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3.080.01B13DB 23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DB 23/ *2017残留除草剂污染土壤土层置换修复技术规程2017 - 00 - 00 发布 2017 - 00 - 00 实施黑 龙 江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DB23/ *2017I前 言本标准制定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秋菊,刘峰,焦峰,常本超,米刚,宋莹,姜宇,匡恩俊,张久明。DB23/ *20171残留除草剂污染土壤土层置换
2、修复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残留除草剂污染土壤土层置换修复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方法、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残留除草剂污染土壤。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3816-2009 大豆中三嗪类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GB/T 23817-2009 大豆中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HJ 25.4-201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指导HJ 25.1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指导HJ 25.3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指导NYT 2067-2011 土壤中13种
3、 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3.1 残留除草剂除草剂施用到土壤中后,没有被作物吸收、转移,而是在土壤中固定、富集,称为残留除草剂。玉米秸秆还田条件3.2 土壤污染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包括废弃物、污水、农药、化肥等污染物,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或绝产,品质下降,在土壤中富集,影响下茬作物生长,下茬作物出苗率下降,生长受阻。3.3 土壤修复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水
4、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3.4 土壤修复目标 DB23/ *20172由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的目标污染物对作物和生态受体不产生直接或潜在危害,或不具有环境风险的污染修复终点。3.5 土层置换技术土层置换技术是通过现代化机械手段,将残留除草剂污染的土层(020cm 土层)与下层健康土层(2040cm 土层)进行位置转换,将污染土层深埋到下层,当年根系对污染物吸收量减小,对作物生长影响小,污染物能逐渐降解,达到作物稳产、高产的目的。3.6 土层置换犁 土层置换犁是根据土层置换技术研发制作的改土专用机械,土层置换犁已获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006575.3)。
5、利用本机械作业后,可实现 020cm 表层土壤与 2040cm 亚表层土壤 1:1 置换的改土目标,具有消减除草剂残留对作物药害以及减少吸收的作用。4 要求4.1 土壤腐殖质层较深厚。4.2 残留危害度后茬作物生育受残留药害影响严重,出苗率比正常土壤低 30%以上,产量比正常产量低 50%以上,作物受害严重或绝产。4.3 置换机械专用土层置换犁,作业后要求 020cm 与 2040cm 土层土壤位置发生转换。4.4 牵引机械80100 马力拖拉机。5 试验方法5.1 土壤中残留除草剂测定按照 NY/T 2067-2011 执行。5.2 作物中残留量测定按照 GB/T 23817-2009,GB
6、/T 23816-2009 执行。6 修复技术6.1 样地调查通过询问土地承包人调查土壤及种植情况以及近年除草剂使用情况,近 3 年作物种植情况(作物、品种) 、产量、施肥量、除草剂品种、用量等,药害发生情况等。按照 HJ 25.4-2014 、HJ 25.1、HJ DB23/ *2017325.3、执行。6.2 技术要点6.2.1 开堑作业于前茬作物收获后开始田间作业,根据作业深度调整土层置换犁的犁铧位置。作业前,先卸下第1 犁,仅用第 2 犁开出如图 1b 所示的深 20cm、宽 50cm 的堑沟,做好土层置换作业准备。6.2.2 第一行程作业安装上第 1 犁,开始土层置换作业。第 1 犁在开出的堑沟内向下耕作,将 2040cm 土层土壤耕起、翻转,扣在耕翻的 020cm 土层土垡之上(图 1c) ,后面的第二犁将临近的020cm 土层土壤翻转扣在犁沟之内(图 1d) 。6.2.3 全田作业在第一行程作业后,耕作下一个耕幅时,第 1 犁又将耕层土壤翻转扣在邻近的下层之上(图 2e) ,后面的第 2 犁将邻近的下层土壤扣在犁沟之内(图 2f) 。如此往复,达到全田土层置换作业。6.3 土壤培肥培肥有机物料图 1 田间作业示意图