者
13、可以捕食被捕食者种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而使被捕食者种群中强壮的个体所占比例较大,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种群生长曲线、群落的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的内涵。7. 图甲是对桃树叶片光合色素、光合放氧特性进行的研究,图乙是某研究小组在 15 条件下以水稻为材料进行研究得到的实验结果(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25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30 )。请回答相关问题。(1)将桃树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并加入适量的_和_以及提取剂_进行色素的提取。(2)图甲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_。反应室中加入NaH
14、CO3 的主要作用是_。叶肉细胞产生氧气的场所是_。(3)由图乙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图乙中 E 点的含义是_。(4)若将图乙的实验温度升高 10 ,则 F 点向_(填“左”或“右”)侧移动,呼吸速率曲线向_(填“上”或“下”)移动。【答案】 (1). SiO2 (2). CaCO3 (3). 无水乙醇(或丙酮) (4). 光照、温度、CO 2(NaHCO3)浓度 (5). 提供 CO2 (6).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7). 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8). 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需要(或对应) 的光照强度 (9). 右 (10). 上【解析】【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
15、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 ;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水和矿质元素等;图 1 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光照、温度、CO2(NaHCO3)浓度。反应液中氧气浓度属于因变量,NaHCO 3 为光合作用提供 CO2。据图乙可知,15 条件下光照强度对呼吸速率没有影响, E 点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同,F点后光照增强不影响光合速率。【详解】 (1)提取色素需加入 SiO2、CaCO3、无水乙醇,其中 SiO2 可促进研磨,CaCO 3 用于保护色素,无水乙醇用于提取色素。(2)图甲中光照、
16、温度、CO 2(NaHCO3)浓度等因素会影响光合放氧速率,其中加入NaHCO3 的作用是为桃树叶片的光合作用提供 CO2,叶肉细胞产生氧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3)图乙中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图乙中 E 点代表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4)图乙是在 15 条件下研究得到的实验结果,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25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30 ,因此若将图乙的实验温度升高 10 变成 25,则光合作用有关酶活性提高,F 点为光饱和点,会向右移;呼吸速率也会增加,曲线向上移动。【点睛】本题主
17、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理解曲线图的含义,同时理解环境因素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8. 下图甲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图乙为突触结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形式传导。(2)图 1 中共有_个完整突触,若图 1 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_ (填“延长”“缩短”或“不变”) 。(3)图 2 中,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传递时的信号转换是_ 。神经递质存在于图中_(填序号)中,以_方式出。若为唾液腺细胞,该细胞分泌的唾液淀粉酶,其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_。(4)当我们取
18、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 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的控制。【答案】 (1). 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2). 3 (3). 延长 (4).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 (6). 胞吐 (7).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8).高级神经中枢(或大脑皮层)【解析】【分析】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图乙为线粒体,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是突触前膜, 是突触后膜,神经递质移动的方向是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该过程中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据
19、此作答。【详解】(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2)突触由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构成,图 1 中共有 3 个完整突触;图 1 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延长 。(3)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传递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神经递质存在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后,以胞吐的方式释放递质;唾液淀粉酶为分泌蛋白,其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4)针刺破手指的皮肤, 但并未将手指缩回, 这说明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或大脑皮层)的控制。【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递,意在强化学生对兴奋传递过程的识记、理
20、解与运用。9. 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该食物网中至少存在_条食物链。(2)对于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而言,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包括_。(3)蛇的同化量的去路有被分解者分解、_、_。(4)若该农田被废弃后演替成小树林,则该演替属于_演替。(5)在研究该农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采用_法进行采集、调查。【答案】 (1). 6 (2).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 自身呼吸消耗 (4). 未被利用 (5). 次生 (6). 取样器取样【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该生态系统中含有 6 条食物链,即植物鸡、植物牛、植物植食性鸟、植物兔、植物鼠蛇、
21、植物虫蛙蛇,据此答题。【详解】 (1)据图分析,该食物网中至少存在 6 条食物链。(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含有生产者、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在上述的食物链中,蛇是最高营养级,蛇的同化量除了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外,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以及还有一部分能量未被利用。(4)废弃的农田演替成小树林属于次生演替。(5)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点睛】本题结合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结合所
22、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 现有 AABB、aabb 两个品种, A、b 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为培育出优良品种 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1)由品种 AABB、aabb 经过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是 _,其原理是_。(2)过程常采用_技术得到 Ab 个体,该技术的原理是_。与过程的育种方法相比,育种过程的优势是_,其中过程使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秋水仙素处理的对象是_。(3)经过程由亲本 aabb 选育得到 AAbb,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_。如果在得到 AAbb 的基础上想进一步得到玉米品种 AAAbbb,一般应用的育种方法为_。【答案】 (1). 杂交育
