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4 页语文必修二学案 荷塘月色(2)教学设想:再读课文,赏析文章重点语段,揣摩文章优美动人的语言,体味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背诵第四、五、六段。(一)再读课文一、赏析第四段:教师范读第 4 节,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如画的美景,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_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1)景物_特点_(2)景物_特点_(3)景物_特点_(4)景物_特点_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呢?请你结合具体句子谈。这一段作者有没有提到月?有没有描写月色?二、赏析第五段:学生朗读第 5 节,思考:这一幅画跟上一幅画比较有什么区别?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_有人说:朱自
2、清先生是用语言代替丹青的能手。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用语言给我们描绘出月色之美的?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引导学生细心品味,驱遣想象,把“文字看出一幅画来,不在文字概念上做游戏(叶圣陶语) ”,细细咀嚼,把好滋味辨出来。然后让学生说出感受最深的有关语句,并作出分析、欣赏。本段作者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以什么感受?三、齐读第 6 段,第 2 页 共 4 页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是_的景色,其着笔点是什么?着眼点是什么?和前面的画面比,这幅画的色彩是暗一点还是明一点?可以从那些词语看出来?这一段描写景物的次序是怎样安排的?四、学生齐读第 710 段,学生思考:1、夜游荷塘让作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2、作者在文章引用了
3、梁元帝的采莲赋 , 采莲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3、作者勾勒了一幅江南采莲图,江南采莲图有何特点?4、作者为什么要想到西洲曲 和江南采莲的旧俗?第三课时 (探讨案 揣摩语言)一、鉴赏动词:作者精心选用动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说说下面几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2、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3、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4、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第 3 页 共 4 页5、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二、鉴赏修辞:运用修辞手段摹形传神,淋漓入微,可以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4、和想象,请同学们体会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的妙处。1、比喻句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2拟人句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3、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艺术效果。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你自己也能试着写一句吗?第 4 页 共 4 页4、鉴赏叠词:找出文中的叠词,试品析一二例。(三)难点探析1、第五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2、第八段课文最后一句话“ 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 ”是否多余?3、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4、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5、第七段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想起采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