23、种 (2). 基因重组 (3). 花药离体培养 (4). 细胞的全能性 (5). 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6). 单倍体幼苗 (7). 基因突变 (8). 多倍体育种【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表示杂交,表示自交,表示自交选育纯合子过程, 过程即是常见的杂交育种的流程;过程表示导入外源基因,属于转基因技术;为花药离体培养,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通常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过程即为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的方法相比,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排除显隐性干扰;过程使用 射线处理,属于诱变育种,据此答题。【详解】 (1)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
24、方法,因此过程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2)过程为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得到 Ab 个体,该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的原理。育种过程的优势是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其中过程使用秋水仙素处理的对象是单倍体幼苗。(3)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若要从 AAbb 得到 AAAbbb 品种,应采用多倍体育种。【点睛】本题考查育种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要求学生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方式的原理理解并识记,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11. 随着人类对微生物认识的加深,对其利用越来越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25、(1)生活中人们利用酵母菌、醋酸菌分别酿制果酒、果醋,与醋酸菌相比,酵母菌在结构上最明显的特点是_。给予适宜的条件,即使没有经过产格的灭菌过程,也能够获得果酒、果醋,这是因为_。(2)制作酸奶是利用乳酸菌在_ (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将牛奶中葡萄糖、乳糖分解成乳酸,同时将奶酪蛋白水解为短肽和_,不仅易被人体吸收,也适用于乳糖不耐症人群。(3)在工业生产中,可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在分离时需用_做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土壤中提取的细菌,可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4)玫瑰精油属于植物芳香油,其组成主要包括_;植物芳香油常用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取
26、决于_的特点。【答案】 (1). 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 酵母菌、醋酸菌的发酵产物会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3). 无氧 (4). 氨基酸 (5). 石油 (6). 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 (7). 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8). 植物原料【解析】【分析】制作果酒是利用酵母菌在缺氧环境下进行酒精发酵;果醋是利用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酒精转变为醋酸;制作酸奶是利用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酵母菌属于真菌,醋酸菌是细菌,细菌与真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果酒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酵母菌能大量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27、,醋酸发酵产生的醋酸也会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分离能分解石油的细菌需要制备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植物芳香油的主要成分是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植物芳香油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常用提取方法有蒸馏法、压榨法、萃取法等, 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分出油层和水层;水中蒸馏时的温度较高,因此原料易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的不能用,因此具体采用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原料的特点来决定,据此作答。【详解】 (1)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酵母菌、醋酸菌的发酵产物会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8、,因此即便没有经过产格的灭菌过程,也能正常发酵产生果酒、果醋。(2)乳酸菌无氧条件下产生乳酸,该过程中蛋白质将水解为短肽和氨基酸。(3)若要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需制备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可采取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4)玫瑰精油组成成分主要包括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需要根据原料的特点来决定。【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I.随着我国“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一些高龄夫妇借助试管婴儿技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1)体外受精主要包括
29、_、_和受精等几个主要步骤。(2)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要移入_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再移植到母体内,早期胚胎发育到囊胚阶段的某一时刻,会冲破_,称之为“卵化” 。II.某地开展以甜高粱种植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由于甜高梁植株高大,田间湿度大,为套种食用菌创造了条件。甜高梁叶片不仅含 3%5%的糖,而且蛋白质的含量也很高,是鱼和牛的优良饲料。利用甜高梁茎秆发酵制酒,酒糟喂牛,牛粪为沼气池提供原料,沼气池不仅对牲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沼渣肥田,产生的沼气可在温室中用于点灯、燃烧,提高了蔬菜的产量。(3)上述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类型是_。(4)沼气能用于提高温室产量
30、的原因是适当提高光照强度、_和_。(5)该生态系统取得良好效益的原因是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请各举一例。【答案】 (1). 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 (2). 精子的采集和获能 (3). 发育 (4). 透明带 (5). 竞争、捕食 (6). 适当提高温度 (7). 提高 CO2浓度 (8). 能量多级流动如利用牛粪生产沼气等,物质循环再生如沼渣肥田等【解析】试题分析:梳理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基础知识,从题意中提取信息,并结合问题情境加以分析解答。(1) 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 获能和受精等几个主要步骤。(2) 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要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一段 时间再移植到母体内,早期胚胎发育到囊胚阶段的某一时刻,会冲破透明 带,称之 为“孵化 ”。 (3)在以甜高粱种植为核心的生态农业中,甜高梁叶片鱼和牛的优良饲料,说明甜高梁与鱼或牛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鱼和牛之间存在竞争关系。(4)产生的沼气可在温室中用于点灯,增加了对作物的光照强度;燃烧提高了室内温度和 CO2浓度。(5) 该生态系统能取得良好效益的原因是:利用牛粪生产 沼气等,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利用沼渣肥田等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